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活法:用敬畏之心拯救我们忐忑的灵魂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8:39

心中多一些敬畏,便少一些忐忑

人无所敬畏,不仅远离了神圣,同时也靠近了罪恶;没有敬畏,再完备的法律和道德也形同虚设;没有敬畏,理想信念的精神大厦便无从建构。正所谓,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
我们犯了罪固然怕神,这是“惧怕”、“害怕”,但在未犯罪之前,我们应当常常存有怕犯罪、怕得罪神的心,这是“敬畏”。一个有敬畏神的心的人就是一个不愿意犯罪得罪神的人,所以我们要常常敬畏神:“摩西对百姓说:‘不要惧怕;因为神降临是要试验你们,叫你们时常敬畏他,不致犯罪’。”
重提敬畏之心,并不是要人类回到原始社会,更不是提倡祭天祝祷。我只是认为,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离主宰自然、对抗自然还早得很呢。即使真有这么一天,也决不能挟科技之威任意胡为。大自然自有她的运行规律,一旦人类破坏了这个规律,只能自食苦果、自讨苦吃。臭氧层的被破坏、沙尘暴的肆虐,就是最现世的报应。

敬畏之心是人性中良知与善的眼睛
抱佛脚主义者总是要等到事情快砸锅了,才生后悔之心,也有根本不后悔的,直接就想贿赂神佛,希望他们出面摆平,收拾烂摊子。关于抱佛脚这个典故,在唐代孟郊的诗里早就有,“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到老朽了才想起要读佛经,如果我去从事神佛的工作,大笔一挥,就要将其打发到阿鼻地狱去,早干嘛了。
听说各地的寺庙香火又开始旺盛了,人们纷来沓至,求财的求福的求子的求健康求平安的不一而足,不谈神佛是否存在,即使真有,也架不住人多愿望大,如果要一一实现,怕要忙成“过劳死”。另一方面,这些求拜的人,没多少是真正虔诚的,多数不过是在神佛面前照个面,希望能混个脸熟,有事好商量,平时该干嘛干嘛,不需要存善良之心,积宽容之德,一切都可以靠抱佛脚来解决问题。
我本不相信鬼神,不相信有上帝,但这种心情有时是矛盾的,从现实主义角度,我倒希望鬼神与上帝能够真实地存在,让人常存敬畏。古人做事之前,常常要考虑“天谴”的问题,他们认为神佛是一个严厉的监督者,冥冥中有一双眼睛盯着每一个人,犯了错就会有“报应”,这也是古人的破坏力比现代人小的原因之一,当然,另一个原因是生产工具不如现代先进。我一直认为,有敬畏之心,才能想得长远,要考虑到身前死后事,往后多想几十年,每当行事之前,都要在地狱与天堂这两个终点站之间做一些抉择。失去了敬畏心,将只会考虑眼前利益,眼光到了自己的脚尖即为至,并不顾忌其它。
现在国人缺少的,正是这种敬畏之心,利益至上,对金钱的狂热追逐早就忽视了佛祖与上帝的慈悲,就连对自然的敬畏,也要为钱财让路,环境可以污染,山林可以破坏,没有人想过有一天水会不能饮用,山体会滑坡。城市里在制作一些假农药假化肥往农村发售,农民们则加工一些毒大米毒蔬菜往城市里运送,人们在相互指责,却没有人自责自己在其它方面的不良行为,社会道德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沦丧,以及没落。
细究起来,如今出现大量食品安全问题,和当下民众的文化心理也有关。在公众文化心理中,敬畏是一个重要基础,这可能是当下国人最稀缺的一种情感了。在宗教国家,敬畏既是首要的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命意识。“敬”是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而“畏”则意味着对生命的警示和自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对天道的敬畏是培养人格的开始,没有这种敬畏,一个人很难成就高尚人格。敬畏天命既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因为“敬”会有所为,而“畏”会有所不为。
美德,却是很多美德的基础。不知敬畏的人,也较难理解正义和诚实。有了敬畏之心,一个人便会在行事时,感到上天有一双眼睛时刻在看着自己。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双眼睛既是上天的,也是人性中良知与善的眼睛。有了这种敬畏心,并非因担心受到惩罚才不去做恶,而是会从自己生命中体会到一种人性的神圣感。这种神圣感,自然使你不愿亵渎自己的生命意识,这成为人们塑造理想人格最重要的力量。有了这种敬畏意识,诸如那些造假、制毒的现象,自然会有所遏制。
【编辑点评】敬畏是理智、成熟的人生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和源泉。“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前贤警言,当永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