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霞、简玉婷: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遏制县城高房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22:24

  如果说大中城市高房价影响了居民的安居乐业、影响了农民工成为市民,那么,县城房价上涨,将堵了农民进城最后的路,这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有效控制县城房价,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当人们聚焦大中城市房价上涨时,却忽视了县城房价的上涨。据统计,县城房价从2006年的1000元以下/平方米,已经普遍上涨到2000元以上/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大有突破3000元/平方米的趋势,普遍上涨了100%以上。如果说大中城市高房价影响了居民的安居乐业、影响了农民工成为市民,那么,县城房价上涨,将堵了农民进城最后的路,这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县城高房价超出农民承受力


  目前,县城还是农民进得去、呆得住的地方。由于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亲缘、地缘、血缘的影响,县城成为农民进城落户的首选。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落户县城。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县城城镇化的潜力巨大,如果全国2001个县城(2007年),东部县城达到40万人口规模,中部县城达到15万人口规模,西部县城达到10万人口规模,县城将可以容纳5亿居民,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战略重点。然而,县城房价的加速上行,推高了县城购房成本及生活成本,逐渐超过了农民进城的承受力。如果不能控制县城房价上涨,农民不仅进不去大中城市,恐怕连县城也进不去了。


  县城房价上涨进入快车道。笔者跟踪研究县城房价发现,不仅发达地区县城房价上涨很快,中西部地区房价上涨也很快。以中西部地区4个县为例,从2006年至2009年间,房价翻倍。四川省凉山州的盐边县,2006年平均房价是900元/平方米,2009年是2200元/平方米,上涨了144%;太行山区的山西省平顺县,2006年平均房价是900元/平方米,2009年是1700元/平方米,上涨了90%;湖北省的咸丰县,2006年是620元/平方米,2010年已涨至1680元/平方米,上涨了171%;河北定州市,2006年平均房价是800元/平方米,2010年是2450元/平方米,上涨206%。这只是中西部县城的房价,东部地区县城房价每平方米房价上万元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县城房价上涨超出农民承受力。一是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增加赶不上房价的上涨。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587元,2009年是5153元,增长了43.7%;2006年农民工月工资是953元,2009年是1417元,增长了48.7%。同期,县城平均房价上涨100%左右,收入增加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二是房价收入比大于合理区间。房价收入比是考察房价与收入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①一般来说,房价收入比在6以下视为合理,是人们还可以承受的房价区间。笔者粗略计算中西部地区10个县的房价收入比,均在10倍以上。例如,山西省平顺县2009年农民纯收入是2720元,按照人均3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一个三口之家,房价收入比是18.7。这表明,县城房价的上涨已经超出了农民的支付能力,“居不易”成为农民进城最大的拦路石。


