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分类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38:34

现代文阅读分类训练

一、记叙文

记叙文考点: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题型的设计比较开阔、丰富。考点要求主要有:

1.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

2.分析结构层次。①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地点转换和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②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所在的不同地点、感情的变化和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来分析。③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和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来分析。

3.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一点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细致的分析。

4.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平时需要锻炼的是语言的阐释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包括三个要求:首先,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的加以概括,从中提炼出它的核心;其次,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最后,能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说。

(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 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_______见 

2.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_________            

3. 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同情的眼神

    ①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 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美好的品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____             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            ________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__________________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___             _________________ 

6.“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

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作为长大的标准。 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

含义,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

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马戏团

①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②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③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④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⑤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⑥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⑦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⑧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⑨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⑩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⑾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 第⑩段“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                             

2.第⑨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                        _____          ____________

3.第⑧段“但他怎能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中“兴致勃勃”在文中具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第②段“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说“他骄傲”是因为                                

5.第⑩段“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候帮了忙。”说“这人”“绝望”是因为没有足够

的钱买票;说他“心碎”是因为                               ;说他“困窘”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⑦段“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依据是:(1)            ;(2)             

7.第⑾段“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成马戏,却又说:“没有徒劳而返”,他

们得到的是什么? 

                                                                                              

(五)播种者

那年,你是踏着泥泞小路来到这穷乡僻壤的。 

那月,你是穿着灰色土布制服走进这村野荒院的。 

那天,这亘古阒(qù寂静)寂的乡村便漾起了怯涩涩的读书声。 

四十年,你筚路蓝缕,用一颗笃诚的爱心默默耕耘着人生,送走了无数风急雨骤波谲云诡的岁月,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日出。古老的梦从这里流走,新鲜的传说在此萌生。 

如今,这里已是春色满园,盛开的迎春花编织着金色的憧憬,你也该是祖父的辈份了,而那稚嫩的声音,依然是声声悦耳地呼唤着“老师”、“老师”,这是至纯、至真 、至美的亲情的呈献。 

乡村小学的校院和无限的田野是紧相毗连的。因此你喜欢在晨光熹微中,走出校门徜徉在湿漉漉的田埂上,或蹀蹀于新翻松蒸腾着热气的泥土地,忘情地凝视那忙碌播种的农家夫妇。 

庄稼人撩起长鞭,马蹄扬花,沉甸甸的种籽在叮咚的耧声中落入泥土,隐隐约约似乎看到活蹦乱跳的谷粒,顶破土地伸展嫩芽紧紧拥抱春天。 

朦胧间,仿佛此刻你正庄严地走上讲台,手执教鞭指点黑板,领读课文,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希望的种籽也神秘地埋进小小的心灵中。 

你把书声和耧铃声糅合为一体,幻化为绿色的音韵,汩汩地流淌着,变成了带露的诗和动情的歌。 

阳光洒在田野上,洒在种子上,洒在校园里,也洒在纯洁的心灵上。阳光消融了千年冰冻,消融了千年贫瘠,也消融了千年愚昧和怅惘。 

你厮守着这方圣洁的天地,辛苦地耕耘着,连自己的生命都撒播在了大地上。四十年春种秋收,虽然有灾难的痛苦,而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 

你情不自禁的笑了,笑声惊动那些勤劳的农人,一齐向你投来崇敬的目光。 

你也是一种播种者呵! 

1.文中①“古老的梦”、②“新鲜的传说”具体是指: 

①“古老的梦”:                      ②“新鲜的传说”:                                

2.文中描写农家夫妇播种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试加以分析。 

                                                                                           

3.指出①“阳光消融了千年愚昧和怅惘”;②“你厮守着这方圣洁的天地,辛苦地耕耘着,连自己的生命都播撒在了大地上”两句话含义。 

①                                  ②                                                     

4.文章开篇三句采用了排比句式,写了一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根据语境,解释第三段“这亘古阒寂的乡庄”这句话的意义。 

                                                                                         

6.结合全文,说说本文采用第二人称写法的好处。 

                                                                                            

