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综合素质 晨读材料专题辅导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7:32
 

【高考科技文阅读题干扰项拟制方法例谈】

    高考科技文阅读题全是选择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文意的项。解答这类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题干的要求,运用对应法选出选出符合文意的正确项,应用排除法确认不符合文意的干扰项进行“双保险”式的验证。要能顺利地确认干扰项,就得了解命题者拟制干扰项的方法。一般地说,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题干扰项的拟制主要有下面8种方法:

    一、夸大或缩小范围,以偏概全。

    命题人在拟制干扰项时,有意把原材料中适应判断的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擅自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一般选项中出现“凡”、“所有”、“一切”、“全”、“都”这样的字眼时,我们要引起警惕。

   (1)(1993年六省市题第25小题A项)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会降解。

    对照原文首句“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可知选项扩大了范围。

(2)(1998年全国题第25小题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所有的品种都得到了推广种植。

    联系原文“------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可知推广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并非全体,有些尚处在实验室试种阶段,因此选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无中生有,横生节枝

    这种设干扰项的办法,在以往的高考中运用得最多。干扰项拟制的判断在原材料中完全找不到依据,是编题者有意提出来混淆视听的。

   (3)(1996年全国题第23题)

    C、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纸浆厂,但佩蒂对此有相同的看法。

    通观全文,并重点查看邓肯森、佩蒂的论述,均没有明示或暗示“该工艺容易掌握”、“对造纸原料要求低”的半点信息,纯属无中生有。

   (4)(1997年高考第23 小题B项)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

   “提出新的见解”应是原来有旧见解,而提出与之不同的见解,但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问题,文中并没有提到原来有什么见解,而现在美国科学家却提出了“新见解”。

    三、指东说西,偷换概念。

    命题人在拟制干扰项时,如果提到原文中某个词(或短语)的概念,就要特别警惕是否偷换了概念。解题时,选项中的词(或短语)同原文的词(或短语)是否等值概念变换,选择项在表述原文意思时是否漏掉了原文中一些重要的词(或短语),是否把原文对名词中心语的陈述换成了对修饰语的陈述。

   (5)(1995年高考第21题D项)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原文中对应句子为“未发现具有已接收信号特征的电波源”。主要信息是“未发现------电波源”而不是选项中的“未发------特征”。选项将概念“电波源”换成了“特征”。

   (6)(1997年高考第22题)情绪的变化是肠脑和颅脑发生关系的重要渠道。

    此句把原句中的“迷走神经”换成“情绪的变化”而不能成立。原文中的信息为“另一部分变成了肠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连接两端”。

    四、颠三倒四,逆情背理。

    这种干扰设计,指的是命题者设置的选项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选项在因果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

   (7)(1999年高考第18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粒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心脏舒张时,钙粒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

    依照原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当钙粒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粒子排出心脏细胞时,心脏就舒张”,这是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包括人类在内所共同具有的“心脏工作原理”,因果关系十分明白:钙粒子流进心脏细胞——心脏收缩;钙粒子排出心脏细胞——心脏舒张,选项却将因果关系颠倒,造成干扰的错误项。

    五、已然未然,乱说一通。

   “已然”是已经发生,既成事实,“未然”是未发生的推想。命题者设立干扰项时故意把已经发生的事实判断为未发生;或把未发生的事实判断为已经发生。

   (8)(1992年高考第22题C项)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面下两个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讯方式。

    原文开头说得很清楚,“中微子通讯的设想脱颖而出了”。既然是“设想”,那就是未然,就并非“目前”应用的,就跟原文不符合而致误了。

   (9)(1998年高考第26题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剤作物杂交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问题。

    原文对应的信息是“有些科学家担心,它们一旦同野生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剤无法除掉的变种了”。“一旦------会”表示的是未然,将来可能出现,而选项却判断为“已经”的事实了。

六、或然必然,性质不分。

   (10)(1995年高考第22题)捕捉到的信号是离地球最近的。而原文为“如果在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生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既然是假设,是或然判断(可能发生的),而该句则视之为必然(肯定出现的,一定出现的)的,所以是干扰的错误项。同理该大题第23小题的C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也要改为“或然判断”,即在“来自”前加“可能”才适合作文章的标题。

   (11)(1998年高考第25题C项)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害。

    此项“更难对付的害虫”是否出现尚未确定,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仅属有些科学家的担心的“可能”,因而该选项弄错了判断的性质而成了干扰项。

