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风管加工:2011现代文阅读概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9:30:56

现代文阅读概说㈠

 

现代文阅读有多种方式。假期读读小说,是消闲阅读;随手翻翻晚报,是浏览阅读——这些生活中的“泛读”,低于高考考查的阅读方式;读物理书、历史书,是专业阅读;学语文课文、红学研究,是治学中的“研读”,高于高考考查的阅读方式。高考语文考查的方式,介于二者之间,人们习惯称为“信息阅读”,或称作“精读”。

这里说的“精读”,不是“精细”的读,而是“精明”的读。所谓“精明”的读,最简单的解释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该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目的。

信息重要与否,是相对的,根据题目的指向而变化的。一般而言,题目所问是判定重要信息的根本指向。如果没有题目指向或者题目没有指向,那么,重要信息,大致为概括性信息、关键性信息、照应性信息、关联性信息等;次要信息,大致为专业性信息、情感性信息、描述性信息、附着性信息等。重要信息是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是干扰的假象。要做到“精明”地读,不能死记教条,要根据题目要求,首先明确题目指向。

高考试题所采用的现代文阅读文本,其本质特征都是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交织的,只是交织的形式有所不同。因为高考是大规模笔答考试,大规模快速阅卷,所以任何一道题目,必须以重要信息作为答案的依据和根基。但是高考又是选拔性考试,任何一道题目,需要让一部分考生答对,还需要另一些考生答错才行。如果一道题目考生100%都答对了,那就成了一道废题,因为不能实现区分的目的。怎么让一部分考生失误?必须以次要信息来干扰。这是不以命题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的根本目的就是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分离,“聚焦”于重要信息。

    “据题精答”是现代文阅读的最高准则。备考中要落实三点:

    一、遵循“动态·比较”的思辨原则,高考是能力考试,切勿死背术语教条;

    二、关注句号,改“词读”为“句读”,逐层剔除次要信息,锁定重要信息;

    三、锁定重要信息,往往不是思维的结束,还要进一步思维,加工重要信息。

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在继承传统高考语文试题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着两个方面的明确发展:一、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更丰厚;二、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自主更明确。

这两方面的变化,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教师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阅读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

二、写作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水平。

归根结底一句话:用语文的方式,优化备考效果。什么是“语文方式”?十二个字:感悟生活、关注文字、锤炼思维。

一、必考类文章阅读(通称“小阅读”)

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备考目的: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大致步骤:

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

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

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例1·2011年北京卷实用类文章阅读文本]文章思路:

[可能利用秸秆资源]

        [秸秆气化炉的使用][利用生物能源发电][用秸秆制液态燃料]

[农村生物能源前景]

选择题目要点:排除干扰,认清实质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②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例2·2011年北京卷·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简析]

A.照应文句:滤清器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

考查实质:“柴草燃烧产生的灰分少于原煤”是不是“滤清器研制使然”?[判断:错]

B.照应文句: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考查实质:“一种实现零的突破”是不是意味“两种都取得重要突破”?[判断:错]                                       

C.照应文句:利用秸秆酶酵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考查实质:“基本不含硫,很清洁”是不是“利于环保”?

[判断:对]                                  

D.照应文句: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考查实质:“具有广阔前景”是不是表明“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判断:错]                                     

重要信息显示着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起着干扰的作用。由“试卷问题”转向“实质问题”,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这一“自觉意识”的确立与巩固,将保证我们快速拨开“试卷问题”的迷雾,使“实质问题”水落石出;还可以帮助我们判别模拟试题——只有可以形成简明的“实质问题”的题目,才是高考可能考的题目。回答“试卷问题”主要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回答“实质问题”则主要靠语文能力和对生活的一般认识。新课改语文试题在这方面必须坚持传统。

现代文阅读概说㈡

 

二、选考类作品阅读(通称“大阅读”)

从全国看,这类现代文阅读题目大致分两种配置。设置选考阅读题目的试题,要求选考以小说为主的“文学类作品”,或以新闻、传记、评论为主的“实用类文章”。例如:全国“课标”卷、辽宁卷、广东卷等;未设置选考阅读题目的试题,则考查以散文为主的“文学类作品”。例如:全国卷、北京卷等。

不同题材样式的作品、文章,要求考生思想感情的积淀,侧重略有差异。一般而言,关注生活,对生活中的人情事理比较通达的考生,选作小说为主的“文学类作品”有利一些;对书本中的知识内涵比较丰富的考生,选作新闻、传记、评论为主的“实用类文章”应占上风。至于以散文为主的“文学类作品”,则兼顾二者。同时,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相关文体的规律和要素,并能在分析、理解、探究具体问题时切实运用。

㈠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思路;

备考目的: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大致步骤:

①注意作品题目,据此体会作品的思路和主旨;

②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

③合并某些相关的铺陈语句,关注概括性语句;

④提取压缩重要语句,把握语段大意文章思路。

[例1·2011年全国“课标”卷·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CC,共需300CC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你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血交流,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       (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文本思路:

[序幕:邻居聊验血,引出彭先生故事]

[开端:彭先生婚事:老丈人极力反对]

[发展:彭先生婚后:老丈人固执排斥]

[高潮:彭先生献血:挽救老丈人生命]

[结局:彭先生妙用:老丈人和他和解]

[尾声:彭先生故事:邻居们同声验血]

[例2·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文本思路:

[河西走廊是商品粮基地]

[祁连雪灌溉着河西走廊]

[祁连山景净化内心境界][祁连神话传说令我神往]

[神话传闻汇集民族历史][观祁连山感受生命情感]

[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