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秋霞:管锥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22:46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管锥编》是钱锺书(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槐聚诗存》、《写在人生边上》等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在本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体现了先生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目录
图书信息整体评价
内容赏析
出版信息
目录一览
“管锥编”含义
成书目的
书籍错误
书籍轶事
书评四则
图书信息整体评价
内容赏析
出版信息
目录一览
“管锥编”含义
成书目的
书籍错误
书籍轶事
书评四则
展开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整体评价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1960和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本书堪称“国学大典”,是一部钱钟书先生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学术著作,是其主要学术代表作之一。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槐聚诗存》、《写在人生边上》等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
书名“管锥编”三个字,有“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既表示自谦。全书大约有一百万字,由中华书局于1979年8月分成4册出版,后来又加上一册订补,共五册,均为中文繁体版本。本书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书中旁征博引,运用了大量精美文字,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证和诠释。其中以《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种耗力最巨,占全书近半篇幅。1978年1月又记,尚有论《全唐文》等书五种,因“多病意倦”尚未成编,“聊为异日之券。”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兼及大量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体现了先生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当代学术界的最高水平。内容赏析
《管锥编》辑录《周易正义》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史记会注考证》58则、《老子王弼注》19则、《列子张湛注》9则、《焦氏易林》31则、《楚辞洪兴祖补注》18则、《太平广记》215则、《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77则,共计781则,近130万字。全书用文言写成,贯通文、史、哲等领域,又能引经据典,运用了多种西方语言。首篇“论易之三名”,引经据典,反驳了黑格尔以为汉语“不宜思辨”的无知,又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考察,发现“易”所具有的多种含义,又言“一字多意,粗分有两种。一种称之为‘并行分训’。……第二种称之为‘背出或歧出分训’”。在西方世界也存在相似的例子。钱又指出《高僧传·鸠摩罗什传》中“狂人令绩师绩绵”的故事与安徒生童话《国王的新衣》“机杼酷肖”。
《管锥编》引《西游记》第八三回沙僧劝八戒“助助大哥,打倒妖精”说“虽说不济,却也放屁添风”,联想到一则英国俚语。原文:“Every little helps,”as the old lady said,when she pissed in the sea。钱十分幽默的译成:“老妪小遗于大海中,自语曰:‘不无小补!’”出版信息
1978年10月,《大公报在港复刊卅周年纪念文集》上册首次刊载了《管锥编》选录五篇。  1979年版
1979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后钱钟书又出了一套《管锥编增订》增加改正原来的内容,共五册,均为中文繁体版本。  1979年版