二、说明文

说明文考点:

1.说明文的特点:知识性、通俗性、条理性。

2.常见的说明方法。

(1)分类别:是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 加以说明。  

(2)举事例: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对事物加以说明。  

(3)打比方:运用打比喻的方式说明,形象、生动说明事物的特征。  

(4)列数字:列举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有确数、约数之分。  

(5)作比较:选择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  

(6)下定义:用简要的话语给事物下定义,以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说明事物的特征。  

(7)作诠释:对事物或事理某些方面的特点作概括的解释,或用词语释义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某些特点。一般情况下,说明方法作诠释不要轻易出现它。因为从大范围看,整篇说明文都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8)摹状貌:通过描述现象、状态、变化过程来说明事物。  

(9)画图表:一目了然,节省文字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时间的先后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说明书籍的演变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2)空间顺序:也称方位顺序,依据构成一个事物各部分的顺序来写,或由前到后,或由上到下,或由外及里,或由大到小,或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按东南西北的方位。  

(3)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说明事物的一种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相辅相承关系等。说明事理,说明多特性、多功能的事物,往往采用逻辑顺序。

(一)对禽流感,人类所知还有限

①禽流感是随着家禽饲养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尽管历来的禽流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但最近在亚洲爆发的禽流感却仍令人高度关注。目前,人们对禽流感的发生、发展和遏制方法的认识仍待继续深化。

②禽流感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和危害性极大。1999年3月11日,美国伦巴地区爆发禽流感,当年12月疫情扩散到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到去年3月,仅加州就销毁了326万多只鸡。2003年4月,荷兰发生禽流感,人类感染者达80人,并出现了死亡病例。

③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种类非常复杂。仅按血清型分类,禽流感病毒就有135种,而且这些病毒还有很多种变种。如果对禽流感进行划分,可分为三大类,即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非致病性禽流感。韩国爆发的禽流感致病毒为H5H5型,是禽流感中传染性最强的一种。1977年中国香港地区爆发的也是这种禽流感,当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有6人因感染禽流感死亡。因此,韩国此次爆发的禽流感被命名为“香港禽流感”。然而,经过韩国检疫机关检疫,禽流感爆发近两个月来,韩国也尚未发现有人感染禽流感。这多少说明,同一种禽流感病毒,经过变异后,其传染性会有所改变。

④韩国检疫当局推测,一种来自西伯利亚的野鸭是禽流感最可疑的传染源。野鸭从西伯利亚飞到朝鲜半岛越冬,通过在湖汊湿地排便传播禽流感病毒,鸡喝了受污染的水,造成禽流感爆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韩国的部分家鸭体内早就潜伏着的禽流感病毒传染给了鸡群,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禽流感爆发。

⑤当前,禽流感在亚洲扩散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是要加强对禽流感的防备,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只要采取科学防疫措施,就能遏制并最终消除禽流感疫情。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围绕禽流感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答:                                                                          

2.第②段中,举了一些事例,列举了一些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的“推测”能不能改为“认为”,请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                                                                                    

4.文章为什么说“对禽流感,人类所知还有限”? 

答:                                                                          

5.禽流感的危害可谓大矣,它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你也一定很想为遏制禽流感作出自己的努力。请结合你了解的知识,说说我们该怎样防治禽流感。 

答:                                                                                   

(二)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①目前,                      。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而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5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chù)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实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5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鲜明对比。A停止实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B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zào)、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jiàn)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注音填上汉字

⑴三氯甲烷(      )    ⑵ 模拟(      )    ⑶ 卤代烃(      ) 

⑷干zào(       )        ⑸ 抽chù(      )     ⑹jiàn(       )于

2. 为第①段的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连贯。                                    

3. 在第④段中,“合适替代物”是指                               的物质。

4. 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

                                                                                  

5. 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6.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三)奇妙的人体

