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蓓苾老公:中国近代兵器史话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9:01:49
中国近代兵器史话
要讨论近代中国的兵工发展, 要从清末的洋务运动说起。 何谓洋务运动? 也就是学习西洋事务的运动。 当时朝野上下的共识为, 中国不如人的地方, 只是器械而已, 只要师夷长技, 便可达到与洋人对等的地位。 对于制度, 教育, 基础科学研究, 民智启蒙等, 完全没有涉及。 洋务运动一般以甲午战争的惨败告终。

恭亲王奕诉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清朝中央政府中, 以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诉, 户部侍郎文祥等人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以及后来崛起的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这些人大都在沿海省份充任督抚, 与外国人及外交事务有较多的接触, 对西方事务有所了解。 但是由于他们各自认识, 见解不同, 因而对举办洋务的重点, 各种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各自持不同的观点。 在兴办洋务活动中,形成了曾氏(国藩)湘系集团;左氏(宗棠)湘系集团;李鸿章淮系集团,以及后期的张之洞集团等等。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曾国藩(1811-1872)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是最早转化为洋务派的人物。在弭平太平天国的战事中,曾国藩就曾购置洋枪洋炮装备湘军,取得了湘潭, 岳州两次战役的胜利。 曾国藩在举办洋务中很注意对人才的任用,他网罗了一批懂科技, 通洋务的人才,保荐了一大批以办理洋务而著称的人物。
李鸿章(1823-1901)是举办洋务最多, 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曾经多次出国访问, 到过欧洲和美洲, 还因之留传出了中国杂碎这道菜。 李鸿章多年的洋务活动内容涉及军事, 经济, 文化各方面。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家世寒素,耕读相承,少小从事陇亩"。他幼年从读于祖父和父亲。19岁进入长沙城南书院,接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左宗棠洋务活动的重心是造船, 后逐渐扩展到制造枪炮弹药,举办新式学堂等方面。 今天要是到网路上去搜寻, 有关他的网页很多, 大都是讨论左宗鸡的作法。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人物, 留下了许多函件, 是研究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他曾以维护封建道统为己任,把传统的伦理奉为行为准则;同时,他又是一个讲求功效,提倡"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者。




纯瓣每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在论及中国近代的兵工事业时, 这些人物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大多数厂局的创建, 机器的采购, 制造的方向, 他们都曾是举足轻重的决策者。
清末的兵工事业, 起源于安庆内军械所。 在1861年,曾国藩攻陷安庆后,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最早的一家。它主要生产子弹,火药和大炮,产品供湘军自用;企业经费由湘军军费中拨给;工役由水师中调配;基本上全是手工操作,"不假外人"。产品质量低劣,曾造有小轮船一艘,命名为"黄鹄",但"行驶迟钝,不甚得法"。安庆内军械所说不上是机器军事工业,但它网罗了一些科技人才,如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人,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安庆内军械所以土法制造火轮虽不成功,但它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继曾国藩之后,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三所洋炮局,分别由英国人马格里(Dr. Halliday Macartney)和洋务派丁日昌,韩殿甲主持。三所洋炮局主要生产炮弹,虽然质量不如外国炮弹,但勉强可以使用。生产工具,"除了锤子和锉刀之外,什么机器,熔铁炉或其它的工具一概没有"。1863年12月,李鸿章占领苏州后,将马格里主持的炮局迁至苏州,称作苏州洋炮局。1865年,丁,韩的洋炮局并入江南机器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由李鸿章于1865年奏准在上海成立。 是由犯案的通事唐国华等, 收购美国旗记铁厂,献厂赎罪而来。 留用原有的外国技师,又把苏州炮局的部份设备并入,成立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沪局")。由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共管。 同年,曾国藩托容闳购买的美国机器运到上海交给此局。沪局主要生产枪,大炮,弹药,钢铁,舰船。1868年试制成"恬吉号"轮船,1872年试制成"安海号"军舰。原材料和主要机件都是购买外国旧货。曾国藩吹嘘说"中国自强或基于此"。沪局平均每年有经费约60余万两白银,经费充裕而有保障, 来自海关税收。总局不断扩充,有工人2000多名,陆续建有机器厂,洋枪楼,锅炉厂,铸铜铁厂,轮船厂,船坞,木工厂,煤栈,库房等;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等。并设有兵工学校,翻译馆。沪局还负有购买外洋舰炮之责。沪局由于外国技师垄断技术,主持者经营无方,尽管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厂,但是产品的数量少, 质量也很低劣。
金陵制造局(亦称江宁机器局,简称"宁局")是1865年李鸿章就任两江 总督时,把原有的苏州洋炮局迁至江宁南门外扩建而成,由英国人马格里主 持。该局以生产大炮,弹药为主,是淮系的军火供应基地。制造的枪炮子弹质量较好。后来又并入了南洋五龙山修造军械局的机器。 曾国荃曾说:"查该局所制,如两磅后膛来福,长铜,十管,四管,连珠各种炮位,前后膛各种抬枪,均属西法新式利器,与外洋精致相埒,用之行仗,最为相宜,工料价值,较之购自外洋者,又实减二三成不等。"但是,明显的品质管理无法统一,1875年1月,在大沽炮台试放的7门大炮,有3门炮身炸裂,当场炸死士兵数人,其余4门均成废铁。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简称"闽厂"或"闽局")闽局是湘系左宗棠主办的一个专门造船的军事工厂。1866年在福州马尾山下罗星塔设立。由原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和法国军官德克碑(Paul d‘Alguebelle)为船政局的正副监督主持局务。还雇有几十名法国技师和监工,工匠最多时约3000多人。闽局从1868年投产至1874年,以高昂代价(到1874年,共用银535万余两)造成大小船只15艘,至甲午战争之前共造大小兵商轮船34只。该局起初所造均为小型木壳船,随着造船技术逐步提高,所造船只的马力,吨位也不断增大。如"扬武"号为250匹马力,排水量为1560吨;"开济"号巡洋舰为2400匹马力。另外,船政局还附设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和专门培养技工的"艺圃"。甲午战前,船政学堂先后三次向英德法等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海军。后来成为著名维新思想家的严复就是船政学堂派往英国学习海军的。
1872年6月起,闽局的学生,艺徒和工匠开始放手制造轮船。日意格及法国工匠数十人被辞退。船政局不仅制造了钢甲船,轮船,还造了巡洋舰,所造船舰沿海几省均有使用。船政局在中国海防建设中作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使福建一度成为现代中国海军的重镇。1884年中法战争时, 法国舰队直入马尾, 毁于炮火之中。
天津机器局(简称"津局")沪局,闽局,宁局成立后,清政府为"防患固本",决定在京畿附近的天津建立由满洲贵族控制的军事工业,以防军事工业完全被汉族所控制。于是命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筹办机器局。1867年3月开工兴建,以英国人密妥士J. A. T. Meadows为总管,主要生产弹药,成立三四年,无甚成效。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交由李鸿章接办。李鸿章从江南制造局调来沈保靖总理局务, 整顿扩充,经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津局大有起色:"频年添造大厂十余座,选购新器数百份,规模日臻开扩,制造日见精能"。津局规模宏大,工人最多时约有2700余人。津局不仅生产西洋枪炮子弹及各种炮车器具,并且创制新式机器,自制电线,电引,布雷必备器具;还设立了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水雷学堂, 电报学堂和水师学堂。1888年,津局筹建一个炼钢厂,以供该局生产钢枪用,但延至1891年才动工建厂,1893年正式投产。天津机器局每年生产的军火,除供给直隶淮练各军外,还拨济奉天,察哈尔,吉林,热河及江南的水陆军使用,成为中国最大的军火供应基地。
洋务运动后期建成的湖北枪炮厂,其规模较之江南制造总局也不逊色。 1890年由张之洞在汉阳建立。 1893年建成, 开工后遭到火灾, 机器设备受损。 1895年才修复投产。 该厂经费充足,因而张之洞不断扩充炮厂规模, 同时更新机器, 主要生产德国88式步枪和小型陆路炮为主,产品质量好。常年用工约1200人, 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最大, 最有成效的军工企业。 湘淮军和各地督抚为了扩充自己实力, 也陆续设厂制造。 1868年左宗棠在西北平定回乱时,随军设西安制造局, 后迁往兰州, 称兰州制造局。 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设立山东机器局, 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 又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 此外, 洋务派还相继在云南、 广东、 湖南、 吉林、 山西、 浙江、 台湾等省设立机器局。 这些称作机器局的兵工厂, 提供了一些地方部队的军火, 也为现代机器制造, 达到了启蒙的效果。
局名
所在地
创建年代
创办人
主要产品
福建机器局 福州 1870 英桂 子弹, 火药
兰州机器局 兰州 1872 左宗棠 枪, 炮, 子弹, 火药
云南机器局 昆明 1873 岑毓英 枪, 子弹, 火药
广东机器局 广州 1874 瑞麟,刘坤一 子弹, 火药, 修造小轮船
广东军火厂 广州 1875 刘坤一 火药
山东机器局 济南 1875 丁宝桢 枪, 子弹, 火药
湖南机器局 长沙 1875 王文韶 枪, 开花炮弹,火药
四川机器局 成都 1877 丁宝桢 枪,炮, 子弹, 火药
吉林机器局 吉林 1881 吴大澄 枪, 子弹, 火药
金陵火药局 南京 1881 刘坤一 火药
神机营机器局 北京 1881 奕(言□) 枪, 炮
浙江机器局 杭州 1883 刘秉章 子弹,火药,水雷
广东枪弹厂 广州 1885 张之洞 子弹, 火药
陕西机器局 西安 1885 张汝梅 枪, 炮, 子弹
台湾机器局 台北 1885 刘敖 子弹, 火药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 刘树堂 子弹, 火药
山西机器局 太原 1898 胡聘之 枪, 炮, 子弹
民国成立之后, 军阀混战, 各方不惜血本购置最新式武器, 扩建兵工厂, 以充实军力, 扩大势力范围。 大抵以前清留下的兵工厂为主, 河南巩县兵工厂在1915年开始筹备, 1922年正式成立。 渖阳兵工厂成立于1921年, 由奉系部队经营, 在渖阳大东边门外东塔以西。 该厂是奉军(张作霖, 张学良之东北军)军火的主要生产供应基地。 广东兵工厂, 由于是国民党根据地, 经过不断的扩建, 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兵工据点。 这是几个后来居上的杰出例子。 江南制造局在历经沧桑之后, 于1932年停工。 中国近代之两大兵工厂之一, 一朝灰飞烟灭。
民国之后, 各兵工厂理论上属陆军部军械司管辖。 但是在纷扰的年代, 往往要先看看地方的军阀的喜怒。 因此虽然一再努力, 一直无法统一型号和口径。 在1913年2月, 就规定步马枪口径用七米厘九, 1915年陆军总长致兵工厂督办函中, 又提到了元年式步马枪, 四年式步马枪, 四年式轻机枪, 在南苑实地试验。 惟因制式尚未确定, 是以仍未一律通饬照造。 其中只提到了沪, 汉, 德, 川, 粤五个厂。
1928年北伐成功, 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在11月成立了军政部, 下设兵工署, 统理全国兵工生产。 与陆军署, 海军署, 航空署并列。 开始了有制度, 有计划的兵工生产。 1932年, 首次由军政部部提出了总体性的兵工三年发展计划, 历任署长有张群, 杨维曾, 陈仪等。 弹道学家俞大维博士, 于1933年就任兵工署长, 开始建立标准, 提高产能, 并研制相关产品, 例如光学仪器, 防毒面具等, 对后来的抗日战争, 积极进行准备。 1934年, 并建立了统一的兵工厂会计制度。 在此时期, 得到了德国的许多帮助, 不但得到德式毛瑟步枪的工具和图纸以生产中正式步枪, 更得到了德国兵工署赠送的马克沁重机枪图纸, 开始改良仿造。

国民政府国微及兵工署微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事件是中正式步枪的生产。 中正式步枪是仿造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Versailles Treaty)所发展的毛瑟1924式标准型(Standard Modell), 在得到了图纸和工具后, 由巩县兵工厂负责开发。 在1934年到1935年之间制成。 1935年7月开始量产。 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全军统一的制式步枪。 但也并不是各兵工厂同时开始生产, 主要生产的有四个厂, 一厂(汉阳, 1942年7月), 十一厂(巩县, 1935年7月), 二十一厂(金陵, 1943年10月)和四十一厂(广东, 1937年6月)。 除了在枪匣上打印厂徽, 并印上制造年月。 24-9代表了是民国二十四年九月制造。

中正式步枪枪匣厂徽

抗战前的中央军机械化部队, 配备德制M35钢盔与中正式步枪。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 军事上接连失利, 华北很快沦陷, 战火沿烧到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 国民政府突然领悟, 若要实现长期抗战, 不但要实施焦土政策, 使中国的工业不被日本利用, 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 还要进一步的将矿厂迁到后方, 为我所用。 因此确定"政府第一期的工业政策,其中心工作就是协助厂矿内迁"。 同年8月10日, 行政院第324次会议通过了资源委员会关于拆迁上海工厂的提案, 8月13日即由军事委员会, 工矿调整委员会筹组的厂矿迁移监督委员会派员分赴临近战区各省市督导公私厂矿迅速迁移。 从8月中旬至12月1日的百余天中, 经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补助迁移费或给予便利援助而由上海迁到武汉的工厂共123家, 迁移的机器材料在1万2千吨以上,工人约1,500人。
但是整个计划开始的太慢也太晚, 由于战事发展迅急, 沪宁, 沪杭沿线, 广东, 福建, 江西, 山东等地迁出的工厂为数极少, 有的仅迁出了机器原料。即使上海市附近的工业, 当时占了全中国的70%, 也仅仅迁出一小部份.
国民政府对民营厂矿内迁的协助办法分为两种:对于生产军需品的厂矿, 如机械, 化学, 矿冶, 电力, 燃料, 交通器材,被服及医药等工矿业, 给予补助迁移费用, 免税, 减免国营交通事业运费, 优先运输权, 拨给建厂地亩, 担保或介绍银行低利借款, 奖励等。 对于普通厂矿, 如纺织, 饮食, 教育用品等工业, 因其为民生所需, 亦尽量予以协助, 其办法为:免税免验,给予运输便利, 代征建厂地亩等。
兵工, 军需厂的拆迁工作具体由军政部兵工, 军需各署负责执行。 1937年10月以后军政部所属上海炼钢厂, 金陵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电信机修厂, 交通机械厂, 株州炮技处, 广东兵工厂, 武昌被服厂, 制呢厂等先后奉命迁往内地。 这些厂迁移时由于得到了优于民营厂矿的迁移条件, 整个拆迁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其主要机料都抢运到了内地。 资源委员会统筹的国营厂矿先后将中兴, 淮南, 大通, 中福, 六河沟, 萍乡, 高亢等煤矿及大冶, 汉阳铁厂, 湖南铝锌厂等厂矿的主要或全部机料抢运西迁。
在1938年2月, 俞大维明令采用数字代称原先兵工厂名称。 各省给予十个号码。 湖北省可能是因为汉阳兵工厂是当时最老牌, 也是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拔了头筹, 得到一到九的编号。 因此汉阳兵工厂改称第一兵工厂。 汉阳钢药厂改称第二兵工厂。 湖南为十到十九, 当时巩县兵工厂已迁到湖南辰溪, 因此改称第十一兵工厂。 四川省得到了二十到二十九, 四川兵工厂是地头, 理所当然是二十兵工厂, 当时金陵兵工厂已迁到重庆, 因此改称二十一兵工厂。 三十厂是陕西第一兵工厂, 在西安。 四十厂是广西第一兵工厂, 广东兵工厂当时迁到了广西融县, 强龙不压地头蛇, 改称四十一兵工厂。 广东第二兵工厂迁到云南昆明, 改称第五十厂。 这项更动, 多少帮助了去除一些地方色彩, 轸域之见。
抗战时期, 大多数的兵工厂迁移到大西南, 一时四川成为中国的兵工重地。 尤其是重庆附近。战时重庆工业地域分布,主要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地势较为平坦处设立工厂。各厂在距重庆沿江四五十里河谷隐蔽之处,开山凿岩建厂。如豫丰,裕华等纱厂,大鑫机器厂,资渝,资蜀炼钢厂,都是用人力填平山谷,或开山凿岩进行建厂的。特别是设在磁器口,相国寺和唐家沱等地的兵工厂,把生产线设置在人工开凿的隧道之中,构成坑道生产自动线网,技术先进,且不受日机轰炸威胁。沿江一带,灯火通明,机械转动之声轰鸣于高山大川之间,甚为壮观。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中, 兵工事业不但没有萎缩, 反而在质量上都大为提高。 各种舶来品断绝, 促使国人自力更生, 因此不断的有代替品、 新产品出产。 由光学望远镜至枪管用的铬钢、 钨钢, 都能自力生产。 各种械弹的产量也都有多至十几廿倍的比例在增长。
1941年4月23日兵工署各兵工厂主要事项一览表
厂名 厂徽 所在地 主管姓名 主要出品 备考
现在 代名 从前
第1工厂 汉兴公司 汉厂重庆鹅公岩, 张家溪 丁天雄 枪弹 手榴弹 甲雷 机枪
第2工厂 天成公司 汉药厂重庆纳溪沟 熊梦莘 发射药 黑药
第10工厂 忠恕林场 炮技处重庆空水沱 庄权 小炮弹 药包
第11工厂    巩固商行 巩厂四川铜锣驿 李待琛 炮弹 步机枪 手榴弹
第20工厂    川益公司 川一厂重庆铜元局 李维城 枪弹 甲雷 铜皮
第21工厂    宁和号 宁厂重庆簸箕石 李承干 步机枪 迫炮 迫炮弹
第21工厂昆明分厂   昆明始甸 范志远 迫炮 迫炮弹
第22工厂 容光公司 光学厂云南昆明 周自新 望远镜 测远镜
第23工厂    洽芦东斋 巩分厂四川泸县 吴钦烈 面具 特种药 火药
第24工厂 蓬光别墅 渝钢厂  重庆磁器口 杨吉辉 钢料 手榴弹
第25工厂 念吾农场   重庆张家溪 丁天雄 枪弹 手榴弹 铜皮
第26工厂       四川长寿 周宗祥 炸药
第30工厂 济川公司 陕一厂重庆王家沱 李世琼 手榴弹 掷弹筒 掷榴弹
第40工厂   ? 柳丝农场 桂厂四川綦江 刘守愚 枪弹 掷弹筒 掷榴?/td> [td=1,1,10%]
第41工厂    桐叶公司 粤一厂贵州桐梓 钟道(金昌) 机枪 步枪
第42工厂   绿溪林场 粤面具厂贵州遵义 陈正修 面具
第50工厂    务实林场 粤二厂重庆郭家沱 江杓 炮弹 炮样板
第51工厂    无逸林场 昆明海口区 毛毅可 轻机枪
第52厂筹备处 无量林场    云南宜良 王仍之 炮  炮弹
钢铁厂迁建委员会    泸汉公司 重庆大渡口 杨继曾 钢铁 工兵器材
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    万能林场 不明 四川万县 刘东(马来) 枪掷弹筒及弹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基本上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独立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盟国开始积极援华, 但由于我国的出海口全陷敌手, 援华物资仅靠滇缅公路转运及飞越"驼峰"的有限空运, 因此数量是极有限的。 当时除了少数入湎部队, 得到了英军或美军的装备外, 在中国战场, 主要还是依靠自行生产的枪械来补充战斗的消耗。 整个抗战期间, 战场各作战部队械弹损耗巨大, 8年中平均每月损耗步枪8,368枝、 轻机枪515挺、 重机枪119挺、 迫击炮59门、 枪弹17,811,666颗、 迫炮弹62,997颗。②而8年中, 后方各兵工厂平均每月生产步枪5,675技, 占损耗数的68%; 轻机枪444挺, 占损耗数的86%; 重机枪195挺, 占损耗数的164%; 迫击炮144门, 占损耗数的244%; 枪弹11,151,648粒, 占损耗数的63%, 迫炮弹62,411颗, 占损耗数的99%。 (兵工署外勤司, 1948年7月1日, 『36年度械弹补充损耗数与抗战各年度平均补充损耗数比较表』) 由于内迁后方之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整个作战才不至崩渍。 如果没有兵工厂之内迁, 在国际通道被封锁、 外援无法进来的情况下, 抗战的努力将弹尽药绝而不战自溃。
日本投降之后, 兵工署成立了四个接收处, 接收京沪, 平津, 东北, 广东的兵工事业, 后来在1946年成立60, 70, 80和90兵工厂。 迁往大西南的兵工企业,就此落地生根。 60厂重建于金陵兵工厂原址, 70厂建于日军华北派遣军位于北京的北支兵工厂原址, 80厂建于广东兵工厂原址, 90厂建于渖阳(日伪期称为奉天-Mukden)兵工厂原址 。 同时因战事结束, 各厂进行减缩, 裁并了17个厂, 占全数之百分之五十五。 另外并将接收到的日军武器, 改制为标准口径, 以供国军使用, 如92式机枪, 38式及99式步骑枪, 均成功的改造为79口径。
1946年9月, 兵工署改隶联勤总部。 在与共军作战节节失利时, 许多兵工机械, 为共军掳获。 但仍有一大部份, 尢其是在大西南的兵工厂, 由长江登船运往台湾。 为台湾的兵工事业, 建立了基础。 今天在台湾的几个兵工厂, 60厂后来改为205厂。 曾接收美国春田兵工厂的工具(属于捡破烂), 开造五七式(M14)步枪和五七甲式(M14A1)。 另外还有202, 203,204,402等。
经过1927年至1937年黄金十年的努力, 抗战八年的整合, 中国的总体国力到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兵工事业应该由此进入坦途。 可惜内战随即爆发, 在尘埃落定之后, 大陆锁国向苏联一面倒, 台湾在二次大战大战后的废墟中奋力挣扎, 资源贫乏,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纵观中国近代的兵工事业, 虽说起步不晚, 但战乱不断, 人谋不臧, 加上其他现代工业无法配合, 仍然赶不上世界潮流。 日本与中国几乎同时开始现代化, 但是因为各项基础工业立基稳固, 早已超过中国。 俄国在十九世纪末的情况, 虽然色厉其实内荏, 不比中国好多少, 同为日本手下败将, 但能急起直追, 成为廿世纪武备大国。 近来曾在新闻中阅及, 202厂有一个相当完整的兵工陈列馆, 可是不对外开放。 不禁摇首叹息, 以纳税人之资本, 成立一个收藏馆, 却不向纳税人回馈。 又怎能引起人民对兵工的重视? 中国人的苦难, 要何时能了? 在读史感叹之余, 还希望能以史为鉴, 以知兴替。
近代中国大兵工厂简史:
江南制造局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广东兵工厂
金陵兵工厂
渖阳兵工厂
北洋机器局
四川机器局
中共抗日根据地兵工厂
中国其他兵工厂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2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江南制造局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 江南制造局尚生产其他轮船, 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1865年6月苏淞太道丁日昌呈禀李鸿章. 海关通事唐国华, 曾留学外洋, 因事收监. 总税务赫德(Robert Hart)为其求情, 董事郭德炎与同案革职之张灿, 秦吉等, 集资四万两, 买下一西人所有之虹口铁厂(在虹口地方的美国旗记铁厂, Thos Hunt & Co.), 用以赎罪.旗记铁厂由美国人科而(T. J. Falls)所设, 因其曾为清军制造大炮之类的军器, 为其他外人所排斥, 因此他想将该厂出售.
英人总税务赫德,掌理中国海关四十年。
清廷原即有意收购该厂, 但洋人开价十万两以上, 因此以往没有成交. 官价与民价相差如此之大, 古今皆然. 在买下后, 并已试造十二磅铜制开花炮四尊, 开往凤凰山军营试放。 该厂可修造大小铁船, 开花炮, 洋枪等, 为上海洋泾滨地区(此即洋泾滨一语的原始发源地, 原为一道小河, 现已填起, 今延安东路一带), 外国铁厂最大者。 其正式收购时间在1865年6月。 1865年9月, 由两江总督李鸿章禀报朝廷, 成立江南制造局. 在其奏摺中说: “正名办物, 以绝洋人觊觎”. 至于唐国华一案, “既情有可愿, 报效军需赎罪, 亦有成案可援.” 李鸿章另咨总理衙门缓颊.
苏淞太道丁日昌为第一任总办.
其奏可的名称是江南制造总局, 但一直到清末, 都是用江南制造局的名称, 上海制造局为其别名. 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 其经费来自上海海关之厘金.
李鸿章将由丁日昌, 韩殿甲所部原苏洲炮局的一部份, 曾国藩委托容闳在美国纽约向朴得南公司(Putnam Machine Co.)所购买的100余台机器, 全部并入江南制造局. 1867年夏, 在上海城南高昌庙, 兴建新厂, 其原因是原址为美国租界, 外人不愿制造局在当地生产军火, 同时地又狭小, 地租又贵. 因此购地七十余亩. 建成汽炉厂, 机器厂, 熟铁厂, 洋枪楼, 木工厂, 铸铜铁厂, 火箭厂, 库房, 栈房, 煤房, 文案房, 工务厅暨中外工匠居住之室. 未成者有船坞, 储存木料瓦棚, 及学馆以利翻译. 翻译书有: 汽机发轫, 汽机问答, 运规约指, 泰西采煤图说四种.
江南制造局广方言馆:图中左起为徐建寅、 华衡芳、 徐寿
曾国藩在1868年10月的奏摺吹嘘说, “该厂初设迄今已逾三年, 其铁厂造船之器居多, 造炮之器甚少. 各委员(此处应是官衔称为委员), 详考图说, 以点线面体之法, 求方圆平直之用, 就厂中洋器, 以母生子, 触类旁通, 造成大小机器三十余座. 即用此器以铸炮炉, 制成开花, 田鸡等炮. 皆与外洋所造足相匹敌. 至于洋枪一项, 所需机器尤多, 制成之后, 亦与购自外洋者无异.” 江南制造局虽是清未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但是技术上仍是由外国技师垄断. 1869年增汽锤厂, 改建枪厂.11月, 江海关道涂宗瀛禀奏南洋大臣将上海城内, 于1863年设立, 位于旧学宫后之广方言馆, 并入局中兼管, 因局中开设学堂, 译习外国书筱, 与广方言馆事属相类, 自应归并一处, 以期一气贯串. 设于机器局西北隅, 11月建筑完工, 计楼房, 平房8座74间.
1869年苏淞太道杜文澜, 涂宗瀛为总办.
1870年2月, 广方言馆迁入新址.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枪膛
1871年始造林明敦边针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 林明敦的滚轮式(Rolling Block)一号步枪, 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单发军用步枪, 由美国雷明顿(Remington)公司于1865年推出, 中国曾在1871年至1874年之间采购了14,400枝。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剖面图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作业图 1. 枪机闭锁 2. 扣下扳机 3. 扣下闭锁机, 退壳并上弹 4. 关上闭锁机, 待击.

