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主题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11:00

重点直击一:2006-2007年广东各地区、北京市、苏州市

中考语文现代文主题阅读

[命题扫描]

2006-2007年广东各地区、北京市、苏州市初中语文毕业学业考试现代文主题阅读统计表

2006

2007

篇数

分值

比重

篇目及作者

文体

考查知识点

篇数

分值

比重

篇目及作者

文体

考查知识点

【命题趋势】

【备考策略】 

◎小试牛刀·仿真演练

说明:本测试题分为四个等级,共100分。请练一练,看看你处在哪个等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3分)

为2008奥运担心

殷贝贝

①北京的书店里有一本常年的畅销书:《奥运英语300句》。奥运带动的学习外语的热潮覆盖了社会各阶层,从幼儿园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都开始学着用“hello”来代替“吃了吗”。

  ②编写《奥运英语300句》的陈琳教授也参加了奥运口号征集的活动,而这不过是北京奥运会口号征集办公室共收到3000封信件和4212封电子邮件中的沧海一粟。

  ③一位到北京游玩的欧洲游客对此的评论是:“北京市民对奥运的热情真的让人非常感动。”事实上,让人感动的还不仅于此,在北京举行的“志愿服务与人文奥运”国际论坛上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93%以上的人愿意参与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的消息传出后,共有1994件作品参与竞赛。

  ④关于奥运的一切,全国上下都一呼百应。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相信,在热情参与奥运的过程中,自己的一句话、一个标志将可能成为全球经典。

  ⑤中国人无比热切地想要拥抱这个世界,也希望这个世界能回赠同样热情的拥抱。最终从21万条候选口号中浓缩而成的“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曾令万人体育馆掌声雷动。媒体对这则口号的解释是:口号预示着2008北京的梦想连接着整个世界,连接着所有人的奥运情结。

  ⑥“但这恐怕只是中国人一厢情愿吧”,正如这位网友的担心,世界同心的美好愿望暂时还只是一个梦想。鸦片战争之后的150年的历史里,中国始终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带着小跑一路追赶,背负着“赶英超美”的梦想。

  ⑦如今,从萨马兰奇念出北京两个字开始,北京和中国站到了聚光灯下。全球参与的奥运会使得北京有了国际化的体面身份:北京和其他几个主办城市正在以惊人的投入兴建基础设施,青岛靠近市中心的一个污染严重的船厂为先进的帆船比赛基地而搬迁。市内新增的基础设施项目预计总造价是青岛2004年GDP的1/3,而大多数项目实际上同奥运会没有太大联系。

  ⑧同奥运会无关的城市也在大兴土木:呼和浩特就在投资7000万美元建设新机场和窗体底端

高速公路,准备在首都机场受天气影响时作为替代机场使用;四川省成立了抓住奥运商机协调委员会,号召本地人向全国寄送大窗体底端

熊猫图案的明信片。尽管北京奥委会官员表示不太可能选择动物作为吉祥物,但四川省的官员仍希望当地特有的大熊猫能被选中;河南启动“绿色生猪”产业为奥运会作准备,湖南为奥运研制了全国最豪华的游艇。 

  ⑨为着全球的同一梦想,东亚这片土地上正热血沸腾。但如果按照这种倒计时的疯狂铺设速度,《华尔街日报》的担忧——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北京奥运会演变成最奢华的奥运会就会成为事实。

  ⑩好客的中国人喜欢觥筹交错的热闹饭局,喜欢礼尚往来。既然世界人民给了你这个面子,就要好好争这口气。但还有一件事不容忘记:奥运会只有短短半个月,酒足饭饱曲终人散之后,来收拾这个残局的还是主人自己。 

(选自2006年6月22日《新周刊》)

1.选文题目是“为2008奥运担心”,作者担心的是什么?这种担心有哪些根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用哪些事例和数据展现了国人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为2008年奥运会担心的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承办奥运会的主张。联系全文,说说作

者的主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选文最户一段中画线句子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北京奥组委向社会征集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理化建议,请以你的身份向奥组

委提一条有理有据的合理化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7分)