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 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A(jiān  rèn)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心脏的B(bàn   mó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⑤随着科学向自然奥秘的进军,人们不断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譬如,从心脏上取下的一个细胞,在脱离心脏后仍能继续跳动。科学家还发现,在培养皿中的两个心脏细胞,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跳动,但是当它们接触到一起时,便同步按照相同节奏一起跳动。

⑥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张,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叉分别与肺泡相连。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⑦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内就准备好了唾液。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小肠的内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⑧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的18%。健康的骨关节表面都有一层光滑的软骨组织和起润滑作用的粘状液体。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C(pì)美的。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固定肌肉与骨骼的腱极为坚韧,能承受每平方英寸8吨的压力。全身的骨头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在跑步时,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跳高时所承受的压力是跑步时的4倍。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得力侍从,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手还是世界上最多能的工具,每只手共有25个关节,可以做出58种截然不同的动作。

    ⑨人的所有这些奇妙而又复杂的自然结构,都包在一层类似外衣、有弹性又不透水的皮肤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一个人普通的皮肤将近2平方米,重量约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皮肤上有汗孔,人体共有200万个汗孔,这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一部分。人在剧烈活动时,体内温度可以比平时高出7度;这些余热就是靠出汗来散发掉的。我们的肌肉伸缩时产生的能量,1/4是有用的,剩余的3/4则转化成热量。表面看来,人只有在剧烈活动时及在高温条件下才出汗,其实不然,人始终处于出汗状态,每天要出0.5升以上的汗。

    ⑩今天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创造的奇迹是他的祖先做梦也想不到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人是多么好的艺术品,他的外形美妙奇特,它的动作又像天使。人是万物之精华,自然界美的化身。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

A. jiān  rèn(         ) B. bàn  mó (         )    C. pì(      )美

2.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脑               的特点。

3. 本文先后从人体的哪些方面来说明人体“奇妙”的特点的?

                                                                                   

4. 阅读第⑥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5. 人的骨骼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6. 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谈谈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健体?

                                                                                     

(四)南极海洋生物链

①南极海域生物繁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海区里阳光照射充足,便于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二是南极海域里有海水上升流存在,使得海水中营养盐类格外富足。有人把这里的营养丰富的海水[甲]______

“肉汁汤”,为海洋动植物生存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南极海洋生物链很短,它仅有三个环节,即:[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硅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通常呈黄色、褐色和绿色,是南极浮游植物中主要的成分。硅藻的繁殖能力极强,在理想状态下,一个硅藻在一个月之内可繁殖10亿个后代。

③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的几亿吨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

1. 文中甲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应是(        )

A. 引伸为      B. 比喻为       C. 假设为       D. 解释为

2. 文中第二自然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3. 文中第三自然段“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中的“将是”的意思是指

                                     

4. 根据文中所说的南极海洋生物种类,文中乙处应该填入的生物链的三个环节是                                                             

5. 根据文章的意思,给第三自然段选择一个最佳结尾。应该是(         )

A. 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动物的象征十分恰当。

B. 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

C. 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更为恰当。

D. 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

三、议论文

议论文考点:

1.论点。

论点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句子。它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中,对中心论点的把握和表述一般都是必考的内容。辨识文章的中心论点须先统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文章的论点表述十分明确,可以直接找原话。有的文章的论点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一般来说,分析文章的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论点。

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2.论据。

本考点主要包括:

(1)辨析论据类型并理解其作用(论据类型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史实、数据、图表等;理论论据包括正确论断、名言、警句及科学原理公式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

(3)按要求补写论据;

(4)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论证。

本考点主要包括:

(1)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A.举例论证(摆事实),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的事例证明论点;

B.道理论证(讲道理),即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C.对比论证,即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D.比喻论证,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2)论证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考察的重点是论证的结构层次分析。

其次,论证结构主要还有以下三种:

A.并列式,就是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B.对照式,就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

C.层进式,就是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另外,按表达方式来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还呈现出“先叙后议”或“议——叙——议”的结构样式。4.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多用状语、定语等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对表达对象的

范围、程度等作出了规定,语言严密周到,没有疏漏。

其次,议论的语言概括性强,往往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另外,要注意培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体味关键语句的能力。