江南制造局造林明敦中针枪
1872年苏淞太道沈秉成为总办. 1873年设军械所.
1874年设操炮学堂. 在龙华购地设黑火药厂.
1874年苏淞太道吴元炳为总办. 1875年改汽炉厂为铁船厂, 继又改为锅炉厂. 设枪子(子弹)厂于龙华.
1876年建火药库于松江.
1876年李兴锐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改汽锤厂为炮厂.
1877年于炮厂对面购地设置炮弹厂.
1877年苏淞太道刘瑞芬为总办. 1878年改操炮学堂为炮队营. 创设水雷厂.
1878年苏淞太道褚兰生为总办. 1879年4月, 聂辑□为江南制造局会办, 呈请向德国都田厂购置粟色火药(注3)二百吨, 分三次运沪, 该厂并充拨派洋匠一名来华教习.聂是曾国藩的女婿.
1879年改军械所为军火处, 又于龙华添设栗色药厂. 1878年及1879年两年中, 制成2,900杆后膛洋枪, 后膛枪弹177万7千5百, 前膛枪4,000杆. 刊行翻译书十种. 1880年及1881年两年中, 制成5,000杆后膛洋枪, 后膛枪弹41万2千6百, 前膛枪3500杆. 1882年苏淞太道邵友濂为总办. 制成2,600杆后膛洋枪, 后膛枪弹115万9千9百, 前膛枪7,600杆. 1884年始造林明敦中针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center-fire). 1886年苏淞太道汤寿铭, 龚照瑗为总办.龚照瑗是李鸿章的同乡亲戚. 1890年,苏淞太道聂辑□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890年, 因造炮之钢料, 钢弹及造枪所须之钢管必须购自外洋, 刘骐祥奏请购买炼钢, 卷枪管之机器, 炉座各一副. 估计每日可出钢三吨, 枪管一百枝. 机器需款一万二千两, 新建厂座须数千两. 并计划提供钢料给各省制造局, 以免取资外人. 南洋大臣曾国荃及北洋大臣李鸿章均批文同意.
江南制造局炼钢厂
1890年江南制造总办刘骐祥呈文, “后膛枪式日新月异, 种类不一, 其较为精致者, 则以毛瑟(Mauser), 黎意(Lee, 注1)及哈吃开斯(Winchester Hotchkiss, 注2)为最. 职局所造林明敦中针式样, 已嫌其旧. 今王世绶与华洋枪匠, 仿造英国新出之兵枪, 名日新利枪. 其机簧有似乎毛瑟较为灵巧省便, 其枪筒有似乎黎意而较为轻利. 所佩药弹铜卷系用无烟火药七厘, 实以包铜之铅子, 形长而细, 施放可及三千码之远.” 刘骐祥是湘军将领, 后任陕西巡抚刘蓉的儿子. 他在任时规定, 局中物料需由他采购后, 再卖给制造局.
1891年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骐祥呈文制成快利枪.   
曼里夏1888直拉式步枪
“职向外洋购到奥国曼里夏(Mannlicher)新式连珠枪一杆, 详加考察, 确系坚巧灵捷无比. 惟其所用连珠子盒, 只能从上插入, 兵士临阵每人至多不过携带百余盒. (按: 指所用之弹荚, Clip, 需随弹进入弹仓), 借令子盒用完, 必需停手再装, 未免稍有不便. 其枪口径略大, 内瞠来复线只有六条, 弹子出路, 尚嫌迅直. 下图左为1905年出版的江南制造局记中, 记载枪子制造流程的一页. 下图右为Mannlicher之子弹和弹夹.
枪子制造流程
8x50R子弹和漏夹
旋饬华洋匠目, 按件绘图, 逐细考究, 仍于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 并经造成样枪数杆. 其节套(Receiver), 机簧(Bolt), 保险, 枪刺之类, 即以曼里夏式样, 全用钢料制成, 取其造法坚致, 开关便捷, 利于行间也. 其枪筒仍用新利枪之式, 盖新利枪筒来复线有七条, 口小而子长, 弹子逼出较为劲利. 枪之退力亦小. 子盒一项, 以英国南夏枪五子手弓弹盒(按: 指弹夹, Stripper)依样更易. 取其前后皆可装子. 阵仗之际, 兵士所带铜盒告匮, 仍可随手握子, 从后装入, 亦能连珠施放, 源源不绝.”   
江南制造局造快利枪
“现造之枪, 乃系初次仿办, 机器不全, 多半参以手作, 尚未能过求精致. 前经职局托地亚士洋行向英国购到二千磅, 昨又与该行订购二吨. 以现在购到之药计, 可以配造弹子一百二十万个. 以后拟将无烟火药弹子存备有事之用. 如各营平时操练之需, 则仍用职局自造之黑色药弹. “ 刘坤一回函, 在箭道试验, 实属灵捷, 但每枪放十五响之后, 即须停候枪冷, 始能再放.   
快利枪枪匣铭记-江南制造局-快利丁酉造(1897年)
在1897年张之洞致督办军务处的咨呈中, 对沪枪及鄂枪(汉阳造)比较说道: "鄂枪管头有两小耳, 关上转弯, 此耳即钩住枪身。 受力适中, 弹出后一旋即开, 既灵且固。 而沪枪于管之后半截下面安设托板, 借板唇之力钩住枪身, 直开直关, 板受张力易致下垂, 开管即难。 又拖板受力不居正中, 放多时簧管必因受力不正而弯曲损坏。 且套入枪身处切面较多而紧, 一受药力热涨, 或受沙尘, 进退均涩。 手力不足, 每须佐以足力, 扳手球易于踹断"。 这段叙述, 说明了快利枪参造的是Steyr-Mannlicher的M1886/88式步枪, 直拉式作业方式(Straight Pull)。 其闭锁榫在枪栓下方的一个楔形装置(Wedge), 在1890年改进为前端双闭锁榫的设计, 1895年大量生产。 是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步枪, 一直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江南制造局在1891年,洋洋得意的买了人家的陈货, 抄到了旧型。 前端闭锁固然优于后方闭锁的设计, 但开关快速仍以直拉式为优。 枪机在持续射击后无法开启, 主要是因为钢材品质, 在当时国产步枪中属于共通的问题。   
曼里夏直拉式步枪M86/M88及M95枪栓闭锁装置
快利连珠后膛步枪之制造诸元: 枪重七斤二两, 筒长二尺四寸一分六厘, 全长四尺五分, 内径二分四厘二毫四丝, 来福线六条。 子重三钱七分, 无烟药重六分二厘, 铜壳重三钱五分, 装成铜壳连子药共重七钱八分二厘。 致远自三百码起至二千一百码止。 (每码合二尺八寸八分) (依清营造库平度量衡计算, 1寸为3.2 cm, 1两为37.3 gram, 1斤为16两, 其余为十进位) 快利步枪诸元: 全长: 129.6 cm
全重: 4,252.2 gram
(张之洞于3/20/1897奏摺中重量为4,580.44 gram)
枪管长: 77.312 cm
来复线: 6
表尺距离: 300-2100码
闭锁方式: 楔形, 直拉式枪栓
上弹方式: 5 发单列式固定弹仓
枪管内径: 0.77568 cm
子弹全重: 29.1686 gram
子弹全长: 7.36 cm
弹头重: 212.949 grain
无烟火药装量: 35.683 grain
弹壳重: 13.055 gram 快利与原枪的差别, 除了上述的枪管、 上弹方式之外, 并将原枪的架枪钩改为通枪条。 原枪有两个固定环, 快利只有一个。 由于口径不同, 表尺照门当然也不一样。 快利采用的弹药是英国的303口径, 甫于1888年启用, 是一种使用黑火药、 有底缘的圆头弹。 后来改用无烟火药, 减少弹头重量以增加初速, 一直用到廿世纪50年代才换为308 NATO。

303 British子弹细部尺寸图
1893年7月28日李鸿章与刘坤一共同上奏, 请奖励江南制造局人员仿造曼利夏之快利步枪及英国阿摩士庄40磅子快炮。 折中提到: 今年五月间, 日本陆军中将川上操六游历来津, 试放此枪(快利) , 动色叹羡, 谓彼国中村田大厂所造殊不能及, 乞取两枝以为标准。 事实上川上为日本参谋本部次长, 在中国早有许多耳目刺探情报, 1893年4月9日从东京出发, 以三个月时间在韩国及中国从事实地了解, 参观了部队训练、 炮台操作、 天津、 金陵及江南等机器局, 作为未来冲突的准备。 经过这次考察, 川上操六"确信中国不足畏惧, 增强了必胜信心"。   

曼里夏直拉式步枪M1888枪栓作业剖面图
1893年1月, 总办刘骐祥呈文采购无烟火药机器. 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拨南洋海防项下六万两, 由瑞生洋行(Buchheister and Company)采购Krupp机器全分及洋匠一名来华教习. (年薪资18,640镑) 合约定明, 每日生产十六小时, 可生产无烟火药一千磅. 并能制造炮棉及硝镪水(硝酸). 厂房设计由洋商绘图, 于机器抵达前六个月完成, 合同由彼此划押, 由德领事盖戳分执.
1894年,苏淞太道黄祖络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895年7月, 总办刘骐祥覆张之洞电, 每年可生产快利步枪1500杆.
1895年9月, 会办潘学祖覆张之洞电, 每月可生产快利步枪170-180杆. 枪管及零件均用湘铁及洋铁在厂内自造.
1895年设火药库于浦东(黄埔江之东, 与上海城区隔江相望, 到1992年都还是一片农田, 如今有世贸中心, 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道路宽阔, 十分红火.)1895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奏报该局委员候选直隶州知州王世绶自行制成无烟火药, 每年可生产六万磅, 洋匠自谓不及.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派人查访沪局情况,“制造局积弊,在换一总办, 即添用心腹三四十名, 陈陈相因, 有增无减, 故司员两项, 几至二百, 实属冗滥”。 1896年,苏淞太道吕海寰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该年拨解浙江台湾林明敦中针枪100杆, 黎意枪180杆。 1897年, 苏淞太道蔡钧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每年可造快利枪1,500杆, 快利枪子一百二三十万粒。 1897年, 张之洞比较湖北枪炮厂与江南制造局所生产之枪式, 致督办军务处之咨呈. 如上述, 并说道: “直拉式枪机, 当枪机受热膨胀时, 进退均涩, 手力不足, 每须佐以足力.” 他并提到沪枪膛线六条, 可见并未按原计划七条进行. 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 负责湖北兵工厂, 该厂一向生产汉式仿德国委员会8mm口径步枪, 军务处有意统一枪型, 可能当时江南制造局的快利枪呼声较高, 因此他在此函中, 把快利说得一文不值. 以免弃鄂从沪.
1898年总办林志道奏请创办工艺学堂. 由江海关道之广方言馆及江南制造局之炮队营合并. 学习工艺化学. 以四年为期.
1898年5月, 由于价格太贵, 拟取消采购制造快利步枪之机器. 刘坤一批示由于当时制造快利步枪, 多为手工制造, 应研究购买制造小口径毛瑟步枪机器. 与地亚生与瑞生洋行之合约于7月经一年之拖延之后取消. 1898年7月28日, 与地亚生洋行签约购买机器, 生产德国88年定制毛瑟(Commission Rifle, 与毛瑟无关)小口径步枪的机簧管, 接套, 表尺的铡床, 车床10副, 共英金21,500镑. 合约中说外洋头等名厂, 均选上等材料, 配上等工程, 应配器具, 模尺等件, 一概齐全.  并列各式机械名称及图样工程. 限8个月运到交货. 1898年8月4日, 与信义洋行签约购买机器21具, 生产小口径毛瑟步枪弹药, 共英金5,071镑. 其目标为每日8个小时, 制造枪子并弹头齐全共一万颗. 限9个月运到交货.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弹药不少, 至今留下的却非常罕见。 收藏家中发现有一颗子弹, 在弹底只打印了一个『申』字, 可能是江南制造局出品。 因黄浦江旧称春申江, 因此上海市以申为简称, 有申报等。 1898年12月17日江南制造局呈刘坤一遵议扩张制造及经费因难. 每年生产小口径毛瑟步枪(毛瑟1871步枪之11mm称为大口径毛瑟枪)1,800余杆.
上年奉神机营调取快利枪1,200杆, 枪子72,000颗. 又奉练兵处调取快利枪2,000杆, 枪子50余万颗.
本年奉北洋拨快利枪300杆, 枪子160万颗. 代湖北制老毛瑟枪弹二百万颗. 代广东省造洋枪管500根.
除湖北拨到二万两, 其余未经拨还. 在1898年的一份报告中, 提到所有生产的枪械的重量和尺寸, 其中提到步枪有:
快利连珠后膛步枪
德国老毛瑟单响后膛步枪(1871).
美国温者士连珠后膛马枪.
德国老毛瑟单响后膛马枪. 1898年英国人贝思福爵士(Lord Charles Beresford)参观了沪,津,宁,汉,粤,闽六局后,认为创办者视所创办局厂为本集团所有,局务,生产一手包揽,并且互相拆台,各自为政,把军工企业当作争权夺利的资本,长期控制。 “若照今日各省各办之情形,不过便各督抚之私图,于国家何益哉”。 由于清廷屡次拟议各军统一使用七九公厘子弹, 并统一样式。 江南制造局这一年开始生产7.9mm新毛瑟步枪, 与湖北枪炮厂所造相同, 仿自德国委员会步枪。 1899年,苏淞太道李光久, 曾丙熙, 余连沅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新设之工艺学堂并入广方言馆, 工艺学堂设机械, 化学两馆, 有学生各20人, 毕业后入厂实习. 广方言馆有学生80人. 据刘坤一与总理衙门6月24日函, 由于上年订购之机器要至秋天才到, 目前以旧机与手工制造新毛瑟步枪, 每日出枪10枝。 1900年1月奉上谕, 载漪奏前拨虎神营快利枪2,000枝, 大半机簧不灵, 甚有接笋不密, 火由缝出, 致伤兵丁。 着鹿传霖查明负责局员名职, 从严奏参。
1900年,苏淞太道袁树勋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900年二月, 在安徽省宣城湾□镇启发山分设新厂. 1901年2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 生产429枝. 毛瑟后瞠洋兵枪, 190枝. 精利步枪3枝.
1901年三月, 改建新厂于江西省萍乡县湘东镇, 以就煤铁. 当年停止生产黑药, 栗药厂.
1901年6月报告, 冬季制枪械生产, 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 生产182枝. 毛瑟后瞠洋兵枪, 230枝. 精利步枪2枝.
1901年7月报告, 春季制枪械生产, 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 生产75枝.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343枝. 精利步枪3枝.
1901年11月报告, 夏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18杆.
快利枪停产. 1902年张之洞奏请将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作废. 1902年拟将船坞及轮船, 锅炉等厂划为商办. 并将制造铜壳等事宜, 归入于龙华分局, 并于该局设铜壳厂, 复设工艺学堂.
1902年5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18杆.
1902年5月报告, 冬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05杆.
1902年9月报告, 春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30杆.
1902年9月报告, 夏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661杆. 1903年改设炮弹厂于机器厂东首, 以水雷厂并入. 而熟铁厂亦并于机器厂.
1903年1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650杆.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马枪4杆.
5月报告, 冬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662杆.
6月报告, 春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89杆.
1903年二月, 张之洞奏请将制造局移往内陆. 曾提到, 子弹宜小, 小则子弹激射愈远, 击力愈猛. 且口径小则子弹份量轻, 随身可以多带.
1904年, 魏允恭为江南制造局总办. 四月, 因江宁省城银元局因规模未备, 请上海制造一局鼓铸铜元.   
江南制造局1904年所铸银元
改工艺学堂为兵工学堂. 张之洞建议减产节费以建新厂. 并建议将江南制造局迁入内地. 铁良建议迁往河南, 张之洞反对, 认为应与湖北兵工厂合并. 当时有13个厂, 1个工程处, 员工2,913人. 加上管理机构, 全局3,592人.
1月报告, 夏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1,020杆.
1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728杆. 1905年周馥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因各省已设学堂, 译才足够, 而工商各业, 尚无进步, 三月设工业学堂, 将广方言馆及工艺学堂并入. 又由陆军部重定名称, 分为专门, 中学, 小学三部份, 称为兵工专门学堂. 兵工中学堂和兵工小学堂统称为兵工学堂。 是年四月, 船坞分出, 成为民营造船厂, 称为江南造船厂。 1905年周馥呈裁撤冗员, 列举枪炮子弹, 历年所制, 均非精品, 火药一项, 比较洋制尤属不逮, 非厂员不欲求精, 其学力有限, 只有此数. 1908年张士衡奏请改造6.8mm新步枪, 采样枪第六式, 试造一百枝, 分发各镇试用. 并须新购机器. 仿造于1898衍生型1907式中国合约采购的毛瑟步枪, 两侧有握把凹槽, 枪身有横栓, 枪管加长39.3mm, 枪托加长44.2mm, 口径6.8mm, 后被命名为“沪六八步枪”. 张士衡是李鸿章的外甥. 1909年建松江药库于江阴. 1910年曾议停办金陵机器局, 将其归并于江南制造局. 后因两江总督张人骏反对未果. 1911年11月13日5点, 有革命党人200余人, 一人持白旗, 一人持红旗, 袖扎白布, 进攻江南制造局. 彼此放枪一小时左右, 由张士衡率弁兵开放连环排枪, 始击退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死四人, 伤五人. 1912年陆军部回函清史馆, 江南制造局总局设于上海城南高昌庙, 分局设于龙华, 火药库设于浦东及江阴, 每年枪厂可造步枪三千支, 各式枪弹一千万发, 钢厂能产毛钢一千五六百吨, 工师, 工士, 工夫, 徒夫共约五千余人. 入民国后, 归陆军部.
10月任陈(木晃)为督理、 华振基为协理。 改名为上海制造局。 1913年改订编制, 设总公务厅, 分设五处. 3月29日, 陆军部致上海制造局函: 奉总长谕, 机关枪为战斗利器, 手枪亦军队需要, 中国向来未有制造, 从事购买, 不惟漏卮甚巨, 且不免有人弃我取之弊. 亟应行知各局厂, 将现在各国所有各项新式机关枪, 手枪详细研究, 参互折衷. 函致上海制造局及德州(山东)兵工厂. 是秋战事骤起, 全局停工. 兵工学堂, 艺徙学堂及初级学堂亦停办. 其战事为反袁的二次革命战争, 1913年5月29日凌晨,在上海发生了攻打制造局的事件。这次事件是由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些会党领袖发动的。其中有江苏都督府顾问,共进会副会长,铁血监视团发起人张尧卿,广东绿林改进团领袖柳人环,上海工党成员,铁血监视团成员韩恢等人。29日凌晨1时,张尧卿自任总司令,会同徐企文,柳人环等率100余人,打着“中华民国国民军”的旗帜,分3批冒大雨进攻制造局,遭到有准备的阻击。 7月18日,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由黄兴任命陈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上海宣布独立后,没能对据守在制造局的北军臧致平团立刻采取行动。陈其美想通过谈判使臧团能自动退出制造局。 讨袁军对制造局作5次进攻失败之后,即将主要兵力撤至吴淞,以加强吴淞的防守,讨袁司令部也迁往吴淞炮台江湾中国公学内。7月31日,北军援兵全部到达制造局,倒向袁世凯的浙江都督朱瑞也派遣部队开赴上海支援北军。驻在龙华的松军被迫撤离龙华,辗转退集于吴淞一带。进攻制造局之役完全失败,困守在江湾,吴淞一带。在此战事中, 龙华厂受损甚多. 1913年8月27日陆军部令全体解散, 另行组织. 1914年设临时组织.
1915年炮厂, 钢厂, 枪弹厂, 机器厂先行开工. 隶督办兵工厂事宜处. 后因事宜处裁撤, 复归陆军部. 民国4年已生产6寸及8寸白浪林(Browning, 7.65mm,.32ACP,M1900式白朗宁手枪)手枪.在枪把左侧镌刻有上海兵工厂.

上海兵工厂8寸白浪林手枪
感谢美籍收藏家Lew Curtis提供图片
8寸白浪林手枪诸元: 枪长: 203 mm
枪管长: 142 mm
口径:7.65x17 mm (.32 ACP)
枪重: 0.907 kg
枪口初速: 318 m/s
最大射程:500 m
有效射程:40 m
上弹方式:单行插入式弹匣
弹匣容量:10发 6寸白浪林手枪诸元: 枪长: 152.4 mm
枪管长: 106 mm
枪重: 0.68 kg
弹匣容量:7发
枪口初速: 295 m/s
其余数据与8寸白浪林手枪相同 8寸白浪林手枪有可调整的照门, 枪身下有供枪管散热的开口, 枪柄上有供枪带固定的圆环, 是其独特的设计, 与原枪不同。 在枪柄后并有装置木质枪托的凹槽, 可是年代久远, 现在已不知其形状, 如果有任何人有任何资料, 都请务必来函提供。 1916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20枝、 七九元年式单筒步枪1,100枝、 六寸手枪700枝等。 增设中等兵工学校。 1917年重订编制, 计设处四, 库二, 而江阴药库亦奉文划归江阴要塞管理. 1917年4月, 谢邦清任上海兵工厂总办. 改称陆军部上海兵工厂. 根据兵工署第1厂厂史,上海兵工厂该年停造步枪, 所有机器一百七十余部运交汉阳兵工厂. 1917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37枝、 七九元年式单筒步枪400枝、 六寸手枪285枝等。
上海兵工厂七九四年式机关枪
1918年的记录显示, 从一月到七月, 应造六寸白浪林手枪1,200枝, 实造750枝. 另代闽省造八寸手枪100枝. 七九机关枪, 应造43枝, 实造25枝. 1918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54枝、 六寸手枪1,755枝、 八寸手枪300枝等。 1918年11月到1919件7月的记录显示, 应造六寸白浪林手枪2,200枝, 实造2,265枝. 七九机关枪, 应造147枝, 实造90枝. 由七月起, 经费由财政部拨每月五万元.    上海兵工厂1916年至1921年白浪林手枪生产统计
型号/年度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额造6寸 700
1385
1755
612
60068
0
额造8寸 0
0
0
0
0
0
代造6寸 0
0
0
1584
34
303
代造8寸 0
100
300
320
200
1561
小计 700
1485
2055
2516
60302
1864
1917年11月至1919年7月, 陆军部报告, 沪厂生产六寸手枪2,265枝、 七九机枪90枝。 1919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42枝、 六寸手枪60,102枝、 八寸手枪320枝等。 1920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24枝、 六寸手枪612枝、 八寸手枪200枝等。 1921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3枝、 六寸手枪303枝、 八寸手枪1,561枝等。 1924年1月15日, 北洋政府命令, 上海为通商重地, 华洋杂处, 此后永不驻兵, 并不得再设军事机构, 所有陆军部直属之上海兵工厂, 亦令即日起停止军用工作, 并得招商承领, 改为实业商工厂. 其原因实为经费困难及管理不当. 1924年10月22日, 阎祖培任上海兵工厂总办. 1925年, 全体员工上书, 请由商会发一年薪水, 约七万元左右. 及自民国十一年以来所积欠之代造盈余奖金, 总数约在十五万元左右. 1925年4月10日, 陆军部将上海兵工厂炮械库, 划交江南造船所. 1925年10月, 孙传芳自封『浙、 闽、 苏、 赣、 皖五省联军总司令』, 对占据上海的奉军发动战争。 杨宇霆主动放弃上海、 南京, 撤出苏皖。 孙军于10月15日进入上海。 孙传芳派陶国椿任上海兵工厂总办。 孙传芳击败奉系后, 将上海兵工厂恢复生产。 此时每月生产步枪500枝, 75山炮4门, 迫击炮8门, 枪弹2百万发及炮弹等。 1927年3月22日, 国民革命军白崇禧部进入上海。 前敌总指挥白崇禧指派第一师参谋长张性白担任兵工厂厂长。 6月由石瑛接任厂长。 1928年, 张群接任厂长, 将金陵兵工厂并入上海兵工厂, 成为分厂。 亦由张指挥。 当时每月生产75山炮8门, 卅节机关枪31架, 枪弹3百万发, 无烟火药600磅。 成立技术委员会, 下属兵器研究室、 理化研究室及材料研究室, 出版专门报告, 内容有研究、 设计、 审检、 调查及杂录等项。 此时厂内仍然使用蒸汽机作为各种机械动力来源, 由于上海南市电力公司已能提供足够电力, 兵工厂内机器遂逐渐改用电力驱动。 上海兵工厂的炼钢厂, 在1929年成立上海炼钢厂, 其目的为 "制造军用及民用钢料”. 该年张群升任军政部代理部长, 厂长由郭承恩接任。 1930年由于药厂机器老旧, 原料均需进口, 制造火药成本过高, 下令停办。 但几个月后因各种炮弹、 子弹使用不同成份火药, 很难依量进口, 影响枪弹生产, 遂又复工。 1931年时生产卅节重机枪, 白浪林手枪, 炸弹和炮弹, 有员工3,300人。 是年炮厂并入巩县兵工厂, 1934年又并入汉阳兵工厂。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发动『128淞沪战役』, 驻扎上海的19路军英勇作战, 为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上海兵工厂处于战区中, 员工日夜赶工, 供应作战军火需求。 宋式□时任厂长, 打破陈规, 各部队直接向兵工厂提取军火。 兵工厂并与海军合作, 制造鱼雷, 攻击日本旗舰出云号。 惜因缺乏经验, 未曾命中。 战后, 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条文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 中国不得驻军。 上海兵工厂奉令停办, 容易迁移的机器迁到杭州闸口六和塔, 设库保管。 一部份拨交金陵兵工厂。 不便迁移的大型机器则留置原地, 设上海兵工厂保管处看守。 这些机器后来并未另选地点利用, 一直到七七事变后才由杭州、 上海运往四川, 重新利用。 不及运走的机器, 则落入日人手中。 高昌庙总厂的钢架厂房为日人拆毁, 无迹可寻。 从此, 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兵工厂, 烟消云散, 走入了历史。 枪弹厂于1934年并入巩县兵工厂. 上海炼钢厂在1937年9月迁往汉阳, 后于1938年2月, 改名为第三兵工厂。 上海兵工厂的员工, 散布全国。 为后起的东三省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太原兵工厂等, 甚至中国的兵工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日, 上海江南造船厂仍是中共重要的军舰制造厂, 算是江南制造局唯一留下的后裔。 台湾的205兵厂(兴和厂, 专门研发轻兵器), 号称其前身为江南制造局, 其实只是由南京迁台的60兵工厂。 注1: 应为Lee-Metford, 美国人James Lee所发明之步枪, 英国于1888年开始采用, .303口径, 因用William Metford式之浅圆膛线, 该枪称为Lee-Metford. 1895年后改称Lee-Enfield. 注2: M1879, 45-70口径, Ben Hotchkiss, 1826-1885, 美国人, 发明炮弹, 步枪, 机枪. 其1875年步枪专利售于Winchester. 注3: 黑火药或炮药(Black Powder/Gunpowder), 其成份大致为75%硝石(硝酸钾), 15%碳(赤杨, 柳树或枫木之炭)及10%之硫黄. 将硝酸钾代以硝酸钠, 赋予较佳之含水性, 称之为栗色火药(Brown Powder).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3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汉阳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汉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汉阳兵工厂全景
凭藉着“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 武汉三镇包括了武昌, 汉口和汉阳。 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而且一直是全国商业, 金融重镇。 从1890年起, 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兴办近代工业, 湖北纺纱局, 织布局, 缫丝局, 钢药厂, 枪炮厂等相继建立, 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 汉阳兵工厂的地点在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 龟山脚下, 面对襄河, 水陆交通方便。 初名湖北枪炮厂。 隶属驻省总局, 委任各司道为总办。 如藩司翟廷韶, 臬司岑春萱等。 1888年7月13日, 两广总督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 请代询造力拂造德营连珠枪机器, 价若干, 何时可成, 等。
8月16日洪钧回电, 枪机日成50杆, 装备在外, 需价130万码(德马克), 约1年可成。 8月31日, 张之洞电洪钧, 即订枪机日成50杆者, 连珠几响? (这样重要的事, 就在两个月之内, 几封电文就决定了, 形同儿戏, 决定之后还不晓得枪匣容量, 徨论其他诸元了) 其计划为购置枪管和炮管来厂装配。
11月25日洪钧回电, 连珠10响。 其资金来自1886年至1888年, 由广东文武官绅及盐商捐造兵船80万两而来, 张将之挪用为造枪炮厂之用。 1889年12月5日, 新任两广总督李瀚章奏请将已花30万两购置尚未交货之枪炮厂, 改置于直隶天津, 通州等地。 因建筑厂尚需几万两, 广东实无经费供其开工制造。 其用意若不是在哭穷, 就是无企图心, 想省麻烦, 或是与其兄串通好了。 因在1890年1月27日李鸿章上奏应设于天津, 用唐山之煤。 1890年3月16日, 张之洞回电海军衙门, 选定厂址在鄂省城之外, 张之洞赢得该枪炮厂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湖北大冶县产铁(现有黄石市, 其铁矿与江西省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 成立了汉冶萍公司), 而以厂就铁较为合理。 该厂机器共费160万马克, 合38万两(包括造克虏伯小炮机器), 建厂预计需15万两(由户部自造路款项中拨给)。 3月19日奉旨正式批准将枪炮厂设于湖北。
1890年9月6日, 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 长600丈, 广100丈, 南枕山, 北滨汉, 西临大江, 与省城对岸。 惟需筑地基9尺, 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 即在当地设铁厂, 枪厂和炮厂。 洋师以为须3年, 张之洞估计最快由购地, 筑基, 修堤, 造路到开炉须时2年。
1891年5月6日, 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 改订小口径毛瑟枪机。 前式停造。 须加款45万马克。 1893年张之洞建立了由铁山到江边石灰窑的铁路, 运输矿石, 全长18公里,为湖北省第一条铁路。 1894年4月23日, 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 炮坯已由信义洋行购置4尊, 请购枪坯200枝及枪身木壳材料, 以便仿造。 厂已落成, 等待开工。 "该厂建于汉阳府城外二三里, 前濒襄河、 后倚大别山、 左连铁厂、 右接龙灯堤、 □连钢药厂。 全厂面积, 宽广计共约237亩有奇。 布置情形, 分为南北两部: 南为各厂, 四周绕以围墙, 中设总厂门一座, 厂门之中, 两傍房屋数间, 为全厂巡警、 消防队驻宿之所。 由门而西, 为枪厂、 马力房、 木样房附之, 再西为炮架厂。 由炮架厂而南为炮厂, 再南为库房、 试枪房、 镕铜厂、 铜壳厂。 由南而北为铸弹厂、 打铜厂附之。 由北而东为炮弹厂、 枪弹厂。 再东为机器厂、 锅炉厂、 打铁厂、 翻沙厂。 此外如工程处、 绘图房则分设于东西两隅。 北部中为公务厅, 左为采办处、 收支所、 司事工匠住房、 护厂陆军操厂。 右为陆军营房、 委员住房。 南北两部之中, 则为一极长铁轨之路线。 此线由铁厂滨临大江之东马头起, 横贯铁厂、 兵工厂, 北达襄河之兵工厂马头、 西经龙灯堤而抵于钢药厂。 此布置之大概情形也。" (1910年11月,朱恩绂, 湖北兵工钢药两厂各项详细情形条说表册)
湖北钢药厂
1894年6月14日, 制枪厂不慎, 引发大火, 将房屋及设备全部烧毁。 1895年侍读学士文廷式上书, 谓湖北枪炮厂不可半途而废。 因当时开办经年而无成效, 局员, 司事, 工匠均被裁撤。
其时张之洞兼任两江总督, 仍请其掌理湖北枪炮厂事宜。 7月, 张之洞又呈奏扩厂, 改换被火机器, 增制无烟火药等, 共须200万两。
汉阳88式使用的漏夹及M88子弹
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 冬季重建完成, 开始生产, 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 Rifle, 与毛瑟无关), 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 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 使用圆弹头。 同时生产子弹, 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及汉阳造

八八式委员会步枪
1896年开工生产。 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原有洋匠一名, 因病在夏季离去, 续聘三名, 只有一名到任。 (张之洞光绪22年12月11日致户部电, 1/13/1897) 1900年, 义和团之乱, 光绪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 张之洞拨湖北枪炮厂生产之小口径毛瑟步枪三千枝, 无烟子弹五十万发, 洋制黑药子弹五十万发, 运往陕西, 交付于岑春萱, 供其募勇勤王。 徐建寅为张之洞邀请, 担任汉阳钢药厂总办, 试制无烟火药。 1901年, 生产步枪2,500枝, 马枪316枝。 抬枪53杆。 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 正拟大量生产时, 不幸在配药时引爆, 以身殉, 另有16名员工一起殒命。 遣着有译书18本。   
湖北兵工厂大门
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 造成快枪22,500枝。 马枪316枝。 抬枪53杆。 枪弹14,288,163颗。 1904年9月26日, 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 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 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而改良88式则去掉套筒, 并将枪管外径从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 增加上护木, 又将德M1888式直立式表尺式样, 其分划为5-20, 改良为88式表尺为固定弧式, 其分划为1-20。 这两种步枪其他构造基本上相同, 如枪机之机头是分离式的, 使用弹夹供弹, 弹仓外露等等。 附图来自史诺(Edgar Snow)之Far Eastern Front一书, 东北的胡匪, 手持一把老套筒。 汉88式毛瑟步枪诸元: 全长: 1250mm
全重为4.06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为740mm
口径7.92mm (88式毛瑟步枪圆头弹)
弹头重14.7公分
弹头初速为600m/s
表尺射程为2000m
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655mm
该枪配有刺刀, 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 刺刀全长为517.5mm, 刀身长为395mm, 刺刀全重为0.566kg