  县城房价持续上涨将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


  县城房价上行是多重因素共振所致。首先,投机是推动县城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由于政府调控房价力度加大,大中城市房价上涨空间有限,预期投机利益减少,促使很多房地产商及炒房资金开始转战县城。在县城,在建中的高档楼盘、别墅小区,随处可见,房价突破万元时有报道。再加上,由于通胀预期的影响,一些大中城市的居民也愿意在房价相对较低的县城购房,以便保值增值。这种“在大城市赚钱、在县城保值”的模式,吸引了人们到县城买房“淘金”,从而推动房价快速上涨。例如,毗邻北京的河北省大厂县,由于交通便捷、房价便宜,吸引了很多北京人来此购房,购房需求迅速膨胀,房价快速上涨。2009年10月底,新开楼盘均价还是2600元/平方米,但到今年3月底,其平均房价已经飙升至5000元/平方米,不到半年的时间涨幅将近100%。由此可见,随着投机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县城房价还会加速上扬。其次,市场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县城房价上涨。县城的宜居特性,吸引很多人在县城定居。比如,城市退休的老年人、有一定积累的返乡农民工、周围乡镇的干部及富裕农民,以及从事各种经营的外来人口等,都愿意在县城购房并居住。因此,近几年县城购房需求快速增长,从而致使房价攀升。再次,建设用地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推动了房价上涨。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困难,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也对县城房价的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县城房价持续上涨后果不堪设想。县城房价过高,将堵了农民进城的最后通道,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从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来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城镇化不足。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46.6%,与世界上人均GDP3200美元左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落后了15个百分点。另一个方面是城镇化率虚高,1亿多农民工没有完全市民化,呈现出“两栖化”状态,即家庭在农村,就业在城里;年轻在城里,养老在农村;保障靠土地,花钱靠打工。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工无法承受高昂的居住成本,“居不易”是农民工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果大中城市留不下,县城也进不去,农民不能永久性地定居城市,转化为市民,城乡居住两栖率持续居高不下,必将导致我国城镇化战略实施大打折扣,也会为社会不稳定埋下“祸根”。农民居住的两栖化,不仅导致土地资源多浪费1亿多亩,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一方面,进城农民为了防范风险、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不会放弃农村的承包地及宅基地,农村房屋空置、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成为普遍现象;另外,青壮年农民的大量外流,严重阻碍农业经营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工不能成为市民、处在大规模的流动状态,不仅导致了城乡公共产品的非均等化问题,还导致农民工二三代、留守儿童、老人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除此之外,如果县城房价持续上涨,将恶化县城的创业、投资环境,削弱县域的竞争优势,必然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减少就业岗位的增加,进而使农民的“进城梦”在高房价面前再遭重创。


  控制县城房价上涨是当务之急


  房价高低直接影响农民城镇化水平和进程,必须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以尽快遏制房价上涨的势头,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控制县城房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调控体系:


  第一,尽快建立全国县城房价监督、调节系统,控制建房成本和调控价格运动。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县城房价调控系统,既不能及时地收集到县城房价运动的信息,以便长期研究县城房价运动的规律,也不能深入研究影响房价的成本因素,从而使政府无法根据地区县城房价的情况制定调控政策,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控。所以,应及时建立全国县城房价信息网络,并根据各地区发展规划要求及市场供求状况,制定不同区域县城房屋指导价格,作为调控的参考。同时,还要建立建房成本监督系统,加强对县城建房成本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建筑材料价格的监控,定期公布价格波动趋势,供求状况,防止操纵市场行为,有效调控建房成本,管住房价上行的基础。


  第二,尽快完善经济适用房用地供应及经营开发的支持体系,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遏制房价上涨的关键是:调整住房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缓解住房压力。首先要控制好经济适用房用地价格,改变招拍挂的竞价制度,为经济适用房建设提供低价用地,降低房价水平;同时,要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调控手段,大力鼓励和支持房地产商开发经济适用房,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以满足农民进城的需要。


  第三,尽快出台有关税收政策,遏制炒房之风。针对炒房之风蔓延县城的趋向,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拟对二套、三套住宅及高档住房购买进行调控,开征房产税、累进税,通过税收抬高囤房成本,压缩投机收益,以便抑制投机行为,控制房价上涨。


  第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奠定调控房价的基础。一是要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应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来划分财权,增强县级政府的财力,削弱聚敛“土地财政”的冲动,从源头上奠定控制房价上涨的基础。二是扩大农民宅基地换经济适用房的试点范围,建立宅基地换经济适用房的基金,用于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民用宅基地换取经济适用房,以降低和解决农民进城的购房成本问题,以便大力推动城镇化步伐。三是建立农民购房身份认证制度,确保农民的优先购房权力。根据农民居住地、务工地的情况,制定购房身份认证制度,确保农民优先购房。总之,通过控制需求、调节供给、创新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县城房价,建立和维护一个有利于农民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疏通好农民进城的路,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成为永久性的市民。(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房价收入比等于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住宅销售单位面积价格×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家庭平均人口)∕(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平均人口)。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02期)