    七、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乙的特点。

   (12)(如1997年高考第20题中的C项)——“肠脑具有同颅脑一样的能够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据原文可知颅脑能释出应激素而使肠胃产生多种疾病,但查遍全文,找不到肠脑也有此同样的独立功能的叙述,因而C项就是错误项。

    八、深浅肯否,牵强附会。

    指命题者在拟制干扰项时,有意在程度或意义上加深(或降低)对原材料观点的陈述,有意把原材料中肯定的内容视为否定,或把否定的内容视为肯定。

(18)(1994年高考第24题B项)两者之间的关系指的是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该项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释为“动物进化的规律”,显然语意加重了,加深了,因牵强附会而形成干扰。

   (19)(1993年六省市高考第25题E项)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孤立地看,这句话是原文中有的,但它只是产品厂家的一种宣传,并不是正确的,因为在原文中还有一句话:“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这句话对前面的“肯定”做了否定,选项中视为肯定,那当然就是不符合文意的干扰项了。

【诗歌鉴赏】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適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適“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孙艺秋)

【常用熟语精编】

10.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中国教育报》2001/5/30)“孙伯渊知道马宝山非常能干,有一次跟他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应该凭自己的实力另谋发展。”(《北京晚报》2004/1/26)

11.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德问题上我们似乎总是陷入一种误区:唱高调的受到赞扬,说实话的遭到贬损;唱高调的得到好处,说实话的丢掉实惠。”(《大连日报》2002/4/8)“大凡贪官都喜欢唱高调——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新华网2003/6/27)

12.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在春运安全最关键时刻,南充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竟关门闭户,无人上班值班。昨日记者从南充市有关部门获悉,两个唱‘空城计’的乡镇党委书记受到停职检查处理。”(《华西都市报》2004/1/29)“难怪肚子大唱空城计,原来该吃晚饭了。”(席娟《我就是赖定你,怎样?!》)

13.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百兽联欢猴子唱主角”(《文汇报2004/1/21》)“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 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2004/1/30)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罗素

【美文赏读】专题阅读:善待自然

[文三] 爱

□   蒋威宁

-----------------------------------------------------------------------------------------------------------------------------------

    他还是那么健壮,他永远那么骄傲,他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他从不需任何人的帮助。他的嘴角总略带一丝笑意,鼻孔中不时窜出一声“哼”,他似乎在蔑视一切,因为他做爸爸了,一种从未有的喜悦从头充溢到脚,然后淌到林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初秋的林中,清晨便稍有寒意,可他不在乎,他要尽一个爸爸的义务:觅食。

   “嘀……嗒……嘀……”与他相伴多年却连名字也叫不上的老树,叶子上的露珠正踏着音符,欢快地舔着水,凉凉的,似乎没有以前甜了,他本能地仰起头——远处黑烟一如既往,直冲云霄。

    他感到有些异常:脚下的草里有几个脚印,有人来过了。“砰——”,随之他便觉得不远处一股冷风直向他逼近,刚想避开,冷风便钻入了他的骨子中。一声尖叫几乎要淹没整个林子,他理智地倒下了,腹部却疼痛难忍。

    湖边的他盯着湖中的自己,两只犄角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身上的斑纹暗淡无光,眼皮好沉,“睡意不该这么早到来。”他嘱咐自己……

    湖那边的水车依然清秀宜人,阵阵流水声让他感到欣慰,刚刚还青葱翠绿的草儿已穿上了一袭黄色的淡装,昔日与知心伙伴在湖边饮水的镜头出现了:他和她依依脉脉、难舍难分;他们曾一度希望去水车旁的神秘区瞧瞧,却因鹿天生的胆小,而一直没能如愿以偿。远方的山上白雪依旧皑皑,而海拔高了许多,他知道自己没时间带领妻儿去领略风景了。他的妻子——鹿妈是一位“乱世佳人”、“绝代天骄”,当他第一眼见到她时,就已打定娶她的主意了:小小的耳朵不失玲珑,小小的鼻子不失典雅,小小的眼睛不失莹洁,小小的嘴唇不失红润。她从他身边经过,扑鼻的香气令他的一颗痴心迷离。他的鹿娃则汇天地灵气于一身,英武俊逸。可他还没来得教他怎样在众鹿群中独占鳌头、永驻雄风,就……