1994年中华书局又再版一套五册,加入了第五册《管锥编增订》,包括管锥编增订之一之二和之三,钱称之为“徒有务尽之虚愿,终以求阙为解嘲尔。”
1993年5月,二十余年后,“又一披阅,修益二十处”。
2001年1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又发行了一套六册的版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此次出版了《钱锺书集》全套丛书,《钱锺书集》包括下列十种著述:《谈艺录》、《管锥编》(由于作者意愿,仍是以中文繁体出版)、《宋诗选注》、《七缀集》、《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槐聚诗存》。  2001年版
这些著述中,凡已正式出版的,均据作者的自存本做了校订。其中,《谈艺录》、《管锥编》出版后,作者曾做过多次补订;这些补订在两书再版时均缀于书后。此次结集,根据作者的意愿,将各次补订或据作者指示或依文意排人相关章节。另外,还订正了少量排印错讹。
《钱锺书集》由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提供文稿和样书;陆谷孙、罗新璋、董衡巽、薛鸿时和张佩芬诸先生任外文校订;陆文虎先生和马蓉女士分别担任了《谈艺录》和《管锥编》的编辑工作。
另外艾朗诺(Ronald Egan)翻译了《管锥编》,译本名为:《Limited views: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艾朗诺(Ronald Egan)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和人文文化进行过多年深入的研究,他独立编成的《管锥编》英文选译本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艾朗诺从原书1400多项条目中选译了65项,此选译本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由译者拟了大标题:一、美学和批评概论;二、隐喻、象征和感知心理学;三、语义学和文学风格学;四、论老子;五、魔与神;六、社会和理想此书的出版,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管锥编》第一次被部分译成英文本出版。[1]目录一览
1979年中华书局版本目录:
管锥编 (第一册)
周易正义二七则
一 论易之三名 一字多意之同时合用
二 乾 体用之名
三 泰《泰》为人中之说
四 蛊 干蛊之解
五 观 神道设教
六 噬 噬嗑为相反相成之象
七 颐 口舌与口腹
八 大过 男女歧视不齐
九 睽 睽有三
一○ 损 互文相足
一一 姤 豕象食色
一二 革 息兼消长两义——革为反象以徵
一三 震 苏苏与簌簌
一四 艮 注疏亦用道家言——欲止于背
一五 渐 征夫不复与荡于不归
一六 归妹 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
一七 击辞(一)无可名与多名
一八 击辞(二)天不与人同尤
一九 击辞(三)知几
二○ 击辞(四)洗心
二一 击辞(五)修辞兼言之例
二二 击辞(六)物同理同
二三 击辞(七)屈以求伸
二四 击辞(八) 物相杂成文
二五 击辞(九)祸福倚伏
二六 说卦(一)“前”“后”“往”“来”等字互训
二七 说卦(二)天地拟象
毛诗正义六○则
一 诗谱序 诗之一名三训
二 关睢(一)风之一名三训
三 关睢(二)声成文
四 关睢(三)声与诗
五 关睢(四)兴为触物以起
六 关睢(五)丫叉句法——辗转反侧解
七 卷耳 话分两头
八 桃夭 花笑
九 芣苢 乱离不乐有子
一○ 汝坟 匹与甘
一一 行露 修辞之反词质诘
一二 摽有梅 重章之循序前进
一三 野有死麇 吠龙
一四 柏舟 鉴可茹
一五 燕燕 送别情境——《诗》作诗读
一六 击鼓“契阔”诸义
一七 谷风 夫妇与兄弟
一八 旄丘 耳聋多笑
一九 泉水 舟车皆可言“驾”
二○ 北风“莫黑匪乌”之今谚
二一 静女 尔汝羣物
二二 桑中 诗作自述语气非即诗人自陈行事
二三 淇奥《正义》隐寓时事——诗文中景物不尽信而可徵——“君子”亦偶戏 谑
二四 硕人《诗〉《騒》写美人——“无使君劳”可两解
二五 氓 叙事曲折——“士”“女”钟情之异
二六 河广 诗文之词虚而非伪
二七 伯兮《伯兮》二章三章之遗意——心愁而致头痛
二八 木瓜 投赠与答报
二九 君子于役 暝色起愁
三○ 采葛 身疏则谗入
三一 叔于田 韩愈文来历
三二 女日鸡鸣 憎鸡叫旦
三三 有女同车 形容词之“情感价值”与“观感价值”——“都”犹“京样”
三四 狡童 含蓄与寄讬——《诗〉中言情之心理描绘
三五 鸡鸣 憎闻鸡声又一例
三六 敝笱 云无心
三七 陟岵 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己视人适见人亦视己