真正的奥运健儿

①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它真实地发生在两个奥运健儿身上,读来令人感动。捷克的艾米尔·萨托柏克从小擅跑,长大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长跑运动员。在多次参加的奥运赛事中,他结识了来自澳洲的另一名长跑运动员——维恩·克拉克。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他们很快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②萨托柏克的年纪比克拉克略大,名声也比克氏要响。他曾在两届奥运比赛中,有过连夺5枚奖牌(4金1银)的业绩,顿时成为一颗耀目的国际明星。虽然声誉显赫,但萨氏从不居功自傲。而克拉克却没有这般幸运,尽管缔造过17项世界长跑纪录,可他从未得过一枚奥运金牌。为此,克拉克常心怀遗憾,同时也一直努力不懈。 

③又逢东京奥运会开幕,各国运动健儿相聚在五环旗下。在参加1万米长跑赛时,萨托柏克与克拉克再度交手,两人展开激烈的追逐。然而,天不逐愿,克拉克还是没得到这枚金牌。 

④赛事结束后,克拉克去拜望萨托柏克,受到他的热情接待。临别的前夕,萨托柏克慎重地交给克拉克一个精美的包裹,并嘱咐他在登上飞机前不要打开它。克拉克有些迷惑,但还是点头照办。 

⑤当波音客机飞越太平洋上空时,克拉克悄然打开那个包裹。令他惊喜不已的是,里面竟是一枚金光闪闪的奥运金牌,金牌下放着一页信笺。只见萨托柏克写道: 

⑥“亲爱的克拉克,感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伴我驰骋赛场,可你知道吗?正是因为你这种屡败不馁的精神激励着我,它让我时刻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戒骄戒躁,勇往直前。因此,我的功绩也有你的血汗,我的荣誉也就是你的荣誉。今天赠你这枚金牌,它应该属于你,请接受我诚挚的情意……” 

⑦此后,这枚金牌成了克拉克的非同寻常的珍藏,始终陪伴在他身旁。其中的故事也很快传颂开来,成为流传世界体坛的一段佳话。人们无不夸赞萨托柏克是位真正的奥运健儿。 

6.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人们之所以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德。(3分)

7.阅读第④段,从加点的词“热情”、“慎重”中可以看出萨托柏克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和举动?

(3分)

                                                                        

8.萨托柏克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                                       。(3分)

9.第⑥段画线句“我的功绩也有你的血汗,我的荣誉也就是你的荣誉”,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

                                                                              

10.对文中的萨托柏克和克拉克,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2分)

月  台

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来。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汇集如许人的流动量,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拥有如许悲欢离合。

从清晨到白昼,从黄昏到晚上,从黑夜到黎明,数不清的脚印,带着来自各地的泥土,重重

叠叠,密密麻麻踩上去;红色的土来自山间,褐色的土来自田野,黑色的土来自城市,白色

的土来自海滨。聚拢又散失,堆积又泻落,没有一粒种子能在土里长根,如同没有一双脚步

会在这里驻留。缘由——

这只是流动的浮土。

这仅是过往的月台。

月台展延在任何一个城与城交接的地方,守望在任何一个城镇的边缘,它只是默默地伫候,喧嚣不停的是人们,为生活、为名利、为野心、为梦想……来来去去,忙忙碌碌。这是个制造离散的时代,列车频频靠站又开走,卸下一批乘客在月台,又从月台上载走了另一批。来的脚步掩盖了去的脚印,去的脚步也覆盖了来的脚印。轻快的脚步播散着欢聚的愉悦,沉重的脚步载负着如许离愁,从容的脚步踱向预定的目标,匆促的脚步显示心情的迫切,迟缓的脚步缠绕于厌倦,悠闲的脚步只为一次探访,也有迟疑的脚步,属于那迷失了自己的旅客。

多少次,我也曾被卸在月台上;多少次,我也曾从月台离去。我不知道自己的脚步显示出了什么。近年来,别离总多于团聚,失望总多于获得。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常是我亲切的伙伴。离去不是离去,心仍萦留于亲情;归来不是归来,浮土又焉能扎根?

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别长期滞留,滞留不是宁静,它将使灵魂腐蚀;别长期停顿,停顿不是安定,它将使生命委靡。

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

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

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

是离散,欢聚当可期待。

携着轻便的行李——里面装满信心和小小的愿望,我随时准备踏上人生的月台,只等待时间的列车到来,出发再出发!

