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钻的画法:- 山寨“百强县”为何盛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00:53

山寨“百强县”为何盛行

禹海君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经记者调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据10月11日《京华时报》报道)

  明明是货真价实的贫困县,却赫然被列入所谓“百强县”之列;明明是不具备评比资格的山寨机构,却也有不少地方领导人趋之若鹜。为了能给自己所管辖的区域贴金,他们不惜重金给“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送钱,以期获得晋升“百强县”或“进位争先”的机会,而在该机构官网上的“县域经济论坛”“县委书记和县长论坛”“地市州盟”等多个栏目露脸,或是发表署名文章便成了捷径。

  值得关注的是,此番媒体曝光的“百强县”榜单,竟然是该机构开展的第十一届评比榜单。照此推算,“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存在的时间应有十年有余,在真相被揭露之前,山寨“百强县”评比早已盛行。若不是因为“百强县”榜单里的17个“国贫县”太过扎眼,媒体或许不会如此关注,我们更无从知道潜藏在这一份份榜单背后的猫腻。

  山寨“百强县”评比为何盛行?与地方政府的政绩饥渴症有着莫大关系。对一些地方的当政者而言,百强县是面子,是政绩,更是可以夸耀的资本,是升迁的筹码。因此,在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进入百强县”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则把“进位争先”当做下阶段任务。为此,不惜花费财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争取。

  除此,政绩考评体系存在着天然的漏洞,一些地方在考核官员政绩时,注重GDP不注重民生实际,使得官员追求表面的繁荣成为一种风气,诸如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往往成了欺上瞒下的道具。而进入“百强县”榜单,无疑就是在做好面子工程。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所谓“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便干起了拉大旗作虎皮的勾当,与一些地方政府唱起了“周瑜打黄盖”的大戏。为了让地方政府更有“脸面”,更加情愿地掏钱,他们甚至采取了召开研讨会、发布会和邀请权威专家到场的办法,以此彰显山寨“百强县”评比的严肃性。显然,如果不铲除山寨评比存在的土壤,即使“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倒了,依然会有后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