三八 伐檀 诗之象声——风行水上喻文
三九 蟋蟀 正言及时行乐
四○ 山有枢 反言以劝及时行乐
四一 绸缪“良人”
四二 驷铁“媚子”与佞幸
四三 蒹葭“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徵
四四 衡门 慰情退步
四五 泽陂“风人体”——古人审美
四六 隰有苌楚 无情不老
四七 七月“伤春”诗
四八 鸱鸮 鸟有手
四九 四牡“忠孝不能两全,
五○ 采薇 刻划柳态
五一 杕杜 借卉萋鹳呜以写思妇
五二 车攻 以音声烘托寂静
五三 正月 鸟为周室王业之象——跼天蹐地—— “潜伏”而仍
“孔昭”——“哿”之字义与句型——怨天——诅祖宗
五四 雨无正 语法程度
五五 小弁 练字
五六 大东 有名无实之喻
五七 楚茨 巫之一身二任
五八 大明“师尚父”
五九 桑柔“执热”
六○ 常武《诗》咏兵法
……
管锥编 (第二册)
管锥编 (第三册)
管锥编 (第四册)
管锥编 (第五册)
2001年三联出版版本目录:
第一册
周易正义(二七则)
毛诗正义(六〇则)
左传正义(六七则)
史记会注考证(五八则)
第二册
老子王弼注(一九则)
列子张湛注(九则)
焦氏易林(三一则)
楚辞洪兴祖补注(一八则)
太平广记(二一三则)
第三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四〇则)
第四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三七则)
……
……
第一部: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
第二部: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
……
编辑本段“管锥编”含义
“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在《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书名来自钱钟书的笔名。钱钟书曾用笔名“中书君”。而唐韩愈曾经以“中书君”指代“笔”,在韩愈所著《毛颍传》、《新五代史·史弘肇传》中,“管城子”、“毛锥子”也用来指代“笔”。所以书名就是钱钟书笔记汇编的意思。钱钟书在《管锥编·序》说:“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管锥编》是钱钟书的学术代表作。“管锥编”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暗藏着“钱钟书”的名字,是“钱钟书集”的意思。原来,钱钟书的笔名叫“中书君”,而“中书君”是“笔”的意思。中华书局出版的《谈艺录》补订本第566页说, 唐代文人韩愈曾经以“中书君”代指“笔”。
“管锥编”的“管锥”二字,也是“笔”的意思。翻一翻韩愈的《毛颖传》、《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就知道“笔”还有两个称呼:“管城子”、“毛锥子”,简称作“管”、“锥”。这样一换算,我们就明白“管锥”原来就是“钱钟书”的意思了。
这里须注意两点:一、钱钟书是以笔的名字作笔名,又以自己的笔名换算作书名。这一点,除他之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人了。二、笔是用来写字的,换言之,“笔”的特点就在于“钟书”,而“钟书”与“中书”同音。汉代学者刘向校雠中秘藏书,有所谓“中书”、“外书”的区别,所以,“管锥编”这三个字大概还暗示有读尽天下秘籍、考清学术源流的涵义。
第二,“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思,既表示自谦,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据《庄子·秋水》记载,魏公子魏牟曾经教训思想家公孙龙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辨,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意思是说,你琐琐碎碎地去辩论,真好比是用竹管去看天,用锥子去量地,不是太渺小了吗?这样一个比喻,在《说苑·辨物》、《史记·扁鹊传》、《韩诗外传》等古籍中也运用过。钱先生借用这个典故,是说自己的书不过是“以管窥天”而已。基于这个认识,他曾经表示,《管锥编》的英文译名可以叫做“有限的观察”,再加个副标题“关于观念与文学的札记”。