(选自《时文选粹》第四辑)

11.文中的“月台”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请举出相应的例子各一句。(6分)

实写;                                                             

   虚写:                                                            

12.文中第二自然段在描写什么?(3分)

                                                                      

13.如何理解“人生旅程中的月台”?(4分)

                                                                     

14.从文中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语句抄在下面,并作简要分析。(4分)

句子:                                                            

   评析:                                                             

15.你将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月台?请简要谈一谈。(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22分)

人生的金字塔

    ①比萨塔斜了,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景观,但如果人生的金字塔斜了,即便是其中的一角斜了,从旁观者来看,它所引起的担忧和同情一定远远大于美感;从当事人看,他所体验的倾斜的痛苦也必定大于审美的快感。

②人生的金字塔有三个支点:一是自我的生理平衡,二是自我的心理平衡,三是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三个平衡中的任何一个平衡推动,都有可能导致其他的两个平衡的推动,使人生瘫痪。

③三大平衡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只要金字塔的这一角不塌,即使其他两个角都发生沉降,人生的斜塔也能得到扶正,所以,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是心理平衡能力。有的人不能经受环境的微微倾斜,上司的一次不轻不重的批评,足以让心理脆弱者去跳楼;而邓小平的三起三落,从巅峰到谷底,巍然不倒的是他挺拔的心理。

④一发财一升官司就露小人之态,也是一种心理失衡。有的人本来分量不重,在低处尚能站在地上,一被抬到高处,就会失重,就会像风筝一样飘荡,一缕微风就能让他把持不住自己。我看过某些上不了台面的家伙,一上了主席台就激动得十分稳重,十分严肃,那种本身并不具有的大人物感,那种生怕自己飘起来而使劲站稳脚跟的样子,让我忍俊不禁。

⑤倒霉而缺乏人生浮力的人,感到自己在沉没;走运而没有分量的人,觉得自己在飘然。不论是沉没,还是飘然,都是人生金字塔的倾斜,不同的是,沉没的金字塔毁灭的只是自己,飘起来的金字塔,如果塌下来,遭殃的就是与他有联系的整个事业和相关人员。

⑥维护人生的三大平衡,才会让人生的金字塔高高矗立。体育锻炼可以保持生理平衡,心性修炼可以维护心理平衡,求道与谋划可以恢复自我与环境的平衡。

⑦人不可能总是处在平衡状态。健康的人生状态是:三大平衡不断被打破,又不断恢复。我们的身体内调节随时都可能发生问题,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时时都在发生变化,昨天是座上宾,今天可能是阶下囚;昨天是穷光蛋,今天可能是大富豪。心理调节能力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生的金字塔就会不断摇晃。

⑧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法家和早期儒家重视自我与环境的平衡,主张用道和谋的手法保持和恢复这种平衡;道家和佛家重视心理平衡,为了心理平衡,他们甚至取消了人和环境的关系,把所有关系都变成自己的心理关系,太极思想既重视环境平衡,也重视心理平衡,它的人生哲学是金字塔的哲学:三大平衡缺一不可,一角坍塌,塔身不稳。

16.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17.文章论述的是人生的金字塔,可它在开头提到比萨斜塔,这是为什么?(4分)

                                                                       

18.为什么说三大平衡中,心理平衡最重要?(4分)

                                                                      

1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2分)

20.第③④两段分别列举了哪两种心理失衡的情况,请用第⑤段中的原话回答。(3分)

                                                                      

21.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能让人生的金字塔在任何情况下不至于倾斜坍塌?

(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6分)

水乡茶居(节选)

杨羽仪

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每个村庄,百步之内,必有一茶居。这些茶居,不像广州的大茶楼,可容数百人;每一小“居”,约莫只容七八张四方桌,20来个茶客。倘若人来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临河水榭处,湾泊着三两画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颇有味。

    茶居的建筑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多是一大半临河,一小半倚着岸边,地板和河面留着一个涨落潮的落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筑上有较大的变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也有砖木结构的,而我却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顶上,覆盖着竹蓑衣或松树皮,临河四周也是松树皮编成的女墙,可凭栏品茗,八面来风,即便三伏天,这茶居也是一片清凉的世界。