汉阳造88式步枪
汉88式马枪诸元:
口径7.92mm
全长为955mm
全重为3.166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为442mm
表尺射程为1800m
该枪的供弹具, 膛线, 膛线缠度同汉88式毛瑟步枪。
88式步枪枪匣铭记
民国22年6月制造
德国M88 7.9 mm 子弹诸元:
弹壳长度: 5.7 cm
子弹全长: 8.255 cm
弹头: 圆头, 金属覆盖
弹头长度: 3.124 cm
弹头直径: 0.808 cm
弹头重: 227 grain
弹头覆盖金属: 铜镍合金
子弹装药: 片状非压缩
装药重: 40.6 grain
枪口初速: 639.78 m-sec (74 cm 枪管)

德国M88 7.9 mm 子弹细部尺寸图

汉阳造以漏夹装填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
中共人民解放军以八一为建军节, 源自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的周恩来, 叶挺, 贺龙, 朱德等人, 在江西省南昌市首次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与国民党展开斗争, 称为南昌起义,  其主要武器为汉阳造步枪。 1977年50周年纪念时, 在南昌市区建了八一起义纪念塔, 塔上矗立了一把大理石雕出的汉阳造与红旗。 1907年陆军部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械。 除特殊需要外, 不应向外洋采购, 一律向汉阳厂购买, 并依期付款。 该年生产步枪9,000枝。 1910年的『湖北兵工钢药厂历年及宣统元年造成拨解实存各项军火表册』, 记载了由1895年至1909年年底的生产总共数量: 造成七密里九口径毛瑟步快枪121,974枝、 七密里九口径毛瑟马快枪8,062枝、 抬枪53杆、 毛瑟枪头尖刀2,310把、 七密里九毛瑟枪弹62,670,758颗。 六密里八口径新式步快枪8枝、 六密里八口径新式马快枪2枝、 六密里八新式枪弹3,412颗。 将以上数字与1902相比, 后八年的每年步枪平均产量, 比前七年增加了一倍, 由3,214枝达到了6,243枝, 子弹生产量更增加了三倍, 由2,041,166颗到了6,047,824颗。 但是很特殊的一点是, 刺刀的产量与步枪产量不成比例。 因此虽购有专制刺刀, 日产50把的机器, 并没有善加利用。 配发时, 仍需向外采购。 1910年, 陆军部提案湖北兵工厂改造6.8mm枪弹。 8月领到上海制造局所制之沪68步枪, 准备改造新枪。 估计更换机具, 需款30万两。 陆军部原拟由江汉关洋税负责20万, 宜昌关洋税负责10万, 但两关均无款可拨。
冯启均任总办, 日产快枪38枝, 枪弹12,000颗。 1910年11月,朱恩绂考察湖北兵工钢药两厂: "查该两厂成立以来, 为时不过十余年, 前后开支共18,805,000余两, 糜款不为不钜, 考其成绩, 至无可言, 其弊全坐于用人之失当, 办事之无条理。 查该厂开送员司工匠表册," "…分派职司, 名目繁琐, 办理一切, 未有一定之权限, 又无统一之机关," "最坏者, 造药工程师好赛尔, 为瑞士国哲学进士, 本非造药专家," "前任造药工程师柯尔富期假回国, 遂继其任, 一切皆依样葫芦, 今无论所造之药, 程度甚低, 即所制之□, 亦多不合造药之用。" "此外又有番译而充药厂之监工者、 有铜匠而充硝磺□水等厂之匠目者, 所习非所用, 所用非所习, 大率类是。" 朱恩绂考察各军械局情况致四川总督赵尔巽信中说: 鄂厂规模宏肆, 与沪厂相酹, 以言枪弹工作, 实还不如, 由舂壳至成弹, 只有6成(其余为废品)。 废弃既多, 成本昂贵。 而尤以药为最劣, 速率不及600, 涨力恒在3,000以外, 有逾4,000者。 该工师在厂已及10年, 而成绩如此, 岂不可叹。 在他的奏折中又说: 近来因经费绌减, 又拟造新枪, 日产快枪30枝。 工作品质上, 10枝中有4,5枝不能通过精密检查, 线牌之角槽, 枪管外径, 皆有偏曲之弊。 枪管钢料均系购自外洋, 而钢厂成立多年, 不能自炼。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新军第八镇工程营后队正目(班长)熊秉坤在武昌首义, 当晚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 轻取楚望台军火库。 得到所存储的德, 日及汉阳造步枪近两万枝及弹药无数。 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及武昌均发生激战, 兵工厂所在之汉阳尚称稳定, 驻汉阳之新军四十二标第一营党代表胡玉珍于11日起义, 举右队队官宋锡全为指挥官, 占领兵工厂, 以王金山为工厂总理。 接收工众3,000余人, 步枪7,000把, 子弹5百万发, 山炮150门, 炮弹6,000发。 并全力赶造枪械以助革命, 每昼夜可出步枪60杆, 子弹3万发, 炮弹1-2千枚。 1912年民国成立, 总办初由黎元洪任命曹国勋, 继任萧佐汉, 七月又改任刘庆恩。 以该厂产量过小, 改采包工制, 论件计值。 于是产量增加, 每日可生产步枪70枝。 同时任沈凤铭为湖北钢药总办 1914年定每日生产步枪20枝。 枪弹30,000粒。 1915年定每日生产步枪50枝。 枪弹65,000粒。 改隶陆军部。
1915年段芝贵电文中说: 鄂兵工厂制造七九步枪, 原定每日出六十枝, 每月除星期休假外, 共出1,560枝。 全年约出18,000枝。 惟该厂奉部颁发新式枪样(应是元年式步枪), 已抽工一半, 先行改造机件, 因之制造力顿减。 现每月出枪八百枝。
陆军部统帅办事处调查各处迭称, 用鄂造步枪实弹射击, 常有损坏。 查明陆军第2师驻宜昌新改步八团, 用鄂造步枪在武昌打靶, 炸坏枪9杆, 炸坏机件244杆。 本年在宜昌炸坏枪10杆, 炸坏机件72杆。 兵工厂及钢药厂总办, 各记大过3次。 其余枪厂, 枪弹厂领工及检验处员等多人为之撤差。 1916年9月8日, 陆军部军械司在南苑试放汉阳兵工厂厂长刘庆恩所制造的新枪, 名为自装枪。 该枪采用枪口集汽式自动作业系统, 口径7.9mm, 枪管长703.1mm, 初速780m/s, 连刺刀重5kg, 弹重10g(尖弹), 射速50发/分, 装弹6发。 1917年, 因沪厂(上海兵工厂)停造步枪, 所有造枪机器一百七十余部奉命运到, 陆续增加产量, 每日可造一百枝步枪。 该年, 北洋政府创立了兵工专门学校, 设校址于汉阳兵工厂,定名为陆军部汉阳兵工专门学校。 1920年9月, 杨文恺改任总办, 奉令代造各省订购械弹步枪, 每日增至120枝, 加开夜工, 可出80枝, 一日可生产200枝步枪。 枪弹产量增至每月200万粒。 1920年冬季, 加设机关枪厂。 1921年, 仿造美国白朗林式重机枪(Browning M1917), 于10月10日量产, 称为三十节式重机枪。 (民国十年十月十日) 中共根据其枪管水冷器完全用黄铜打造的特点,称之为“老黄牛”。 初造时每月可生产12挺, 后来增加至25挺。 并开始制造自来得手枪, 仿造自M1896年毛瑟手枪, 初造时月出60枝, 后增加到260枝。 又称为驳壳枪。
30节重机枪,附图来自史诺(Edgar Snow) 之Far Eastern Front一书, 中国部队在热河。
汉造三十节重机枪诸元:
全长: 960mm
枪身重为15.5kg
枪架重为23.5kg
枪管长为610mm
口径7.92mm
初速为824m/s
表尺射程为20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680mm
自动方式为管退式(Short Recoil, 短后座力)
射速500-600发/分
250发弹带上弹
冷却方式为水冷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
全长: 288mm
枪全重为1.16kg
枪管长(连弹膛)为132mm
口径7.63mm
初速为425m/s
枪口活力50.6公尺公斤
表尺射程为1000m
来复线右旋6条
来复线缠度200mm
瞄准基线长为230mm
弹头重5.5公分
全弹重10.7公分
装弹具式样桥夹 陆军部汉阳兵工专门学校, 至1922年, 因教育经费短缺,该校即行停办。 1924年成立电机课, 建筑发电厂, 装设交流发电机两座。 年底完工。 在此之前, 只有直流发电机一座。 是时, 虽名为隶属中央, 实际上为地方军阀所控制。 1925年元月全厂改用交流电, 改称动力厂。 4月, 直奉战争后, 刘文明任总办。 汉阳兵工专门学校又恢复招生, 招生五十名, 习业四年。 年底又改派杜节文任总办。 1926年, 9月1日, 国民政府北伐军攻克汉阳和汉口, 10月10日攻克武昌。 1927年胡恩光任总办。 后改由邓演存任厂长。 1928年北伐完成,  汉阳兵工厂改隶军政部兵工署。 1929年8月13日, 汉阳兵工专门学校第一期毕业, 由兵工署长陈仪亲临主持。 1930年汉阳兵工厂又改进88式毛瑟步枪之刺刀, 主要是将刺刀刀身加长, 用于白刃战更加有效。 1931年9月, 因洪水泛滥, 赫山长堤为襄水所淹, 为清道光以来所未有。 13日决堤, 淹没赫山分厂, 14日淹没本厂, 无法可救。 员工二万余人, 均成灾民。 全厂水淹达到两个多月。 水退之后, 又发生工潮, 停工整理。 1932年奉命将枪弹厂迁往巩县兵工厂(河南省), 但因巩县兵工厂厂房不足, 另建则费时太久, 奉命又运回原厂。 7月, 汉阳兵工专门学校奉兵工署令, 全部迁往南京中华门外新校址, 校名再次改为"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内设造兵、 制药两科。 学生毕业后由兵工署统一分配于各兵工厂及有关机关服务。 1933年由郑家俊任厂长。 5月枪弹厂复工, 每月增产枪弹330万粒。 并将包工制一律改为点工。 工人数也较前减少, 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兵工署年度报告, 汉厂该年制造步枪5,800枝。 重机枪汉宁(南京金陵兵工厂, 其生产者为1935年按德国兵工署赠送之MG08图纸所造之马克沁水泠式重机枪, 称为二四式重机枪 -属于捡破烂)共造576挺。 1936年11月29日, 白药房员工赵德源及其子赵和敬, 在调制白药时, 因磨擦而引起爆炸, 将该房全部炸毁。 1938年2月改称第1兵工厂, 后因日军逼近武汉, 汉阳兵工厂奉令迁往湖南辰溪,将制炮厂交给炮兵技术处, 后成立50厂忠恕分厂。 并将制枪厂并入民国军政部兵工署第21厂(当时在四川重庆, 原南京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88式毛瑟步枪,为了区别这两种步枪, 21厂生产的88式在枪的节套上刻有“汉式”二字及21厂厂徽。 21厂于1943年停止制造88式毛瑟步枪和马枪。 1943年10月起量产中正式步枪。   
第21厂88式步枪
民国29年6月造
1939年3月, 于湖南辰溪重新开工生产枪弹。 机关枪厂, 火工厂及机器厂也于7月复工。 后又奉令迁往重庆。 在鹅公岩勘定厂址, 开凿山洞, 建筑厂房。 并与11厂调整作业, 将枪弹厂, 机关枪厂, 动力厂交给11厂, 而11厂已赴重庆(应是巴县铜罐驿)之枪厂及炮弹厂交予第1厂。 此一交换引起了后世研究中正式步枪生产者的巨大混淆。 1941年兵工署各兵工厂主要事项一览表中, 1厂位于重庆鹅公岩及张家溪, 主管为丁天雄, 主要产品为枪弹, 甲雷, 机枪及手榴弹。 1942年2月5日, 李维城任厂长。 7月第1兵工厂开始生产中正步枪, 其五角星之厂徽又再度出现。   
第1兵工厂中正式步枪枪匣铭记,民国33年1月造。
 
1945年月产步枪四千枝。 1946年, 因抗战胜利, 兵工复员, 该厂于9月奉令结束, 10月1日成立第一兵工厂鹅公岩保管处, 原有职员468人资遗291人, 工人4,161人资遗3,499人。 机器材料分拨21厂及50厂。 1947年9月1日, 第1厂保管处撤销。 中国近代第二大兵工事业, 走入历史。 当然, 这样庞大的机构不会说完就完, 后续者有: 汉阳兵工厂原址历经抗战、 复原, 一直没有利用。 厂区内可以捕到野兔、 黄鼬等野生动物。 1951年, 在汉阳兵工厂原址, 成立了一个小型的七五四工厂。 该厂于1958年迁往武昌, 汉阳机器厂迁入。 1961年, 武汉起重机厂, 也并入汉阳机器厂。 1965年5月, 改名为汉阳汽车制配厂, 为制造汽车之始。 在龟山脚下, 原兵工厂留下的一个40公尺高的烟囱, 上面已长起了小树, 并有雀鸟筑巢。 在1964年为了扩建车间, 以拆卸砖瓦, 再填以木料, 最后点火焚烧的方式, 将其拆毁。 湖北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认是湖北汉阳兵工厂之嫡传。 公司占地面积181万平方米, 有员工17000余人, 有固定资产总额50.92亿元, 净资产22.83亿元, 属中国国家特大型企业。 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先后到公司视察。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建设牌摩托车, 汽车空调压缩机, 民用枪等。 拥有年产摩托车120万辆, 汽车空调压缩机20万台的能力。 3303工厂是中共大型企业, 其前为汉阳兵工厂, 现有职工3000人, 固定资产逾2亿, 有大型数控仿型铣床, 加工中心, 三座林测试仪等各种机加工设备及仪器3000多台套, 各技术专业人员600多人, 具有机械, 电子, 光学等综合加工能力, 是中国国家二级企业, 中国国家一级计量单位, 中国5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 工厂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跻身于中国轿车零部件生产行列, 包括神龙“富康”轿车, 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 广州“标致”轿车。 工厂多次荣获省, 市“优秀企业”, 全军“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前身为汉阳兵工专门学校的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 1937年11月奉令内迁株洲。 1938年1月, 复令迁移重庆。 在1939年奉准设立大学部, 设造兵学系、 应用化学系两个系, 同年7月即招生100名。 1948年改制为兵工工程学院。 台湾中正理工学院化工系来自汉阳兵工学校, 成立之始, 初名制药科, 民国1939年易名为应用化学系, 1953年在台更名为化学工程系至今。 一部份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与渖阳兵工厂人员在台北市的信义区, 合并成44兵工厂, 制造炮弹。 位在重庆的建设机床厂, 即战时的第一工厂, 现在仍是重庆的支柱企业和税利大户, 对重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 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1993年6月重庆首次评选公布的重庆工业企业50强中, 名列前茅, 而且是全市创利税总额前10名的企业。 正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4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巩县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巩县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河南省巩县, 现称巩义市, 是历史古城。 曾出过纵横家苏秦, 诗圣杜甫。 巩义资源富足, 有大量的煤炭, 铝土, 耐火材料粘土, 高岭土, 白云石, 矽石, 石灰石, 紫砂陶土等28种矿产资源, 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巩县兵工厂位于巩县孝义镇。 1912年, 袁世凯就任第一任大总统后, 鉴于各省兵工制造, 各行其事。 在北京成立了"兵工厂统率办事处", 由海军上将萨镇冰任统率办事处督办, 陆军中将蒋廷梓为督办处处长, 开始有计划要建造一座以生产弹药、 枪枝为主的军火工厂。 1915年, 北洋政府为了统─全国器制造, 又设立兵工督办处于北京, "计划在全国适中地点建一完善兵工厂, 为各厂之规范"。 调查以后, "择定河南巩县孝义镇建筑新厂" 1915年5月5日, 陆军部请在巩县勘查地点建立炮弹厂, 使用前3年7月, 以22万元采购运到之汉阳兵工厂制造炮弹机械, 并使用由美国购得之枪机厂房图样, 在该地一并筹建。
11月17日, 陆军部第一所主任蒋廷梓调查巩县报告中提到: 巩县城内地洼多泉, 县知事拟迁孝义, 查孝义镇为建新厂之地点, 正在兴工。 请以较远之白沙或芝田镇为县治。 并建议建火药厂及飞机厂。 他也提到附近石榴园地产铁, 可资利用。
该年将电机, 炮弹厂发包承造, 并请汴洛路局, 筑铁路岔道至厂内。 1917年6月, 完成电机厂, 铁路岔道, 砖窑, 库房, 巡警房, 水塔等。成立筹备处, 由蒋廷梓负责。 巩厂为新创制造专厂, 计划生产他厂所无之子母弹, 当时积欠已达170余万元。 由于北洋政府财政困难, 为了筹措资金, 只好举借外债。 1919年8月30日, 巩县兵工厂筹备处与丹麦文德公司所签借款合同, 借款总额为美金171,543.88元, 年息6%, 期限为二年。后因北洋政府无力偿还, 1920年7月展期, 利率改为年息10%;及至再度展期, 年息贝为12%。 所借款额并非现金, 仅为垫付兵工厂购入机件之价款。 1921年开工制造七五子母弹。 1922年将1920年就运到上海, 由美国康乃提克州布来得厂订购之造枪机器, 运抵厂内, 开箱查看, 因多次转移及海上湿气, 机件已颇多锈损。 估计尚要127万元建筑厂房, 两年之后可以开工。
9月巩县兵工厂正式成立, 任命蒋廷梓为总办。 1925年3月, 河南督办胡景翼请派参谋刘召东为巩县兵工厂总办, 但新任总办因该厂积欠太多不肯交接, 各方电文交加, 陆军部无能为力, 一直到1926年1 月才解决。 当年, 机器厂添造自来得手枪及手掷炸弹、 飞机炸弹、 十五生攻城重炮弹。 1926年冬, 仿造白格门式手提机关枪。 当时各处所造不分快慢, 每一扣扳机, 所装子弹全数放出, 不能开放自如。 巩县所造, 另加扳钮一个, 可以随时停止射击。 1927年, 添造八二迫击炮、 八二迫击炮弹、木柄手榴弹。 1928年, 添造十五生迫击炮, 十五生迫击炮弹、 俄式双轮机关枪(1910 Sokolov)。俄式双轮机关枪为马克沁重机枪的一种, 首先由土拉(Tula Arsenal)于1905年仿制成功, 后来经过参考英制新式马克沁机枪, 将铜制零件全部换为钢件, 并将水冷套筒换为绉摺型, 1910年苏可若夫(Sokolov)上校并设计出了防卫盾及带双轮的支架, 定为1910年型, 持续生产到二次大战后, 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马克沁重机枪。   
1910年型俄式双轮机关枪
当年枪厂建设完成, 开始生产元年式79步枪。 元年式步枪是由广州制造局在1912年, 仿造自毛瑟1904年式68步枪, 后来改成79口径。 当时陆军部定为制式武器, 曾通令各兵工厂一律仿造, 但是如同民初一切其他事宜, 只有上海兵工厂、 广东兵工厂和四川兵工厂生产, 汉阳兵工厂因经费短缺, 无法更换生产线改造。 毛瑟1904年式是德国毛瑟厂基于1898年式所生产的外销产品, 枪匣和枪栓尺寸因口径不同而小有差异。 清廷曾订购此型, 采用6.8厘米口径(6.8mmX57)。 该批步枪正式名称为毛瑟1907年式。 由于清廷无法付清余款, 一部份没有运交中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德国将它们改成7.92口径后配发给部队。   
德制毛瑟1907年式与68子弹
巩造元年式与广东所造不同, 巩县兵工厂采用了汉阳式的枪管, 也就是说采用88式的圆头弹, 其直径为0.318寸, 使用227 gr弹头。 其主要差别在于膛前Forcing Cone的长度。 外观上的不同点则只是枪管的渐减外形稍有差异。 蒋廷梓曾在函电中提到应该仿造03式步枪, 其实毛瑟1903年式, 1904年式和1907年式除了口径之外, 几乎完全相同。 1903式是外销给土耳其的合约枪, 其口径为7.65mmX53。 厂中分电厂、 枪厂、压炮弹厂、 炮弹工作厂、 引信厂、 机器厂。 1929年春将电厂改称动力厂, 枪厂改称制枪厂、 压炮弹厂、 炮弹工作厂、 引信厂合并为炮弹厂, 全厂动力使用电气, 由动力厂供给。 厂内采点工制, 上午七时半至十一时半, 下午十二时半至四时半, 共八小时为一工。 夜间五时半至九时, 共三小时半为半工, 出品数量与日工半工相等。 职工数目有职员116人、 工人2,220人; 制枪厂:800; 炮弹厂: 647;机器厂:717; 动力厂:60; 共2224人。 经费:每月经常费204,000元。 1929年6月军政部将兵工厂由27集团军收回直辖, 改称军政部巩县兵工厂。 旋因唐生智之变, 兵工厂停工。 继由西北军接管, 至1930年10月26日, 再收归部办, 12月26日重行开工。 1929年9月, 黄璧奉派为厂长。 黄璧, 湖南人, 早年留学日本, 专攻兵器制造, 学成归国后, 曾任渖阳、 上海、 巩县各兵工厂要职, 并担任过黄埔军校兵器研究处代理处长、 高级教官等。
巩造元年式步枪
枪匣铭记
1931年6月13日, 黄璧因担任会计科长的表弟卷款逃亡, 投环自尽。 遗缺由吴克润接任。 当时, 有制枪厂, 炮弹厂, 机器厂及动力厂。 员工2,400名。 月产步枪1,800枝, 俄式双轮马克沁重机枪12挺(即带有炮轮的马克沁机枪), 木柄手榴弹20,000颗。 每日工作时间以12小时计。 1932年4月, 国府派化学工程专家吴钦烈赴欧美考察, 并订购化学兵工厂机械及罗致技术专才。 吴于5月赴美, 同年11月完成任务返国。 在美签订合同者:计有孟逊图化学工厂设计之硫酸厂, 伟斯华哥公司设计之食盐电解厂, 伊利湖化学公司设计之泪气厂、 喷嚏厂、 泡肿气厂、 烟罐装填厂、 毒气炮弹装填厂。 聘请之外籍技术专家有:白伟德、 哈克义、 艾世德、 麦思哥、 思普灵、 过更生等人。 吴返国后, 赴各地查看厂址, 奉令择定河南孝义为建设新厂地点。 1931年7月, 巩县化学厂筹备处在南京成立, 吴钦烈为筹备处长, 并派张辅良为总务主任, 胡□为工务主任, 孝义工程地点则派化学工程师方志远负责主持。 美国一切购件与交涉则托华昌公司李国钦先生代办, 多方进行, 厂务进展迅速。 自九一八以后, 与日本关系紧张, 对中国一举一动均极注意, 为避免引人瞩目, 化学厂番号迭有更改, 1933年7月开始筹备时称"巩县化学厂", 同年10月更名为"石河兵工分厂", 1934年5月更名为"巩县兵工分厂", 实质始终为一独立性之化学兵工厂。 1936年初厂房全部完成, 各厂陆续正式出品, 同时兵工署处长张郁岚单独筹备之面具厂, 亦划归并于化学厂。 于1936年2月1日正式成立, 以吴钦烈为第一任厂长。 1932年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式步枪, 兼用为步骑枪, 使用7.92mm尖弹, 为制式步枪。 兵工署估计巩县兵工厂每月生产步枪1800枝, 手榴弹12,200枚。
毛瑟标准型步枪(Standard Modell)。
所谓尖弹是德国在1903采用的S型弹头(Spitzgeschoss; pointed bullet), 其直径为0.323寸, 弹头重154 gr。(德国后来为了改进弹道的平直性, 又制出了sS型(Schweres Spitzgeschoss, Heavy Pointed Bullet), 弹头重为198 gr。 起先专供机枪使用, 到了二次大战时才普遍配发给步兵) 德国7.9 mm S 子弹诸元: 子弹全长: 8.052 cm
弹头: 尖头, 金属覆盖
弹头长度: 2.819 cm
弹头直径: 0.820 cm
弹头重: 154 grain
弹头覆盖金属: 镀包覆钢
子弹装药: 片状非压缩
装药重: 49.3 grain
枪口初速: 894.89 m-sec (74 cm 枪管)

德国7.9 mm S子弹细部尺寸图
1933年兵工署年度报告巩县兵工厂该年生产步枪20,400枝
8月时, 根据1924年辽宁兵工厂, 从1898式毛瑟步枪的基础上, 加以改良仿造所生产的辽造7.92mm98式步枪图纸, 改进巩造步枪, 采用7.92mm尖弹。 巩县兵工厂于1934年正式量产, 称为巩造九八式步枪。   
巩造九八式步枪

七九桥夹尖弹及装填情形
巩造九八式步枪诸元:

巩造九八式步枪
民国22年8月造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255公厘
枪全重4.08公斤
枪管长738公厘
来复线条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59公尺/秒
表尺射程2,000公尺
弹头重10公分
全弹重23.8公分
装弹具式样桥夹
装弹具装弹数5发
刺刀全长380公厘
刀身长248公厘
刺刀全重0.51公斤
巩造九八式步枪
1934年后枪匣铭记
1934年军政部长曹浩森具报蒋中正现有厂库情形电, 该厂每月最大生产量步枪3200枝。 1935年, 兵工署23年度报告中说, 由兵工署筹款20余万元, 购置淬火设备,全副工作样板, 全套工具夹头, 烘木托房设备, 枪管涮质炉。 此为第一步之改良, 己告完成。 又向毛瑟厂商得整套二十四年式(Standard Modell)工作图。 改制二十四年式步枪, 于9月起, 可出最新式之二十四年式步枪。 从7月起, 该厂已开始生产, 称为二四式步枪。 二十四年式步枪与九八式步枪不同之处, 二十四年式枪管较短, 因此表尺分划, 略有不同, 木托前部略短, 刺刀箍形状略异, 其余与九八式相同。