    如果说大中城市高房价影响了居民的安居乐业、影响了农民工成为市民,那么,县城房价上涨,将堵了农民进城最后的路,这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有效控制县城房价,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当人们聚焦大中城市房价上涨时,却忽视了县城房价的上涨。据统计,县城房价从2006年的1000元以下/平方米,已经普遍上涨到2000元以上/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大有突破3000元/平方米的趋势,普遍上涨了100%以上。如果说大中城市高房价影响了居民的安居乐业、影响了农民工成为市民,那么,县城房价上涨,将堵了农民进城最后的路,这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县城高房价超出农民承受力


  目前,县城还是农民进得去、呆得住的地方。由于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以及亲缘、地缘、血缘的影响,县城成为农民进城落户的首选。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落户县城。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县城城镇化的潜力巨大,如果全国2001个县城(2007年),东部县城达到40万人口规模,中部县城达到15万人口规模,西部县城达到10万人口规模,县城将可以容纳5亿居民,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战略重点。然而,县城房价的加速上行,推高了县城购房成本及生活成本,逐渐超过了农民进城的承受力。如果不能控制县城房价上涨,农民不仅进不去大中城市,恐怕连县城也进不去了。


  县城房价上涨进入快车道。笔者跟踪研究县城房价发现,不仅发达地区县城房价上涨很快,中西部地区房价上涨也很快。以中西部地区4个县为例,从2006年至2009年间,房价翻倍。四川省凉山州的盐边县,2006年平均房价是900元/平方米,2009年是2200元/平方米,上涨了144%;太行山区的山西省平顺县,2006年平均房价是900元/平方米,2009年是1700元/平方米,上涨了90%;湖北省的咸丰县,2006年是620元/平方米,2010年已涨至1680元/平方米,上涨了171%;河北定州市,2006年平均房价是800元/平方米,2010年是2450元/平方米,上涨206%。这只是中西部县城的房价,东部地区县城房价每平方米房价上万元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县城房价上涨超出农民承受力。一是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增加赶不上房价的上涨。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587元,2009年是5153元,增长了43.7%;2006年农民工月工资是953元,2009年是1417元,增长了48.7%。同期,县城平均房价上涨100%左右,收入增加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二是房价收入比大于合理区间。房价收入比是考察房价与收入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①一般来说,房价收入比在6以下视为合理,是人们还可以承受的房价区间。笔者粗略计算中西部地区10个县的房价收入比,均在10倍以上。例如,山西省平顺县2009年农民纯收入是2720元,按照人均3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一个三口之家,房价收入比是18.7。这表明,县城房价的上涨已经超出了农民的支付能力,“居不易”成为农民进城最大的拦路石。