    茶居的名字,旧时多用“发记茶居”、“昌源茶室”之类字号。现在,水乡人也讲斯文,常常可见“望江楼”、“临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号。

    旧时的水乡茶室,多备“一盅两件”。所谓“一盅”,便是一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粗枝大叶,茶叶味涩而没有香气,仅可冲洗肠胃而已。所谓“两件”,多是粗糙的大件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不怎样好吃,却也可以填肚子,干粗活的水乡人颇觉实惠。现时,水乡人品茗,是越来越讲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见粗枝大叶,铁嘴壶也被淘汰,换上雪白的瓷壶。柜台上陈列着十多种名茶,洞庭君山、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英德红茶……偶有一两种大众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红了。至于那“两件”,也绝非粗品,而时兴“干蒸烧卖”、“透明鲜虾饺”、“蛋黄鱼饼”、“牛肉精丸”之类,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叶糯米鸡”了。

    水乡人饮茶,又叫“叹”茶。那个“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论“叹”早茶或晚茶,水乡人都把它作为一种享受。他们一天辛勤劳作,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带着一天的劳累和溽热,有暇“叹”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我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叹”茶的特点是慢饮。倘在早晨,茶客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瞧,两岸的番石榴、木瓜、杨桃果实,或浓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也许,是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撸扬帆来去,看榕阴、朝日及小鸟的飞鸣吧!倘在傍晚,日光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不知不觉,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此境此情,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然而多是“卜老”的茶客。他们“叹”茶,动辄一两个小时,有如牛的反刍,也是一种细细品味——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

22.找出文中能够概括全文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水乡茶居有什么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茶居的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结尾说“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应怎样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0~30题。

古街悠悠

林  萍

  ①惯于行走在钢筋混凝土的冷漠城市之中,千篇一律的模式在熟悉中显透着残忍的陌生。也许是上天的怜悯,渺茫的追寻之风找到了驻足之港。老城,漳州,古街交纵。 

  ②追寻的脚步停留在眼前横错的古街,时空无语,是在等待寻访者,还是沉睡在忘却的过去。但一切似乎都不重要了,唯一的享受是那一直行走于柏油路的脚触到远古的方形石块,那恰是暖流迈过心田,温情脉脉。 

  ③与古城交流,融入她的情怀。希望寻觅到沉韵的遗迹,从而感受历史的温情。 

  ④当然要得到这份浓浓的温情,你就必须亲临其境,那是导游面面俱到的解说无法表达的;是介绍书上任何详尽文字皆无法诠释的;是画本无尽多彩的影照无法展现的。 

  ⑤那须你缓缓流连,在静默中拾掇点点滴滴,于是脚步迈开,走入台湾街内。两旁垂站的朱红楼阁如迎宾一般,它们色泽不再光鲜,却风光依旧,透着历史的韵味,她们幽幽注视你追寻的痕迹。楼阁的墙壁,白灰脱落,暗苔丛生。这应是历史故意的留情,在空间里为自己编写日记。一切过往则是楼阁生命的延续和灵魂的归宿。 

  ⑥楼阁在回忆,小道则在思盼,是等待知音,还是等待曾经浪漫重演?当你走过,用心聆听,以得到它真切的回响。石块圆润,棱角磨消。它们无序地肆躺,慵懒犹若承受着无限冷寂的春闺。也许是岁月的流逝;也许是曾经的伤痕;也许是过重的承载,它们身上带着深深的皱纹。告诉你,时间走过。 

  ⑦当然,在你陷入过往的时候,不要忘记留心稀疏的人群。他们会是古街的活本。 

  ⑧聚着几人,多为暮龄之时,围一茶几,在烟雾中悠悠而谈。与任一个知天命的老人交谈。从脚下的石块说起;从街面的牌匾说起;从门槛的木块说起;那么悠长,那么平静,把本来空荡的街道填充得满满的。时光好像回溯,正为你放映曾经的一幕幕。而老人时而磕烟、时而呷口茶、时而眯眼;好像曾经的沧海如细水流去,波浪亦在他的微笑间挥去,如此坦然。 

