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浦东新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45:21
关于浦东新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 2008年10月28日在浦东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浦东新区副区长  张恩迪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新区政府,向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报告浦东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新区文化事业发展情况及成效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新区建政之后,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新区政府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浦东城市文化内涵为目标,全面动员,开拓创新,推动浦东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规划建设并举,城市文化形态展现良好形象。浦东文化事业发展,在新区区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始终注重发挥规划的导向性和功能性。先后制订了《浦东新区“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浦东新区文化设施发展规划》、《浦东新区扶持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浦东文化形态规划和布局,明确以世纪大道为主轴线,以花木—陆家嘴地区为重要支点,确定浦东文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大格局。  规划确定之后,新区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文化发展与建设打好硬件基础。现在,新区文化设施日趋完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新世纪影城、星美正大影城、上海地质科普馆、中医药博物馆、银行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设施相继建成,浦东图书馆(新馆)也将于2010年落成开放;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呈现崭新局面,三林、唐镇、高东、高行、曹路、花木、浦兴、周家渡、金杨和三林世博家园等12个符合市颁标准的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开放;城区“五个一”工程和郊区“四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建成了遍布全区的小区、村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截至目前,浦东共建成各类公共文化设施967个,约63万平方米,初步形成新区、街镇和村(居)委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关注文化民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大众,是文化的核心功能。新区坚持把文化服务的重心放在基层、放在农村,实施百场文艺巡演、千人群文骨干培训、千场公益电影放映、万册图书流动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的看戏、看书、看电影等基本文化需求。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织公益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等文化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工地。每年,新区组织进社区文艺演出350多场,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近3000场,图书流动服务点70多个,流通图书10万余册,文化服务惠及300多万人次。此外,建立新区文化指导员队伍,经常深入社区,指导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实施外来建设者文化服务工程;定期举办大型公益文化讲座、艺术展览,组织新区范围内博物馆纪念馆公益性开放,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方便市民群众就近或通过网络远程接受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建立覆盖全区、畅通便捷的配送服务网络。在23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立文化资源配送服务连锁服务点,整合文化资源,建立包括演出、辅导、培训、讲座、展览、电影、图书、文博、东方讲坛、阳光驿站、舞台设备等类别齐全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配送服务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多形式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2000年以来先后举办“俄罗斯文化周”音乐专场、中外小使者音乐夏令营、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演出专场等主题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区级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庆气氛,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挖掘浦东历史文化遗产,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新区对全区范围的文物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确定了53家文物保护单位,张闻天故居、黄炎培故居、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内史第)、陶家宅1号、吴家祠堂、仰贤堂、钦赐仰殿等历史古迹和优秀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浦东名宅》、《张闻天图册》、《浦东老建筑》、《浦东文博》等历史文献资料相继出版;浦东说书、上海港码头搬运号子、钱万隆酱油酿造工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闻天故居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沙老城厢、高桥老街被命名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浦东新区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区)”,成为全市第一个获得此称号的区县。  (三)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区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文化项目,突出浦东文化特色,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具体做法是:  一是结合区域特点和文化传统,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新区先后举办了张江科技文化节、陆家嘴金融文化周、三林龙狮文化节、外高桥海港文化节、长三角名家名剧月、国际音乐嘉年华、中芬两地交响音乐会、国际艺术节长三角地区浦东系列群文活动、东方市民音乐会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浦东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梅园街道海派秧歌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演出,三林舞龙队多次走出国门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梅园新村(现陆家嘴)街道、三林镇、金桥镇先后被中央文明办、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  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文化活动和会展项目集聚浦东。国际娱乐活动品牌“环球嘉年华”、加拿大“太阳马戏城”、国际少儿艺术博览会、上海电子艺术节、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海国际小丑艺术节、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品及技术运用博览会(ChinaJoy)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文化项目落户浦东;柏林爱乐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法国名剧《小王子》等一批国际知名的乐团和剧目也先后在浦东上演。 这些品牌文化活动,极大地提升浦东的人气、文气和商气。  三是引导全社会力量,加强文化艺术创作,推出浦东文化精品优品新品。新区群文创作和演出工作成效显著,共获得全国、上海市各类政府奖269个,其中,获全国“群星奖”8个,歌曲《巨龙昂首》、《越走路越宽》、《梦圆2010》、长篇抒情诗《浦东交响曲》、专题片《浦东十年》、小品《鸭蛋》等优秀作品相继推出,沪剧《赶不走的女婿》和《滨江情缘》、滑稽剧《热土花红》、话剧《阳光驿站》和《Email来自浦东》等大型舞台剧,在全国和上海市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管理服务并重,文化市场环境逐步优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区委宣传部与区文广局一同,遵循政府监管,管办分离,加强服务,放手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改革文化项目审批工作。