(一)起点之美

①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的笔郑重地写下了第一行字;一个刚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有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而友善地望着他;一个才把趸来的川橘铺排在货位上的个体户,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的双手捂捂冻得发红的耳朵,瓮声嗡气地发出他的头一声吆喝:“大橘子保甜咧——”;一位才被任命的局长,不大习惯地坐在来接他开会的轿车里,想同司机说句亲热的话却不知该拣哪一句说;一个已经非常走红的大明星,倚在沙发上读别人新送来的剧本,刚刚开始觉得里头的那个女主角“有点挖头”;一个明天有应考的中学生,把捧着的课本贴在胸前,在忍痛关闭了的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单词------

②“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

③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

④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被调离;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住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

⑤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

(原文有删节)

1.选文的论点是:                                               。

2.选文共5段话,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作者在第①段列举了生活中六种人的新起点,其意图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

                                                                           

(二)我寻求挫败

①我一直在寻求挫败。

②有人出发去“征山”,我却从来不是,而且刚好相反,我是爬山,是为了被山征服。有人飞舟,是为了“凌驾”水,而我不是,如果我去亲近水,我需要的是涓水归川的感受,是自身的消失,是自我复归位于零的一次冒险。

③记得故事中那个叫“独孤求败”的第一剑侠吗?终其一生,他遇不到一个对手,人间再没有可以挫阻自己的高人,天地间再没有可匹敌可交锋的力量,真要令人忽忽如狂啊!

④生来有一块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但更大的幸福却发生在他掷玉的刹那。那时,他初遇黛玉,一见面,彼此惊为旧识,仿佛已相契了万年。他在惊愕中竟把那块玉胡乱砸在地上,那种自我的降服和破碎是动人的,是真爱情最醇美的倾注。

⑤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陈师道一遇见黄山谷,就烧掉了自己的书稿,虚心去向黄山谷学习。一个人能碰见令自己心折首俯的高人,并能一把火烧尽自己的旧作,应该算是一种极幸福的际遇。

⑥《新约》中的先知约翰,一见耶稣,便屈身降志。他对人们说:“我仅仅以水为你们施洗礼,他却以灵为你们施洗礼,我之于他,只能算是一声开道的吆喝声。”《红拂传》里的虬髯客一见李靖,便知天下大势已定,于是飘然远引。那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大唐盛世的李靖,我多么想见他一眼啊!清朝末年的孙中山也有如此风仪,使四方豪杰甘于俯首授命。生的悲剧原不在头断血流,而在于没有大英雄可为之赴命,没有大理想供其追求。

⑦我一直在寻求挫败,人生天地间,还有什么比挫败更快乐的事?站在千丘万壑的大峡谷前,感到自己渺小得像蝼蚁一样,还有什么时候能如此心甘情愿地卑微下来,享受大化的赫赫天威?曾记得一个夏夜,卧在沙滩上,看到满天繁星如雨阵如箭镞,一时几乎惊得昏了过去,感到一种投身在伟大之下的绝望,知道人类永远不能去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不过,这份绝望使我一想起来就觉兴奋昂扬。试想,宇宙如果像一个窝囊废一样被我们征服了,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读圣贤书,其理亦然。读一本好书,仿佛看见洞照古今长夜的明灯,听见声彻人世的巨钟,心中自会涌出一份不期然的惊喜,知道我虽愚鲁,天下人间能人正多,这一番心悦诚服,使我几乎要大声宣告说:“多么好!人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书!我连死的时候都可以安心了!因为有这样优秀的人,有这样美丽的思想!”此外,在印度见到特瑞沙,在非洲见到史怀哲,或是在美术馆看“八大山人”、石涛,在博物院看周鼎宋瓷,都会兴起一份“我永世不能追摹到这种境界”的激动。这种激动,这种虔诚的服输,是多么难忘的大喜悦啊。

⑧如果问我此生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那便是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卑微和渺小。

1.③④段列举的一反一正两个例子,各说明什么道理?