  ⑨听不完的故事,小道更似没有尽头,窄小曲折间把阳光显露,把阴暗收藏,让你有延脉的热情,有温暖的情感。感受阳光,欣赏角落的景致,心中是远离喧嚣的雀跃。惊喜的更是那特色的风味小吃或是古字画店。 

  ⑩品读着过去,诠释着流失的空白,享受无限。虽然无法全面深入,但是心中已拥有无尽的温暖。 

  ⑾也更是因为古街,这冷漠的现代化楼林有了亮点。因为这古街沉韵的历史,让这座城市拥有生命的厚重与温情。 

⑿历史,生命聚结。她的存在给城市以特色生命。在现代化进程中,请给古城古街们留一片天空,也给追寻者存一份温情。

⒀古街悠悠,温情沉韵。 

26.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怜悯(    )    温情脉脉(    )    拾掇(    )     回溯(    )

27.仿照第④段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当然要得到这份浓浓的温情,你就必须亲临其境,那是                          ;

是                             ;是                                   。 

28.文章的题目与结尾相互照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理解“古街悠

悠,温情沉韵”?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不少于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现在,各地都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古街也随着高楼大厦的兴建而逐渐消失,当然

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快速发展起来,面对这样的变化,

你作何感想?请结合课文谈一谈。(字数在60个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文中第⑨段提到“惊喜的更是那特色的风味小吃或是古字画店”。我们也经常于深巷小街

中品尝到各色小吃,请为大家介绍两、三种你们家乡的风味小吃,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只

介绍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2007年浙江宁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4题。

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凝  石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

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

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选自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有删节)

3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

①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                                       。

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           、           和           ;

“美酒”指的是                    。

33.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

动的灵光。”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

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2007年浙江嘉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39题。

三轮车夫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 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 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 “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 “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 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⑾“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 “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⑿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作者陈大俭)

35.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

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07年福建宁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0~44题。

你的眼神

①那天,我又经过那个地下通道,通道里有几个弹着吉它唱歌的男孩,他们在唱一首歌,歌声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驻足。那是一段我熟悉的旋律。我站在那里静静的听完。歌声的飘荡中,我的记忆也如同流水缓缓而来。尽管,时间已经流逝很久了。 

②曾经的一段日子,我是这座城市电台的DJ。我经常穿过这个地下过街通道去对面的直播间做节目。通道里,总是靠边席地坐着一个男孩子,一个弹着吉它唱歌的男孩子。男孩总是坐在固定的地方,他的前面是打开的琴袋,里面扔着过往的人随手扔下的零钱。这并不奇怪,在很多城市的地下通道里,经常会有这样唱歌的男孩。
    ③这个男孩总是穿一身牛仔,长长的头发。我想,这个唱歌的男孩子是很爱酷的,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带着一副墨镜。即使,他常坐的那个地方的灯坏了,他坐在黑暗中,也不会摘下他的墨镜。
    ④男孩的歌唱得很好,而且唱的大多是我喜欢的一些歌曲。而我经过的时候,为了听他的唱歌,常常走得很慢,往往是等他的一首歌唱完了,才走到他的跟前,然后放下一点零钱,再慢慢往前走,另外的一首歌唱完的时候,就是通道的近头。
    ⑤初夏的一天,那是一个下雨的日子。那天,那个男孩子唱的是beyond的《光辉岁月》,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我就站在那里倾听。男孩唱得很投入,唱的很好,我也被他的投入打动了。他唱完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在他的琴袋里放下零钱。这时候,这个男孩子突然说:“谢谢你。”

⑥男孩子抬起头,继续说:“谢谢你。谢谢你这么长时间,一直给我的帮助。还有,要谢谢你的,是你每一次经过的时候,都是蹲下来往我的琴袋里放钱。我在这个通道唱了三年的歌,你是唯一的一个蹲下来放钱的人。我听得出你走路的声音。即使你总是轻轻的蹲下来,即使你轻轻的离去;虽然我的眼睛看不到你。”
    ⑦我很吃惊。他摘下墨镜,一双很大的眼睛,但是没有光泽。怪不得他从不摘下墨镜,怪不得他总是坐在固定的地方,即使没有灯光,也从不会移动。
    ⑧他说:“我就要走了,就要离开这座城市,我从这座城市的盲校毕业了,要到另外一个城市去。今天我在这里就是为了等你来。我想在我临走的时候听声音。我想,你一定有着好听的声音;还有一双善良的眼睛。临走的时候,我要唱一首歌给你。”
    ⑨男孩子调了一下琴弦,轻轻的唱起来,是蔡琴的一首歌:《你的眼神》。我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听着,歌声很优美,令人感动。