毛瑟各型子弹: 由左至右 7.92mm弹壳、 M88式圆弹弹头、 尖弹弹头 、重尖弹弹头
制造二十四年式的原委是, 1934年时财政部曾向德国毛瑟厂订购步枪一万枝, 兵工署技术司请财政部孔部长, 向该厂索取二十四年式工作图全套(附料表, 检验样板, 对板图), 暨检验样板一副, 业已运到。 迳交巩厂根据前项图样样板, 修正夹头工具, 筹备制造二十四年式步枪, 预计10月底可交一部份新枪。 毛瑟厂所赠样板, 查系已经用过者, 交来图样, 亦小有错误, 两项皆急待校正。 技术司又向德国兵工署, 商取德造二十四年式工作图, 暨检验样板图, 并拟向德国名厂维纳, 订购标准检验样板一套, 以资校正。
巩造中正式步枪
初期枪匣铭记
中正式步枪诸元: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110公厘
瞄准基线长503.5公厘
枪全重4公斤
枪管长600公厘
来复线条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10公尺/秒
表尺射程2,000公尺
弹头重10公分
全弹重23.8公分
装弹具式样桥夹
装弹具装弹数5发
刺刀全长575.5公厘
刀身长484.5公厘
刺刀全重0.75公斤
1935年8月之后, 改称为中正式步枪。
巩造中正式步枪
民国24年9月造
序号3157
1935年1月的一份兵工署巩县兵工厂材料来源列表报告, 枪管钢17158.1公斤, 来自德奥, 枪件钢20867.3公斤, 来自德奥, 熟铁3446.1公斤, 来自德英奥, 无烟药3922.16公斤, 来自德美奥。 其他金属, 包括铅铜和所有钢料, 油料及化学品, 大多进口自外国。 足见当时工业基础之薄弱。 木料倒是自产。 用于枪托的松木3000平方公尺来自湖南, 核桃木4700根来自豫陕。 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开始全面对日战争, 日军在河北已有大量集结部队和空军, 华北地区首当其冲。 11月15日晨, 奉命将未装设机器装箱运汉(湖北省汉阳), 下午又奉命将全部机器拆卸运汉。 16日又奉命本厂运株(湖南省株州), 分厂运川。 限一星期内拆卸运出。 19日开始装车, 20日第一列车开始运出。
11月24日午1时半, 5架敌机由北来袭, 适驻孝义防卫本厂之防空学校高射炮队第四连于是日举行试放高射炮, 敌机分两队飞来, 恰得目标, 四炮一齐射出, 敌机仓皇投弹而去。 厂内落弹14枚, 无损失, 厂外东北白沙村集落弹13枚, 有人民死伤。
11月28日正午12时15分, 敌机12架由北来袭, 投重量炸弹20枚, 厂内落18枚, 枪厂一部份被毁延烧, 死工人艺徒7人。 敌机受高射炮射击, 一架在直翻身欲坠, 随即循去, 落下皮手套一只, 上署昭和12年横须贺军需厂阪野井字样。
12月5日午前11时半, 敌机11架由北来袭, 投大小炸弹64枚, 房屋毁损极多, 机器尚无损失。
12月8日上午10时许, 敌机9架由东北来袭, 投重量炸弹20余枚。 1938年3月3日, 盘踞黄河北岸之敌, 以气球升于厂内水塔上空, 指挥炮兵用重炮向此目标射击, 自早7时起炮声隆隆不绝, 至午后4时方渐停止。 经防空指挥部统计, 本厂及厂外村落共落弹400余发。 职员宿舍, 工人宿舍, 东门外引信厂, 火工厂房屋墙壁屋顶, 到处均有炮弹穿孔, 他无损失。 1938年6月1日, 改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11工厂。 分厂在四川, 面具厂在重庆, 化学厂在泸州, 改称为23工厂。 11厂地址长沙邮政第41号信箱, 厂长李待琛, 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研造兵学, 后又留美获博士学位, 人皆称之为"李博士"。 十一兵工厂初迁长沙北门外朱家花园, 因固定厂址未作决定, 暂时在长沙部份复工生产, 临时工厂设在长沙高工学校内。 后因遭遇一场火灾, 损失虽不大, 但亟需找寻固定生产地点。 当时日军步步进逼, 工厂机器设备由川湘公路再迁西南, 势不可能, 走水路又担心宜昌难以通过。 李待琛选中湘中安化县烟溪镇建厂。 烟溪地处资水中游, 山峦重叠, 峡谷交错, 是个较隐蔽的山区。 11厂迁此后, 把厂房、 办公室、 仓库等分散建筑在山沟里, 都是些临时性的泥木结构。 并在建筑物附近, 就山挖洞, 仅露出部份, 并加以伪装。 还把火工厂等装药易爆工作的部分, 远远设在靠近溆浦县的小烟溪。 日本空军如果仅凭临空侦察, 是不容易发现目标的。 11兵工厂在烟溪设有7个分厂;一厂称动力厂, 管动力发电, 二厂造轻机枪并管机修;三厂称火工厂, 管炮弹手核弹装药;四厂车制炮弹;五厂造中正式步枪;六厂专做引信, 七厂生产手榴弹。 有职工三千多人, 其中管理人员有四百余人。 其中有部派驻厂验收委员, 只有二、 三人。 所有成品先经过本厂检验课检验装箱, 出厂前, 再经部派验收委员开箱抽查, 并至靶场试射, 取得一系列的合格数据后, 才盖章放行, 否则退工报废。 1938年底, 11厂正恢复生产时, 遭日军飞机轰炸, 制造步枪的五分厂成为废墟, 全厂停工。 搬到车辔头和对河王家坊等地暂住。 1939年兵工署印发各厂代号, 11厂为巩固商号, 通讯地址为安化烟溪后街55门牌。 5月1日, 日军分3路对第5战区进攻, 是为枣宜会战。 5月16日,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张自忠, 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 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 11厂正由湖南安化县烟溪迁川, 在宜昌受阻, 折回湖南辰溪,不久迁到湘西山区, 再由李待琛赴沅陵、 辰溪一带, 勘定属于沅陵县孝平乡的一个天然山洞作为厂址。 该处穿山通过, 婉蜒数里;洞内石乳遍悬, 既宽敞又高大, 可在洞里建造三层楼房, 是个天然的防空洞。运川部份于巴县铜罐驿设厂。 于10月并入第1厂。 1厂留在湖南辰溪南庄坪的子弹厂, 以及炮弹厂及机枪厂则交给11厂。 11厂由此开始生产卅节机关枪, 战时该机枪的产量并不大, 每年仅有几百挺。 年度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卅节式重机枪 514
520
310
260
-
1,737
原资料并未显示是否全部由11厂生产。
1941年12月生产的11厂卅节式重机枪右侧铭记(图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室,感谢好友Leland Ness提供)
印有11厂厂徽的中正式步枪至少生产到1942年3月。 1941年兵工署各兵工厂主要事项一览表中, 11厂位于四川巴县铜罐驿, 主管为李待琛, 主要产品为步机枪, 炮弹及手榴弹。 事实上11厂并未迁往四川, 在孝平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李待琛奉调参加以商震为团长的盟国赴日代表团, 所遗厂长职务, 由原工务处长宋建寅升任。 宋建寅曾留学比利时, 也是兵工界权威。 不久, 宋建寅兼任"兵工署武汉接收处"处长, 这时除辰溪南庄坪子弹厂仍照常生产外, 孝平的机具封存, 大部份人员随宋到武汉, 接收了在武昌平阅路(现为彭刘杨路)的日军修械厂, 以及两湖书院、 平湖门的两处军械库。 11兵工厂即在武昌恢复生产, 修复接收武器, 还与湖北建设厅所属省机械厂, 以及汉阳几家小翻沙厂, 发包铸造手榴弹弹壳。 木柄等件也以投标方式交小厂制做, 最后由11厂里装药制成成品。 当时部队换装美式枪枝, 原生产的七九步弹不适用, 需要改制30-06子弹。根据"中加租借法案", 加拿大的Vendure兵工厂在战后停工, 将制造30-06子弹的设备, 全套机具转移给中国。 筹建新厂的任务, 由11厂负责。 1948年2月, 11厂武昌平阅路工厂, 交给30厂。 辰溪子弹厂仍由11厂保留。 宋建寅率领11厂员工到株州筹建新厂。 正在株州兴工的新子弹厂, 厂房尚未落成, 机器正待开箱之际, 突奉命迁往台湾。 11月16日, 株州11厂器材2,216吨, 员工100人, 奉令运台湾。 12月19日, 11厂器材1,600吨及26厂3,400吨, 分配由海穗, 沪汉两轮合装1,500吨, 余由铁运。 30厂继续在武昌开工, 直到共军进入武昌, 完整无损。 解放军四野军械部派李光寅为厂长, 郭文纲为军代表。 1949年5月20日, 联勤总部令11厂及广州80厂因战略关系, 改迁海南岛。 6月14日成立联合筹备处。 8月20日, 11厂于海南岛榆林港办公。 邮政信箱为榆林港第11号信箱。 厂长宋建寅。 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时30分,由中共四野40军和43军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5万余人,分乘350艘船只,分成东路,西路两编队,自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锚,强渡琼州海峡。 5月1日, 击溃薛岳守军, 占领海南岛全境。 11厂在共军占领海南岛之前, 由两艘登陆舰撤往台湾。 与一部份原汉阳兵工厂人员在台北市的信义区, 并入原为中央修械所的联勤44兵工厂, 制造炮弹和轻机枪。 至此, 由袁世凯创议, 为全国兵工楷模之全功能兵工厂, 经过巅颠沛流离十余年后, 终于烟消云散。 额外参考资料: Mauser Bolt Rifle, Ludwig Olson, 13th edition, F. Brownell & Son Publication Inc., Montezuma, Iowa. 提供了完整的毛瑟步枪演进历史。 Arming the Dragon, Dolf L. Goldsmith, 提供许多中国步枪的枪匣图像。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5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广东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广东兵工厂尚修造轮船, 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1873年, 两广总督瑞麟派候选员外郎温子绍(瓞园)向十三行联泰号试制后膛七响连环快枪一支, 制成。 开始兴建机器局。 1874年6月, 两广总督瑞麟奏请成立广东机器局, 委温子绍经理, 制造枪炮火药, 修造兵轮, 设于在省城广州聚贤坊。 产品有"猪仔脚"手枪及七响后膛抬枪等, 是为广州最早之机器局。 1878年刘坤一奏请成立广东军火厂,因机器局在省城之内,地方狭窄,又有兼铸枪炮,修造轮船等事,势不能专顾火药一项,因而所造寥寥。 今于省城外增步地方购买民田,设立军火厂一所,于1874年6月兴工。 又称为东局。 1879年10月,两广总督刘坤一奏请广东机器局仿造水雷。 1885年10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将省城内广东机器局,城外增步军火局合并为广东制造局。 1886年1月5日,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广东机器局整顿局务并开革温子绍。 江苏候补道温子绍经管机器局多年,料价多不实,工匠亦不足额,物议繁多。 奉旨革职。 1887年于广州大北门外番禺县属之石井墟设石井西局, 遴选江苏补用知县薛培荣, 购地31亩, 创建制造枪弹厂一所。 其机器除了由上海泰来洋行(Telge & Co.)购得机器一副, 另有广西所购机器一副, 因无力开办, 折价留粤。 其他还有来自增步制造东局及增步黑药局的机器。 后改名为广东枪弹局。 可以制造毛瑟、 马梯呢、 士乃得、 云者士四种枪弹。 (注1) 又称石井兵工厂。 1887至1895年, 赵滨彦担任广东制造局会办, 有一份广东制造东西两局章程, 当时厂内情形: 采办请归善后总局派员承办, 以杜冒销。 查本局从前大弊, 专在采办。 嗣后需用物料, 均由支应委员督同各经管司事预期查明, 开单呈核, 再行咨请善后总局遴委妥员, 分赴省港采办。 …… 局中工匠, 每日六点钟吹头遍号气, 即行齐集。 俟六点半钟吹二遍号气, 即行进厂作工。 十一点钟放工吃饭, 十二点钟开工, 五点半钟放工。 每日除放饭工外, 共作工十点钟。 如早晨六点钟未到厂者, 罚工半日, 未到五点半钟先时私走者, 亦罚工半日。 每逢朔、 望各放工一日, 每年于十二月封印日放工, 至次年正月开印日开工。以上放工日期均不扣工。 此外, 若有请假不到工者, 均按应得工食计工照扣;不请假不列工者, 除扣工食外, 按日论罚。 …… 每次造成炮子、 枪子, 均应试放有无弊病。 随时登簿以备考核。 1888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建新式枪炮厂。 事未果, 1889年9月, 张调任湖广总督, 继任总督李翰章不愿付清定购机器尾款, 该批机器遂运往湖北汉阳, 终成湖北枪炮厂。 1892年设机器北厂。 1896年枪弹厂改称广东制造西局。 1897年枪弹厂改称枪弹厂石井新厂,下设枪厂,弹厂,新机器厂。 同年在距石井6里之槎头地方设无烟药厂。 12月17日,增步火药局在碾药时,工匠疏于灌水于铁轮,机盘之中,致铁轮与机盘相碰,火药自燃,烧毁造成药百余斤,轰毙工匠11人,厂屋9间,同时震塌压伤地屋工匠8名。 1905年3月12日,岑春宣奏请扩充制造,原厂只能仿造单响毛瑟。 半用人工,每日出枪5枝。 移建新厂于清远县大有村。 向德商信义,礼和两洋行新购机器有德国侣佛厂每日可造六密里五口径1898式,5响毛瑟无烟快枪25枝之新式造枪机,及每日能造无烟弹25,000颗之造弹机,大小共计四百余具,共66万7千余两。 又订克虏伯格鲁森厂每日出药300磅之制造棉花药,转造无烟药各种机件共14万两,已订合同签字。 这是外藩先斩后奏,突然想到要和朝廷提一下,不料碰了个大钉子,6月1日练兵处奏议缓建。 因前四川,湖南两省上年均奏请购机建厂,由政务处驳令缓办,练兵处正在计划于全国兵队所需之处,建北,中,南三厂,不在由各省自行其事,由陆军部统一办理。 当日奉旨,依议。 1906年1月4日,岑春宣请以新机扩充旧厂。 因新机已付款购定,并陆续运到。 6月25日,练兵处拟准广东以新机扩充旧厂。 当日奉旨,依议。 1907年6月在广东番禺石井制造西局旁购地, 扩充旧厂成立制造军械厂。 后改名广东兵工厂。 以旧制造西局之枪弹厂改建为黑药厂, 炮械厂改建为机器厂,复建立枪厂及无烟弹厂。 裁并增步东局。 并在南海县属滨江口地方,另建无烟火药厂。 委四品卿衔前广西候补道魏瀚为总办。 该年并仿制成功德国1904年式毛瑟步枪, 称之为光绪三十三年六米厘八新式五响无烟快枪。 为此后制造元年式步枪之开端。 根据同年之广东军械厂暂定章程: 本厂专造枪枝、 子弹。 遵照陆军部定章六米厘八口径。 原订机器, 每日做工十点钟, 可对出枪二十五枝、 弹二万五千颗。 各营、 各局暨各炮台、 各轮机修理器械及请造各件, 归西局办理。 黑药弹亦由西局制造, 经费由总厂拨给。 1908年起机器北厂开始制造水旱各式机关枪。 1909年正月无烟药厂成立。 8月23日, 广东布政使胡湘林奏陈,扩充广东制造军械厂告成。 胡湘林又奏请为广东制造军械厂购买制快炮机器。 其所谓快炮为: 丹(麦)国所出轻机快炮(轻机枪, Madsen Machinegun), 创造于1904年,八米里口径,二千密达率速,每(秒)钟能放12响,而携带尤极灵便,近日外洋各国改练此种炮队者极多。 粤省制造厂前经饬匠仿造,竟能用手工制就,与外洋无异。 现已电询德国克虏伯炮厂,日造十尊之机器,约需银30万两。 此案未经批准,该厂由此继续以手工生产八米里(8x58mm Rimmed Danish Krag)机关枪,每月生产2-3挺。 9月间无烟药厂开工试造。 麦特森轻机枪使用一种很独特的作业方式, 作业系统是长后座力式(管退式), 它的特性是枪管后退的距离大于子弹长度, 因此在枪匣内有上弹锁, 在枪管返回与上弹机件间有足够距离时才放开上弹, 因而射速较慢。枪栓在射击时上下移动, 类似旧式单发步枪的升降闭锁栓,退壳钩,上弹器都是分开的个别零件,构造非常复杂,造价昂贵,但是却相当可靠。 在廿世纪初有30几个国家的军队采用。 但就像毛瑟军用手枪一样,没有一个国家将它正式列为制式武器。 其口径,样式繁多,除了步兵型外, 还有航空型,战车型等。 该机枪一直到1950年代还有生产。
丹麦造麦特森轻机枪诸元:
丹麦造麦特森轻机枪
全长: 1160mm
枪身重为9.6kg
枪管长为477.5mm
口径7.92mm
初速为690m/s
表尺射程为19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420mm
自动方式为管退式(Recoil Operated,后座力作业)
射速450-500发/分
装弹具式样为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为32发
冷却方式为气冷 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致陆军部电中说: 此项轻机炮系试仿丹国八米里口径,每尊大小机件149件,全用手工仿造,每月只能造二尊。 每尊工料银502两。 6月送轻机炮抵陆军部,于南苑试射。 1910年5月朱恩绂考察广东军械制造厂奏文中说: 全厂规模,外观尚称齐整,然而住屋多厂房少,布置亦未尽合宜。 且枪弹两厂空气不甚流通,窗棂又皆向西,夏间暑气蒸灼,各匠之病不到工者,?十之四五。 择要修改尚易为功,若长此因循,实于工作,卫生两有妨碍。 其奏文中亦提到,制造军械的原料,大多来自外洋,因此产品价格昂贵,而且导致经济流失。
12月9日,度支部咨陆军部文中说,无烟药厂开工已一年,其药涨力过大,虽经洋师摩喇配药重量比照粤省温度,逐一讲求,涨力已减,但尚有射力稍次,药片未净二弊。 礼和洋行函称,鲁威路无烟药厂可以传授制造方法,惟须购买此种药100吨,并须聘请该厂洋工程师一员,而无烟药厂机器仍须察看能否合于制造。 当时清廷采购1907式6.8mm毛瑟步枪,该口径是实验性的子弹,除中国外无人使用,而初建好的无烟药厂,又须添购机器,价款达银34,600余元。 1911年5月陆军部核准无烟药厂订购机器,7月13日陆军部函请粤关税务处放行广东制造军械厂进口机器。 基于朱恩绂考察各厂的结果和建议,陆军部召集了沪,鄂,川,粤,德五厂总办至北京会商,准备将各厂接收归中央办理,并提出整顿办法。 其中对于粤厂的意见是,因其靠近海口,小火轮可达,在中国未取得制海权之前,不应扩张。 同时,粤产名目太多,应整理归并。 后来辛亥革命事起,接踵而至的军阀割据,兵工厂收归中央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由此之后,一直到两岸分治,才真正的各自统一了兵工事业。 1911年6月, 广东制造军械厂造成军火表(原件未述期间, 由步枪数量推测为前5个月产量): 五响六八无烟枪:135、 六八小口径马枪:1、 八米厘轻机陆炮(麦特森轻机枪):4、 子弹: 268,990、 八响连珠毛瑟钢头弹(11mm):67,300、 各种无烟枪药:231磅。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各兵工厂,制造局归陆军部军械司管辖。 但事实上由各省地方督军控制,经费也由各省自行负担。 粤厂此时改为称广东兵工厂,属于广东都督龙济光的势力范围之内。
广东兵工厂的沿革演变
1913年1月陆军部制定仿造中国向德国合约采购之毛瑟1907年式步枪,为元年式步枪,口径改为7.9□米,交川粤各厂仿造。 对口径制式化的制定,陆军部在6.8和7.9之间反覆了数次。 3月陆军部各省兵工厂生产统计,广东兵工厂日出68步枪20枝,月出机关枪20枝,68子弹日出35,000粒,其无烟药系外购,自己生产的仍不能使用。 是年广东都督龙济光电大总统任命刘承恩中将为广东兵工厂督办。
粤造元年式步枪
1914年5月,派李锺岳为广东兵工厂督办。 6月,无烟药厂因缺乏经费停工。 10月,黑药分厂因用途渐少停办。 改制7.9公□元年式步枪。 12月龙济光致大总统电文中说,现每月制步7.9□米步枪320枝,机关枪2枝
元年式使用M88子弹及漏夹
1915年时,广东兵工厂出产六八无烟步枪,八零机关枪,79,68,80各种无烟铜箭枪子。 7月12日至16日,连降暴雨,广州附近地区江水上涨十余丈,造成严重水灾,无烟药厂因水淹厂屋倒塌。 11月12日龙济光致统帅办事处电文中说,现每年制造5响步枪6,200枝,机关枪62枝,无烟子弹300万颗,机关枪子弹120万颗,毛瑟子弹180万颗。 1916年无烟药厂重新开办。 1917年总辨苏抡元电陆军部, 现月造六八步枪600枝, 无烟子弹35万发, 黑药弹15万发, 机关枪6枝。 可见到民国6年时, 广东兵工厂仍在制造6.8mm的毛瑟步枪。 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培养军事干部为建立革命的基础,蒋介石为第一任校长。因军校校址在广州市郊珠江中的黄埔岛上,所以简称为黄埔军校。 5月黄埔军校成立。 6月16日,第一期学生约500人举行开学典礼。 创校时孙中山命广东兵工厂拨79毛瑟枪300枝,但因军阀作梗,到了开学只拨到30枝,后来就再也没有了。 开学三个月后,由俄国运来步枪8,000枝,每枝子弹500发,手枪10枝。 构成了黄埔武装的主力。 1925年2月1日, 蒋介石率东征军出征盘据东江的陈炯明。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左路滇军杨希闵部和中路桂军刘震寰部却暗中与陈炯明以及云南的唐继尧相勾结, 于4月回师,控制了广州的一些主要阵地。 5月21日, 广州革命政府电令东征的黄埔军回师。 6月4日, 刘, 杨军竟公然占领广东省长公署, 财政部等机关。 6日, 黄埔军回到广州附近。 11日拂晓, 发动总攻击, 至12日即平定了叛乱。 兵工厂遭焚毁。 重建后更名为广东兵器制造厂。 至此, 由1917年开始, 控制广东的桂系势力完全清除。 此段期间, 兵工厂须自筹经费, 因此制造品质下降, 所用材料也常不合规格。 产品并售于民团, 完全处于混乱状态。重建后更名为广东兵器制造厂。 1930年4月28日, 广东省长陈铭枢争权失败, 弃职逃亡香港, 陈济棠完全控制了广东。 广州公安局长何荦兼任兵工厂厂长, 长达四年, 是广东兵工厂任职最久的厂长。 1932年起定型仿造比利时制造的1930式步枪,称为21年式毛瑟步枪。 在一次大战后, 德国因为受到凡尔赛合约(Versailles Treaty)的限制, 不能制造或出口军用武器。 这就给了一些其他欧洲国家的兵工厂乘机补位的机会, 主要的有比利时的FN(Fabrique Nationale, Herstal, Belgium)和捷克的CZ(Czechoslovak Arms, Brno, Czechoslovakia)。 中国在不同的时期, 和两者都作过大笔生意。 FN 1930型步枪和捷克的VZ 24, 德国的Standard Modell都属于毛瑟98式缩短枪管的衍生型, 与毛瑟步枪最明显的不同点是上护木延伸到第一节固定环。
粤造廿一年式步枪
其枪匣铭记有许多种,有从右到左,也有由左到右。 大致如下图。
粤造廿一年式步枪枪匣铭记
1932年, 由曾任汉阳兵工厂厂长邓演存担任副厂长, 实际负责业务。 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 并取消包工制度。 1933年7月,陈济棠向透过德国人克兰(Hans Klein), 与德国军方的贸易公司合步楼公司(Hapro, 注2) 订约, 经由代理商禅臣洋行(Siemssen & Co.), 购买建立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 设于琶江口南面清远花县企湖塘, 专造榴弹炮, 野战炮, 炮弹, 毒气, 防毒面具等。 由克兰负责, 炮厂总价港币540万元(一港元等于一金马克、 0.358423克真金)。 琶江厂制炮机器的能力每月为: 75野炮(德FK16式) 9门
75步兵榴弹炮(德LMW19式) 9门
105榴弹炮(德LFH16式) 5门
75野炮弹 1万发
75榴炮弹 1万发
105榴弹5千发 工厂及厂房共十一座, 在1933年12月14日由克兰发包,由广州市永隆建筑公司承建, 建筑师郭秉琦及施永利设计。 1935年开始试制, 由邓演存中将为第一任厂长, 1938年改称第50工厂。 1934年9月8日签约设立毒气及防毒面具厂, 共计港币约295,000万元, 工厂建筑物由买方自建。 毒气厂在琶江厂西南两公里的地方, 厂房已建成, 机器未安装。 防毒面具厂在广州市河南凤凰岗, 厂房及办公厅已建成, 机器亦已安装好, 但未试制过。 其每日生产能力为: 1930式面具150具
呼吸装置150具
面具箱150个 1934年增加炸弹厂。 1935年,改称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 陈济棠派黄涛继任厂长。 黄涛一到任, 即提出按标准检查产品的要求。 第一个月, 据说只有10%子弹通过检查。黄涛在职一年内, 生产品质大幅提高。 当年, 兵工署决定采用捷克式轻机关枪为制式武器,前一年兵工署经由财政部向捷克购入5,000挺,但原厂不肯给予工作图,各厂所造均是手工仿造,零件不能交换。 在军械司派2名技术员前往捷克原厂监造时,密令其注意制造,技术员回国后,开始自行绘制全套工作图,大部份是自力规定。 在年中已经完成,准备交由巩厂(巩县兵工厂), 预计一年后可以开始制造。 是年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机关枪厂开始专造捷克式轻机关枪。

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捷克式轻机关枪枪匣铭记。 英国Ministry of Defense, Pattern Room, Nottingham收藏, Lew Curtis拍照提供。
捷克造ZB26式轻机关枪诸元: 全长: 1165mm
捷克造ZB26式轻机关枪
枪身重为9.0kg
枪管长为602mm
口径7.92mm
初速为830m/s
表尺射程为15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568mm
自动方式为汽退式(Gas Operated,瓦斯汽作业)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为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为20发
冷却方式为气冷

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所造ZB26枪匣上的印记, 左为早期型, 后来加上兵工署徽。
1936年增设动力厂。 7月18日, 陈济棠因第一军余汉谋倒戈, 加上内部分崩离析, 逃亡香港。 南天王统治广东时代结束。 兵工厂于11月收归直辖中央, 称为广东第一兵工厂。 锺道□奉兵工署令于11月10日抵粤接收。 结束由广东省地方控制兵工厂的情势。 琶江炮厂改称广东第二兵工厂, 由江杓接任厂长。 1937年增设木工厂。 当时有步枪厂,机关枪厂,无烟弹厂,机关弹厂(附设熔铜部),无烟药厂,机器厂(兼造轻机关枪),炸弹厂,动力厂及木工厂等九个厂,工人2300余人。 6月起,步枪厂专造中正式步枪,并开始在枪匣上使用厂徽,其中正式步枪枪匣铭文演变如下图。
粤造中正式步枪枪匣铭记演变
77事变后, 奉令迁往广西融县, 12月22日开始拆卸机器, 一星期内拆竣下船。 广东第二兵工厂亦全部拆卸, 迁到重庆。 原址为日军空袭炸毁。
抗战时期的广东士兵
元年式步枪及M88子弹
来自Edgar Snow-Far Eastern Front
1938年1月奉令改称第四十一工厂。 5月无烟药厂移交四川泸县第23厂。 8月融县临时厂房抢建完竣,轻机关枪厂开始生产。 子弹厂及步枪厂相继开工。 厂房位于小峒及天堂坪两处山麓。 有职员144员,工人2500余人。 1939年12月24日,柳州受敌威胁,奉令迁往贵州桐梓。 子弹厂交40厂,炸弹厂交桂林修炮厂。 同时40厂之轻机枪厂并入41厂为第4制造所制造轻机枪部门。 拆卸后首要机器由西南运输处运独山转桐梓,次要机器及交40厂器材由火车运湘转川。 1940年2月18日首批器材抵达桐梓。 事先勘定在城南东方约4公里处之傅家洞为厂址。 洞长550公尺,面积约38市亩。 因凿洞工程浩大,一时难以完工。 同时在城南西方约3公里之傅家龙洞山□同时赶建临时厂房以便尽速开工,6月底完工。 8月轻机枪开始生产。 12月招商承造傅家洞凿洞工程。 1941年9月锺道□呈兵工署,本厂造捷克式轻机枪及中正式步枪。 自1940年开工迄今,已生产捷克式轻机枪2,200挺,步枪7,000枝。 若材料不缺,技术员工补充建全,原有机器加以修理,每月可出捷克式轻机枪260挺至300挺,步枪1,100枝到1,300枝。 现有职员218员,工人2,300余名。 1942年3月底预计凿通隧道,机器迁入洞中工作,因工程过巨,又增加凿平洞中石邱及洞顶开窗等工程,至7月方完全竣工。 10月增加水电工程组,利用天门河水力发电,解决动力问题。 机器在美购置,原订于1942年6月交货,太平洋战起,运输困难,一时无法发电。 其时有职员258名,工人2,192名。 当时有八个制造所:第一所生产步枪, 第二所生产轻机枪, 第三所为机器维修, 第四所铣机枪弹膛、 枪管、 车零件和工具样板, 第五所负责动力发电、 供水, 第六所铸铁, 第七所翻砂、 焊铆,第八所为木工所。 4月15日, 天门河水力发电机一号机安装完毕, 开始发电。 发电机全部机件为美国奇异公司1942年出品, 是两座封闭型、 伞式、 三相交流同期发电机, 带有高低发电、 继电及自用屏电壁六块。 水轮机为中型法南西斯立式, 美国勒菲尔公司出品, 总马力为l,000匹, 并带有伍德华式油压机、 自 动及手动两用HB型、 卧式缸之调速机各有二部。 总重约百余吨, 全部机件散装由飞机空运至昆明, 再用大卡车(汽车)运来桐梓天门洞。 机器安装工作由水电工程处及第五所担任, 主要负责人有工程处处长陈祖东、 工程师孟觉和第五所主任郭维藩等。 1944年9月兵工署报告该月产量,步枪1,000枝,捷克式轻机枪300挺。 1945年1月15日任命刘守愚为厂长。 1947年1月4日将广州区兵工厂接收处改立第80工厂。
80兵工厂厂徽。
1946年7月因胜利复员, 裁并兵工事业。 第41厂奉令结束, 与第1厂, 第27厂将机器运往重庆移交给第21厂。 其时在贵州桐梓有719市亩厂区, 50,000平方公尺房屋。 机器交由车运, 至1947年10月尚有200吨未运。 1949年7月第80工厂迁往海南岛榆林港。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时30分,由中共四野40军和43军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5万余人,分乘350艘船只,分成东路, 西路两编队,自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锚,强渡琼州海峡。 5月1日, 击溃薛岳守军, 占领海南岛全境。 注1: 马梯呢(Martini),瑞士人Frederich von Martini采用Henry Peabody,美国波士顿人,所发明的升降式闭锁枪机,1871为英国制出的单发步枪,.45口径。 士乃得(Snider ),Joseph Snider,美国纽约人,1866-1873年英国军用,.577口径。 云者士(Winchester,Hotchkiss,45-70口径)四种枪弹。
注2: 合步楼公司, Hapro -Handelsgesellschaft fur industrielle Produkne, 由Hans Klein独自出资的私人贸易公司, 但一般以为他是由Reichswehr, 威玛时代(Weimar Republic)的德国陆军支持, 代表德国军方和军火工业。 以出口中国原料, 如钨砂、 锑、 农产品等, 同时向中国销售德国军事工业产品, 如枪械、 弹药、 机械等。 是30年代国民政府与德国贸易的主要对手, 中央信托局并因此而成立。 Klein当时同时与南京及广东政府进行贷款协议, 是两边下注的作法。 其他如29军的宋哲元, 广西军方, 也都与其有来往。 陈济棠倒台后, 才专与南京政府合作。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6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金陵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金陵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在所有的外文资料中, 提到金陵兵工厂时, 枪口一致, 均称为南京兵工厂(Nanking Arsenal), 在中文的原始资料档案中, 或称金陵, 或称宁厂, 从未用过南京之名, 以讹传讹, 为时久矣。 1865年, 江苏巡抚李鸿章升任两江总督。 在从苏州往南京到任时, 将他所创办的苏州洋炮局的一个厂及主持的英国人马格理(Dr. Halliday Macartney, 刘佐禹一起迁往, 厂址设在江宁(南京市)聚宝门(后改称中华门)外雨花台, 即瓷塔山, 称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8月兴建工程完工。 直隶州知州刘佐禹担任金陵制造局的第一任总办, 李鸿章于9月奏请给英人马格理三品顶戴, 道员虚衔以资奖励。聘为督办。 常年额定经费银10万两, 其中江南海关拨解制造二成洋税银五万两, 江南筹防局拨银三万两, 扬州淮军收支局拨银二万两。 开工之时, 有员工役夫、 匠目、 亲兵约四百人。 李鸿章于12月调任湖广总督, 专任剿捻事宜。 1870年7月建成火箭分局, 11月添造铁炉房5间, 汽炉房1所, 砌炉12座。 1872年添造翻砂厂屋6间, 翻砂坑屋1间。 1874年为筹设江防, 设立乌龙山机器局, 款项由江防炮台附销。 两江总督李宗羲饬金陵机器制造局造水雷数十座, 洋式火箭(Hale Rockets)一千枝。 1875年, 郭道直任总办。 1月在大沽炮台试放大炮,有2门68磅炮弹的炮身炸裂,当场炸死士兵7人, 马格理又试放南炮台的一门, 又同样爆炸, 但没有伤人。 马格理不肯认错, 8月7日, 李鸿章将其撤职。 其余4门均成废铁。 1879年将乌龙山机器局并入金陵机器制造局。 当时有机器3厂, 翻砂, 熟铁 木作各2厂及火箭分局。 1881年11月2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奏章, 建议在金陵设厂制造洋火药。 1882年春季由洋匠购买机器, 7月开始兴建洋火药厂(黑火药)。 建造提硝, 提磺, 烧炭和药, 磨炭, 碾磺, 碾药等各厂, 及洋匠住所, 局屋, 药库, 木铁工作等。 厂内并开发引河, 修筑码头。 由刘坤一向德商瑞生洋行(J. J. Buchheister & Co.)采购, 瑞生洋行又转向英商黑鲁洋行(S. P. & Hall Co.)向英国购得每日生产1,000磅火药的全套机器, 并由洋行的波列士哥德(G. Bracegirdle)负责设计监工。 金陵制造洋火药局的建设工程, 由孙传樾、 郭道直和龚照瑗 等人负责。 厂址在南京通济门外七里街靠近九龙桥的地方。 厂内另设总办、 会办, 常年经费四万两。   
清代金陵机器局格林炮
金陵机器局制造格林炮有重力进弹和转轮进弹二式。 1883年两江总督左宗棠奏请由江海关每年拨5万两, 江南筹防局拨3万两, 扬州淮军粮台拨2万两, 共10万两作为常年经费。 1884年洋火药厂于5月完工, 共销银182,266两。 6月法国进攻镇南关。 8月23日法国舰队攻入马尾, 福建海军全军覆没, 马尾船政局从此一蹶不振。 8月26日清政府向法国宣战。 1885年3月23日法军进攻镇南关。 老将冯子材协调各部, 身先士卒, 击败法军。 造成镇南关大捷, 并攻克谅山。 曾国荃奏, 去年法事方急, 自六月以来, 供广东12磅来福铜炮10尊, 云南后膛炮4尊, 淅江过山炮20尊, 台湾2磅后膛炮6尊, 10管格林炮(Gatling Gun, 注1)10尊, 4门神机炮(Nordenfeldt Gun, 注2)4尊, 湖北24磅洋生铁开花炮5尊, 北洋2磅后膛炮6尊, 江西劈山炮10尊, 前膛抬炮100尊。 张之洞欲借神机炮供冯子材出关作战, 曾国荃答神机炮为铭传所订, 本局因经费有限, 未曾多造, 而台局更急, 不敢与拨。


