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98例疗效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55: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只要辨证准确,不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论文百事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治疗;差异显著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许多患者反复治疗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1]:即皮肤上出现鲜红或苍白风团,其大小形状不定,忽起忽消,不留痕迹,伴有剧痒,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以下除外,在一个月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1周内外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和特殊类型荨麻疹患者。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2006年-2008年6月就诊的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4~58岁,平均(30.2±1.17)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1±1.1)年;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13~59岁,平均(31.2±0.9)岁,病程4个月~4.9年,平均(3.0±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片10mg,1日1次口服;西咪替丁片0.2mg,1日3次;治疗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健消方内服。处方党参12g,黄芪15g,麦芽12g,山楂12g,白术12g,甘草9g,防风9g,荆芥6g,川穹9g,藿香9g,僵蚕9g,蝉衣9g,厚朴6g,每天1剂,每天2次,早晚分服,嘱患者晚上口服后发汗至皮肤潮湿为度。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禁食鱼虾海鲜、辛辣刺激性和发性等食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好转:皮疹消退50%以上,自觉症状改善;无效:皮疹消退50%以下,自觉症状未改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近远期疗效   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近期疗效,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以评定远期疗效。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4  P<0.05)。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痊愈病例中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8%,对照组为12例,复发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0,P<0.01)。

    2.3   不良反应   观察期内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百事通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相当于中医的“瘾疹”,和气血虚有关,肺主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脾主运化”,脾虚则水谷运化失常,湿邪内生,“湿性粘腻”[2]。在临床中,笔者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乏力、气短、纳呆、便溏,或胃脘部经常有胀满感,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过敏原检查常和食物类过敏原相关。脾虚运化失常,湿热内生,外感风邪,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故见皮肤疹出瘙痒。治病求本,所以治疗原则为健脾渗湿,益气固表,疏风止痒。健消散是由玉屏风散,消风散,人参健脾散加减而成,此方具有益气健脾、导滞消食、祛风除湿的作用。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同时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作用,藿香、厚朴、麦芽、山楂合用,以芳香化湿,理气和胃,消食化滞。荆芥、防风、川穹、蝉衣、僵蚕、发汗解表,祛风止痒,特别强调晚上服药后盖棉被休息,以使全身微似有汗,是取得药效的重要环节,具有调和营卫的功效。以上治疗相互配合使肠胃之邪消散于内,表邪发散于外,同时从健脾着眼,体现了中医“正气存在,邪不可干”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道屏障功能减弱”均是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原因,健消散的治疗思想和以上的研究结果相吻合[3]。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只要辨证准确,不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