⑩那天,我走进直播间的时候,我在节目中讲了这个依靠唱歌勤工俭学的男孩的故事。节目结束的时候,我选了那首歌:《你的眼神》做为结束,并且通过电波祝福他……

40.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故事。请你概括男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读下面一句话,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信息。(请分别从男孩和“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听得出你走路的声音。即使你总是轻轻的蹲下来,即使你轻轻的离去;虽然我的

眼睛看不到你。

①                                                                         

 ②                                                                         

42.文中画线的句子与下文中的哪个句子相照应?请找出并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文中第⑨段写道:“我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听着,歌声很优美,令人感动。”请你想象并

描述“我”此时的心理感受。(字数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读完本文,请你为每年5月份的“助残日”拟一条关爱残疾人的公益广告语。(20字以

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49题。

“中国式浪费”昭示国人精神贫困

宕  子

    ①4月19日《成都晚报》载,四川师范大学20多个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拿着摄像机转遍了学校的四个食堂,真实地记录下了一百多张近百名同学浪费粮食的镜头。

    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穷国”,可国民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且不说上亿美金的豪宅、90吨啤酒的喷泉、“政绩工程”所耗费的大量钱财等等,据统计,光普通人每年餐桌上倒掉的饭菜的价值就高达600个亿。可见,浪费在中国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式浪费是一种仪式上的浪费,不但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中国式的浪费显然并不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产品的丰裕与过剩,而是国人精神的贫困。这种精神贫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人公共精神和责任感的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对于公共物品的不珍惜上;二是国人将具有浪费的能力当成了一种“身份符号”,当成了衡量一个人有没有“面子”的重要指标。因此,浪费在国人是一种用来填充精神的空虚与无聊的重要方式,在此意义上,是一种“夸富”仪式,它的公式便是“我消费(浪费),故我在”——这是国人应对其存在性焦虑的一种方式。

    ④人类文化学家马塞尔·莫斯在《论馈赠》里谈到原始部落的“夸富宴”时说,“每一位酋长首领必须为自己,为子女、女婿和家族的去世者举办夸富宴。他唯有证明自己为神灵和财富所选,被其附身,而又确拥有万贯财富,方能维持自己在部落、村子的首领甚至家庭里的家长地位,以及在部落的内外关系中酋长应有的地位。”可见,浪费与夸富是伴随着等级制社会产生的,是传统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的建构性因素,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识物。因此,浪费源于极其严重的精神空虚与无能感,只要人的精神空虚与无能感存在一天,“夸富”仪式就会继续下去,浪费现象就不可能在中国得到根除。

    ⑤要从根本上消除奢侈浪费现象,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打破等级制的社会结构,提倡自由与平等,使社会由价值一元化向价值多元化转换;二是提升知识与文化的价值,创造一个宽松而自由的有利于思想创新的平台,以便使尽可能多的人消除精神的空虚与无能感,“夸富”仪式也就受到了强有力的抑制。

                                                         (本文选入时有改动)

4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仔细阅读第③自然段,说说什么是“中国式浪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作者在文中说“浪费在中国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一种“精神贫困”。那么,怎样才

能消除奢侈浪费的现象?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完成下面表格。

A级(100~90)

B级(89~80)

C级(79~70)

D级(69~60)

E级(60分以下)

48.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 和7.1%;储

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加油站里跳动的油表,铁路线上呼

啸的煤车,似乎都在警告我们:“油荒”、“煤荒”,在步步紧逼。(摘自《人民日报》2007.5.28)

材料二: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探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飞速的经济发展,中

国已成为“资源弱国”。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出现严重短缺,

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摘自《青年文摘》)

                                                                                     

                                                                                     

49.看图填空。右图是“中国节能产品标志”图。图案中间是汉字“节”

的变形,“节”的下半部是“能”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n”,其

寓意是                                         。此图整体图

案为蓝色,象征着                                      。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0~54题。(10分)