                                                                                           

2.第⑦段画线句中,“这份绝望”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兴奋昂扬”?

                                                                                          

3.作者“寻求挫败”的目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本文的标题是“我寻求挫败”,但③—⑥段列举了别人的例子,这是否有必要?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三)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的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1.作者提倡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文中的“候鸟”所具备的精神是:              

2.从论据的基本类型来看,第③段属于             论据;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第④段先

从        面论证,后从      面论证,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3.若要给本文补充论据,下列名言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法)巴尔扎克

B.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房门。——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C.要是遇上有利时机,须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尔·伊芒

D.谁若是有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的香饵。—(法)大仲马

4.本文讲到了“狗熊式生存”和“候鸟式生存”两种生存方式,在外经商的温州人是属于哪一种生存方式?

你本人更欣赏哪一种生存智慧,为什么?

                                                                                       

(四) 魅  力

魅力,即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喜欢看,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亲近,就想与之交往。

人的魅力有三个层次。

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人长得美,打扮得体,别人就爱多看一眼,在街上行走,就有人想靠得近些,或者“回头率”高。漂亮       (不\不完全)等于美,美的内涵要丰富一些。有的人漂亮,还浓装艳服,并不一定美,总觉得差点什么。差什么呢?风度。风度是打扮不出来的。

二是人格、道德的修养。有的人长得不算漂亮,也不一定有权势,也不一定著书立说,但别人爱接近他,向他讨见识,请求他的帮助。他不一定显山露水,也不谄媚也不笼络,但就是有凝聚力。找找原因,就是他的人格,他的道德修养的魅力。人生的第一要义是真诚。这是一切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玩弄权术的人所不理解的,也是他们无法企及的。

三是思想的魅力。有人为享受而活着,也有人为思想而活着。当然他活着也得穿衣吃饭。一切实践,一切活动,都是他思维的材料。他在不停地思考,思想有时如电石火花,稍纵即逝,他努力捕捉,惟恐它溜走了。一种思想,如一把利剑,能斩乱麻,能开混沌,甚至能照亮黑夜。能成体系者,就是“家”了。思想家也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思想家仍是思想家,他的思想贮存在他的著作里、他的言论里,仍是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思想的魅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魅力。它高于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更高于容貌、仪表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平常说,某某有头脑,大抵是说他有思想。做个有思想的人吧!大而言之,时代呼唤思想家!

1.请在本文第三段的括号里选一个合适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并说说选填该词的理由。

                                                                         

2.鲁讯先生曾说过:“有缺点的战士仍是战士。”选文中有一句话与之相似,请把它找出来。

                                                                                        

3.可否将“人的魅力的‘三个层次’”互换位置,为什么?

                                                                                        

4.本文作者为什么更强调了思想的魅力?

                                                                                        

四、散  文

(一)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⑴清凉的秋雨送来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⑵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⑶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⑷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⑸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⑹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⑺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涉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⑼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⑽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⑾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⑿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⑶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 

   深谙:                                                                   

2.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 

                                                                                         

3.阅读本文第⑸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本文第⑺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 

                                                                                         

5.研读本文第⑻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

型意义的人和事。 

       绝大多数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

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

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

以死明志。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6.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⑼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3分)

(二)常想一二

 

  ⑴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⑵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同情地问:“    ”

    ⑶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静。

    ⑷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⑸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⑹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定、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⑺由此,我不由地想起了“常想一二”这句人生箴言。

    ⑻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⑼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幅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⑽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⑾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⑿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本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1.“常想一二”中的“一二”在霍金的眼里具体是指                                          

2.结合上下文,请你设想一下第⑵段中空缺处应填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3.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在我国,像霍金那样面对苦难仍能保持积极心态的人很多,事迹也很感人。请举出一例,从人物的经

历、人生态度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三)沉默的竹笛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2.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3.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

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选       。赏析:                                                                        

4.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到哪几点原因?

