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龙性难驯”与“广陵散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36:48
 
  公元 262 年,即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一个初秋的傍晚,洛阳东郊的刑场上,三千太学生跪着请求赦免一代名士嵇康,让其担任太学导师。残忍阴狠的司马昭断然拒绝了太学生们的请求。身长七尺八寸的嵇康,临刑之际,神色不变,缓缓地转过头来,凝视着夕阳之下自己那颀长的身影。随后,向挤在人群中的哥哥嵇喜要过一张五弦琴,从容地弹起了《广陵散》。顿时,天地间充满了悲壮凄婉的琴声。曲终,嵇康仰天叹道 : “昔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言毕,一代名士嵇康,慷慨就刑,时年 39 岁。海内之士无不哀惜。
  
  嵇康的先世本姓奚,祖籍会稽上虞。为避仇怨,迁至谯郡铚县 (现华归安徽濉溪县) 的嵇山,遂更姓嵇。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曹丕黄初四年 (223) ,是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嵇康早孤,母亲孙氏和长兄出于对孤幼的怜爱与娇惯,使嵇康生活在一个“有慈无威”的环境中,从而养成了“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的任性放达的性格。
  
  嵇康一生的后 20 年是司马氏控制朝权,行将篡位,朝廷里两派斗争激烈,政治迫害极其严重的年代。嵇康是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女婿,按照当时的惯例,与公主结婚的人都要被朝廷加官进爵,嵇康因此被授郎中,不久又被升为七品的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因为嵇康是曹家的女婿,所以很自然地也就被司马氏视为敌对的一派。嵇康对曹氏集团也未必赤心拥戴。因为曹氏当年篡夺刘氏的政权时,其行径、手段都与今天司马氏对曹氏所采取的手段相同。更何况曹氏统治者自曹丕以来几十年间对内对外所实行的政策也让人不满。于是生活在这种政治条件下的嵇康就表现出了一种极端的孤傲,似乎要和一切人宣战。嵇康的这种情绪,被后来刘宋时期的颜延年称为“龙性”。颜延年在《五君咏 ? 嵇中散》中写到 :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嵇康公开申明其不与司马氏合作的决绝态度,反映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在信中陈述自己不愿做官是生来就有“七不堪”与“二甚不可”。所谓“七不堪”是指:一、喜欢睡懒觉,不愿按时起床;二、喜欢任意周游,不愿循规蹈矩地上班;三、喜欢衣食随便,不愿穿制服、拜上司;四、不喜欢动笔,更不愿陷于烦琐的日常事务之中;五、不喜欢违背心意,强陪笑脸的人际周旋;六、不愿跟那些名利之徒同堂共事;七、不愿为官场的俗事而操心。所谓“二甚不可”:其一是说他经常“非汤、武而薄周、孔”;其二是说他“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说到“非汤、武而薄周孔”,表面上是非议古代圣贤,实际上是反对司马氏借名教诛戮异己等待禅让的卑劣做法。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剖析说: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的;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篡位的司马昭,怎么办才好呢?因此,嵇康非死不可了。
  
  不错,嵇康死了,司马氏该篡位还是篡位,时光还是像流水一样的照常流走,但嵇康作为“龙性难驯”这样的一种人格,毕竟有其光辉照人的一面,哪怕它只是短暂而又微弱的一闪,这一闪却是绚丽动人的。我想鲁迅之所以喜欢嵇康,也许正是从这些角度出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