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仁龙老婆:浮躁文化为何盛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56:09
浮躁文化为何盛行作者:薛国林,马双丽来源:人民论坛来源日期:2010-12-21本站发布时间:2010-12-24 9:24:20阅读量:72次        

  编者的话:回顾2010年文化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股浮躁风潮扑面而来。“非诚勿扰”、“故里之争”、“影视翻拍”等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文化正在被浸染上这个时代的一种流行病症——浮躁。浮躁文化为何如此盛行?怎样才能治疗“文化浮躁病”?且听专家怎么说。

  我国社会目前的状况,就如同一个暴发户,有钱却没有文化。可是怎样来掩盖没有文化的事实呢?暴发户的一般做法就是在办公室摆上一大排精装图书,装有文化

  娱乐化:浮躁文化兴起的大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广大民众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社会的审美风尚的变异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个人娱乐,由自发向自觉的转换,从而形成了整个社会审美风尚的大改变,于是娱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审美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化从本质上看,拒绝深度,拒绝责任和义务,追求直观感受、浅层次的情感体验,这些和浮躁文化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所以在有娱乐的地方总能发现浮躁文化的影子。

  目前,娱乐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电视成为娱乐的重镇,不仅娱乐节目数量增多,连传统的严肃新闻节目也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电视娱乐节目成为当代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娱乐欣赏水准的不断提高,观众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让观众陪你“玩”,那你就得挖空心思不断出新、出奇、出噱头。于是海选、“凤姐”、“伪娘”等都粉墨登场,以刺激观众越来越麻木的神经。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玛罗理·沃伯认为:“越不用花脑筋、越刺激的内容, 越容易为观众欣赏和接受。这几乎是收视行为的一项铁律。”这种规律必将导致节目内容日益走向粗俗和肤浅。浮躁文化也在过度开采的娱乐资源中一路高歌猛进。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不对称:浮躁文化存在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我们骄傲地说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几百年才走完的路,然而,这句话只是对物质文明而言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却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再加上精神文明建设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这样就造成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远远落在了物质文明的后面,两者处于一种极度不对称的状态下。因此,我国社会目前的状况,就如同一个暴发户,有钱却没有文化。可是怎样来掩盖没有文化的事实呢?暴发户的一般做法就是在办公室摆上一大排精装图书,装有文化。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如何弥补两者间的不对称呢?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用浮躁的文化来营造出一种表面的繁荣。

  于是我们看到了充斥在各个行业的浮躁文化: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内提高知名度,热衷于举办各种各样的桃花节、螃蟹节、裤子节;旅游城市绞尽脑汁设计各种响亮的口号,于是就出现了“两个胖胖欢迎你”,“一座叫春的城市”。

  新旧媒体合谋:浮躁文化泛滥的助推器

  浮躁文化之所以大行其道,自然少不了媒介的传播。大众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对各种热点事件、低俗话题不遗余力的炒作,为浮躁文化的泛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的放大功能,在全媒体时代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一个普通人可以因为随口的一句话而一夜成名,一个原本很小的事情可以滚雪球般越闹越大,而一个原本严肃的新闻事件经过媒体的演绎也可以变成一出闹剧。每一个热点事件的背后都是一场媒体的盛宴。

  就拿《非诚勿扰》的马诺来说,“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言论广为大家所知,就在于她是面对着电视说了这段话,随着节目播出展现在观众面前,并在观众中形成一定反响,进而引起网民的讨论和纸媒的关注,网民的评论进一步成为报纸和电视报道的素材,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三者的合力下,拜金言论以极快的速度和广度传播开来,最终为广大民众所熟知。马诺的言论原本只是代表着她本人的价值取向,但是经过媒体的层层传播和放大,一个个案就升级为一个群体,甚至掩盖了原本正确的世界观。网上将她的走红称为“马诺现象”,而“马诺现象”的制造者正是媒体。