请把它写下来。 

                                                                                          

5.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作者的感悟: 

                                                                                           

   我的新感悟: 

                                                                                            

(四)善  意

  

 ⑴搬新家后,黄昏将近时我喜欢倚在阳台上,看街道上人群熙攘,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即将归家的松弛和喜悦。

    ⑵很是偶然地看到对面阳台上的目光,干净剔透,有些许寂寞掺杂,像年幼的鸟儿,落单在荒原,找不到将要飞去的方向。

    ⑶那双眼睛刚能露在阳台的玻璃上,如果她努力跳了一下,那一定是楼下的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叫喊,她想看清自己不曾拥有的欢乐,跳完之后,她的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神飞快跌回寂寞。她的眼睛让我的心颤了一下,那种眼神不是她该拥有的,她那么小,看上去不过五岁左右的样子。

    ⑷我与小女孩的目光相遇,她先是怔怔地看我,我把手竖在耳朵上,做个小白兔蹦跳的姿势,她的眼睛笑了,像雨后的花瓣,璀璨明媚。我趴在阳台上和她对望,彼此隔了些距离,说话很费力,我就用手势逗她玩,她看着我静静地笑,看得出她的手势表达不是很好,总是一伸手,又羞涩地缩了回去。

    ⑸后来,她母亲到了阳台上,大约是叫她进去吃晚饭,我冲她扬了扬手,表示再见,她别着小小的脑袋 [甲] (A恋恋地;B傻傻地;C恨恨地)望着,忽然地扬起了手,向我表示再见,虽然她的手被妈妈 [乙] (A缓缓地;B飞快地;C勉强地)捉了回去,可是,我还是看见了她没有拇指的右手。

    ⑹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下,手就那么扬着,久久地没有收回。

    ⑺对面阳台的门砰地关上,隔着玻璃,还是能看到她母亲冷漠、倔强的脸色。我腾地明白了许多……

    ⑻从那以后,我总忍不住想去看对面阳台上的眼神。黄昏时,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穿过住宅小区的花圃,遇到相熟的街坊,亦不肯停下来打招呼,拽着对街上的热闹无限留恋的女儿上楼,然后,小女孩的眼睛便出现在对面阳台上。

    ⑼看见我时,小女孩依旧会顽皮地做个鬼脸,我的心怅怅的,她总会长大的,总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那时,她的自尊还能像在母亲的保护下那样倔强站立么?
    ⑽周末,女儿潇潇从寄宿幼儿园回来,我带她去海边,远远看见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在离人群较远的沙滩上玩。我忽然有点冲动:“潇潇,想不想交个新朋友?你看,那位小朋友就住在我们家对面,很可爱的。但是,小朋友的右手没有拇指,做朋友时,不能盯着她的右手看,也不能表示好奇。”潇潇很奇怪,问:“为什么?”

    ⑾“因为小朋友没有拇指已经很伤心了,或许在很久以前丢掉拇指的事她已经忘了,伤心也成为过去了,问她,等于提醒她记起丢了拇指的事,她会很伤心的。”

    ⑿潇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奔向小女孩。

    ⒀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譬如,不是所有的沉痛往事都需要安慰,不是所有暂时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或怜悯。因为,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表达,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心灵。

    ⒁小女孩面对潇潇伸出去的手,怯怯地看了看母亲。潇潇亦回头张望我,我用微笑鼓励她。

    ⒂显然,那母亲认出了我,冲小女孩勉强点了点头,小女孩终于伸出了左手,潇潇拽起她,玩起了堆城堡的游戏。

   ⒃那天,小女孩和潇潇玩疯了,她的母亲望着她兴奋得通红的小脸蛋,眼里盈满了泪光……

   (选自《意林》,有改动)

1.“小女孩的眼睛”始终牵扯着“我”敏感的心。揣摩第⑶段的“我的心颤了一下”,第⑹段的“我的

心,忽然地疼了一下”,第⑼段的“我的心怅怅的”这三处语句,联系上下文分别指出产生这些心理的

具体原因。                                                                                 

                                                                                            

2.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1)从第⑸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填在它前面的横线上。

 (2)第⑻段“面目冷清的母亲总是严严攥牢她小小的右手”一句中有动词“攥”。结合你对“母亲”

这个形象的理解,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3.经历了“堆城堡的游戏”之后,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今后将会怎样去面对“没有拇指的右手”呢?请你

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为文章续写一小段故事。 

                                                                                            

4.作者认为“有时,忽略是表达善意的更好方式,它远要比及时伸出所谓援助之手更能抚慰人们脆弱的

心灵”。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具体说说你的理由。 

                                                                                           

(五)签  名

曹志星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仿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晶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你得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1. 乔治参加中学生篮球赛,不想让父亲陪同的原因是什么? 