不过,这里又含有自成一家、独具其乐的意思。《庄子·秋水》里说,井底之蛙不知道井外的世界之大,却独占一坑水,独据一口井,自得其乐。钱先生反用这个典故,实际上在自谦中含有自负。钱先生的号是“槐聚”,原本出自元好问的两句诗:“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以具体显现共相”的意思。表示的是一种方法论。“管”、“锥”中具体,“天”、“地”则是共相。所谓“以管窥天,以锥指地”,从方法学的角度看,就是通过对许多具体微观问题的阐释,来揭示一些宏观的理论性问题。换言之,就是试图从眼角眉梢看情感、从麦浪麦梢察风向。从手指头偏能看出心脏病。“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体系化方法,看出了春天;“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具体显现共相的方法,也同样能看出春天。但是,后者有了形象,有了具体的副物,《管锥编》就是后一种形式。它不是没有体系,而是一种蕴涵在具体中的体系。
编辑本段成书目的
艾朗诺答写作目的:[2]
(艾朗诺(Ronald Egan))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和人文文化进行过多年深入的研究,他独立编成的《管锥编》英文选译本《Limited views: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
您个人觉得《管锥编》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艾朗诺:我也是研究了好几年,才对钱先生的目的有了稍许了解。当然他的目的不止一种,是有多方面的,其一就是刚才提到的《管锥编》所继承的随笔传统。以前中国最有学问的随笔、札记是清代的考证派学者写的,我一直在想,钱先生写《管锥编》的时候针对的是谁?他在跟谁辩论?我觉得钱锺书就是在同清代学问最好的学者争论。那么争论什么呢?钱锺书很反对考证派把文学当作历史的观念,这种观念不承认文学有其独立性和独立价值。清代人研究杜甫,就必须考出来他今天写这首诗的生活背景,而受到他们影响的后世学者研究《红楼梦》,也就一定得先把曹雪芹的家世背景弄个一清二楚。《管锥编》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引用西方文学的例子,来证明清代学者对自己国家的文学传统的误会。我觉得这也许是他最基本的目的。
钱锺书的第二个目的是要指出不同的语言、审美原则或者思想中的相同趋向。我们当然对“人类普遍性”这样大而化之的概括都有警惕性,钱锺书自己就很警惕那种不同人文传统中的大作品的生拉硬拽的比较,然而在单个思想或主题的层面上,钱锺书便在不同领域和语言中如鱼得水,他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来源的材料来展现一个主题的多个方面。许多现代学者不满于传统批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弱点,而钱锺书却担心他们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管锥编》就是一棵棵“树木”,他关注这些树木的方式空前绝后,在跨越时间和语言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做到不忽略任何可能的材料。
另外的目的可能跟“文革”有关。《管锥编》是在“文革”后期写成的,其中对于二十世纪的政治状况只字未提,这里也许有远离事端或者说明哲保身的动机,然而“文化大革命”对文化传统的破坏一定是他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他常常把古代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与古代西方的文学作品相并列,这就是要表示中国的文学传统与任何其他国家的文学传统一样丰富一样有价值,而不是什么封建毒草。当然他从来没有直接明言,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将之看成一种可能性。
编辑本段书籍错误
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有以下两处错误:
《管锥编》第一册第21页提到《神圣的家族》(Die Heilige Familie),德文应是Die heilige Familie, 这里的h要小写。
《管锥编》第一册第489页写《吕氏春秋·道应训》:“尹需学御,三年而无得焉,私自苦痛,常寝想之,中夜梦受秋驾于师”。按《道应训》实乃《淮南子》篇名。
编辑本段书籍轶事
1、余英时考证方以智的史事,与钱钟书通信,钱先生回函谓,《管锥编》某页有涉及,余氏翻读,甚感钦佩。
2、萧乾翻译《尤利西斯》,曾指出《管锥编》采用此书词句解释《史记》话语的例子,誉为先河。
3、吴组缃对钱钟书说:“你的著作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己。”后来,钱钟书回寄一套《管锥编》给吴组缃说:“我的书,你都没读懂!”