充满“气泡”的建筑

①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而修建的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一个充满了魔幻色彩的气泡王国。它的外层结构由1437块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组成,营造出极具魅力的视觉效果:无论站在场馆内外任何角度,都能看到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半透明的水泡,却看不到一根多余的钢梁。

②那些水泡和钢梁是怎样融为一体的呢?其实,这个淡蓝色的方型建筑,隐藏着自然界中一个关于气泡的秘密。

③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罗德·开尔文就提出了这个“气泡理论”。他用开尔文定律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由十四边形的三维结构球体组成的结构,接触界面最小。自然界中很多物质的排列结构,都是以这种气泡的结构方式组成的。这一理论最终帮助“水立方”形成了复杂的节点,成为其庞大钢结构体系的依托。

④“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约30米,使用的ETFE共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展天面积达26万平方米,最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技术最全面的膜结构公共建筑。

⑤尽管“水立方”是一个全封闭的室场馆,但巧妙的设计让它能够自如地“呼吸”:在屋顶设置了自然排风机,8个自然通风口可实现馆内外空气流通,这样就能将建筑空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实现自然通风,保证17000人观赛时的透气问题。

⑥“水立方”的外膜ETFE是一种亲型的环保节能材料,它具有自洁功能,本身比较光滑,不易沾染灰尘。除了遇上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一般情况下,自然降雨就足以使之清洁如新。

⑦ETFE膜材具有不浸水性,雨水滑过,不留水痕。与此同时,“水立方”专门设计的雨水回收系统,一年回收的雨水量为1万吨左右,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⑧在“水立方”的表面,散落着许多闪闪发光的亮点,这些亮点是可以控温的镀点。它们就像小小的遮阳伞,起到隔离、反射光线的作用,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阳光负荷很少的北面,镀点密度疏一些,而在西面和东面,由于入射阳光较强,镀点密度就相对高一些。要想让“水立方”保持凉爽的温度,这些小小遮阳伞的分布就必须十分精确。设计者以北京市近30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进行精密计算,终于确定了每一张薄膜上所需镀点的面积。

50.文章围绕“水立方”的特点,主要抓住其视觉效果、设计原理、      、     、

自洁功能、雨水回收、控温特性等方面来说明。(2分)

51.第①段中最后一句话,前文使用“一个个”来修饰水泡,后文为什么不用“一根根”,而

是用“一根”来修饰钢梁?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第②段中“自然界中一个关于气泡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第⑥段中“除了遇上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一般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体味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句简析其作用。

⑴一年回收的雨水量为1万吨左右,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

                                                                    

⑵它们就像小小的遮阳伞,起到隔离、反射光线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重点直击一

1.作者担心的是北京奥运会演变成最奢华的奥运会。担心的依据是:①国人对北京奥运会投

入了过分的热情,背负着太过沉重的梦想;②北京和其他几个主办城市正在以惊人的投入

兴建基础设施;③通奥运会无关的城市也在大兴土木。

2.①奥运带动学习英语的热潮覆盖了社会各阶层;②北京奥运会口号征集办公室共收到

3000封信件和2412封电子邮件;③95%以上的人愿意参与奥运会志愿者工作;④北京2008

年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的消息传出后,共有1994件作品参与竞赛。

3.主办奥运会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奢华浪费;而要量力而行,厉行节约,在体面与节约

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示例:奥运。我们理所当然要办好,但奥运过后我们还要过不是奥运的日子。(联系上文

内容,抓住话中通俗的类比所表达的意思即可)

5.略。(针对选文所提到的热情膨胀和奢华浪费现象,提出理性、节约办奥运的具体建议即

可)

6.尊重对手,永远进取  

7.感谢克拉克赛场上的激励,赠金牌举动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8.无数顽强的对手激励他戒骄戒躁,勇往直前  

9.生活中,赛场上如果没有对手,人就很难发挥潜能,超越自己。(意近即可)

10.开放性题目,可以从精神方面,也可以从文学鉴赏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关键

是能简要地说出喜欢的理由,表现出一定的评价鉴赏能力。

11.实写:月台展延在任何一个城与城交接的地方,守望在任何一个城镇的边缘,它只是默

默地伫候。

虚写:人生旅程中有无数的月台,生命旅途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台和站,只是供中途