先后建立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成浦东新区文化市场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落实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工作,试行部分文化审批事项“听证制度”。文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截止2007年底新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3200余家,占全市近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亿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引导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贸易进出口、文化版权交易和公共文化技术服务平台,为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配合国家部委局和上海市相关部门,有效推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及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先后落户浦东。张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中国美院设计分院、上影动漫和网络艺术学院、复旦软件学院、北大软件学院、盛大网络、第九城市、百度(中国)、美国艺电等一批知名学府和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张江,网络游戏、动漫研发、影视后期制作和创意设计等四大文化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底,入驻张江基地文化企业达216家,其中具有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占到75%以上,产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产值310亿元人民币。印刷业取得新发展,龙头企业上海烟草印刷集团、界龙印刷集团公司、雅昌印刷公司等一批掌握尖端技术的企业,引领和带动浦东印刷业的发展,2007年新区印刷业总产值83亿元,创造利润4.6亿元。   (五)加大财力保障,助推文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07年,新区财力投入文化建设达到4.46亿元,占区级财力投入的1.6%。2002年以来,发挥浦东文化基金的引领作用,以资助、补贴、奖励等形式,先后投入1.5亿多元,扶持了264个文化项目。2005-2007年,新区文化体育与传媒累计投入18.1 亿元,年平均增幅达到 23.1%。2007年开始,新区按照市财政补贴(250万元)的2倍(500万元)对新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资金支持,同时,每年通过评比表彰形式,给予社区文化中心5-30万的经费补贴,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加快发展。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相比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浦东开发开放的总体要求,相比浦东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浦东文化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快推进。具体体现为:一是文化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创新,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新形势下浦东的社会文化需求以及文化发展路径的分析和研究。二是文化发展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下一步,按照文化发展的近远期目标、宣传文化产业的不同门类研究,制定一系列专项规划和政策十分必要。三是文化发展投资主体需要进一步多元化,要改变文化发展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的状况,大力引导全社会加强对文化业的投入。四是文化发展人才仍然相对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产业经营者和专业文化人才。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措施  今后几年,浦东的文化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文化大都市的要求,以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化内涵为重点,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世博会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和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要工作设想是:  (一)健全新区文化管理体系,创新文化管理新模式。在现有区委宣传部和区府文广局紧密联接、共同推进文化发展的联合协调机制基础上,着力构筑新区、街镇文广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与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浦东文化政策、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评估机制。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化运作的管理新模式。完善全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发展的软环境。  (二)制定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标准,形成社区文化服务网络。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郊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结合人口布局、空间分布的特点合理规划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鼓励开展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项目。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设置,使文化设施在功能设置上做到专用、公用和常用。建成遍布全区的文化活动室、健身点、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到2010年达到居民步行15分钟、村民步行30分钟可抵达文化场所的要求。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和保障好市民群众文化权益。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继续加强社区和农村文化建设,努力使广大市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切实改善文化民生;举办一批品牌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浦东文化影响力;组织一批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创作一批文艺新品优品精品,提升浦东文化知名度。  (四)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财力投入,使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推动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五)加大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本着“人才兴文”原则,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专业文化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人才四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引进、培育、建立起文化产业经营、文化艺术创作、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以及文化中介人才队伍。通过专业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提高现有文化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培育文化人才后备队伍。  (六)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努力使浦东成为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产业、朝阳产业,也是浦东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围绕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和上海市宣传、文化部门协同加快外高桥文化服务贸易平台的有效运作,按照文化“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探索招商的有效策略,力求在文化核心产业与企业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做好 “文企结合新文章”;争取国家和市有关委局的指导,协力加快建设张江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将动漫研发制作企业、播出平台集聚于基地,建设动画博物馆和漫画博物馆,努力形成动漫网游的研发、运营、发行、销售及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张江“动漫谷”;积极指导新区印刷行业协会、娱乐总会为企业开展自律、维权、服务等工作,为浦东印刷业、文化娱乐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