美国1882年所用的格林机枪 舰艇上的Nordenfeldt Gun
1885年7月, 因为出产洋火药数量太小, 进行扩建。 添新碾八副, 还相应增配各种机器, 主要是压药、 光药、 烘药、 六角饼药等, 同时添购车、 刨、 钻、 锯各种机床, 增设汽机和汽炉, 全由瑞生洋行从国外进口。 购置机器设备和运费共用库平银51,716两, 添建厂房三万两, 共需银八万余两。 1886年6月底竣工。 连同原有的旧碾四副, 共八副生产碾盘, 尚存新碾四副, 留待以后备用。 常年经费增至五万二千两。
1886年, 两江总督曾国荃抽调晚清时代名科学家徐寿之子徐建寅, 到金陵机器员担任会办。 徐建寅以自己的才干受到金陵制造局总办郭道直的敬重。 徐建寅主持技术工作, 利用局中设备练成铸钢, 并制出新式后膛抬枪。 徐建寅也是晚清一代著名的科学家, 他在金陵制造局工作三年(1886 - 1888), 贡献极大。
1892年该年制成10门连珠格林钢质炮12尊, 4门神机连珠钢质炮12尊, 另有前年留下之6门神机连珠钢质炮2尊。 另造过山炮58尊及炮弹, 各式炮车附件等。 后膛洋抬枪70杆, 子弹4万5千, 重填子药毛瑟子弹14万5千。
1894年郭道直为总办。 9月15日日军攻陷平壤。 四品京堂盛宣怀12月致张之洞电, 此次打仗, 惟抬枪能制胜。 金陵制造局所造后门抬枪能及远, 较快炮得力, 乞速饬局多多赶造。 每日夜能造几杆? 每杆需合价若干? 1895年1月日军由山东半岛登陆, 抄袭威海卫, 并封锁港口, 丁汝昌所部之北洋舰队于港中全军覆没。 1月刘坤一饬张国林送20杆金陵抬枪往天津。 7月张之洞在奏折中说金陵机器局规模颇小, 机器未备, 所出枪炮无多。 其设局之处, 四面皆限于地势, 不能展拓。 1896年制成10门连珠格林钢质炮16尊, 4门神机连珠钢质炮15尊, 新式后膛抬枪67杆, 洋式前膛抬枪3杆。 另造炮及炮弹, 各式炮车附件等。 1896年制成10门连珠格林钢质炮10尊, 4门神机连珠钢质炮2尊, 洋式后膛抬枪140杆, 另造炮及炮弹, 各式炮车附件等。 在美国的密尔瓦基公共博物馆(Nunnemacher Collection, Milwaukee Public Museum)中有一把金陵制造局所造的抬枪, 其枪机是仿自雷明顿(Remington-Lee), 制造年份是1897年。 口径是.76寸, 单发, 枪管长59寸。 1897年制成制成2磅熟铁后膛炮48尊, 1磅后膛钢管快炮16尊, 洋式后膛抬枪180杆, 另造炮弹, 各式炮车附件等。 1898年英人贝斯福(Admiral Charles Beresford)在提及金陵制造局时说: “机器多是现代的, 头等的, 但用来制造过时的无用的军需物品, 他们正在大量制造一种小炮, 放射大约一磅重的炮弹”, “大部份的机器用来制造抬枪” 1899年6月刘坤一覆总理衙门电, 宁局(金陵制造局)每年可造后膛抬枪180枝, 2磅后膛炮48尊, 1磅快炮16尊, 各项炮弹6万5千颗, 抬枪自来火5万粒, 毛瑟枪子弹8万1千5百。 该年制成洋式后膛抬枪240杆 1900年吴学廉为总办。 1903年毛庆蕃为总办。 时金陵机器制造局仍在生产抬枪。
1905年徐乃光为总办。 8月, 练兵处议奏金陵机器制造局不足之处, 该局专造老毛瑟枪子弹, 间造三生七至七生六口径各炮, 该局规模甚小, 机器亦老, 工艺未精。 军械所房屋不甚坚固, 地复卑湿, 该管各员又多漫不经意, 致所存子弹各项半多锈涩。局务废弛殊甚。 1907年刘体乾为总办。 张士珩奉命调查金陵机器制造局现况及整理办法。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命道员张士珩经理金陵各局, 文中说,  该局每年只得8万4千两, 只能制造老毛瑟子弹250万颗。 其各炮台, 小轮船亦时有修理, 唯规模太小。 洋火药局已因节费减造, 土火药局现已停造。 该局枪子厂机器, 汽机及轧片厂汽锅两具, 类多年久锈烂。 1908年端方奏请停造11□米老毛瑟, 因江南新军系领用日本六密里五及德国新毛瑟等项枪枝。 12月7日, 金陵机器局总办刘体乾在上海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议定, 由该行承办德商侣佛厂(Ludwig Loewe)所造最新式自行进子造小口径钢头新毛瑟子机器25部, 又有6毫米、 5.7毫米各种口径枪子及校准口径冲模样版各一副, 还有格林木大小天秤两具。 进口购买这些机器设备共计净价175,335马克。 双方订立合同后, 加立清单, 先付定价1/3, 计58,445马克。 按照当时银行市价, 每283马克合规平银100两核算, 共合规平银20,651两, 增加这一部份新式机器后, 金陵机器局成为专造枪子的兵工厂。 举凡六密里五, 七密里九新毛瑟, 曼里夏均可制造。 金陵洋火药局由于生产减至五成, 重要性日减, 南洋大臣端方奏准将其并入金陵机器制造局。 1909年王若化为总办。 1910年陆军部命金陵机器制造局归并江南制造局, 并建议将其裁撤。 1911年4月陆军部令金陵制造局停办, 由江南制造局接收, 后于10月复工。 1912年, 民国成立, 由王金海为总办。 2月, 金陵洋火药局停办。 1913年陆军部各省兵工厂生产量表中, 金陵机器局每月生产79枪弹6万, 65枪弹36万, 七生半管退炮1尊。 1913年, 金陵兵工厂首先开始生产6寸白浪林手枪(仿造Browning, 7.65mm, .32ACP M1900式白朗宁手枪), 至1919年开始生产8寸白浪林手枪。 6寸白浪林手枪诸元: 枪长: 152.4 mm
枪管长: 106 mm
口径:7.65x17 mm (.32 ACP)
枪重: 0.68 kg
枪口初速: 295 m/s
最大射程:500 m
有效射程:40 m
上弹方式:单行插入式弹匣
弹匣容量:7发

金陵兵工厂6寸白浪林手枪
感谢美籍收藏家Lew Curtis提供图片
1914年宾步程为总办。 1915年2月陆军总长函江苏督理, 金陵制造局仿制成功德国七九马克沁重机枪, 并名之华宁。 现造成6尊, 请就近派员试验。 1917年王者化为总办。 1921年4月咸瑶圃为总办。 开始生产马克沁水泠式重机枪, 月出3挺。 仿造勃郎林手枪。 员工约400余人。 1923年10月刘玉昆为总办。 1925年6月王烈为总办, 9月尹凤鸣为总办。 1926年4月李斐然为总办。 1927年, 北伐军于3月13日克复南京。 4月18日国民党正式发表文告, 国民政府决定奠都南京。 4月成桄为总办, 5月陈钦为总办。 该年生产马克沁水泠式重机枪170挺。 1928年改辖上海兵工厂, 称为上海兵工厂金陵分厂。 造82迫击炮弹, 30磅及80磅飞机炸弹, 每月生产30架马克沁重机枪, 80万发子弹, 无烟火药300磅及黄色炸药20余磅。 1929年改隶兵工署直辖, 改称为金陵兵工厂, 厂长为黄公柱。 金陵兵工厂以□字为厂徽, 外国人称之为Reverse Swastika, 不明就理的人常将它与纳粹党的党徽混为一谈。 除了方向不同之外, 实际上□字标志源自印度, 是佛教的图样。 有人说它代表佛心。 在东方还有类似红十字会, 红新月会等组织的红□字会。 □字一般中国人称为万字, 是一个幸运和详和的象徵(当然放在武器上也不是很恰当), 和纳粹党毫无关联。 1931年7月由李承干担任厂长。 月出马克沁水泠式重机枪35挺, 修理步枪250枝, 日出子弹9万发, 50, 18公斤炸弹共700颗, 每日工作14小时。 全厂人数为1100人 1934年时用节余公款二百余万元将厂房翻新, 增购机器设备。 分两次征地扩建, 第一次征地79市亩, 第二次征地144市亩, 征地之后, 实行公开招标建筑。 为避免外国人注目, 不登报招标, 只在市内贴出"金陵兵工厂招标通告"。 1935年6月初发出通告, 6月20日开标。 土方工程由窦永记得标、 附属工程由协记得标。 扩建工程包括添修旧有的枪厂、 冲弹厂、 器材厂, 以及新建南弹厂、 北弹厂、 木厂、 工具厂和职工住宅、 浴室、 物料库、 试验室等, 还购置了机器设备, 以扩充生产能力。 共用资金200万元,其中建筑费用408, 634元、 机器1,046部共值1,313,212元、 工具仪器104,330元、 交通器材9,353元、 样板样品41,612元、 图书8,408元、 家俱30,368元。 1935年按德国兵工署赠送之MG08图纸所造之马克沁水泠式重机枪, 参照原现造之同式机枪, 加以标准化。 称为二四式重机枪。 开始制造82迫击炮
宁造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宁造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诸元:
全长: 1197.55mm
枪身重为20kg
枪架重为29kg
枪管长为721.2mm
口径7.90mm
高射装置全重4.1kg
初速为尖弹870m/s, 重尖弹770m/s
表尺射程为尖弹2500m, 重尖弹35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895.35mm
自动方式为管退式(Short Recoil, 短后座力)
射速480-600发/分
250发弹带上弹
冷却方式为水冷
枪架俯仰射界跑射最高位置+42度, -6度
水平射界21度
淞沪战役中,中央军以二四式防空重机枪对抗来袭的日军飞机
1937年时主要产品为马克沁重机关枪。 82迫击炮, 82迫击炮弹, 79步机枪弹, 军用器材及武器附件, 防毒面具。
9月中旬奉令将枪弹厂西迁重庆与第四川第一兵工厂(后改称20厂)合并, 11月15日又奉令将所余厂部一律西迁。 12月1日全部撤离南京。 日军于12月13日占领南京。    金陵兵工厂1927年至1937年部份生产数量表
年度 马克沁重机枪 7.65mm冲锋枪 79尖圆步机枪弹(万) 八二迫击炮 八二迫击炮弹 防毒面具
1927 170 385 544
1928 228 280 1656
1929 324 1092
1930 348 2100
1931 372 2004
1932 280 1728
1933 336 1896
1934 280 1932
1935 330 2808 180 113160
1936 6103600 480 204000 34000
1937 626 2802 440 298920 28980
表中所列7.65mm冲锋枪, 可能为白格门式冲锋枪。 1937年时, 金陵兵工厂有员工四千人, 八一三上海抗战事起, 日机屡次轰炸首都南京, 兵工厂也被炸数次, 器材人员均有损失。 9月中旬奉令将枪弹厂西迁重庆与第四川第一兵工厂(后改称20厂)合并, 11月15日又奉令将所余厂部一律西迁。 在十余天中, 将五千余吨的机料, 器材, 用火车、 汽车、 轮船、 木船分四路运往汉口。 12月1日, 厂长率领员工全部撤离南京。 另有60余吨杂物当时不及运出, 在12月6日雇到木船, 由姚志良押运出发。 日军于12月13日占领南京。?   
抗战时在福建的部队使用二四式重机枪。
虽然主要机器和人员均已西迁, 但厂房仍在, 尤其是新建的三层楼单身宿舍尚未启用, 日军占领工厂后, 利用其为驻军的兵营。 金陵兵工厂先后改称为高桥部队、 高森部队、 贵志部队、 稻田部队、 松尾部队等, 均以日军部队长名字命名, 部队长即是厂长, 日军将中国各地劫来的机器, 于1938年初运到厂里安装。 不久, 贴出招工布告, 一些贫民、 妇女和童工为生活所迫而进厂做工。 至1940年, 厂内工人不断增加, 达到一千二三百人, 其中妇女和童工占60%。 高桥部队有兵员四千余人, 驻扎在工厂附近。 厂里也有一小部份日军, 同工人混在一起做工, 实行军事管制, 厂内岗哨林立。 高桥部队下设工场, 有翻沙场、 机器场、 钣金场、 火炮场、 无线电器材场、 枪场、 橡皮船场、 鞍具场、 军鞋场、 营造场以及氧气站、 理化室等部门。主要任务是修炮、 修枪、 修理无线电, 其次是生产马鞍、 军鞋和橡皮船。
1939年开始生产步枪之铭记。
西迁之金陵兵工厂, 于1938年3月1日在重庆市江北簸箕石复工。 改称第21工厂。 7月接收1厂(汉阳兵工厂)之步枪厂。 于1939年1月复工生产汉阳造步枪。   
21厂汉式步枪
民国30年造
1939年1月14日接管20厂之轻机枪厂。 2月奉令增加轻机枪厂及步枪厂员额77员。 3月接收由德国新近购买之制82迫击炮及炮弹机械, 在云南安宁县始甸村成立安宁分厂。 4月接收重庆武器修理所, 合并于轻机枪厂。 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 21厂信箱号码为重庆37, 代名宁和号。
中央军配备德式M35钢盔
与捷克式轻机枪
1940年11月安宁分厂开始生产炮弹及甲雷(即地雷)。 本厂11月开始将轻机枪厂, 迫击炮厂, 工具厂疏散到铜锣驿。 利用成渝路山洞隧道为工场。  8月奉令筹划生产中正式步枪, 于10月开始进行。 所用的枪管钢, 由24兵工厂供应。 第一把制成的中正式步枪, 以玻璃匣装起, 送给24厂作为纪念。   

21厂生产之捷克式轻机枪枪匣印记, 左为1940年9月早期型, 后期加上兵工署徽。
1941年3月轻机枪厂, 迫击炮厂, 工具厂疏散完竣, 在铜锣驿开工。 1943年10月开设重迫击炮厂。 10月开始正式生产中正式步枪。 下图是其枪匣铭记的演进。   
21厂中正式步枪枪匣铭记演进
1944年接收40厂(广西兵工厂), 改称21厂綦江分厂(四川綦江), 仍在原地开工。 中正式步枪是年生产24,500枝。 1945年接收兵工署废品处理厂, 改称21厂火工厂。
1937-1945年21厂步机枪等产量表
品名/年度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马克沁重机枪 626
1,060
1,971
2,468
1,860
1,980
2,680
2,986
3,063
捷克式轻机枪
892
960
950
930
2,041
2,020
2,900
汉式七九步枪
41,500
53,814
31,500
46,600
33,100
350
中正式步枪 24,500 62,000
八二迫击炮 710 1136 960 500 760 1381 1140 1084 500
120迫击炮
94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二十一兵工厂于9月奉兵工署命令, 成立『京沪区兵工厂接收处』。 綦江分厂厂长孙学斌、 工务处长虞绍唐、 副利处长熊宇岑率员工34人, 乘『民联』轮东下, 于10月24日到达南京。 当时兵工厂负责的日军为松尾部队, 厂长松尾春重迎接入厂, 准备移交。 1946年3月, 京沪区兵工厂接收处在各地接收完毕, 原金陵兵工厂暂定为21厂南京分厂, 由孙学斌出任分厂厂长。 在重庆的迁川员工也陆续返回, 第一批569人、 第二批637人, 后来又有100余人先后返京。 6月撤销安宁及綦江分厂, 又接并第1厂, 第27厂, 第41厂, 将五个工厂之机料迁运重庆, 各厂设保管处。 又奉令接收23厂重庆分厂。 1946年8月底, 奉命成立第60工厂, 由孙学斌出任厂长。 又陆续调回60名迁川员工返回第60厂。 1947年3月李承干辞兼厂长职, 由俞濯之接任厂长。 4月成渝路索还隧道, 轻机枪厂及迫击炮厂迁至鹅公岩第1厂旧址开工。 工具厂迁回江北。 7月兵工署的报告中, 制造步枪的只剩下21厂及90厂(月产1,000枝), 月产8,500枝, 最大产量可达13,000枝。 同时生产250枝轻机枪, 最大产量375枝, 350枝重机枪, 最大产量450枝。 1949年9月时, 兵工署所有的兵工厂只剩下西南和东南两区。 东南区包括已迁台湾的青岛44厂, 31厂广元机枪厂, 60厂, 26厂及61厂(上海之战车厂)。 海南岛有11厂和80厂。 在西南有四川区的10厂, 20厂, 21厂, 23厂, 24厂, 29厂(以上三厂为原料厂), 50厂, 昆明53厂, 柳州30厂等械弹厂, 基础较为稳固, 是生产的主力。 上半年报告, 21厂制成步枪474,500枝, 轻机枪1,800枝, 水泠式重机枪1,600枝, 气泠式重机枪350枝, 改制6000枝6.5mm及7.7mm口径步枪为7.9mm口径, 试制成功M1半自动步枪, 卡宾枪制成样品, 因缺乏经费停止, 2.36寸火箭炮及弹试制成功。 21厂是当时主要的步枪生产工厂, 台湾的60厂在同期只生产了1,500枝。 当时蒋介石的计划是以大西南为基地, 以海南岛与台湾为犄角, 与共军长期对抗, 因此有大多数的兵工厂都没有迁往台湾。 不料时局急转而下, 卢汉在1949年12月12日通电附和中共, 蒋介石知道大势已去。 1949年12月13日, 蒋介石黯然飞离成都前往台湾, 为一个时代划下了句点。 1949年11月29日, 稽查军警2,000多人围住了工厂, 运进600多箱炸药, 大板桥药库被炸毁, 发电所及工具所也遭破坏。 1949年11月30日, 共军进入重庆。 由于失去了大部份的兵工事业, 造成了台湾以美制武器马首是瞻的结果, 盖拿人的手短, 乞丐没得挑是也! 金陵兵工厂原址, 现为中国航天部所属的南京晨光机器厂。
60/205兵工厂厂徽。
60厂的主要机器设备于1948年11月间从上海迁往台湾高雄市。 迁台的人员共1,690人, 其中职员247人, 工人1392人, 兵夫70人, 眷属4,153人。不愿前往台湾的, 每人发两个月薪水资遣。 后来1976年改名为205厂, 是台湾最主要的轻兵器生产重心。

60兵工厂在1971年6月生产的M1刺刀印记, KS应是高雄的缩写。 现在的205兵工厂, 仍在高雄前镇区。
注1: 十管格林炮, Gatling Gun, 为美国人Richard Jordan Gatling(1818-1903, 生于Winton, North Carolina)在1861年所发明。 是第一把量产的机关枪, 用手把转动6至10个枪管环绕着轴心旋转, 轮流发射。 1866年起, 美国陆军采用为制式武器。 在19世纪时, 战术运用上类似于炮兵。 后为马克沁的后座力式机关枪所代替。 在1960年代, 这种机枪又再度复活, 演变出多种美军重要的武器系统。 最有名的大概是A-10地面攻击机鼻端所装置的格林机炮, 全长与机身相等。 有人说, A-10是在格林机炮的周边, 加上机身和引擎所造出来的飞机, 外观抱歉, 绰号疣猪(Warthog)。 注2: 四管或六管神机炮, Nordenfeldt Gun, 为瑞典人Heldge Palmcrantz在1880年代所发明。 是由多根枪管平行排列, 用手转动一个把手, 各个枪管后的枪机依序击发。 Thorsten Nordefeldt出资帮助量产及推销, 因此用他的名字称之。 后来也被马克沁机枪所代替。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7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渖阳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渖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渖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 是辽宁省的省会, 1625年后金努尔哈赤建都于此, 称之为盛京, 清代改为陪都, 又于1907年设立奉天省。 民初仍沿用之, 1928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 1929年改奉天为渖阳市。 1932年3月满洲国成立, 溥仪为执政, 建都于长春改称新京, 省市均改称为奉天。 日本投降后, 改称渖阳至今。 辽宁省盛产煤铁, 有钢都鞍山, 煤都抚顺, 本溪, 大连等四大钢铁企业中心。 今日称为沈阳市。 1875年年3月19日, 张作霖生于辽宁海城县驾掌寺村。 幼时家中贫困, 曾卖过包子, 学过兽医, 在清军中当过兵, 参加甲午战事, 后来落草为寇, 又经收编为团练, 辛亥革命时, 升到左路巡防队统领, 驻郑家屯, 后又将他调到洪南, 离渖阳只有数百里。 渖阳兵工厂的正式名称为奉天军械厂, 东三省兵工厂, 奉天造兵所及兵工署第90工厂。 渖阳兵工厂为1946年3月至11月间短暂名称, 以此为通称。 以下是三个时期的厂徽。   
渖阳兵工厂三个时期的厂徽
1897年8月3日吉林将军延茂函户部, 不能为奉天制造军火。 11月29日户部拟准奉天设局自造军火。 12月5日奉旨依议。 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奉旨成立奉天机器局, 1899年六月开工, 并未制造军火。 只是铸造银元。 张张作霖由于得到了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的信任, 不断攀升。 在袁世凯死后, 张作霖就把袁世凯所任命的奉天督军兼节制吉黑两省军务的段芝贵逼出东北, 获得了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的职务。 随后, 他又以武力迫使吉林督军孟思远下台, 黑龙江的督军也由他的亲信担任, 终于把东三省的军政大权抓到手。   
张作霖
1921年左右, 张作霖在造币厂(原奉天机器局)内设立修械及制造枪弹工厂。 称为奉天军械厂。 由丁超任厂长。 1922年4月张作霖的奉军为直系军阀打败, 退出关外。 他接受张学良的建议, 整军经武, 大力整顿奉军。 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 在渖阳市大东边门外, 重新辟建筑枪, 炮弹, 炮等三厂, 由丹麦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 并派技师克力敦尔弥驻厂指导安装。 并于库房西侧, 修筑站台, 铺设铁轨, 火车可直通厂内。 陶治平担任督办。 其经费来自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 依年度预算拨发, 不足时追加。 1923年韩麟春任总办, 增加会办一职, 由翁之麟担任。 增建枪弹, 炮弹二厂。 所有机器购自日本, 并聘请日本技师, 担任设计指导。 并增建炼钢厂, 机器厂, 锅炉房, 水塔, 蒸气及水道等设备。 韩麟春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据说13式步枪的防尘盖是由他设计, 因此该枪有称之为『韩氏七九步枪』, 或『韩麟春造』者。   
捷克98/22式步枪
1924年改总办为督办, 由杨宇霆兼任, 一直至1929年杨被张学良所杀为止。 开始生产13式79步枪, 主要仿造自捷克毛瑟98/22式步枪。 但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差异是枪栓的构造。   
上为13式的枪栓与撞针,下为中正式的枪栓与撞针
主要差别是橄榄状的拉柄头, 枪栓内的撞针部, 采用内部弹簧的设计, 这个设计最有名的是日制38步枪, 定型于1906年。 中国很早就采购日本的38步枪。 1922年时, 张作霖曾以一百万元的代价买下日本在海参崴的一个军火库, 其中包括了步枪, 弹药, 炸弹等。 因此设计上受到日本的影响并不奇怪。 当时枪厂的外籍技师为日本人佐藤勇之助, 是日本士官学校及炮工学校毕业。 另外有人指出, 奥地利在1917年曾设计过一模一样枪栓, 后来经过改进, 在1931年生产称为M31a, 也有防尘盖。 因此这个设计到底是谁抄谁, 没有定论。 另一方面, 东三省兵工厂中的其他外籍技师很多, 各国都有, 大家各自贡献一些所学也有可能。 例如总顾问白兴就是奥国人, 毕业于奥国格兰斯工科大学。 其他13式的特徵, 像枪匣上的两个减压孔, 就完全是日式步枪的设计了。 13式在国内又称为辽造98步枪。 起初月产400枝。   
辽造13式毛瑟98步枪
辽造13式毛瑟98步枪诸元:
辽造13式毛瑟98步枪
枪匣铭记
全长: 1,240mm
枪重为4.27kg
枪管长为740mm
口径7.92mm
膛线右旋4条
初速859公尺/秒
表尺射程2,000公尺
装弹具式样桥夹
装弹具装弹数5发 1925年杨宇霆升任督办。 又派德藉技师赴德采购大量机器, 于冬季运到, 开始安装。 枪, 炮, 钢及机器等厂, 亦相继增筑, 添购机器, 所具规模加倍于前。 并设立兵工小学及兵工学校。 1926年至1928年, 完全为扩充时期, 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 有机器8千余部, 枪, 炮两厂, 为初建时之7至8倍, 扩建完成, 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 1928年国民革命军沿着京浦, 京绥北伐, 北洋政府的陆军大元帅和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 内政, 外交都陷于绝境。 在多方考虑之后, 张作霖通电休战, 决定退出关外。  6月4日清晨5时23分, 日本关东军安排了皇姑屯事件。 炸毁张作霖北返的火车, 张身受重伤, 回到渖阳, 于早上9时死亡。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张学良换装潜回东北, 接任东三省总司令, 到了12月29日宣布易帜, 时年27岁。 实质上, 中央的力量不及于东北, 东三省只是名义上并入国民政府。 张学良的英国顾问端纳, 曾向他出示由平奉路局公款付给捷克军火商的单据, 常荫槐假借他的名义向捷克订购了三万支步枪。  杨宇霆承认是买给黑龙江山林警备队用的, 理由是比东三省兵工厂出产的好。 大约此时开始量产17式65轻机枪, 13式79重机枪。 均系仿造自日式机枪。 1928年厂内成立科学研究会, 各厂厂长、 技师、 技士均为当然委员, 每星期集会一两次。 由药厂厂长洪中为会长, 集中研究兵工科学技术。 原枪管钢均为进口, 经铸造厂几十次反复试炼, 终于制出在品质与化学物理性质上与舶来品相当的锰矽合金钢材。 由此, 东三省兵工厂的枪管钢就由其铸造厂自行供应。 燃料煤原用东北千金寨出产的煤块, 品质良好, 火力亦强。 但该煤矿为日人所控制, 改用西安八大壕煤矿产品代替。 生铁原用本溪煤铁公司所生产者, 后来改用大冶铁矿。 自制高级钢材的范围, 后来扩大到炮身钢。 硝石, 硫磺等原料由智利等转为使用河北、山西等各省提炼的产品。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常荫槐为张学良所杀, 远因是二人恃功而骄, 过于跋扈, 近因是杨拒绝交出兵工厂收支和年终报告。 兵工厂督办为臧式毅接任。 臧曾任保安司令, 辽宁省省长等职, 满州国成立后, 出任奉天省省长、 民政部总长、 参议府议长等职。
臧式毅
1929年时, 兵工署资料称为辽宁兵工厂, 日出13式79步枪130枝, 枪弹41万发, 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梃, 13式重机枪50梃。 工人17,000名。 并说该厂连年扩充, 至今建设尚未告终。 中原大战于1930年4月到9月进行, 在大战期间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张学良, 当局势日趋明朗时, 于9月18日通电拥蒋, 派兵入关。 10月15日阎锡山, 冯玉祥宣布下野。