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

12.在对实际生活中的月台做详细、生动的描写。

13.人生旅程中的月台是指人生中每一个小阶段的起点和终点。

14.示例:携着轻便的行李——里面装满信心和小小的愿望,我随时准备踏上人生的月台,

只等待时间的列车到来,出发再出发!评析:“携着轻便的行李”是说要放下自己心里多

余的包袱,抛开过去的烦恼。这一句话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对明天的希望。

15.我将满怀希望的从月台离开并登上属于自己的那列车,当我被卸在月台上时心中也不会

存有丝毫的遗憾。因为每一个终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言之成理即可)

16.维护人生的三大平衡,才会让人生的金字塔高高矗立。

17.通过联想,引出论题。

18.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是心理平衡能力。

19.对比论证。

20.(1)倒霉而缺乏人生浮力的人,感到自己在沉没。

(2)走运而没有分量的人,觉得自己在飘然。

21.努力维护人生的三大平衡,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自我生理的变化,随时调节自己心理的

平衡,使现实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意思对即可)

22.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23.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筑古朴雅致,多临河。

24.旧时的茶居,名字多老字号,用具、茶叶和食品很粗糙。现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很典雅,

用具、茶叶和食品很讲究。

25.茶客们通过品茶来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变迁。

26~30:略。

31.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或:书斋是文人汇集文化传承

文化的地方;书斋是文人施展个性的地方。 

32.①比喻优秀文化在书斋里汇集并不断地得到传承、发展和弘扬。

②前人的精华    自己的经历    自己的文艺创造    新的思想和艺术,或文艺作品

33.因为书斋是个人的领地,不受三纲五常的约束,利于个性施展。 

34.例如:王维写就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中国诗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创作的颠峰

之作,堪称百科全书。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35.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36.(1)“斩钉截铁”表现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2)“把心一横”表现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

37.示例:“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

急死人了”“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想了想,说……”“车夫一使劲,三

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等。

38.勤劳、机智、善良、助认为乐等。

39.表示想法的:“真是个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啊!”“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

法的:“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或“望着远去

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车钱,迟

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等等都可。

40.(1)热爱生活,积极乐观;(2)身残志不残,自强自立;(3)有一颗感恩的心。

41.男孩的角度:男孩虽然看不见,但是人了却能用心感受周围的一切;

“我”的角度:“我”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我对他人的尊重。

42.“他摘下墨镜,一双很大的眼睛,但是没有光泽。”

43.略。(能紧扣文章的主题,符合当时的情境进行描写,语言流畅优美即可)

44.示例:让我们携手共进,同享一片蓝天;爱心是阳光,照耀你心房;让我成为你的拐杖,

走进爱的天地;等等。

45.“中国式浪费”昭示国人精神贫困    道理论证(或:举例论证)

46.中国式浪费是国人用来填充精神空虚与无聊的一种“夸富”仪式性的浪费。

47.表现:①对于公共物品的不珍惜上;②将具有浪费的能力当成了一种“身份符号”,当成

了衡量一个人有没有“面子”的重要指标。  

途径:①打破等级制的社会结构,提倡自由与平等;②提升知识与文化的价值,创造一

个宽松而自由的有利于思想创新的平台。(可从原文中提炼,也可按原文回答)

生活实例:小的方面,如出门随时关电灯、生活用水的多次利用、上餐馆吃饭按量订制,

等等。大的方面,如严格实行项目报批程序和建立监督体系、开展树立节约意识的活动,

等等。

48.我国能源严重缺乏。但从上文我们发现“中国式浪费”现象严重,如果我们继续无节制

地消耗能源,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严厉的惩罚。所以我们要珍惜资源,崇尚节约。

49.节约能源(或:节能)   人类通过节能活动还天空和海洋于蓝色(关键词:天空、海洋、

蓝色)

50.建筑规模   排风系统   

51.一个个说明水泡多,一根说明多余钢梁少,突出设计结构巧妙。

52.由十四边形的三维结构球体组成的结构,接触界面最小。

53.不能,这句说明并不排除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则变成所有情况,

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4.(1)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回收雨水之多,回收系统功能之强。

(2)打比方。生动的写出了镀点隔离、反射光线、控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