    他累极了,可他不愿休息。花儿的馨香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刺鼻的腥味,他撑着眼皮,朦胧胧地看到腹前一滩血迹,而且能清晰地听到血液的奔涌之声。“人类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止一次地想着。他越来越恐惧,他爱这世界,爱他的妻儿,爱这片林子,爱这林中他熟悉的一切。然而,他恐怕要失去他们了……

    血腥味越来越浓,招致了一批饥饿凶残的苍蝇、蚊子及一切喜欢这味道的昆虫。他厌恶,可他无可奈何,远处两个高大的影子渐渐移了过来,他闭上了眼睛,等待着上苍的安排……

[品评]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应当爱同类,也应当爱自然中的异类。与其说作者在呼吁保护生命,呼唤爱,不如说在宣扬人文精神,让人性的光彩熠熠生辉。

    文章从鹿的心理世界着笔,写作角度新颖机智,语言表达含蓄优美,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首字相同义不同词语辨析50例】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                        预订:预先订购

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检察:审察被检举的犯罪事实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等而进行活动,用于军事

侦查: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用于公安机关

权利:公民依法享受的,跟“义务”相对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支配力量

必须: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必需:动词,作谓语、定语

考查: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有时是年代、历史、文物等

考察: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有时是人

大事:大规律或大力从事,中性词               大肆:无顾忌地(多做坏事),多用于贬义

二、尾字相同义不同词语辨析50例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蜕化:出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

功效: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多指功能   工效:工作效率

做客:自己访问别人                           作客:自己寄居在别处

质疑:提出疑问           置疑:怀疑(用于否定)

诈取:通过欺骗手段取得                       榨取:压榨而取得

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         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

邻近:位置接近;附近                         临近:(时间、地区)靠近;接近

纯美:纯正美好,纯洁美丽,多适用于风俗、心情 醇美:纯正甜美,多适用于酒味、歌喉

会合:聚集在一起,可用于人员、水流

汇合:具体的方面指水流聚集,抽象的方面可适用于人的精神和意志。

考问:为了难倒对方而问;考察询问              拷问:拷打审问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意气: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盈利:获得利润                               营利:谋求利润

合计:商量                                   核计:核算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辨析干扰项做好选择题】(河北   高志军)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貌似简单,但保证做对却并非易事,因为许多选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稍一疏忽,考生就会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抗干扰能力,做好选择题。

     一、 抗“偷换概念”的干扰

     例1. 阅读下文,分析E项从中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E.创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响。

     简析:不正确。E项中用“文化水平”偷换了文中“文化”一词,用“文化”这样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够细心的人误认为正确。

     参考例证:1998年高考第24题A项用“新害虫”偷换文中“更难对付的害虫”,学生误认为正确,其实“新害虫”不一定“更难对付”。

     二、 抗“夸大其辞”的干扰

     例2. 阅读下面文句,判断D项理解是否正确。

     美国市场上现有的抗蛇毒药物是从注射了蛇毒的马血中提取的,马血中的红血球被去除了,只留下含有数千种不同抗体的血浆,而这些抗体中只有几种能解蛇毒,这样患者在使用了这种解毒药之后,会对血浆中数千种其他的抗体和蛋白质产生若干种过敏反应,而且,使用剂量还必须很大。

     新一代抗蛇毒药物是从注射了蛇毒的羊血中提取的,其血浆经过提纯,使其中仅含能解蛇毒的抗体。在迄今接受这种新药治疗的32位患者中,大多数都没有产生副作用,没有一个产生使用传统解毒药时经常出现的严重的过敏反应。

     D.新研制的抗蛇毒药物使用时所需剂量小,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简析:不正确。D项说法的前半部分符合文意,但后半部分就“夸大其辞”了,因为文中用的是“大多数”,马虎的学生很可能把文中的“没有一个”看成“产生副作用”的主语。

     参考例证:1998年高考第25题C项中的“最大危险”夸大了文中的“有危险”。

     三、 抗“缩小其辞”的干扰

     例3. 阅读下面一句话,判断B项理解是否正确。

     用一种名为木瓜蛋白酶将每一种Y-形抗体的“杆”与其一对“臂”分离,后者才是该抗体与目标化合物结合的部分。

     B.该抗体指能解蛇毒的一种Y-形抗体。

     简析:不正确。B项误将文中的“每一种”说成“一种”,属于“缩小其辞”,走马观花的考生很可能漏读文中的“每”而误认为B项正确。

     四、 抗“脱离原文说法”的干扰

     例4. 阅读下文,判断B、D两项说法是否符合文意。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迷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