                                                                                       

   2.听说父亲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回答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乔治看重的是布莱特的                ,父亲看重的是布莱特的                                                。 

   3.老师告诉乔治“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从全文来看,父亲有哪些伟大之处?请写出其中三点。 

   (1)                                                                                     

   (2)                                                                                     

   (3)                                                                                     

   4.当乔治请父亲签名时,父亲写下“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其用意在于让儿子明白: 。

                                                                                          

参考答案

一、记叙文

(一)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1.窥  

2.委婉(婉转)  

3.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

循循善诱  

4.“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  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6.略。

(二)同情的眼神     

1.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2.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  

3.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4.(1)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  (2)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5.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6.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三)我长大了     

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5.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

容  

6.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

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四)马戏团 

1.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2.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3.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4.他有8个孩子,并有力量去带领全家来看马戏表演  

5.他没有力量带领孩子们看马戏  他无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  

6.(1)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2)这个父亲的嘴唇发抖了  

7.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  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

(五)播种者 

1.①指农民们千百年来希望祖宗保佑、交上好运等梦想;②指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2.与“你”这个老师作衬托,农民耕耘土地,播下种子,教师耕耘心灵,播下知识和希望,一虚一实,

突出了教师也是“播种者”的主题

3.①揭示了教师的作用;②赞扬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4.写一个“播种者”来到闭塞的山村,办起了学校。

5.这是个没有人读书、没有文化、没有教育的闭塞的山村。

6.显得自然亲切,仿佛作者在面对人物诉说。

二、说明文

(一)对禽流感,人类所知还有限

1.禽流感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很大;禽流感病毒种类很多,引起禽流感的原因很复杂;人们对禽流感爆发的原因还仅仅是推测等。(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2.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禽流感的传染性和危害性极大。(意思对即可)

3.不能。因为人们对禽流感爆发的原因还仅仅是推测。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4.人们对禽流感爆发的原因和传染源还不能完全确定,还仅限于推测。(意思对即可)

5.如:世界各国要协调努力阻止禽流感传给人类;防止接触感染;对个人而言,应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免疫力;食用禽类制品之前要高温充分烹煮,以杀灭病毒;严禁食用病死的禽类;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采取科学防疫措施。(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如生物学中怎样确定传染源,怎样隔离等回答,有一定科学道理均可)

(二)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1.⑴lǜ  ⑵mó  ⑶tīng  ⑷燥  ⑸搐  ⑹鉴

2.很多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

3.替代涂改液中有害的化学成分或其中的有毒。

4.作比较、举例子,说明了涂改液的危害程度。

5.逐渐:准确说明了慢性中毒现象的消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同程

度,准确说明了不同牌号的涂改液中含有的有毒物质是不同的。

6.作业时认真仔细,不出错,少用以至不用。

(三)奇妙的人体

1.坚韧   瓣膜    媲

2.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3.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皮肤

4.空气——气管——小支气管——肺泡——薄膜——毛细血管——红血球——提取氧气,排除二氧化碳

(然后顺原路返回)

5.既结实又轻便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来说明轻便;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来说明它的结实

6.坚持跑、跳、投和游泳等体育运动,增大肺活量,提高身体的柔韧程度。

(四)南极生物链

1. B

2. 下定义、列数字

3. 当前磷虾还不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4. 硅藻——磷虾——鲸类、企鹅和海豹