辽造17式轻机枪(仿日本十一式)
1930年, 由于张学良号召弭兵, 而且兵工厂欠款甚巨, 因此利用兵工厂机器开始生产民间物资。 多使用厂剩余的脚料, 如枪托木剩余的脚料制成家具等。 在渖阳大西关成立东生源售品处, 凡属五金材料、 锅炉暖汽片、 水泵机器、 工具家具等, 都可透过东生源向兵工厂订购。 并有样品目录陈列, 供人选购。 张学良并计划将兵工厂改为民用工厂, 派王卓然、 叶弼亮二人出国考察, 接洽外国专家来改建东三厂兵工厂, 准备制造汽车和拖拉机。 并成立了一个经济委员会, 由省长臧式毅为主任委员, 与美国一个工程公司斯通与阜伯斯特签定合约, 该公司并派一名技师胡欣至兵工厂了解情况, 后因918事起而未果。 1931年, 试制10发自动步枪, 已生产样枪, 试验成功。 9月18日, 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铁路, 诬指是附近北大营中的中国士兵所破坏。 引发918事变。 中国方面并无有组织的抵抗, 只指望国际联盟调解。 日军在4个月内占领东北三省。 占领渖阳后, 改东三省兵工厂为关东军野战兵器厂。 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 10月由满州国政府(50%)、 日本财阀大仓(Okura Trading Co., 25%)、 三井物产(Mitsui Bussan K.K., 25%)投资, 改为奉天造兵所株式会社(Hoten Zohei-sho Kabushiki Kaishe, Hoten Arsenal Co. Ltd.)。 由陆军中将黑崎岩次郎任社长。 Mukden为俄人名称, 一般英文资料通用。   
日本99式步枪
生产38式65步骑枪, 后改制99式77步骑枪, 月产量最高达6000枝。 并制造11式65轻机枪, 1936年后制造96式65轻机枪, 后改制96式77轻机枪, 月产量最高达80挺。 92式77重机枪月产量最高达50挺。   
日本92式重机枪
日式92重机枪诸元:
全长: 1156mm
枪重为55.3kg
枪管长为698mm
口径7.7mm
初速为732m/s
膛线右旋4条
自动方式为气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发/分
30发保弹板(Strip)上弹
有效射距: 1000m 92(1932)式重机枪是改进的3(1914)式机枪, 是日军在二次大战中使用的最广泛的机枪。 原由南部骐次郎仿造自法国的1914式哈乞开斯(Hotchkiss)机枪, 其特徵是使用30发保弹板上弹, 枪匣内有油槽, 在子弹上膛之前, 有一个油刷润滑子弹, 否则无法顺利退壳。 在此时期制造的枪械, 枪管内膛, 机枪活塞及冲具均镀铬, 并多改用板金机件。 1934年3月1日, 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 溥仪称帝, 年号康德。
溥仪着元帅服二度登基
1935年兵工署记录, 参造辽造98步枪之工作图纸, 将巩县兵工厂所造元年式步枪改为发射尖弹。 可能在918事件之前, 东三省兵工厂已将工作图交与中央, 或在事变之后, 工作人员带了图纸逃到关内。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与杨虎城, 在西安挟持蒋介石兵谏, 史称西安事变。 事后张被软禁至1988年才在台湾释放。 1994年客居美国夏威夷。 1937年满洲政府投资二千万元, 全资本额二千五百万元, 改为理事制, 扩充为八课及六个制造所。 全厂机器已逾万部。 由三村友茂任理事长。 增建高射炮厂。 最盛时期有职员1,200余人, 工人30,000余人。 1944年12月7日及21日, 美军两度空袭兵工厂, 将杂品库, 锅炉房, 车辆厂, 填药厂等处全毁, 旧重炮厂及新大口径炮厂大部分炸毁, 信管厂及枪厂木工部之一角被炸破坏。 生产大受影响, 步枪产量降至每月1,000枝, 轻机枪产量降至每月60挺。 有着手疏散之计划。 1945年春, 移枪厂之一部于宁安县, 为101制造所。 移枪弹厂之一部于汪清县, 为105制造所。 7月复将枪厂之全部机器设备, 移于铁岭之乱石山山洞中, 正值施行, 日本即投降。 日据时期, 厂内聘有大批日本技术人员, 监督指导, 约占全厂人数1/10。 厂内中国工人, 则长期采用消极怠工的方式, 抵抗日军, 当时称之为『磨洋工』。 光复后留任的日籍技术人员(留用制造火药的工程师6人)反映, 日伪期中国工人的效率极低, 与光复后大不相同。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苏军进入兵工厂, 将最优良机器运走两千四百部, 后又将厂交给中共, 又被共军运走六七十部。 材料亦被搬运一空。 苏军并将孤家子无烟药厂炸毁, 20余年建设, 几近毁于一旦。 1946年3月18日, 兵工署东北区接收委员会接收, 赶制械弹, 招集旧有员工, 整理机器, 逐步复工。 7月7日全厂各部, 全部复工。 11月9日, 成立兵工署第90工厂。 由陈修和担任总厂长。
每月生产新造79步枪及改造日式99式77步枪为79口径步枪2,000至3,000枝。

改制日式步枪
90厂枪匣铭记
日本投降后, 国军从驻华日军手中接收了为数不少的轻重武器, 1946年就处理了40余万件轻武器。 由兵工署的文件来看, 许多武器经整理后, 直接交给警卫部队, 守备队等二线部队。 其他的重新改制为79口径, 供战列部队使用, 包括38式步枪, 99式步枪, 92重机枪等。 步枪改制主要由21厂及90厂负责。 1947年成立辽阳, 文官屯及抚顺三个分厂。 试制成功美式M1四五冲锋枪, 又试造M3四五冲锋枪。 上半年, 生产步枪8,500枝, 改制步枪为79口径9,000枝, 轻机枪300梃, 65枪弹680万发, 77枪弹170万发, 79枪弹350万发, 45枪弹1,250万发, 装甲车7辆等。
下半年预计生产步枪15,500枝, 36式冲锋枪6,000枝, 并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 每月100梃。 联勤三六式冲锋枪诸元:

联勤三六式冲锋枪
全长: 757mm (连枪托,枪托摺叠时579mm)
枪重为3.47kg
枪管长为203mm
口径11.4mm
初速为280m/s
膛线右旋4条
瞄准基线长为254mm
自动方式为反冲式(Blow Back)
射速450发/分
30发弹匣上弹
有效射距: 50m M3冲锋枪是美国在二次大战中用两个月时间研发成功, 在1942年12月定型。 其肇因是为了要代替昂贵而又不易生产的M1(汤姆生Thompson)冲锋枪。 设计上着重于量产容易, 构造简单可靠, 价格低廉, 大量使用板金零件。 在美国是由通用汽车等擅于板金技术的民间公司投入生产, 在1944年时, 每周可以生产8,000枝。 90厂对于生产板金零件已有经验及设备, 因此适于生产此种武器。 1948年9月12日, 中共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渖战役。 11月2日完全占领渖阳。 90厂所有设备未及撤出。 据说国军事后曾派飞机轰炸兵工厂, 但无甚损失。 1948年12月之后, 90厂即不再出现于兵工署生产报告中。
中共于1945年10月14日成立东北局军工部。 1948年12月2日军工部报告接收渖阳兵工厂, 接收可用母机2,357部, 可用专门机器932部, 可用杂机677部。 专门机器为东北军工部全部, 其他机器占总数一半以上。 已报到人员11,389名。 原生产能力每月步枪1,000枝, 改造步枪2,000枝, 美式冲锋枪500枝, 79轻机枪100枝。   
这相信是中共接管后的厂徽, 由左至右, 逐渐演变, 中间为SY两字。
东北局军工部计划于1949年生产步枪36,000枝, 轻机枪1,000枝, 88式俄式转盘枪500枝, 试造卡宾枪500枝。 渖阳兵工厂为当时中共最大的枪枝生产中心, 其余华东、 西北各厂无此生产能力。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8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北洋机器局
1867年创办, 称为军火机器总局, 又称天津机器局, 简称津局。 1865年5月18日,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阵亡于山东曹州, 京师大为震动, 除授曾国藩为统帅, 办理剿捻外, 并连次飞谕李鸿章派洋枪队由海道赴津, 援护京师。 因为李氏在沪创办炸弹三局, 卓有成绩, 同时也有旨命, 要他派丁日昌带领匠役到京师制造火器, 接着又改命季氏派员赴津开局铸造炸弹。 1865年冬,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已商请李鸿章购备机器运津。 而丁日昌也极力支持崇厚开办, 允许一切自上海代为设法。 1866年, 恭亲王又提出设机器局之议。 当时兵部会议, 也主张在津设局, 于是在这年八月, 恭亲王正式具奏, 建议由崇厚筹划办理, 设立章程, 奉到谕旨允准。 恭亲王奏陈设局, 建议由关税项下开销。 因此, 崇厚就奏请将津海东海两关的二成洋税, 作为津局的常年经费。 户部议覆, 却被推翻。 直到1868年1月, 崇厚再次奏请, 才奉准由津海东海两关四成洋税提领。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
建局之初, 祟厚一面派英人密妥士(J. A. T. Meadows)赴英购买机器, 一面在津择地建造厂房。 1866年12月, 总署划拨广东轮船阿思本(Sherard Osborn-爹1)兵轮变价款项十三万两中, 提出八万两, 交密妥士带英; 继又由祟厚从洋税款项下续汇三万三千余两。 1867年3月择定城东贾家沽道基址, 是为东局。东局建立厂房四十二座, 二百九十余间, 公所及洋匠员工住所三百余间, 占地二千二百三十亩。 1867年5月正式开局, 奏派密妥士为总办。 1967年9月, 在等待机器由英国运来时, 择定城南海光寺附近, 建立厂房, 是为西局。 在上海、 香港采购了价值数千两的修造枪炮、 制造炸子、 开花炮的机器, 先行开工制造。 机器并有机轮、 铁炉、 镟床等, 配合东厂的建筑, 添配物件。 此外, 曾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在英购办一批机器, 也归入津局。 1868年夏季, 机器陆续运到。 东局一共使用38万余两, 西局使用了9万余两。 1868年10月17日, 丁日昌函祟厚: “天津拱卫京畿, 宜就(江南)厂中机器仿造一分, 以备运津…本年臣莅任后, 准总理衙门函商, 为未雨绸缪之计, 即经亲至上海厂中, 督商局员筹办。 随据该局员苏淞太道应宝时、 选用知府沈保靖、 补用知府冯□光禀称, 于五六两月, 购到旗昌、 祺记两洋行机器、 汽炉、 车床各件….其未齐之件, 由厂中机器自行配制, 现已配就车床、 刨床、 立锯及卷锅炉铁板机器共八座….一切款项由上海代付。” 1869年9月25日, 丁日昌: “查厂牧领解洋马枪已于六月十六日由轮船赴津, 前经禀报在案。 现在各项机器均系开单点交倪令收领, 由江海关衙门雇搭夹板船载运, 七月初六日, 已将各项机器送至夹板船装载清楚。 兹据倪令报称,于七月初六日, 由沪驶运北上, 理合将起程日期禀乞察核。 李字号箱计装:二尺八寸长一寸五分径螺丝四副, 共五寸长二寸一分宽铁闩四条, 三尺三寸长螺丝起子二把, 十五寸长七寸二分宽炮模口失铁盖板四块, 十三寸长四寸宽十二磅弹子泥心铁模─盒(二件), 十二磅弹子木样二对共十二寸长铜柄二枝。 炮模口用二十寸半长双眼牛铁横闩二件, 起重架凸字包横头铁用四寸径生铁辘轳一副(计四件)。 (以上系铸炮及铸弹所用器具, 理合陈明。) 柰字号箱计装:十二磅炮木样一副, 六尺半长木样心铁杆一枝。 (以上系炮样器具, 理合陈明。) 锅钉九磅, 系铸铁炉备用, 交委员倪令收领未装箱。” 由以上的清单来看, 当初是有计划制造火炮, 但是直到该局被毁, 始终没有制造火炮的记录。 1870年, 天津教案发生, 崇厚奉命使法, 11月4日上谕津局改由直督李鸿章接续督办。 李氏接任, 11月即罢黜洋总办密妥士, 另委湖北补用道沈保靖总办局务。 此后历任总办, 皆系华人担任。 厂局地位, 在当时成为北洋主要的大兵工厂, 常年供应北省各军军火弹药。 该年改称总理天津机器局。 1871年, 撤销西局, 将机器拼入东局。 将淮军之修械厂迁在海光寺原址, 又名北洋南局, 全名是北洋行营制造局。 这个制造局属于淮军, 由李鸿章督办, 与其他属于地方之机器局不同。 此局专造各式新型炮弹枪弹, 产量几与津局相埒。 此局经费, 至少有一部份由北洋机器局开用, 同时动支淮军专饷。
北洋南局生产子弹壳底
1873年, 建成火药第二厂。 1874年建成火药第三及第四厂。 1875年津局购到林明敦式机器, 及中针枪子机器, 准备制造洋枪。 1877年开始制造, 两年之间, 完成五百二十枝, 此后则大部从事改造士乃得(Snider)枪及从事修整各式旧枪, 极少生产新品。

林明敦滚轮式一号步枪
林明敦的滚轮式(Rolling Block)一号步枪, 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单发军用步枪, 由美国雷明顿(Remington)公司于1865年推出, 中国曾在1871年至1874年之间采购了14,400枝。 江南制造局从1871年开始仿造。

士乃得步枪剖面图
士乃得枪是士乃得(Joseph Snider)所设计, 英国在1866年采用的一种改装前瞠枪为后膛枪的方法, 将枪管后端的上半部切除, 装上活门及撞针, 装弹时打开活门, 使用原有的击铁。士乃得只能装填一发, 口径是.577, 是一种过渡时期的作法。 美国在内战结束后, 也采用了阿林(Erskin. S. Alin)的设计, 改装大量的春田前膛枪为后膛装填单发步枪。 1876年生产数量: 洋火药六十四万三千余磅、 铜帽四千二百万颗、  林明敦、士乃得后门枪子九十四万八千颗、 前膛开花炮弹六万八千个、 后膛镀铅来福大炮弹二千余个、 各式拉火十七万四千余枝、 洋式铁木大炮架及车镟机器四十余座。
北洋机器局生产子弹壳底
1877年生产数量: 洋火药五十八万余磅、 铜帽三千五百万颗、  林明敦、格林子弹一百万颗、 前膛开花炮弹五万八千个、 后膛炮弹四千余个、 各式拉火十八万七千余枝、 林明敦中针后门枪二百余杆、 大小水雷五百余具、炮架及机器二十余座。 1878年, 李鸿章奏报: “添置提磺厂、 压药器及分药、 切药等房, 又建厂房二十余间…. 各营渐多后门枪, 议令减造铜帽, 为多制后膛子弹之用。 所造林明敦枪发营领操, 并称精利合法, 以核费与购价悬殊, 当饬停止。 分设电机、 水雷学堂, 其生徒已派赴海口各司电报、 水雷等事。” 该年生产数量:洋火药五十六万五千三十五磅六两、 铜帽三千八百九十九万颗、林明敦后门兵枪三百二十杆、 格林后门子弹一百三十七万六千颗、 前膛开花炮弹六万三千四十二个、 后膛镀铅来福炮弹五千四百四十四个、 各式铜纸拉火十四万八千一百二十枝、 大小水雷四十六具、 锅炉及车床等器七十七具。 1879年生产数量:洋火药六十五万一千八百三十磅、 铜帽二千八百三十五万颗、 林明敦、 温睹士得、 格林等后门子二百四十五万二百颗、 前膛开花炮弹六万六千五百七十四个、 后膛镀铅来福炮弹九千六百六十一个、 各式铜纸拉火二十一万三千五十五枝、 一千磅至四十磅水雷一百九十个、 各式机器四十具。 1881年生产数量: 洋火药一百三万九千八百三十磅、 铜帽三千七十五万颗、  林明敦后门枪子四十二万二千颗、 毛瑟后门枪子三百五十一万六千四百颗、 前膛开花炮弹二万一千六百八十个、 后膛来福大炮弹五千七百九十二个、 大小沉碰水雷及配具二百九十九件。 1886年5月30日, 上海申报记载: "天津药局失慎一事, 前据西报译登。 兹悉失慎者, 实系机器东局铜模装药房。 所谓"铜模"者, 即毛瑟枪子也。 是房共屋五处, 工人四十名, 学徒若干名。 每日午后上工时, 必将上半日巳成之枪子, 逐一细数。 平时日造枪子一万三千颗, 因醇邸莅津阅操, 需用孔亟, 每日赶造二万六千颗。 是日学徒数子时, 误将子上格针触击, 登时轰发, 无殊石破天惊。 屋中共九人, 当火发时, 二人由窗逃出, 其余七人均在火坑中乱窜。 无如双扉紧闭, 欲出无由。 直至外人破门而入, 则一已焚毙。 至四点钟时, 又毙其二。 尚有四人入夜亦淹然而逝矣。 时总办潘梅园观察随侍醇邸在旅顺口, 翌日始回。 客有过其墟者, 但见颓垣败瓦之间, 残骸零落, 七尸则分置二门外, 尚未殓埋, 诚惨矣哉。" 1889年为了制造长式钢质炮弹, 筹议炼钢厂, 向英国葛来可力夫蒿尔厂(New Southgate Engineering Company of New Southgate)、 格林活厂(Greenwood and Battey of Leeds)定购全套制钢机器, 并计划生产栗色火药。 1891年开始建厂, 采用英式的西门士马丁炼钢炉。 而正式生产钢铁, 在1893年以后。 1896年改称总理北洋机器局。 1896年12月6日, 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王文韶奏北洋行营制造局制造抬枪: 臣前准练兵王大臣咨, 练兵需用打帽抬枪一千五百杆, 请饬制造局造送等因。 当饬该局造成边机、 中机抬枪二杆, 委员解请试验。 嗣准咨称:所造抬枪均属灵捷适用, 惟边机斤两太重, 拟每杆在三十斤, 中机改造边机, 其尺寸斤两仍与中机一致。 请饬局按照此式制造边机前门大式拾枪五百杆, 随枪什物五百份, 中机改造边机前门小式抬枪─千杆, ,随枪什物一千份。 所需款项由北洋作正开销。 奏奉谕旨依议, 钦此。 钞录原片, 咨查照办理。 英国人贝思福爵士(Lord Charles Beresford), 在1898年访问了天津机局, 他的印象是: “这个兵工厂由直隶总督管辖。 看起来在兴建时花了许多钱。 工作场所的建设非常良好。 有一个1200吨的冲压机, 4个铸造容量20吨的熔炉, 以及许多熔矿炉, 用的是西门子建造的锻床。 另外还有一个12吨的吊炉和一个40匹马力的驱动引擎, 是由兵工厂自行建造的。 当我访问天津兵工厂时, 有一个130匹马力的引擎正在制造中。 工具非常良好, 多是英国或德国制造的现代化产品, 而且带有维修及制造小炮所需的所有器材。 我亲见他们在制造4个160磅压力的圆形锅炉。 该厂有足够的扩建空间, 可以生产足够全中国陆军使用的武器装备。 深水渠道可以直通厂边。 苏格兰裔的史迪特先生(Mr. Stewart)是兵工厂的负责人。 在困难的中国上层干预下, 他能取得如此成就, 殊为可贵。 工厂管理者是一个中国官员, 每月支薪150两(21英磅)。” “在厂中有一座良好的机器和两座现代机器, 如果须要的话, 它们可以达到30,000元的日产值, 当我访问时, 它们只能生产15,000元而已。 在工厂附近, 有一个政府的火药厂, 有很好的机器, 由一个德国人管理得井然有序。” 1899年1月22日: 裕禄奏北洋制造军械情形, 已将北洋行营制造局与北洋机器局并列: 查北洋制办军械共有两局: 一为机器局, 一为制造局。 北洋机器局 机器局现有制造黑药、 栗药、 棉药、 无烟药、 毛瑟枪子、 铜帽并各种后膛炮弹, 兼造硝璜镪水、 雷电器具、 卷铜、 炼钢等项机器。 黑药机器全分。
栗药机器全分。
棉药机器全分。
毛瑟枪子铜帽机器全分。
炮子机器全分。
汽机内通局汽机锅炉共计十五分。 按各机器所出数目: 黑药每年能造四十四万磅, 加工可造七十余万磅。 栗药每年能造二十万磅, 加工可造二十四五万磅。 棉药每年能造二万三千磅, 加工可造五万余磅。 无烟枪药每年能造八千磅;毛瑟枪子每午能造三百八十二万粒, 加工可造四百万粒;铜帽每年能造一千五百万粒, 加工可造二千八百万粒;钢弹每年能造一千二百颗; 至炮子一项, 名目繁多, 大小不一, 向由军械局按照备操、 备战, 随时酌定交局照办, 就制办最多之数考核, 各项大小炮子每年能造一万四千五门六十个。 制造局现有制造后膛炮子、 哈乞开司枪子、 云者士得枪子、 三十七密里哈乞炮子、 又自行铸配四十七密里哈乞炮子、 后膛抬枪、 前膛抬枪及枪子等项机器。 按各机器所出数目, 每年能造七生脱半开花炮子一万二千颗, 铜六件一万二千副, 克鹿卜铁身炮车十辆, 铜管拉火二万四千枝, 哈乞炮子五万颗, 哈乞开司枪子二百十万粒, 云者士得枪子一百四十万粒。
淮军制造局 造七生脱半后膛炮子锅炉单底力机器全分。 造四分五口径后膛六响哈乞开思枪子单底力机器锅炉全分。 造四分四口径十三响后膛坛者四得马枪子弹机器全分。 自行铸配造四十七密里哈乞炮子锅炉康邦机器全分。 自行铸配造四十七密里哈乞炮子器具一副。 自行铸配造五六分口径后膛力拂抬枪器具一副。 自行铸配造五分径后膛力拂抬枪子弹器具一副。 自行铸造前膛抬枪器具一副。
轧造各项子料铜皮锅炉康邦机器全分。 每年造七膛脱半铜箍开花炮子─万二千颗。 现因裁减经费, 每月减造一百颗。 每年造七生脱半钢箍开花炮子铜六件一万二千副。 每年造七生脱半铁身炮车十辆。 每年造七生脱半铜管湾拉火二万四千枝。 现因裁减经费, 每月减造四百枝。 每年造哈乞开思枪子二百十万粒。 每年造云者士得枪子一百四十万粒。 现因云者士得枪子机器损坏尚须修理, 暂行停造, 加造哈乞开思枪子九十万粒。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
1900年,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 东西两局几全部被毁于火, 不能恢复。 袁世凯继任直督, 另择山东德州城外花园地方, 兴建新址。 1904年10月重新开工, 厂名仍沿用总理北洋机器局。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 设在德州西门外运河码头东岸的花园, 东临津浦铁路火车站, 西枕京杭大运河, 南至豆腐巷、 北至上码头村(今德州地区煤建公司北界), 南北长约1,000米, 东西宽约600米。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工程自1902年秋开始动工, 到1904年8月底, 经过两年零两个月时间, 主体工程十二个工厂建成。 计“机器厂、 快枪子厂、 新枪子厂、 无烟药厂、 棉花药厂、 镪水厂、 杆弹筒子厂、 木工厂、 淋硝厂、 铸铁厂、 熟铁厂、 锅炉厂。”后来又增设了纸盒厂(造纸厂)、 炮子房及弹药库(即武库, 库址在今德州市西郊于官屯乡陈庄东北, 地区粮食局仓库)。 到1907年又进行扩建, 计扩建厂房113间、 储药库一座、 办公楼一座。 该局主要制造七九子弹和六五子弹, 还生产自用的硫酸、 硝酸等化工原料和无烟药等半成品。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的机器设备, 全部由德国和英国进口。 该局产品质量优良, 据说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生产的各式枪弹, 从未发现过“臭火”。
袁世凯
袁世凯1907年6月2日咨民政部: “自二十八年秋间, 前升任浙江臬司, 天津道王道仁宝在署通永道任内, 遵奉宪札, 验收龚革道照玛经手买回东南两局残毁机器, 即在天津租界内赁地存储, 招募工匠, 择要修理。 在德州西南城外花园地方, 购买民地五百三十余亩。 其毗连花园东南一面, 地名上码头, 续将民房41户概行收买, 并余地、 空地共二十八亩有奇…二十九年正月办起, 三十年八月大致落成, 九月开工试行制造。” 自1902年建局开始至1907年, 开办经费是由三个海关的税收中提取制造经费, 直接解交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 自1908年开始, 改由海防支应局按各项用途额发给银两。 清朝末年,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须造呈《收支银两大数四柱报销息单》, 将本年经费分别呈陆军部、 度支部核销。 民国以后, 德县兵工厂全部经费由陆军部军械司按定额发给。 1906年至1909年每年产量, 以千为单位:
产品 1906 1907 1908 1909
无烟枪药(千磅) 30.4 51.182 78.734 70.414
棉药坯(千磅) 28.325 43,230 52.96 51.005
七密里九带箭毛瑟枪子 5,522.553 4,000 4,826.26 6,790.843
七密里九无箭毛瑟枪子 218.2
七密里九枪子底火 1,000
曼利夏带箭枪子 200.33
六密里五带箭毛瑟枪子 3,748.277 6,080.548 5,890.142
六密里五无箭毛瑟枪子 40.2 230.350
六密里五假箭枪子 200.8
七生脱半日本炮弹底火 8 3.8 6
七生脱半炮弹底火 20 5.3
五生脱半炮弹底火 7.45
克鹿卜七生脱半炮弹底火 0.8
费开司七生脱半炮弹底火 2.3 4.5
克鲁苏炮弹底火 6.5
克鲁苏底火铜帽 7
克鹿卜炮弹碰火 0.41
克鹿卜底火铜帽 6
由其生产的军火, 可以略为燎解当时北洋新建陆军使用武器的情形, 由曼利夏步枪, 转为毛瑟步枪, 再转而使用日式步枪。 其所谓带箭枪子, 应是实弹。 无箭为空包弹, 假箭为木制弹头之练习弹。 六密里五毛瑟枪子应是指日本明治三十年式6.5x50mm, 与毛瑟无关。 毛瑟枪系列中只有瑞典使用6.5x55mm子弹。 1912年11月改隶陆军部, 定名为德县兵工厂。 任王亨鉴为督理。 当时每日能生产七九、 六五枪子各二万粒, 全年做工300日, 共可生产一千二百万粒, 岁时经费55万元。 兵工厂长长官先称督理, 1914年改称总办(将军衔), 以下设会办。 各分厂管理官改称主任。 1913年7月3日早晨5点多, 德县兵工厂黑药库爆炸, 至10点机器局水会救熄, 震塌房屋十余间。 火药库在德州城东南方, 距城约四五里, 外为土围, 内有弹库八座, 中间存储黑药5,000磅, 计50箱, 购自山东制造局, 正待奉天派员领取。 是日共毙官兵二人、 重伤六人、 轻伤十余人。 1913年, 陆军部统计表, 年产14,000,000粒枪子, 经费795,760,656元。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建立初期, 工人达5,000余人。 工人多数来自农村, 也有一部份工人是来自德州城内。 工人的待遇极差, 工资很低, 大多数工人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生活。 民国成立后谢邦清任德县兵工厂总办时, 实行减半裁人, 工人减少到2,000多人。 到1924年, 工人人数还有1,700人。 减少的原因,一是兵工厂经费无保证, 二是由于拖欠工食费, 工人自动辞退离厂(仅1924年就有百余人)。 1915年, 陆军部报告, 德厂日产5万粒, 每月1百50万粒。 1918年1月至6月, 军部报告, 德厂出产7,646,360粒。 1924年价目表: 七九尖弹带子夹 每千粒84元
七九尖弹不带子夹 每千粒81元
七九圆弹 每千粒81元
六五圆弹 每千粒78元
自来得子弹 每千粒66元
白郎林子弹 每千粒46元 1924年曹锟贿选, 当选总统。 各地相继声讨, 奉军挟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旧怨, 挥兵入关。 9月24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系大将冯玉祥与奉系勾结, 暗中与奉军通款倒戈, 将所部改为国民军, 自任总司令, 10月23日开入北京逼迫曹锟下台。 奉军大举南下, 11月3日, 曹锟通电辞职, 吴佩孚由塘沽浮海南下。 1925年秋奉系军队在皖浙为孙传芳所败, 奉系军阀张宗昌进入山东, 得到了山东督军的位置。 1926年2月, 德厂正式停办。 张宗昌把德州以南划为他的势力范围, 而德州以北则属于另一个奉系军阀李景林的势力范围。 张宗昌在停办后便将机器设备拆迁至济南新城兵工厂。 新城兵工厂后来在抗战时辗转迁往重庆, 改为30兵工厂。 被遣散的工人分别去了济南、 汉阳、 巩县、 太原、 渖阳、 重庆等地兵工厂。 德县兵工厂房舍坚固, 裁撤后厂内房舍仍在, 成为驻军的营房。 1937年, 日军占领德州后, 也曾在此驻扎过军队。 1946年6月, 德州老百姓在国共内战混乱中将兵工厂房舍拆毁。 注1:阿思本Sherard Osborn, 英国海军上校, 1863年, 清廷经由第一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H. Lay), 向英国购买了一小队炮舰, 聘请阿思本为统领。 1963年9月, 当舰队到中国后, 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舰身太大, 无法用在内河航行, 二是英国领事坚持保有舰队调度的最后否决权。 清廷最后将舰队卖掉, 在此事件中, 中国损失七十万两以上。 1864年1月, 马格礼建议李鸿章, 将舰队中附有供应、 制造、 保养军械的机器买下, 后装置在苏州炮局中, 为中国现代化机器制造之滥觞。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9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四川机器局
1876年, 山东巡抚丁宝桢奉调四川总督, 上摺请带山东机器局总理徐建寅等, 前往四川自办机器制造局。 丁宝桢, 在山东巡抚任内, 成立山东机器局, 并擒杀擅自出京, 极为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 一举天下知。 传世的还有名菜宫保鸡丁。 当时四川“勇营习用洋枪, 均须购自上海洋行, 且不知修理之法, 稍有损坏, 即成废物。” 丁宝桢拟将候选通判曾昭吉至川省, 查看情形, 令其自办机器制造。 1878年1月30日,丁宝桢上奏: 曾昭吉在上海选择紧要机器购办数十件, 由长江驶远来川。 其余机器, 曾昭吉自行创造。 在于成都省城择地建造房屋, 设立机器总局。 派候选道夏时、 劳文□总理局务, 并派成绵道丁士彬会同妥办。 其经费由川省土货厘金项下撙节动用, 并由盐道于茶引加票项下设法筹办。 预定于1878年4月完工。 制造局自此均由成绵道, 即成都、 绵阳的地方官兼管。 1879年, 丁宝桢为给事中吴镇奏参, “四川总督丁宝桢不谙机器, 私亏库款, 纵容私人, 徇庇劣员” 。 机器局奉旨停办。 由1877年至1879年撤局, 共支银77,352两8钱余, 合成洋枪148杆, 未合洋枪161杆。 1879年7月23日贵州后补道罗应旒上奏: “夫用款六万金, 仅造枪炮数十杆, 盖初创之时, 开拓地基, 修造房屋以及搬运器械, 制造器母, 种种费用, 俱在此六万金之内, 非全以六万金造枪炮也。…. 若遽行停止, 则前功尽弃, 而机器各物以数万金制备者亦废毁无用, 甚属可惜。 况以后需用军械又须购自外洋, 其费虽足相抵, 其得失则甚悬殊, 而中国之人复不能探讨西学神明变化, 而思所以胜西人之法。…” 1879年11月6日,丁宝桢上奏请示四川机器局是否续办; 到了1879年12月6日, 奉旨“着该督仍设法兴办, 毋使废堕。” 1880年6月26日, 丁宝桢上奏遵旨, 于1880年5月26日复开四川机器局。 由成绵道祟纲、 后选道黄锡焘、 候补道劳文□等负责, 并派员专札前赴湖南饬调原已驱逐出境之曾昭吉, 并将熟习机器制造各工匠随带前来。 候选通判曾昭吉设法制造水力机器, 利用成都城内金水河之水, 不用火工。 “其用水仅三数寸, 而即可敌二十匹马力之锅炉, 日可省煤一千数百斤, 合计每年约可省煤银四千余两,此时局中惟炼铁一项尚需用煤, 此外则全资水力。” 丁宝桢自述, 其办局之时, 不用洋人: “于机器制造, 但规仿其法制, 而于─切委员、 工匠等必专选中国通巧之人。 前在山东兴造之局, 自始至终, 决不用一洋人指示, 则制造述火药、 洋枪亦几与西人相敌。 此次在川初设局时, 力主此意, 均招致中国明习机器之士及工匠人等, 大约湖南、 江苏、 山东等省人为多。” 1881年4月18日, 丁宝桢奏修造药局, 仿造洋火药。 “因机器局向设城内, 人烟稠密, 只能制造洋枪。 若制造洋火药, 则虑别有疏虞。 自须觅幽静宽敞之区, 另建药局。 由总理局务成绵道崇纲、 补用道黄锡焘, 同局员等踩踏地基去后。 旋据勘得省垣南门外离城较远之古家坝地方, 四围空阔, 宽厂约六七里, 绝少民居, 且滨邻江干, 以之安设水机, 修造药局。 并于去年十一月初十动工。” 1880年至1882年, 丁宝桢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仿造外洋机器、 枪、 药等件, 办理渐已齐全, 现计修理水轮机器及各项机器九千七百四十件, 各营旧洋枪三百零五杆, 续造机器二百五十五种, 造成前后膛洋枪四千八百一十五杆, 已成药弹二千颗、 铜帽二万颗、 已成洋火药四万九千六百六十五斤, 均经试放合用。”

