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18 种子:长征先遣队中的传教士薄复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25:01

长征先遣队中的传教士薄复礼 

 

 

 

 

 

  为萧克将军解燃眉之急

 

  萧克将军率红六军团进入贵州以来,遇到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恰恰就是缺乏具有军事价值的地图。红军初入贵州,萧克将军手头只有旧中国的地理课本。这种课本是32开本,只能看看省会、县城、大市镇的大致关系位置,山脉、河流的大体走向,几乎没有战术价值。

 

 

 

加上贵州的人民群众在当时受国民党宣传的影响,对红军不了解,听说红军来了,不是藏,就是躲。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大多只能选择难走的山路行军,而且,红军初到一个地方,都很难及时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常常无法得到合适的行军向导。

 

  1934年10月2日,红军占领了旧州,在旧州城里的一座法国教堂里终于找到了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贵州地图。得此地图,萧克将军如获至宝。展图审视,但见图上所标的地名和注记都不是中文。很显然,如果不将此图译成中文,那么这张地图也就无异于一份无字天书。萧克将军心里很急,他急需有人帮他把这份地图译成中文。

 

  令他殊为遗憾的是,在当时的红六军团里,没有一个军官或士兵能够读懂这份“洋文”地图。

 

  谁能速解燃眉之急?

 

  萧克将军很快了解到,正被他们扣留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先生能讲汉语,还认识不少汉字。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派人去请薄复礼。

 

  薄复礼自从被不期而遇的红军扣留以来,连续几天的行军,已经疲惫不堪。这天晚上,他和海曼在一座破庙里宿营,并被指定在后殿的地上过夜。他们在房子里燃起了一堆炭火,室内开始有了暖意。

 

  “薄牧师,萧克将军有请。”

 

  正想睡觉的薄复礼,忽听有人叫他,且称他“薄牧师”,而且是“将军有请”,一时间,倒有些无所适从了。

 

  萧克将军派来的红军战士,走近他跟前,以十分友善的语调告诉他:“萧克军团长正在等您。”来不及细想,薄复礼连忙坐起,穿好衣服,随即赶到一座民房前,同早已等在那里的萧克将军见了面,然后一同进入萧克的指挥所,来到一张小方桌前。萧克将军一面用手指着桌上的那张贵州地图,一面用信任和询问的眼光盯着薄复礼的眼睛。薄复礼心领神会,把视线移向地图,用不很流利的中国话告诉萧克将军:“这是一张法文的贵州省地图。”不难看出,薄复礼懂法文!

 

  萧克将军有些喜出望外,连忙请薄复礼翻译。于是,萧克将军指着地图上的一个个法文地名,先由薄复礼读出中文。由于薄复礼虽然懂得法文,也能讲一些中国话,但却不能写中文,发音也不是很准,因此,当他读中文时,萧克将军便迅速标记下来。在若明若暗的烛光下,一个口讲,一个手写。当他们把萧克将军所要知道的法文地名全部注上中文之后,时间已近三更。在逐个翻译、校对和谈话的过程中,萧克将军不仅知道了许多军事上有用的材料,而且进一步了解了薄复礼的身世。

 

  初次合作,尽管薄复礼并不是主动来为红军服务,但在客观上为萧克将军解了燃眉之急。

 

  也正是这初次合作,使得双方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薄复礼对于萧克将军的最初印象是:“他只有25岁,是一个热情奔放、生气勃勃的领导者,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闪闪发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在艰辛曲折的旅途中,他不屈不挠。显而易见,人们誓死愉快相从的原因就在这里。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追求精神的共产党的将军。”

 

  萧克将军一直认为,他同薄复礼的初次合作“是一件不能遗忘的军事活动”。萧克将军每每忆及长征的历史,总要无限深情地谈到:我们“在法国教堂里,找到一张近一平方米大的法文贵州地图,但看不懂。好在那里有个法国牧师能讲点中国话,不能写,发音也不准,但还能够听得懂,我们就指着地图,他讲我写,迅速译了中文,有了这张地图,才稍微详细地看清了贵州的山川城乡的大路,行动才开始方便了一些”。

 

  萧克将军还着重指出,薄复礼帮助翻译法文的贵州地图,“是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解决了我们一大难题,同时,他在边译边聊中,还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情况,为我们解决部队行动起了一定作用。他帮助我们翻译的地图成为我们转战贵州作战行军的好‘向导’”。

 

  来源:《东方魅力——长征与外国人》,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