5. D

三、议论文

(一)起点之美

1.对于人生来说,起点是弥足珍贵的。   

2.C   

3.证明人生的起点有许多。   

4.因为失败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不能因失败而气馁,而要百折不挠地去寻找新的起点,继续奋进。  

(二)

1.前例说明没有挫败使人孤独、痛苦,后例说明挫败可以带来惊喜、幸福。    

2.第一问:面对宇宙的伟大,我感到人类永远无法逼近那百万光年之外的光体。第二问:我意识到人类

永远不会失去追求和理想。  

3.不断遇到更令我心折的人,不断探得更勾魂摄魄的美景,好让我能更彻底的败溃,从心底承认自己的

卑微和渺小。   

4.①有必要。作者广泛举例,可以证明寻求挫败不仅是自己的个人体验,而且具有普遍意义。②无必要。

既然写我寻求挫败,就应该只写自己的经历和体验。③有必要,但略嫌多。可以删去一些,以突出我

寻求挫败这一重点。  

(三)

1.万里迁徙、不畏艰难。   

2.理论论据;正,反。  

3.B   

4.第一问:候鸟式生存。第二问:略。  

5.不完全,“漂亮不等于美”太绝对,也不符合生活真实,有违作者本意;“漂亮不完全等于美”显得客

观,与下文协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四)

1.犯错误的思想家仍是思想家。   

2.不可以。因为三者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作者在论述时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不能

随意调动。  

3.①思想的魅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魅力;②它高于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更高于容貌、仪表的魅力,

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③时代呼唤思想家。  

四、散  文

(一)

1.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大意正确即可) 

2.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3.通过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大意正确即可) 

4.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生命似

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5.示例:海伦·凯勒在失聪、失明、失语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

名的学者、作家、教育家。 文天祥被俘后,不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所补写的内容

必须符合文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

1.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意正确即可)

2.他有能活动的手指,有能思维的大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他爱和爱他的亲人和朋友,有一颗感恩

的心。

3. “霍金先生,疾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或“霍金先生,你

身体残疾到如此地步,你不觉得这一生有很多遗憾吗?”或“霍金先生,你这样一直坐在轮椅上感到

痛苦吗?”(意思对即可)

4.可以用第十段中“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忍去化解并

超越苦难”一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即可。

5.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  示例:张海迪尽管高位截瘫,仍能勇于面对,创作了《轮椅上的梦》

等多部作品,奉献给读者,激励一代青年成长。

(三)

1.兴奋(“喜悦”等) 伤心(“难过”等)

2.愁闷忧伤听竹笛;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千辛万苦练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意对即可)

3.A.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

闷忧伤的情怀。 

B.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

兴奋。(意思对即可)

4.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

力就有结果。

5.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

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

善于取舍”等也可。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

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

(四)

1.要点:能较准确地指出产生相关心理的具体原因。例如:

   第⑶段“我的心颤了一下”——看到小女孩寂寞的眼神……   第⑹段“我的心,忽然地疼了一

下”——发现小女孩右手没有拇指……   第⑼段“我的心怅怅的”——担心母亲的过分保护,会导

致小女孩长大后无法独自面对人生风雨……

2.(1)甲 A   乙 B   

(2)答题要点:联系对母亲形象的理解来体会“攥”的表达效果。 酌情给分。  例如:“攥”紧紧

地、用力地握住;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生怕别人发现女儿的残疾、担心女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心态。

3.略。

4.答题要点:允许考生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关键要能自圆其说。 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有较充足的依据、

能自圆其说即可。

  例一:从文本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出发,赞同作者的观点……   

例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独到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   

例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强调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五)

1.虚荣心作怪,觉得父亲的瘸腿会让自己丢脸。

2.名望   工作

3.(1)舍身救儿子;(2)对儿子慈爱宽容;(3)关注儿子成长,教子有方;(4)踏实工作,成就显著;(5)为

人谦逊,淡泊名利。

4.可从不同角度作答。示例:①踏踏实实的工作比追求名利更重要;②温馨的亲情比名利更重要;③平凡

孕育伟大;④生活的过程重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