:运用学案教学模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50:24

运用学案教学模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刘成星    增城市朱村街第二中学

 

【摘要】传统教学需要改革,这已成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共识,但怎样改有无疑成为另一个“共同”的困惑。我们的基础教育是一种混合教育。既有素质教育的内容,更有应试教育的负担。同时,我们的基础教育又是一种选拔教育,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分数是硬道理。教育改革成了势在必行,学案教学模式在我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需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编写符合学生学情的学案在使用学案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备课组  学案  合作探究  点拨启发  科学评价机制

 

近年来实施教学改革,变以“教师为本”,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学案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怎样实施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编写符合学生学情的学案。

备课组要明确集体备课的的目的,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落实各自任务,完善学案。学案的编写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参照“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质量评价标准——数学”,重点突出。备课组提前一周定好编制人,由教师个人提前备课,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参,查阅资料,研究教材和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学情编写学案。在集体备课时,教师把个人编写的学案提交备课组,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该课时的学习目的,引入问题的情景,围绕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对应训练,达标训练设计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是否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如何学,如何会学。然后由教师个人进行修改,改进,从而编写出更加完善的学案。使学案真正体现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思考课本知识,有效的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如,在编写“22.1  一元二次方程” 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案中,通过备课组讨论该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如果把该节的三个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都编写在内,不但不能通过把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且题量多容量大不好把握,难以用一节课来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经过备课组的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把该节的三个问题后置到“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之中。

二、用好学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案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案编好了,怎样使用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我们教师值得关注的:

(一)发放学案,预习自学。

“编写学案”是教师的准备,“课前预习”是学生的准备。要求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这是“路线图”的第一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进行内化。通过学生预习,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根据学案的学习问题知道要学什么,懂得了什么,还学要学习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委托科代表统一收集”课前预习”的情况,从这个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做出决策,设置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这样做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如,对于学案上要求学生完成的课本的例题要求学生尝试先做例题,要求先不要看课本解题思路和过程,自己先做一遍再对照课本的例题看看,如果做对了,就看书中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一致不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想想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些,如果做错了,就要研究一下自己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并要更正,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要实施好这一环节,还必须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教师应对本班学生进行编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中、差学生各两个,一般是6人一个小组。还要选好小组长,培训好小组长,落实责任。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小组讨论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让学生对抗质疑,讨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这是学案教学的“重头戏”,这时教师要“退居二线”,小组中只要有一个人会,教师就要闭嘴,让学生张嘴说,动手写。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形成共识,得出方法。学生在兵教兵、兵练兵的过程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汇总,在精讲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如,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如何把其它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让学生形成知识技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三)点拨启发,解难释疑。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基础上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自学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教师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这一点也可以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解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去有独创性的问题要适时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如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明白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的条件为什么是a≠0,这需要教师析疑。快速决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四)达标训练,及时矫正。

学案的设计应有一定的题量的达标训练题,常按7:2:1的题量设计由浅入深,要紧扣课本的教学内容和能力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置达标训练,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入彼的学习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掌握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如,学生常常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a≠0不注意运用,常常导致解题失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总结升华,反思领悟。

这是学案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在学习本课中学习了什么内容,主要探究了什么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为“学”服务的,没有一定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培养不起来的,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教师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应建立一定的评价机制,形成一种合力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一)建立学生学习的档案。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成长,可以建立德育加减分制度,如,在课堂教学中,哪个学生表现好的教师要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并给予德育加分10分,每周一小结,谁在本周表现好的就给予奖励。在课堂表现,作业、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中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做一个教育研究者,还要注意时时翻阅这些数据,与个别学生谈话,在数据的对比中发现学生是进步还是后退,帮助学生分析前进或后退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好的成长。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如,月考结束后,有一个后进学生考了65分,在他的试卷中这样写道“你的65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激动,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看到这句活,这个同学激动的简直要跳起来,自此以后这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增,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老师巧妙的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给予恰当表扬,又提出他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的反馈,是积极的向导,更是激励与关怀,是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催化剂。

总之,实施学案教学,学是主线,导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学生热情参与、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在和谐民主中学生敢问、敢说,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人人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问题,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大面积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案的使用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

[2] 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J].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5).

[3] 丁晓山.中国学生学习方法[J].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5).

[4]李铁烽.数学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通报,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