  学者的喇叭:浮躁文化前进路上的拉拉队

  时下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一些学者早已按捺不住寂寞,抛弃了学者应有的独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一些低俗节目大唱赞歌,无疑进一步助长浮躁文化的气焰。

  在众人的心中,学者应该是一个社会良知的守护者,是有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一群人。他们的话至少可信。但现实告诉我们,不可信。如对《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一类节目学者评论为,“寓情于乐”,“朝着幸福的感觉努力”,“娱乐而不低俗”,“坚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平民电视化的体现”等等。而对于该节目中嘉宾出位的言论、拜金主义的世界观等连普通观众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很多学者却一笔带过,甚至认为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这不能不让人对这些“社会良知”的独立精神有所怀疑。

  其实 ,中国社会许多方面除了直接的行政管理之外,并没有一个第三方的监督机制,即在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少一个缓冲调和的第三方。以电视产业来说,除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行政领导之外,并没有一个像“联邦通讯委员会”那样一个中立的机构,对双方进行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拥有独立地位的专家完全可以扮演这个角色,他可以站在学术的立场发言,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进行客观的审视,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壮大,批判行政力量的过失,为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警。可是现实情况却是,一些学者被现实的眼前利益所遮蔽,沦为利益相关者的传声筒。

  整个社会皆浮躁

  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金钱、欲望、低俗、焦虑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时代,我们需要娱乐和欢笑来缓解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愿意接受浅薄和低俗。我们需要轻松的大众文化,我们也同样不能抛弃有着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如果一个国家只剩下一些轻飘飘的东西,而没有一丝的沉重,我们就很容易迷失在娱乐和浮躁中,而最终无路可走。同样对于媒体来讲,可以生产娱乐,但是在娱乐的同时也应该坚守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如果仅仅为了吸引眼球就可以不顾一切,那么媒体只会沦为金钱的奴隶。(作者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2010年度文化现象反思:

  非诚勿扰:浮躁文化下的蛋

  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飚涨,然而“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该节目播出以来一直争议不断,“马诺”、“拜金女”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关键词。尽管《非诚勿扰》创造了较高电视收视率,但却使原本一档娱乐节目演变成一种浮躁的文化现象,并且充满争议。有的人极力支持,认为“马诺们”表现了真诚和坦率;也有人大骂其低俗,缺乏社会责任感,应该封杀。对于《非诚勿扰》,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档娱乐节目,娱乐才是其功能,无需过分认真。即使存在炒作问题,只要不违法、不影响他人生活,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非诚勿扰》的争议像其他红极一时的网络炒作事件一样,都凸显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民众的浮躁,以及价值观的真空。

  故里之争:地方发展也浮躁

  今年,关于名人故里的争执甚嚣尘上,从曹雪芹到李白,从赵云到西门庆都逃不掉“被争夺”的命运。每一次争执的背后,无非是功利心和地方经济利益在作怪,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这不也正反映出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的盛行?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媒体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三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故里;陕西宝鸡和山西高平争夺炎帝故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争夺老子故里;安徽凤阳、滁州和江苏盱眙争夺朱元璋故里……总之,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名气,都在争抢之列。

  翻拍:影视圈的浮躁

  近年来,影视圈中翻拍成风,不仅金庸古龙武侠剧、海岩剧、琼瑶剧这些历来都是影视剧翻拍首选的作品被“拍了又拍”,就连一些刚“火”了没多久的电影、电视作品也被迅速地翻拍——电影火了,就拉长故事拍成电视剧;电视剧受欢迎,就趁热打铁拍成电影。今年,这类作品正在热拍或准备跟观众见面的就有不少:热播电视剧《潜伏》、《奋斗》、《武林外传》将登陆大银幕,热门电影《山楂树之恋》、《画皮》、《风声》相继改拍成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也正筹划拍摄电视剧版……对于影视翻拍,批评声音一直很多,很多人认为这是影视圈浮躁的表现。有人甚至戏谑,这是同一题材“被‘蒸’过了,再用‘水煮’,最后拿去‘红烧’”。(人民论坛记者 杜凤娇 整理)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