编辑本段书评四则
《管锥编》论题四则
一、遮蔽与澄明
人的认识增长途径之一是阅读。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大,人是逐渐由被遮蔽而走向澄明的。 从这方面来说,钱锺书先生后期的主要著作《管锥编》,是一种澄明的思想呈递。《管锥编》说:有所见必有所蔽;天下之道各分,而原可以合。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独特的生存体验,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形成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但是一种独特的视角也可能是它的局限所在。能将各家之道综合的,《管锥编》当无愧是集大成的主要代表。而其它的书,很可能有蔽见。在这方面,管锥是值得推荐的书之一。
二、文化胚胎与根本
现代发展源自近代,近代源自古代,虽然科技突飞猛进,但在人文领域变化不大。《钱钟书散文》中提到这一点。正如成熟的人是由胚胎到婴儿、少年、成年发展过来的一样,社会文化也是如此。相对来说,越是早期的,古代的,也越是根本的。注释古代的典籍,正是探寻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根源性存在。《管锥编》说:察古可以知今,见今可以知古。因此在阐述人类古代各种现象的同时,这种做法的当代文化意义就凸现出来。所谓胚胎,即含有各种发展生长的始基。因此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原,并挑出其中的糟粕,也是《管锥编》对中国的贡献之一。因为现代现象的各种因果追溯,都可以追寻到历史的深处。
三、文字般若
许多发展都是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体系也不例外。因为一种理论总有它不足和待发展的地方,并且一种理论常常成为其它理论发展的桎梏。管锥编云:真理中蕴涵着血气。这种观点和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很相近。后现代主义认为“从认识论和意识形态上看,人不可能把握所谓客观的真理。所谓的真理不过是权力的象征和对弱势群体的压迫。”理论同时意味着理障。甚至文字本身就意味着桎梏。但文字还得用,语言还得发展,观念也需要放到广大时空坐标中,和其他相关论点论据进行比较对照,而不应成为僵化偏执的教条。从这方面来说,《管锥编》类似大乘的般若,观照万法而又无所执,只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并打通其它学科的界限,力求达到一种圆融的效果。从钱锺书《谈艺录》对《华严经》的引述和钱锺书对佛典的熟悉程度来看,他对这点是有所知的、有所行的。
四、《管锥编》的体例
《管锥编》注释了中国十部古籍。凡是字句有出入,含义有分歧,源流可考证,值得阐述的亮点和需要评价的地方,钱先生都一一拈出。可以说,这对后来人阅读这十部古籍起了很大帮助。同时为后来人研究其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启发。《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的读书心得,注释虽多,但有的地方是借注释而有意阐发对社会的看法和其它书的看法。例如注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问题时,指出这是归谬法,并提到孟子好辩,其经常采用归谬法。这就对读者阅读《孟子》有很大帮助。又如在讲到“名由人立,艺由己成”的时候,提到了他对阅读章学诚《文史通义》的“别有会心”,阐发了一段章学诚对社会某些现象的愤慨,这当然有些“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但也说明钱先生并不是单纯闭门读书,而也是负有社会的道义感。
《管锥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读书既多之后,各书中或有分歧之处,必然会心存疑虑。这个地方到底作者说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这都是个问题,因此有时候需要确定真伪而辨别是非。光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正误所在,这就需要熟读精思了。钱先生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书中注释的这十部古籍,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只是挑那些地方?我认为这涉及了《管锥编》的一个特点——叠构。在十部古籍的排列顺序上,凡是论述的问题,一般都在前面的章节没有出现过;凡是前面古籍拈出的问题,后面就不再论述。并且重要的是,出现的论题必然都是在历史上有疑义需要解决,或者是首先出现的值得注意的某个现象和一些警句需要拈出和说明,或者是从文学角度需要评判。而没有出现的论题很可能价值就不太高。当然每个读者也可能视角是不一样的。但读者对古籍所关注的地方,通常都在《管锥编》的前面地方都能找到。(关于这个观点,可以再商榷论证)。因此读古籍的好处只剩下加深对《管锥编》引文和论述的理解了。
参考资料
1
《管锥编》英文选译本导言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8699
2
钱锺书写《管锥编》的动机和心情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0/11/14/537003.shtml
扩展阅读:
1 《管锥编》选题建议及审读报告:http://www.guoxue.com/master/qianzhongshu/gzp-sdy.htm
2 《管锥编》1979年版:http://www.verycd.com/topics/77079/
3 《管锥编》2001年版: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9881/
4 金文明:〈白璧微瑕说《管锥》——读《管锥编》札记〉
5 蔡田明:《〈管锥编〉述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年)
6 韩石山:《反叛了的“钱迷”》(《书与人》杂志第二期,2006)
7 黄宝生:《佛经与〈管锥编〉》
8 董桥:《缺一本英译<管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