     B.“三次和两次”是指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D.“三次和两次”是指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简析:均不符合文意。B项中的“分片调查”、D项中的“按照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都没有提到,所以B、D两项判断有误,属“脱离原文说法”。

     参考例证:1997年高考第23题B项“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也属“脱离原文说法”,因为文中关于肠神经的位置并无新观点,对肠神经的功能也未说明。

     五、 抗“时间前后置换”的干扰

     例5. 阅读下文,判断A项说法是否正确。

     按照计划,到2000年时,陆基卫星发射器将把三个“太空帆船”送入轨道,这些太空帆船在轨道上“扬起帆”并只依靠阳光作动力朝着月球方向航行。

     A. 太阳帆船不用燃料,没有污染,是目前最好的航天器。

     简析:不正确。A项中“目前”与文中“到2000年时”从时间上不符,故A说法有误。

     参考例证:1993年高考第28题B项“《学会生存》激发了吉尔福特和威廉斯的探讨”中虽然没有表示时间的词,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却是判断B项正误的关键,《学会生存》是1972年发表的,而吉尔福特在1956年和1965年就提出了智力结构模式,因而B项说法不正确。

     六、 抗“‘特殊’与‘一般’置换”的干扰

     例6.阅读下文后回答,A、B、C、D是对太空帆船的结构的说明,选出不准确的一项。

     一个剑桥科学家小组在建造欧洲参赛太阳帆船的挑战中,因为设计独特而处于领先地位,它设计的太阳帆船将在竞赛中同其他太阳帆船一道,在一个载荷舱中由一个卫星发射器(如欧洲阿丽亚娜火箭)送入大约1万公里高的轨道上。进入轨道后,它将展开成为3万平方英尺的帆,并环绕地球许多圈,速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摆脱地球引力并进入月球轨道的速度。

     太阳帆船可以用同风筝相似的方式来通过改变形状(从锥体到平板甚至是马鞍形)而加以操纵。与雨伞的脊相似的灵活的金属脊决定着帆船的形状,而且根据地面指令,金属脊还能受热致弯,从而改变帆船的形状……成功的关键是位于帆船中部的一颗小型太阳能通信卫星。该卫星为地面的导航人员提供视频图像,帆船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安置在卫星内。

     A. 有一张面积为3万平方英尺的帆。

     B. 帆中有伞脊一般的灵活的金属脊。

     C. 船中有一颗太阳能通讯卫星。

     D. 卫星中装有计算机控制系统。

     简析:A项不准确,因为“面积为3万平方英尺的帆”是剑桥科学家小组建造的帆船的结构情况,其他帆船的帆的面积不一定为3万平方英尺,这是“特殊”与“一般”情况的置换,也就是说,“特殊”情况不一定能代表“一般”情况,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七、 抗“强拉因果”的干扰

     例7.阅读例6第一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准确。

     D.太空帆船的航速,在月球轨道上比在地球轨道上更大,所以必须在地球轨道上加速。

     简析:不准确。“强拉因果”类干扰项的“原因”及“结果”都尽量用原文语句或意思,只是其因果关系不成立,故不准确。D项“必须在地球轨道上加速”的原因是为了“摆脱地球引力”,而不是如选项前半部分所述。

     八、 抗“文不对题”的干扰

     例8.阅读《读书精神的失落》一文,完成:对“是书害了读书精神”的含义的阐释,正确的两项是(文略)

     A. 出版物太多太滥,书籍只是一种商品,并不关心读书的精神内涵。

     B. 现代人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点缀和娱乐行为,并不看重书籍的重量。

     C. 阅读已经成了现代人包装自己、推销自己的一种手段,读书至上的神圣光环已不复存在。

     D. 书籍不再是信念和执著的见证,无休止的商业炒作瓦解了读书人的精神防线。

     E. 现代人将书籍作为工具和玩具,放弃了对社会人生的追求。

     简析:正确项是A、D。A、B、C、D、E五项均符合原文意思,而B、C、E说的是“现代人”失落了“读书精神”,不符合“书”害了“读书精神”的题意,故答案只能是A、D两项。

     本文仅就原阅读题中某一段落进行阅读,或对某一选项的正误进行分析,这样文字少,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失误率较低。如果面对整个现代文阅读,面对大量的文字、纷繁的选项,考生对选项认真辩析、增强抗干扰能力就尤为必要了。(摘自《试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