马梯呢步枪枪机
此时四川机器开始仿造马梯呢步枪。 马梯呢(Martini, Frederich von Martini), 瑞士人, 基于皮拔地(Henry Peabody, 美国波士顿人)所发明的升降式闭锁枪机, 将击铁改为内置式, 并加上连动装置, 在打开枪机时, 同时将击铁扣下。 1871年为英国采用为制式步枪, 单发, .450口径。 因为采用了亨利(Alexander Henry)的来复线系统, 因此称为Martini-Henry.  后来改用Enfield和Metford的来复线系统, 因此也称为Martini-Enfield和Martini- Metford。 1964年发行的电影祖鲁战争(Zulu), 描述了1879年1月22日在南非罗克集(Rorke’s Drift)发生的一场防御战, 110名英军成功的击退了4,000名祖鲁战士, 11名英军因而获得英国最高荣誉的维多利亚勋章(Victoria Cross)。 从电影发行后, 各型马梯呢步枪成了争相收集的抢手货。

马梯呢步枪
1883年, 根据丁宝桢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32件、 各营洋枪92杆、 续造机器58种、 新造机器206件、 造成各种洋枪2,123杆、 已成药弹38,400颗、 铅弹30,000颗、 铜帽300,000颗、 已成洋火药33,81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4年, 根据丁宝桢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145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2,951杆枪、 水龙二座、 格轮炮一尊、 续造机器三部、 新造已成机器278件、 造成各种洋枪3050杆、 后膛炮一尊、 已成药弹184,370颗、 铜帽6,280,000颗、 铅弹53万颗,已成洋火药60,200斤, 均经试放合用。” 格轮炮应是仿造美国的格林机枪(Richard Jordan Gatling, Gatling Gun), 金陵兵工厂于1881年开始仿造, 称为10管格林炮。 1885年9月5日,丁宝桢奏添购机器物料。 因川省机器局前因赶造洋枪铜帽药弹等项, 机器不敷应用, 派员前往上海添购外洋机器并物料。 总办委员成绵龙茂道王祖源、 候补道黄锡焘详称:委员采买应用机器, 现已─律购齐运解到省, 无处安置。 拟于本局连界之处, 照时价购买民房, 改修厂房, 以便安置机器等件。 当时为了支援中法战争, 四川机器局赶造洋枪铜帽药弹, 运往云南前线。 1885年, 根据四川总督游智开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58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368杆、 水龙五座、 续造机器44种、 新造机器162件、 造成各种洋枪2,882杆、 已成药弹230,400颗、 铅弹45,000颗、 铜帽5百万颗、己成洋火药61,88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6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63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1,389杆、 子母炮一尊、 新造机器178件、 造成各种洋枪2,443杆、 已成药弹230,400颗、 铜帽2百15万颗、 己成洋火药81,48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7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33件、 修理各营旧洋枪2,112杆、 续成机器34种、 新造各种洋枪1,325杆、 后膛药弹186,880颗、 铜帽2百50万颗、 克鹿卜炮弹120颗、 拉火700枝、 各样机器90种、 己成洋火药101,64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8年1月17日,  四川总督刘秉璋奏四川机器局所制造之洋枪, 并不适用, 拟请停铸洋枪并在上海购办应用。 “前督臣丁宝桢于光绪三年升任来川…其立志务在自强, 是以仿用西法不用西人。 局中所用司事、 工匠, 皆中国之人, 不雇洋匠, 以致铸造各项究末得其真诀。 又因机器不全, 间用手器, 所铸之枪, 其大小厚薄不能无毫厘之差。” “臣于去年冬间初到川时, 诧为神异, 心窃喜之。 将铸成后膛各枪深为珍惜, 留待有事之用,不肯轻发各营。 迨至夏间,  统领寿字、 泰安等营署提督臣钱玉义等谆求发给演试, 始各酌发数十杆, 以资操习。 旋经各营演放多次, 佥称所发各枪, 枪筒大小不能划一, 后门枪弹多有走火。 又多不能合膛。 臣始为惊诧, 立派署提督钱玉兴, 会同糙务处候补知县徐春荣、 筹饷报销局委员候补知府唐承烈, 将局中铸存后膛各枪日赴教场逐一试放, 果是枪筒、 枪弹均不一律….臣现己饬局将各项洋枪暂停铸造, 裁减局中司事、 工匠。 计自本年十一月起, 每年约可节省局费银二万余两之谱。” “现已电致上海地亚士洋行购定后膛毛瑟枪一千五百杆, 每杆配子五百出; 又购买前膛来复枪五千杆, 并电购哈乞克司枪五百杆, 每杆配弹八百出。 以上留用枪价、 弹价, 约计裁减局费两年所省即可敷用。 其局中前已铸成之枪, 并由臣饬局设法修整匀配, 留为次等之用。……至后膛炮弹一项, 现始饬局试行添铸。 其原铸后膛枪子, 因杂用手器, 亦颇不甚得法。 幸前督臣丁宝帧去年派员赴上海添购机器, 现已陆续解运到川。 将来机器安置停妥, 饬令该局专铸铜帽、 后门枪弹、 炮弹, 及赶造洋火药, 较有把握。” 1888年6月3日, 刘秉璋奏四川机器局采购之枪炮机器, 部份在途沉失。 “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间, 前督臣丁宝桢任内, 筹备款项, 派令机器局委员补用从九高启文、 候选府经黄德纯亲赴上海, 购买外洋枪炮等件。 十三年三月间, 该委员高启文始将各种枪炮子弹先行运解到川。其机器、 钢铁等件, 在宜昌分装七船, 由川河挽运逆流而上, 于十三年六月间行抵万县, 因滩险遭风, 在途沈溺一船。” “前督臣筹款购办各种机器, 原为赶造后膛枪枝应用。 局中现只专造后门枪子、 铜火帽及开花炮弹、 拉火、 洋火药各件, 所有此次已到机器及从前购备各机器, 计已足敷工作。 其沉失未到机器十三部, 现尚无须配用, 应请毋庸补买。” 1888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25件、 水龙八座、 各营旧洋枪2,337杆、 续成洋枪机件12,321件、 新造各种机器120种、 马梯尼后膛药弹128,000颗、 毛瑟后膛药弹139,200颗、 前膛铜火帽4百85万粒、 克鹿卜炮弹1,200颗、 两磅包铅炮弹1,200颗、 克鹿卜炮弹铜七件600副、两磅包铅炮弹铜五件600副、 外洋拉火4,400枝、 金陵拉火11,100枝、 亮火包48个、 皮条弹袋80副、 皮带436个、 药袋436个、 己成洋火药83,16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89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25件、 水龙11座、 各营旧洋枪1,812杆、 续成各种机器13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44,000颗、 前膛铜火帽5百22万粒、 克鹿卜炮弹1,200颗、 两磅包铅炮弹1,200颗、 克鹿卜炮弹铜七件600副、两磅包铅炮弹铜五件600副、 外洋拉火6,000枝、 金陵拉火11,800枝……..又配造各样机器106起、 己成洋火药114,10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0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25件、 水龙13座、 各营旧洋枪1,724杆、 续成各种机器16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400,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35万粒、 克鹿卜炮弹200颗、 两磅包铅炮弹300颗、 克鹿卜炮弹铜七件90副、两磅包铅炮弹铜五件160副、 外洋拉火6,000枝、 金陵拉火9,500枝……..又配造各样机器142起、 己成洋火药120,12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1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0座、 各营旧洋枪1,652杆、 续成各种机器14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84,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60万粒……..枪头皮套305个、 皮带305根、 洋枪子袋50个、 配带50个、 又配造各样机器93起、 己成洋火药121,45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2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3座、 各营旧洋枪1,943杆、 续成各种机器19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416,000颗、 前膛铜火帽7百15万粒、 各种机器19起、 己成洋火药117,46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3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2座、 各营旧洋枪1,752杆、 续成各种机器26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84,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60万粒、 各种机器114起、 己成洋火药87,50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4年, 根据四川总督刘秉璋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15件、 水龙11座、 各营旧洋枪1,638杆、 续成各种机器29起、 新造毛瑟后膛药弹384,000颗、 前膛铜火帽6百60万粒、 各种机器110起、 己成洋火药115,99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897年, 四川总督鹿传霖上奏, 请略为增加机器局经费, 原户部核准, 每年不超过六万两, 请每月增加六百两。 自从1896年2月增加之后, 局中仿造抬枪、 快利枪及马梯尼枪、 药弹、 铜帽、 洋火药、 修理洋枪, 均着有成效。 1895年重新开始制造马梯呢枪。 1896年加造抬枪、 快利枪等。 拟请将经费增至八万两。 1897年, 根据新任四川总督恭寿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72件、 水龙17座、 各营旧洋枪5,350杆、 续成各种机器37起、 新造马梯尼枪614杆、 蜀利抬枪200杆、 快利枪20杆、 马梯尼枪药弹364,080颗、 蜀利抬枪药弹65,880颗、 前膛铜火帽8百45万1千粒、 各种机器624起、 己成洋火药97,017斤,均经试放合用。” 1898年3月30日四川总督恭寿上奏, 拟自制机器以应荣禄扩充各地机器局之议。 总办候补道安成称:“该局领银制造, 每年以八万两为度, 不准溢于八万之外。 核计所造抬枪, 五子快利, 马梯尼诸枪以及大小药弹, 工本尚不昂贵。 若添制机器, 加工制造, 更可多造枪枝、 药、 弹。 惟外洋购买机器, 道远价昂, 为时过缓, 且川江节节皆滩, 尤虑途中失误; 该局制造委员、 工匠皆能制造机器, 不如由局中自造, 既可节省经费, 又无滩河险阻, 并可计日告成。” 1898年四川总督奎俊奏请扩充制造, 请由八万两再加二万两, 仍由成绵道库土货厘金项下开支, 奉旨认真推广制造。 1899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92件、 水龙24座、 旧洋枪3,260杆、 续成各种机器96起、 新造马梯尼枪1,002杆、 蜀利抬枪1,000杆、 前膛枪1,000杆、 马梯尼枪药弹390,400颗、 蜀利抬枪药弹400,000颗、 前膛铜火帽7百80万粒、 各种机器735起、 己成洋火药5,40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0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99件、 水龙16座、 旧洋枪5,870杆、 续成各种机器114起、 新造马梯尼枪978杆、 马梯尼马枪40杆、 蜀利抬枪1,533杆、 利川前膛枪556杆、 定川小前膛枪203杆、 前膛抬枪44杆、…. 马梯尼枪药弹30,560颗、 蜀利抬枪药弹72,300颗、 十三响枪药弹10,000颗、 毛瑟枪药弹987,840颗、 铜火帽8百万2千粒、 小火98万8千粒、 铜钉77万2千颗、 洋火药27,484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1年1月10日, 奎俊请为四川机器局添造枪械经费立案; 自1899年经费改为10万两, 规模仍小, 请于1900年12月2 日起, 每月增加七百两, 每月可添造蜀利抬枪10枝、 马梯尼枪10枝、 前膛手枪20枝、 前膛抬枪15枝。 1901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79件、 水龙8座、 旧洋枪2,054杆、 续成各种机器57起、 新造蜀利抬枪484枝、 马梯尼枪312枝、 利川前膛枪1,170枝、 定川小前膛枪80枝、 毛瑟抬枪550枝、 毛瑟手枪312枝、 前膛抬枪300枝、 蜀利抬枪药弹173,000颗、 毛瑟抬枪药弹108,000颗、 毛瑟手枪药弹637,800颗、 马梯尼枪药弹47,060颗、 铜火帽5百30万粒、 小火42万5千粒、 铜钉22万4千颗、 各种机件1,102起、 洋火药90,082斤,均经试放合用。” 此处报告可能有误, 所谓毛瑟手枪, 应为单响毛瑟步枪, M1871式。 在1903年的报告中说, “去年制造毛瑟枪三百余杆…在今日亦问□废。” 可 1902年7月30日, 四川总督奎俊奏四川机器局亟应培修。 “机器局自光绪三年创建厂房, 制造枪炮, 五年停办, 六年四月十八日奉旨复行开局制造。 并添修熟铁、 锅炉、 碾药各厂房及洋火药局库。 川省地气潮湿, 各厂房、 局库常受煤气药料熏熬, 檀柱均有朽坏。 虽经随时培补, 无如熟铁厂、 碾药厂、 洋火药局受气过探, 朽坏尤甚。 现在屋宇歪斜, 大有力倾圯之势, 亟应赶紧修造。” “去岁扩充制造, 已添设绘图委员一人。 此次培修各厂, 应添绘图、 白药房各一所, 以资办公。” “川省人心浮动, 不能不思患预防。 拟请酌拨威远军一营, 移扎局旁, 以资防守。 查局侧向有城守营箭道一所, 地基宽厂[敞], 拟于该处建修营房, 将该营驻扎其中。 箭道余地, 则建修表码厂, 作为演试枪炮之地。 全城守营箭道, 当在附近购地另修归还。 计培修添造各项工程, 详加估核, 撙节动用, 约须库平银一万七千两。 仍在成绵库上厘项下开支。” 1902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43件、 水龙10座、 旧洋枪3,941杆、 续成各种机器37起、 新造毛瑟抬枪540杆、 毛瑟手枪387杆、利川前膛手枪1520杆、 毛瑟抬枪药弹180,000颗、 毛瑟手枪药弹2,240颗、 马梯尼枪药弹528,000颗、 小火1,189,000粒、 铜钉61万4千颗、 各种机件1,071起、 洋火药38,25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3年12月17日, 四川总督锡良奏四川机器局应添设新式枪厂。“川省机器局去年造抬枪五百余杆, 毛瑟枪三百余杆, 前膛枪─千五百余杆。 抬枪笨重, 用时最少, 毛瑟、 前膛在今日亦问□废。” 可知不是刚问世出产的毛瑟手枪。 “现惟先在鄂厂购办, 而该厂应接不暇, 仅允分以千杆, 正初力克造齐。 因令派赴日本阅操之道员罗祟龄订购日厂步枪二千杆, 配足弹、 药等件。 合计此三千杆之价费, 约在二十万, 勉力腾挪应付, 归入动支防剿经费项下一并报销。” “赋敛不宜再重, 厘税方将议撤, 求其裕邦计而不□股民生者, 则银元之扩充销路一也, 铜元之厂取盈余二也, 选商办矿有利无害三也。 银元者官款收之以倡其始, 必俟民用便之乃获其益。” 1903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配机器182件、 修理水龙11座、 旧洋枪2,830杆、 新造毛瑟抬枪190杆、 毛瑟手枪1,088杆、 利川前膛手枪450杆、 蜀利抬枪40杆、 毛瑟手枪药弹308,120颗、 马梯尼枪药弹11,840颗、 小火570,000粒、 铜钉90万4千颗、 各种机件1,826起、 洋火药35,33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3年冬, 河南候补道京章世恩、 贵州候补道祁祖彝出洋考察军械机器。 于1904年秋, 在德国蜀赫厂订购制造新式小口径毛瑟步枪及造子弹、 造无烟药机器全套。 其机器为制造毛瑟1903式步枪, 日出50枝步枪、 枪刺50把、 出弹25,000粒、 无烟药75公斤、 并聘洋匠三名。 1904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246起、 修理机器157件、 水龙13座、 旧洋枪2,046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手枪1,037枝、 毛瑟手枪药弹715,135颗、 哈乞开斯枪弹1,324颗、 小火256,300粒、 铜钉20万1千8百颗、 各种机件2,650起、 洋火药37,892斤,均经试放合用。” 当年同时停造其他各式步枪。

单响毛瑟步枪(M1871)
1905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104起、 修理机器168起、 水龙27座、 旧洋枪2,026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枪1,118枝、 毛瑟手枪药弹1,273,560颗、 六门转珠连手枪弹1,220颗、 十三响马枪弹945颗、 快利子885颗、 铜罐火260颗、 小火457,000粒、 铜钉12万1千颗、… 各种机件3,534起、 洋火药26,231斤, 均经试放合用。”
毛瑟M71单响11mm步枪弹
德国毛瑟11厘米1871式子弹诸元: 弹壳长: 60 厘米
子弹全长: 77.98 厘米
子弹全重: 43.03 公克
弹头长: 27.18 厘米
弹头重: 25.02 公克、 圆头弹
装药: 4.99 公克黑火药
枪口初速: 439.83 公尺/秒 (852.42厘米枪管) 1907年, 川省机器局仿制日本明治三十一年新式速射山炮一尊, “口径七生五, 弹重十二磅, 击力在六里以外, 系就该厂原有机件改造而成, 于十二月底在城外凤凰山演试, 准头、 速率比较原炮尚合战事之用。 此为四川首次造炮, 四川总督赵尔巽于1908年3月23日奏修建炮弹两厂, 每年出前式山炮三十余尊, 炮弹六千余颗, 统计约需银十三万两。 炮厂机器, 就局中现有机器支配。 弹厂各机及钢、 铜物料, 均须陆续电沪订购, 以资备用。 炮身钢料, 现当试办, 应暂向沪厂订买。 俟着有成效, 仍当研究炼钢之法, 就地鼓铸。” 1907年3月14日, 锡良交卸。 而1903年冬, 派河南候补道京章世恩、 贵州候补道祁祖彝出洋考察军械机器。 于1904年秋, 在德国蜀赫厂订购制造新式小口径毛瑟步枪及造子弹、 造无烟药机器全套。 订明分三期交银、 两批交货, 均已抵达, 正溯江上运, 于春夏可陆续到厂。 该项采购, 共1,561,173马克, 折合规银六十余万两。 因原厂地方不够, 另建新厂, 枪厂、 弹厂均已大致建成, 药厂正修建中, 共用银二十余万两。 1906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140起、 修理机器59起、 水龙1座、 旧洋枪1,019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枪1,420枝……九响毛瑟枪药弹1,042,800颗、 毛瑟枪药壳330,020颗、 单响毛瑟枪药弹326,000颗、 十三响马枪弹1,200颗、 碰火2,000颗、 红铜小火460,000粒、 黄铜钉子52万颗、… 各种机件15,011起、 洋火药28,185斤,均经试放合用。” 1907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58起、 修理机器38起、 水龙29座、 旧洋枪920杆、 新造七生五寸径开花炮一尊、 砝蓝单响毛瑟枪1,230枝……单响毛瑟枪药弹965,200颗、 单响毛瑟枪药壳283,040颗、 马梯尼枪药弹46,000颗、 红铜小火900,000粒、 马梯尼枪药壳109,000颗、 黄铜钉子52万颗、… 各种机件22,766起、 洋火药20,79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8年, 奏报机器新厂, 建厂基址261亩4分, 围墙381丈, 机器有造枪机器294部、 造弹机器66部、 修理机器25部、 打铁房机器29部。 造药所建厂基址69亩3分, 围墙196丈, 洗棉花机器3部、 造硝镪水机器4部、 造硝磺镪水机器4部、 造酒精以脱机器2部、 碾药剪药机器3部、 合药机1部、 造铜帽机器8部、 烘棉花汽管33节、 生电机大小各一部、 电灯大小1,674盏(各种配用全)、 造砖机1部。 1908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25起、 修理机器1,052起、 水龙24座、 旧洋枪352杆、 新造各种机件12,553起、 砝蓝单响毛瑟枪1,220枝……单响毛瑟枪药弹1,001,600颗、 毛瑟枪药壳341,620颗、 马梯尼枪药弹41,600颗、 红铜小火360,000粒、 马梯尼枪药壳20,000颗、 黄铜钉子24万颗…洋火药19,25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9年9月25日, 赵尔巽请陆军部知照税务处验放, 川厂附设学堂购德国各项车床廿具, 小刨床、 中心机各一、 线刀四、 老虎钳廿、 大小天平四、 共装廿九箱, 扣实英金2,400磅13先令。 1910年赵尔巽电陆军部, 川厂机料到齐, 即将开工。 其所购买的各种机器样板, 均系为制造六厘米五口径步枪。 但听该厂总办说练兵处在1906年6月28日, 规定陆军步枪口径为6.8厘米, 枪筒长150倍, (102厘米), 出口速为650公尺/秒。 希望暂制厘米五口径步枪, 日后再改。 陆军部回函六八原系奏案, 并非规定。 但沪、 鄂、 粤各厂均已照改, 川厂仍以改为六八为宜。 (汉阳改制六八, 因经费缺乏未成。)

毛瑟六八公厘口径步枪(M1907)
1909年, 因新厂即将建成, 赵尔巽令旧厂停工。 会办冷利南上书抗争, 因新厂筹备、 各项器具均由旧厂人员协助, 而今并无出品, 不宜停办旧厂。 当时也有重新厂而轻旧厂的情形, 因此冷利南不服, 后终于去职。 旧厂改为炮厂, 筹制火炮及机关枪。 1910年6月1日, 赵尔巽电锡良, 时任盛京, 川省兵工厂已于日昨开工, 成绩颇好。 此公创始之功, 如蒙赐以联额, 尤足壮也。 四川兵工厂于此正式成立。 1911年9月21日, 度支部函, 原准新厂称机器工业厂, 现改名官立机器工业厂, 须添购机器数十部, 经上海经理蜀赫厂事务之瑞生洋行估价, 共141,211.80马克, 合库平银五万余两, 限七个月在上海交货。 1912年民国成立, 制造马克沁机关枪20挺, 因零件太多, 无法制造子弹和弹带停造。
四川军政府成立四川造兵局, 下属两厂。 原机器局为第一厂, 兵工厂为第二厂。 1913年造兵局裁撤, 兵工厂归陆军部直辖, 定名为陆军部四川兵工厂, 原机器局称为兵工分厂。 陆军部报告, 四川兵工厂概况: 兵工厂, 成立于1910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外岷江之北三官堂, 全厂面积共二百六十亩, 围墙以内面积一百五十亩一分九厘六毫, 厂外余地一百另八亩零四毫, 各厂房及办公室约居半数。  生产步马枪类:六八、 六五、 七九各种步马枪。 子弹类:铜壳、 火帽、 钢弹头。 杂件类;步马枪全身零件。 兵工分厂, 成立于1878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内供背桥, 全厂面积共五十四亩有奇, 艺徒学堂地基在内。 生产枪炮类:仿造马克沁机关枪, 二年停造, 仿造奥国思怀式六八机关炮、 克鲁伯七生五管退山炮。 弹药类:九响毛瑟枪弹、 仿造三口炮弹、 管退炮弹。 杂件类:机关炮全身零件、 山炮全身零件。 造白药处, 成立于1910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外岷江之南, 全处面积一百五十余亩。 生产药品类, 白药、 无烟药。 杂品类:酒精、 依脱硝镪水。 附属兵工厂。 造黑药厂处, 成立于1882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南门外草堂寺之右, 全处面积二十亩有奇。 生产四工酒药。 附属兵工分厂。 当时产量为每日步枪25枝、 子弹万粒、 无烟药75磅、 黑药80斤。 1913年, 陆军部统计表, 四川兵工厂每年生产六八马步枪15,000枝、 六八枪子7,500,000粒、 无烟火药45,000磅、 黑火药21,000磅, 经费2,487,218元。 4月19日, 陆军部委派杨肇锡为兵工厂督理。 1914年2月5日, 陆军部电四川都督: “据兵工厂杨督理呈送二年份成绩清册…该厂自四月初一起十一月底止, 本厂仅出枪三千四百十五枝, 弹一百五十万粒, 药八千余磅, 照机器能力仅三分之一, 而用款至三十余万元, 原料尚取诸库储旧存…川省距都较远, 见闻难周, 应请贵都督严加督率。” 6月23日, 陆军部又再电四川都督, 由12月至3月的生产报告中, 相比日出50枝步枪、 25,000粒子弹的能力, 仍不及三分之一。 7月25日, 陆军部令各直属兵工厂, 沪、 汉、 德、 粤、 川等负责人, 由督理改为总办。 1915年4月20日陆军部, 川厂在1914年生产步枪5,000余枝, 用去经费120万, 相较汉阳出产15,000枝, 仅用经费不及一百万, 因此所报概算书无法核准。 9月3日, 陆军部核准成武将军陈宦委派张文郁为兵工厂总办。 11月11日陈宦电统率部, 四川兵工厂每日制造六八厘米步枪20枝, 子弹15,000颗, 现正积极筹备, 明年可提高产量一倍。 兵工分厂修配川省各式枪械, 每月并生产粤式机关枪一挺。 所谓粤式机关枪应是麦特森轻机枪。 1916年12月30日, 陆军部派徐孝刚为四川兵工厂总办。 1918年3月, 军阀熊克武占据兵工厂, 派吴景英为总办。 对兵工厂进行整理、 扩张生产。 开始生产毛瑟手枪与奥式守瓦兹洛色(Schwarzlose)重机枪, 机枪月产1至2挺。