  县城房价持续上涨将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


  县城房价上行是多重因素共振所致。首先,投机是推动县城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由于政府调控房价力度加大,大中城市房价上涨空间有限,预期投机利益减少,促使很多房地产商及炒房资金开始转战县城。在县城,在建中的高档楼盘、别墅小区,随处可见,房价突破万元时有报道。再加上,由于通胀预期的影响,一些大中城市的居民也愿意在房价相对较低的县城购房,以便保值增值。这种“在大城市赚钱、在县城保值”的模式,吸引了人们到县城买房“淘金”,从而推动房价快速上涨。例如,毗邻北京的河北省大厂县,由于交通便捷、房价便宜,吸引了很多北京人来此购房,购房需求迅速膨胀,房价快速上涨。2009年10月底,新开楼盘均价还是2600元/平方米,但到今年3月底,其平均房价已经飙升至5000元/平方米,不到半年的时间涨幅将近100%。由此可见,随着投机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县城房价还会加速上扬。其次,市场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县城房价上涨。县城的宜居特性,吸引很多人在县城定居。比如,城市退休的老年人、有一定积累的返乡农民工、周围乡镇的干部及富裕农民,以及从事各种经营的外来人口等,都愿意在县城购房并居住。因此,近几年县城购房需求快速增长,从而致使房价攀升。再次,建设用地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推动了房价上涨。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困难,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也对县城房价的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县城房价持续上涨后果不堪设想。县城房价过高,将堵了农民进城的最后通道,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从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来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城镇化不足。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46.6%,与世界上人均GDP3200美元左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落后了15个百分点。另一个方面是城镇化率虚高,1亿多农民工没有完全市民化,呈现出“两栖化”状态,即家庭在农村,就业在城里;年轻在城里,养老在农村;保障靠土地,花钱靠打工。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工无法承受高昂的居住成本,“居不易”是农民工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果大中城市留不下,县城也进不去,农民不能永久性地定居城市,转化为市民,城乡居住两栖率持续居高不下,必将导致我国城镇化战略实施大打折扣,也会为社会不稳定埋下“祸根”。农民居住的两栖化,不仅导致土地资源多浪费1亿多亩,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一方面,进城农民为了防范风险、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不会放弃农村的承包地及宅基地,农村房屋空置、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成为普遍现象;另外,青壮年农民的大量外流,严重阻碍农业经营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工不能成为市民、处在大规模的流动状态,不仅导致了城乡公共产品的非均等化问题,还导致农民工二三代、留守儿童、老人等一系列的民生问题。除此之外,如果县城房价持续上涨,将恶化县城的创业、投资环境,削弱县域的竞争优势,必然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减少就业岗位的增加,进而使农民的“进城梦”在高房价面前再遭重创。


  控制县城房价上涨是当务之急


  房价高低直接影响农民城镇化水平和进程,必须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以尽快遏制房价上涨的势头,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控制县城房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从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调控体系:


  第一,尽快建立全国县城房价监督、调节系统,控制建房成本和调控价格运动。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县城房价调控系统,既不能及时地收集到县城房价运动的信息,以便长期研究县城房价运动的规律,也不能深入研究影响房价的成本因素,从而使政府无法根据地区县城房价的情况制定调控政策,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控。所以,应及时建立全国县城房价信息网络,并根据各地区发展规划要求及市场供求状况,制定不同区域县城房屋指导价格,作为调控的参考。同时,还要建立建房成本监督系统,加强对县城建房成本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建筑材料价格的监控,定期公布价格波动趋势,供求状况,防止操纵市场行为,有效调控建房成本,管住房价上行的基础。


  第二,尽快完善经济适用房用地供应及经营开发的支持体系,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遏制房价上涨的关键是:调整住房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缓解住房压力。首先要控制好经济适用房用地价格,改变招拍挂的竞价制度,为经济适用房建设提供低价用地,降低房价水平;同时,要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调控手段,大力鼓励和支持房地产商开发经济适用房,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以满足农民进城的需要。


  第三,尽快出台有关税收政策,遏制炒房之风。针对炒房之风蔓延县城的趋向,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拟对二套、三套住宅及高档住房购买进行调控,开征房产税、累进税,通过税收抬高囤房成本,压缩投机收益,以便抑制投机行为,控制房价上涨。


  第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奠定调控房价的基础。一是要改革和完善分税制,应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来划分财权,增强县级政府的财力,削弱聚敛“土地财政”的冲动,从源头上奠定控制房价上涨的基础。二是扩大农民宅基地换经济适用房的试点范围,建立宅基地换经济适用房的基金,用于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民用宅基地换取经济适用房,以降低和解决农民进城的购房成本问题,以便大力推动城镇化步伐。三是建立农民购房身份认证制度,确保农民的优先购房权力。根据农民居住地、务工地的情况,制定购房身份认证制度,确保农民优先购房。总之,通过控制需求、调节供给、创新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县城房价,建立和维护一个有利于农民城镇化的经济社会环境,疏通好农民进城的路,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成为永久性的市民。(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房价收入比等于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住宅销售单位面积价格×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家庭平均人口)∕(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平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