守瓦兹洛色水冷式重机枪
守瓦兹洛色是奥地利出产的8mm水冷式重机枪, 曾为捷克、 荷兰、 瑞典、 匈牙利等多国使用, 其特色是采用不闭锁的反冲式作业原理, 因此枪管甚短, 以免开膛时子弹尚在枪管中, 使用很强的复进簧、 枪机和贡杆延迟开锁, 子弹在上膛间要先润滑, 否则无法退壳。 守瓦兹洛色重机枪诸元: 口径: 8 厘米(.315 寸), 曾改为多种其他口径如79等
上弹方式: 织布弹带, 由右方进入
枪口初速:618.74 公尺/秒
弹头重: 15.81 公克
枪管长: 52.71 公分
全长: 106.68 公分
枪重: 19.96 公斤
脚架: 三脚架, 约重19.96 公斤
有效距离: 457.2 公尺 1919年, 步枪由68口径改为79口径。 1924年, 军阀杨森占据兵工厂, 2月28日, 陆军部准援川军副司令杨森任命马德洪为四川兵工厂总办。 为了赶造军火, 兵工厂分三班工作, 步枪产量增加到每月100枝。 1925年7月, 杨森退出成都时, 派向时俊部放火烧厂, 大火延烧, 兵工厂受到严重破坏。 后来城内旧厂为刘文辉部占据, 改为24军枪械修理厂。 12月14日, 因各方多年来争夺兵工厂, 四川善后会议决定, 兵工厂停止工作, 所有机器封存于成都的四川铁路公司。 1926年2月, 刘湘、 刘文辉、 邓锡侯、 田颂尧等人, 又倡议重建兵工厂, 举笃王思中为总办, 恢复生产。 1928年, 刘湘创设重庆武器修理所, 位于重庆临江门外杨家花园, 由刘湘的四川速成陆军学堂同学蓝田玉总负责。 该所起初仅修理武器, 只有8部机器, 60余名工匠, 后来发展成制造武器的兵工厂。 1929年, 刘湘在重庆成立了一个子弹厂, 原为四川铜元局, 位在长江南岸铜元局镇。 全厂地基三百七十三市亩, 各式房屋六十六座。 利用铜元局压片设备等, 改为子弹厂, 1930年定名为第二十一军子弹厂, 除继续制造铜元外, 主要制造七九步机枪弹, 并委清华大学毕业的留美学生, 21军参谋处处长兼战车大队长的张东泉负责, 后又改由刘湘的舅子周晓南负责。 1932年以后, 该厂铜元生产全部停止, 全力制造子弹。 座。 1930年时, 四川兵工厂月产步枪100枝、 马克沁机枪10余挺、 手枪50余枝, 员工约1,000人。 1931年时重庆武器修理所已发展到有300多台机器。 1932年至1933年间, 四川军阀又开始混战, 兵工厂终于关闭。 1933年,随着刘湘"安川之役"的得手, 控制了成都, 把原四川兵工厂的可用机器, 运到重庆武器修理所安装, 因而该所机器增加到400多部, 工人也发展到二三千人。 该所的发展, 实际得力于几位工程技术人员, 周均时, 德国留学生, 研究兵工, 曾任同济大学校长, 被刘湘聘为该所高等顾问;何肇中, 原四川兵工厂工人出身, 对制造枪械和各种机床安装有实际经验, 沈芷仁, 法国留学生, 对制药、 电气、 机械等富有经验, 黄勤生, 曾在汉阳兵工厂工作过, 熟悉机械加工和制药。 1935年2月刘湘署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之职后, 该铜元局子弹厂改为川康绥靖主任公署子弹厂。 至抗战前夕, 该厂拥有铜壳机、 弹头机、 子夹机、 装较机、 轧片机及其他各种机器431部, 有工人近700人。 该厂为刘湘提供了大批子弹。 仅1937年, 其79尖圆步机枪弹的生产就达791万多发。 民国初年, 四川陷于军阀内战的混乱中, 刘湘、 刘文辉、 邓锡侯、 田颂尧及杨森争夺川省的控制权, 其中刘湘及刘文辉尚是远房叔侄的关系。 最后刘湘占了上风, 但是此时国民政已趋稳固, 而且日本侵略的意图日益明显, 整顿的目标指向了四川。 为了筹备抗战, 国民政府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 将川、 黔、 滇建成长久支撑的根据地, 因此积极开始控制西南各省。 1935年2月10日, 南京辖下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 结束了川境长期分裂的局面。 南京方面派遣以贺国光为首的庞大的“参谋团” 和以康泽为首的“军事委员会别动队”2,000余人入川, 把握了四川政治军事要害。 3月, 蒋介石亲自飞渝, 将参谋团改组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 同时又在庐山组训川军军官, 缩编川军部队, 接管金融财政。 这样, 四川逐步落入中央控制之中。 1937年6月, 蒋介石派何应钦入川, 以“缩编军队”、 “军民分治”为目的召开“川军整军会议” , 结果达成了缩编川军1/5, 控制“用人”、 “发饷”大权的预期目的。 1937年7月川康整军会议后, 刘湘为保存重庆武器修理所, 命令该所停止制造武器, 但所有各项机器器具仍须完整保留, 每月由川康绥靖公署津贴费用从事修理工作, 筹划转产民品。 10月, 兵工署派员到该所考查, 认为该所生产之捷克轻机枪尚称精良, 但接收发生困难, 因而采用包工制度签订合约, 订购捷克式轻机枪1,000挺, 规定6个月内缴齐。 实际上, 该所生产能力很大, 每月至少可生产300挺捷克式轻机枪和10万颗木柄手榴弹。 1937年, 川康绥靖公署子弹厂改为四川第一兵工厂。 由兵工署于8月18日接收, 9月1日开始生产。 主要产品为七九尖、 圆枪弹及铜皮料件, 供应各厂。 该年生产7,915,000粒。 10月, 金陵兵工厂枪弹机器拨交20厂, 由芜湖起运赴渝, 1938年2月1日全部赶装完竣, 开工生产。 10月26日, 第一兵工厂接收华兴机器厂, 改称四川第一兵工厂机枪厂, 继续仿造启拉利式轻机枪1,900挺, 1939年停造。 华兴机器厂是重庆民营华西公司下的一个工厂, 位在重庆大溪沟蔓园。 1933年华西公司与刘湘协议, 由21军出资20至30万元期票, 作为预付款, 为21军制造轻机枪。 1934年开工生产, 仿造瑞士7.9mm启拉利轻机枪。 1936年为重庆行营所知, 后由兵工署以40万元收购。   
启拉利轻机枪
启拉利轻机枪(Neuhausen KE7)是由启拉利及恩得(Kiraly and Ende)所设计, 由瑞士军火公司(SIG, Schweizerische Industrie-Gesellschaft, Swiss Industrial Company, Neuhausen)制造, 只有小量生产, 曾有一批卖到中国, 原枪使用7.5mmx55, 后作力作用, 20发弹匣, 全长1,100mm, 枪管长600mm, 膛线4条右旋。
兵工署第20工厂厂徽
1938年3月, 四川第一兵工厂改为兵工署第20工厂。 12月底, 机枪厂拼入21厂。 20厂7月奉命接收陕一厂筹备处机器。 至年底全部运到, 1941年5月1日方全部运装于第三所。 为了避免空袭损害及容纳宁、 陕接收机器, 20厂于1938年底, 选定康家湾、 赵家湾中间地段, 征用民地1849余市亩, 扩大兴建新厂, 至1940年完成。 1938年11月, 兵工署50厂工程师郑大强, 奉派整理成都的四川兵工厂。 1939年, 重庆武器修理所所长蓝田玉诠叙为中将, 同年6月17日, 重庆武器修理所为兵工署第五十工厂全部接收。 同年7月, 原重庆武器修理所制造捷克式轻机枪部份, 并入第二十一工厂轻机关枪厂。 该所自开设至抗战前夕近10年间生产的主要武器及数量如下: 825迫击炮750门、 825迫击炮弹17万余发、 枪榴弹10万发、 掷弹枪1,000枝、 4生7迫击炮2,800门、 4生7迫击炮弹32万余发、 冲锋枪4, 700余枝、 手榴弹39万余颗、 捷克式机枪2,000余挺、 137迫击炮56门、 137迫击炮弹5,000余发、 137短管炮12门、 60P飞机弹3,000余枚、 120P飞机弹180枚、 步枪2万余枝。 1939年4月5日, 成都的四川兵工厂改为50厂艺徒学校, 由郑大强任校长, 有学生约三百人。 1940年, 20厂始造7.63手枪弹, 该年生产1百万粒。 9月28日, 成都50厂艺徒学校改为兵工署第一技工学校, 仍由郑大强任校长。
兵工署第50工厂厂徽
1941年7月1日, 成都兵工署第一技工学校改为50工厂分厂, 10月25日由郑大强任分厂厂长, 有员工约八、 九百人。 生产60迫击炮弹及炮弹底火。
1942年春, 奉命开始制造47迫击炮弹, 引信底火为自行设计, 至秋季开始正式生产。 1943年7月, 郑大强调任兵工研究委员, 分厂厂长由50厂厂长丁天雄兼任。 1946年4月17日, 20厂奉命接收21厂綦江分厂, 7月开始拆运, 经过半年始行运到, 安装于第五制造所。
军政部兵工署第五十工厂厂印
10月1日, 20厂奉命筹造美式.30M2枪弹, 于原25厂张家溪旧址成立美式枪弹筹造处。 1947年2月已正式出品70万发。 194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张家溪制造处, 由总工程师任景彭为处长, 有工人1,733名、 职员93员。 1946年50厂分厂奉命结束, 于1947年1月, 成都分厂正式结束。 厂址交给四川大学接收, 机器44部交给31厂, 155部交给50厂, 其余267部交给四川大学。 7月交接结束, 8月人员离开成都。 4月, 20厂第二制造所奉命将七九枪弹机逐渐改为.30枪弹机, 已改成两套, 又奉命改回七九枪弹机。 1949年11月30日, 共军进入重庆。
引用
报告回复


778854
(北方的狼)

上校 
UID: 30836
积分: 22252
帖子: 7116
精华:18
军币: 21246 元
威望: 50 点
魅力: 18 点
注册: 2007-5-13
失踪: 0 天
阅读权限:100
来自: shanghai
状态:

顶级荣誉


#10
大中小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4-13 16: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中共抗日根据地兵工厂
导言:
抗日时期, 中共在各沦陷区积极活动, 组织抗日游击队, 成立抗日根据地。 各基地使用的武器, 有的来自民间, 也有许多缴获自日军、 伪军及其他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从抗战开始便无武器、 弹药供给中共, 中共中央指示各地要自力更生, 制造武器、 弹药。 因此各根据地中都设有兵工厂, 其规模及能力大小不等, 但是同样的都有原料来源的困难。 各根据地的主要产品是复装子弹、 手榴弹、 地雷、 黑火药等。 也有少量的步枪、 手枪、 机枪、 日式掷弹筒等的生产。 后期有些根据地可以自产无烟药、 自制子弹、 迫击炮和炮弹。 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以翻沙、 手工锻造, 配合小量机器加工。 大部份的原料来自沦陷区的铁轨, 因此品质的差异很大, 产量也不大。 后期因为自制枪械品质不佳, 大部份放弃, 专注于弹药的生产。 由于兵工生产集中了各区的技术人员, 因此各厂也同时多负责其他的民生生产任务, 例如生产肥皂、 火柴、 油墨, 管理锅炉发电等等。 从兵工发展的角度来看, 将这一页历史与19世纪中期对照, 有很大的进步。 从根本不晓得武器的原理、 制法、 好坏, 到了抗战期间, 由于机械工艺、 科技原理已经相当普及, 因此制造武器已经不是太难的事了, 工作的机器, 只要有适当的原料, 也可以生产。 把握了生产技术之后, 下一步便是要提高品质管制、 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率。 这是过去50年来两岸都在努力, 尚未完全把握的科目。 若真正要放眼全球, 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北京的兵器工业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 从80年代起, 出版了一系列的兵工史料书籍, 其中包括了10本的中共从红军到抗日根据地的军工史料、 一套四册从同治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 由以上四册资料整理而出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 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等, 为中国的近代兵工发展史, 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在这一方面, 台湾则相形见绌, 相信有许多珍贵的资料都从未公布。 有点遗憾的是, 目前两岸都禁枪, 因此写作者大多不是玩枪、 爱枪者, 知识多来自书本, 因此会产生一些基本的错误。 例如将汉阳称为毛瑟、 连珠枪称为机关枪。 大部份时候, 中正式与捷克式不分, 汉阳与毛瑟不分。 细部资料欠缺, 例如枪械弹药的细节、 尺寸, 兵工厂的徽记等等。 这一方面, 仍有待大环境的改变及大家的努力。 以下是中共在抗日时期各根据地兵工事业的简介: 中共山东根据地兵工厂 对于兵工生产,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 山东的共党组织和山东纵队就十分重视。 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建立后, 一些小型分散的兵工厂也相继建立, 主要分布在胶东、 清河、 冀鲁边、 鲁中、 鲁南、 滨海6个根据地。 1938年春, 胶东抗日救国军三军三大队, 在黄县圈杨家村, 成立了山东的第一个人民兵工厂, 圈杨家村兵工厂。 机器来自没收的资本家工厂永源工厂, 员工100余人。 1938年5月, 仿造出七九步枪26枝, 该枪仿造自汉阳步枪, 枪管来自当地玲珑金矿凿岩用的六梭小孔钻钢。 6月生产50枝, 7月生产60枝。 当时技术人员较多, 质量较好。 1938年12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 成立了胶东、 鲁中、 清河、 冀鲁边、 鲁南及滨海等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 因日军扫荡, 圈杨家村兵工厂全部迁出黄县, 机器人员损失极大。 改编为山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兵工厂。 1943年下半年, 山东的兵工生产已得到较大发展。全省已由1938年初创时的6个工厂、 600余工人, 发展到18个工厂、 近3,000工人。 产品的种类和产量也有较大增加。 弹药生产不仅能制造各种子弹, 还能制造各种炮弹和烈性炸药; 武器生产不仅能制造各种地雷、 手榴弹, 还能批量生产步枪、 机枪和大口径的迫击炮。 据1943年统计, 清河区兵工生产能力月生产炮弹1,500余发, 子弹6,000-8,000发, 炸药300余斤, 鲁南军区可月生产手榴弹7,000余枚, 爆炸率达90%以上。 从1944年初到1945年8月这一段时间, 山东的兵工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到1945年8月, 已发展到28个工厂, 6,000余名工人。 据1944年7月统计, 全区月生产步枪270支、 迫击炮1,000多发、 榴弹6.5万余枚, 制造子弹2,000余发, 复装子弹2万发, 地雷1,600余个。 滨海军区通过技术革新, 也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 1945年全区兵工厂共生产子弹1.21万余发、 枪榴弹3.02万余发、 手榴弹28万余枚、 “五五”炮弹5,006发、 “八二”炮弹3,696发、 地雷3,978个、  “五五”手炮408门、 炸药8,688斤。 1944年除去南海厂无资料外, 共生产步枪441枝。 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日军大反攻形势的需要, 各兵工厂认真贯彻执行了山东军区制定的, 以弹药生产为主的生产方针, 加强了对火药的研制与生产。 抗日战争胜利后, 由于收复了一些重要工业城市的工厂及矿山, 以及解放区面积的迅速扩大, 为山东的兵工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改善了生产条件, 提高了生产能力。 到1946年2月, 山东的兵工厂由原来的22个发展到27个, 拥有职工6,000余人。 1946年春, 鲁中兵工总厂, 接收日伪时期的军火厂-博山铁工厂,改名为颜山铁工厂。 根据胶东军区统计, 全区1946年共生产“100”式迫击炮19门、 迫击炮弹34,122发、 子弹931,658发、 掷弹筒弹70,506发、 各种炸药59,424斤。 1946年渤海各军分区兵工厂总计生产手榴弹525,000枚、 地雷3,800个、 炮弹3,000发、 子弹120,000发。 鲁中、 鲁南、 滨海3个区的兵工生产品种和能力也都有成倍增加。 1946年底至1947年初, 华中7个兵工厂(亦说8个)2500余人转移到鲁南、 滨海, 后又转移到渤海, 为这3个区的兵工生产增加了力量。 鲁南区由原来生产规模较小的7个兵工厂, 扩展为生产规模较大、 产品品种齐全的7个大厂, 滨海地区由原来的6个小兵工厂, 扩大到8个生产规模较大的兵工厂。 1946年, 中共中央提出扩大兵工生产, 支援前线, 决定把胶东民兵工厂合编到军区直属厂, 各地区民兵须有部份修械员, 自七月份开始到八月份共合并了五个分厂(环海铁工厂), 成立第六厂、 第七厂, 共增加人数786名。 这时总人数已由2,092增到2,878名。 第六厂以环海一分厂为基础, 七分厂以环海总厂为基础。 六分厂任务做七五、 八二迫击炮弹, 七分厂任务做十生地迫击炮弹, 并在烟台做炮弹皮, 每月约300-500发, 新转化任务、 新工人、 新的单位组成(虽然调去部份老工人), 他们的生产力量是很低的。 由于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实行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迫使鲁南、 鲁中、 滨海以及后来胶东的一些兵工厂不得不停产转移。 在转移时, 由于掩埋机器设备, 致使有的锈蚀损坏, 工人无法生产, 因此, 武器弹药的生产出现滑坡, 生产规模缩小, 各种产品下降。 1947年二月胶东军区兵工会议。 为了扩大生产, 支援鲁南会战胜利, 军区与行署共同决定, 动员胶东党政军民, 有关单位出机器、 原料、 人员, 扩大兵工生产。 在三月份开始组织。 由东海军分区造枪厂、 原六分厂、 政府义丰工厂为基础, 合成新六分厂。 因胶东发展部队缺枪, 即确定造枪任务。 对党委大众工厂工人后勤生产科工厂为基础。 成立第八厂, 任务是造机枪。 1947年3月, 胶东军区要求六厂开始生产四五步枪。 六厂原是生产迫击炮的, 因此成立了五个制枪小组, 从头开始。 4月份便制出了100枝步枪。   
四五式步枪枪机
“六厂步枪较东海(东海独立团修械股发展出来的三厂, 枪是仿自日式三八式步枪, 只有枪栓尾改捷克式), 较准确些。 但困难(是)新工具床子未做起来。 新工人太多。 其缺陷竟有如下之多:弹槽宽, 托子底不对样子。 还矮, 转机尾钩(保险)着机扶起栓来关栓, 簧发软。 托把板卸下来等等之毛病。 由于这样经常检查, 随时指导, 工人才知道做的质量不高, 所以对钻研技术改进上逐步的有些提高, 尤其是对检查员帮助教育更大。 过去检查只光知道看看数数或者量量。 并不知道那场有什么毛病, 只起了个数数作用。 经过领导深入查后, 经常指点, 进行实际教育, 检查员也学会了找毛病, 也明确了他自己的任务, 所以得到检查员的反映说领导上的检查对他帮助很大。 另外是来复线不匀, 筒不直。” 六厂在1947年共生产四五式步枪3,188枝、 六五口径步枪弹及刺刀。 1948年胶东军区生产2,103枝四五式65步枪。 1948年8月10日, 中共华东局指示, 枪炮停止生产。 四五式步枪现在北京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尚有实物展出。 资料来源: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山东根据地: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年8月, 主编: 薛幸福,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中共晋冀豫根据地兵工厂 1938年初, 129师修械股每月生产驳壳枪及其零件100个。
1938年冬第一修械所手工造样枪七九汉阳式二枝。
1938年冬第一修械所造样枪手提式八音枪十枝连九枝, 大部份为129师唐支队开始造。
1938年九月129师先遣支队造样枪汉阳式捷克式数枝。
1938年九月, 先遣支队在梁沟之修械所首先造出捷克式步枪十多枝。 1938年秋八路军总部修械所由军实科创办, 设在山西榆社县韩庄村, 合并了115师344旅修械所、 129师高平修械所、 晋豫游击支队阳城修械所。 后迁往黄崖洞。 1939年二月起总部第一修械所继续着制造汉阳式步枪。 半机械造样枪七九汉阳式三枝。
1939年3月34枝。
1939年4月62枝。
1939年5月96枝。 1939年5月至1940年4月, 中共八路军18集团军部接收l29师高峪修械所, 按锅炉, 装发动机。 并接收先遣支队之梁沟修械所及武安县政府修械所而建立高峪三所。 梁沟兵工厂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北部的梁沟村距离市区46.5公里, 四面环山, 悬殊崖陡峭, 山上林森茂密荆棘丛生, 地势十分险要, 1937年初夏八路军供部兵工厂从高吧沟迁此, 当时有军工300多人, 以修理工检为主。 1938年,接收了河北民军李三窑兵工厂, 工人和机器全部拼到梁沟兵工厂。 工人增加到1,080多人, 厂内设有发电、 铸铁、 钳工、 装配等车间, 能够生产步枪、 手榴弹、 机关枪、 盒子枪、 掷弹筒等武器。
日制89式50掷弹筒

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1939年夏, 总司令朱德指示扩大总部的造枪规模, 在山西黎城县, 距县城45公里山中, 俗称黄崖洞的地方, 在南方有一片名为水窑的山谷, 设立了兵工厂。 水窑兵工厂是军工部的第一个兵工厂, 称为军工部一所, 对外称为工兵营, 主要制造步枪。 1939年7月至1940年7月, 仍沿用韩庄村的制造, 生产改进的中正式步枪, 1940年8月后, 改造八一式步枪。 1939年12月7日, 三所造出七九式步枪一枝, 正好是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55岁生日, 军工部将其命名为五五式步枪。 该枪为79口径, 枪管长1390毫米(注:应是全长), 重量4.05公斤, 有效射程为250米至350米, 枪身的金属件用道轨钢制成。 月产量据说是30至50枝步枪。 三所的五五式一直生产到1940年9月才改为八一式。 接收晋冀军区修械所, 收罗民军张荫悟、候墉如部之修械所而建立昔阳里沙窑四所, 后因战况变化, 乃于1940年2月移四所回粱沟而开始建立梁沟四所。 巩固收编整理武乡铁工厂而而建立柳沟铁厂。 1940年9月, 全面改制八一式步枪。 八一式步马枪, 由刘贵福于1940年参照汉阳式, 捷克式及三八式, 由他在延安军工局时制出的无名式马步枪基础上发展而出。 该枪较一般步枪短, 但较马枪长, 口径79公厘, 全重3.36公斤。 “枪是由汉阳造步枪, 经若干次改造, 做出八─式步枪, 后来准备改成捷克式的机柄。 因生产量少而暂且不改了。” 生产数量:
产品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步枪 967 3,3601,736 642 400
连发短枪 9 11
单发短枪 450
屈枪 1432
修改的设计有; 屈枪-改正了退子勾, 枪架薄弱易毁, 打火机打不响的毛病。
步枪-造了新型的六五大退子勾, 汉(韩)麟春式的步枪。 校正了过去汉阳式退子勾易毁坏的毛病。 与汉(韩)麟春式容易滑机的毛病。 八一式步枪有生产图纸及样板, 发到各生产兵工厂, 据说一共生产了8700枝, 是所有中共抗日根据地中产量最大, 生产质量较好的步枪, 达到零件可以互换的程度。 但是仍受原料来源的限制, 其材质并不很好。 目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尚有实物展出。 1941年八一步枪转到梁沟四所生产。 11月11日, 日军板垣师团5千余人, 进攻黄崖洞。 日军炸毁大部份厂房及机械, 兵工厂于1942年2月转移至辽县苏公村一带, 在清漳河两岸设厂。 梁沟四所, 经过1942年5月大战, 房室全毁, 机器损失在四分之三以上。 高峪三所亦损失惨重, 故与看后河北二子弹厂合成为一个所三个厂;即梁沟一厂专门造长短枪, 河北二厂(即高峪三所搬移)专门造掷筒弹, 看后三厂专造子弹。 子弹厂便分出二个小厂, 一个在冀南, ─个在太岳。 资料来源: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晋冀豫根据地: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年4月, 主编: 吴东才,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中共晋察冀区兵工厂 晋察冀区抗日基地首创于1937年11月。 1938年从五台召集几个工人在阜平成立一个修理班, 只是修理各部队之旧枪。以后从二、三分区调来工人和机器(元车), 在四月间才成立修城所, 全为铁机木铅, 四月到七月间, 有工人六十余名。 此时不仅修理旧枪, 并装配步枪(一八五)枝。 1938年11月, 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第一修械所及大官亭修械所先后制出了七九步枪。 仿造义大利圆栓盒子八音子手枪及7.63厘米手枪。 1939年二月间,  又扩大工人七十余名, 由四分区调来一部元车, 又成立一个修械所, 共二所;第一所有元车两部, 油机一架, 修理旧枪及造刺刀, 第二所也是造刺刀。 三月间由一分区拨来工人六十余名, 元车两部, 零车─部, 又从三分区调来元车一部, 成立第三所, 也是造刺刀和修理枪。 由冀南过来工人二百余人, 元车五部, 十五匹马力柴油机一个, 元车一个, 成立第四所, 作刺刀和修枪, 既多又好。 第二所[造]手榴弹与炮弹。 该两所不久就被水冲。 六月间由三分区拨过一个手榴弹厂, 工人五十名, 柴油机─架, 每月不[超]过三千个左右。 1939年4月在河北省完县神南镇成立工业部, 将军区供给部及修械所划归工业部。 第一、 第二和五庙地修械所, 分别编为第一、 第二及第三所, 冀中修械所分为第四和第五所。 大石沟修械所编为第六所。 第一、 第二所在平山县; 第三、 第四所在完县、 易县和涞源县交界处; 第五、 第六所在唐县和涞源县交界处。 1939年六、 七月间, 第四、 第五所遭受罕见的洪水。 洪水后四所迁往三所驻地, 五所并入六所。 在十月中旬, 接收一分区作子弹之压力机三部, 工人十五名, 因过来即遇“扫荡”, 未能工作。 反“扫荡”后,  又将三、 四两所分开。 1939年12月军事生产报告:
第一所制造马步枪、 手枪和修枪。 每月可制刺刀2,000把, 手枪5枝。
第二所以刺刀为主, 也制三五枝手枪。 每月可制刺刀1,000把, 手枪5枝。
第三所制造马步枪和左轮。
第四所修枪和制造左轮。
第三、四所, 每月可修枪445枝, 制左轮四枝。
第六所制造手榴弹和迫击炮弹。 自1940年初改称连。 一月, 一、 三、 四连开始造二七式捷克式马步枪、 机枪, 材料是平汉铁路的铁轨, 用来制这枪筒、 节套、 枪栓和子弹匣。 六连又分为六、 七两连; 六连只作子弹和翻砂, 七连作手榴弹。 1940年平均月生产数量; 捷克式马步枪400枝, 手榴弹10万枚, 迫击炮弹2,000枚。 1942年因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军工生产应以弹药为主, 一、 三、 四连在后半年停止生产步枪。 1942年5月制造数量: 捷克式马步枪156枝, 手枪184枝, 刺刀47,618把, 手榴弹308,157枚, 炮弹2,975枚, 子弹594,997粒。 1948年春, 晋察冀边区工业局第五管理处改为55兵工厂, 下属8个分厂。 大官亭修械所 是冀中军区供给部修械所, 创始于1938年5月, 是冀中地区最早成立的一个综合性兵工厂。 1938年5月, 人民自卫军在河北省安平县北黄城村的修械所, 制出第一把仿中正式的二七式步枪, 因为是民国27年制成, 故称二七式。 5月, 该修械所与其他两个修械所合并, 改编为冀中军区修械所, 迁至饶阳县大官亭村。 另外还有河北游击军孟庆山在河北肃宁县后堤的修械所, 土匪徐二黑的修械所, 以及高顺成部的一个迫击炮弹制造部。 其职工约有千人左右。 除了修械之外, 每月可以生产新枪50枝, 手榴弹3至5万颗, 迫击炮弹1,500发及刺刀, 大刀各900把。 1939年2月因日军对冀中进行大扫荡, 转移到平汉铁路以西, 4月并入晋察冀军区工业部。 资料来源: 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料: 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 1993年12月, 主编: 方敏,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内部出版。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中共晋绥区兵工厂 晋绥军事工业, 是在红军第二方面军修械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37年随国共合作, 一致抗日, 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修械所。 1938年120师修械所分一半干部和工人去平西挺进军;另一部份随120师在晋察冀随军修械。 1937年9月, 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在太原成立, 在太原沦陷前转移到中阳县, 1938年2月, 转移到文水县、 交城县一带, 并发展成一个旅, 即工人武装自卫旅, 简称工卫旅。 4月在静乐县米峪镇创建了修械所。 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150人及6部机器, 仍属阎锡山管制。 1938年12月, 转移到静乐县□徐沟, 在修械所中有多位来自太原兵工厂的工匠, 因此开始自制步枪。 由于机器缺乏, 因此全部用手工锻造, 没有材料, 使用轨道钢代替, 在经过半年的时间, 于1939年7月仿造成功7枝中正式步枪, 口径7.92公厘, 使用折合式三梭式刺刀。 1939年9月, 120师修械所在研究过日式, 捷克式, 白朗宁式和哈其开式轻机枪之后, 决定仿造哈其开式轻机枪, 成功制出2挺。 1939年12月阎锡山与八路军决裂, 新军归入八路军序列。 120师由师长贺龙率领, 于1940年2月由晋察冀返回晋西北, 接收晋西北新军修械所等, 转移至佳县□牛沟。 成立120师修械厂于佳县□牛沟, 时有职工约二百余人。 由于□牛沟附近不产铁炭, 将手榴弹制造厂迁到佳县螅蜊峪附近李家坪, 便于依靠临县招贤的铁炭。 于五一劳动节时, 生产出厂30枝步枪, 该年贺龙46岁, 为了祝贺其生日, 该步枪被定名为四六式。 是年除修理枪械外, 还生产四六式步枪112枝。 手榴弹3,500发。
120师师长贺龙
1941年开始生产日式50掷弹筒。 并生产哈其开式轻机枪10挺、 四六式步枪160枝、 手榴弹26,827个、 地雷200个、 掷弹筒22门、 诀竟3场 1942年由于材料缺乏, 产量有限, 停止生产轻机枪与四六式步枪, 增出掷弹。本年生产轻机枪10挺、 手榴弹42,459个、 掷弹筒40门、 掷弹2,010个、 地雷110个、 机器8部。 1943年生产手榴弹70,265个、 掷弹筒192门、 掷弹21,093个、 地雷903个、 机器15部。 1944年改造日式50掷弹筒, 使其可以由不同角度发射, 并改击发方式为按钮, 由温承鼎及吴奎龙两人合作完成, 因此称为鼎龙式`弹筒。 温承鼎并用废枪管制出利用瓦斯作业原理的自动步枪。 该枪在枪口装有防跳器, 以改进枪口上扬的问题, 并以120师政委关向应之名命名为向应式自动步枪。 一共只生产4枝。

向应式自动步枪

四六式步枪枪机
四六式步枪共再生产272枝, 现美国春田兵工厂博物馆及中国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各有一枝实物展示。 1949年8月, 晋绥区兵工部结束生产, 职工机器于12月抵达陕西虢镇等待分配。 资料来源: 晋绥根据地军工史料: 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 1990年8月, 主编: 薛幸福,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内部出版。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中共陕甘宁边区兵工厂 吴起镇红军兵工厂, 于1936年迁到延安, 厂址设在离延安城15里南方的柳树店, 因此, 又称为柳树店兵工厂。 1938年3月, 中共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军工局), 在延安机场附近北山坡的山沟里成立, 接管了柳树店兵工厂。 1938年底军工局迁往杨家沟。 1939年4月, 军工局迁到安塞县延河支流杏子河北岸的茶坊镇, 所属有八个工厂。 柳树店兵工厂也迁到茶坊, 改称为军工局一厂, 正式名称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 又称工艺实习厂, 通称为茶坊镇兵工厂, 是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兵工厂。 该厂分为东西厂, 东厂为枪械修造厂, 西厂为机器制造部。 沈鸿, 1906年生, 原在上海的一家开机器厂, 抗战开始后, 带着机器撤往武汉, 因为在武汉无工可做, 经人介绍, 带了11部母机及7名技工, 在1938年2月, 抵达延安。 他的工作母机及两箱技术书籍, 开创了抗战时延安的各种机器制造, 也是军工局一厂的重心。 刘贵福, 1908年生, 原在山西兵工厂工作, 抗日战争开始后, 离开了太原。 经由山西临汾刘庄的八路军办事处介绍, 一共16人于1937年7月到了延安。 1938年1月间, 柳树店兵工厂开始了自己造枪的计划。 1938年2月,沈鸿带着他的机器到达延安, 为自行制造枪械建立了基础。 3月, 一厂迁抵茶坊, 刘贵福为东厂, 枪械修造部厂长。 1938年4月25日, 步枪由刘贵福、 孙云龙等合力制造成功。 该枪仿自捷克式步枪, 枪管较三八式为短, 枪托使用核桃木, 刺刀是三梭形, 不用时固定反贴在枪托下方。 在该年五一展览会中获得特等奖, 刘贵福、 孙云龙被选为劳动英雄。 枪成后没有命名, 展览会人员将其称之为无名式马步枪, 从此定名。 后来又称为新七九。 1935年5月, 军工局为了扩大步枪的生产, 决定将东厂独立建厂, 成立军工局二厂, 以生产步枪为主, 并承担各厂机器修配。 厂址设在安塞县与志丹县交界处的郝家岔村。 大部份的生产机器由一厂负责, 二厂则改造一些普通机器成为专门机器, 制出了拉来复线机、 看眼机、 校直机等, 这些制造及测试, 花了一年的时间, 到了1940年6月才完成步枪试产。 但是材料来源也是极大的困难, 大部份由各部挖掘沦陷区的铁轨, 然后用手工打成坯件, 再行加工。 撞针的弹簧, 实在无法生产, 只好到西安等地, 透过地下组织购买。 1940年7月开始正式生产, 但是经常停工待料, 到了1941年年底停产时, 一共只生产了130枝, 供给中央警卫团使用。 1942年6月二厂并入温家沟第一兵工厂, 孙云龙被调往晋绥边区支援。 刘贵福已于1940年调往晋冀豫根据地, 后来继续研发, 制成了八一式79口径步枪。 资料来源: 陕甘宁边区: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年8月, 主编: 薛幸福,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