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魂剑圣txt下载:赖诗逸:用“十年失误”代替“十年浩劫”是不对的(炎黄春秋 2006年第7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5:12:06
用“十年失误”代替“十年浩劫”是不对的
赖诗逸
2006年第7期 炎黄春秋杂志112

“文化大革命”中群众集会的场面
在2002年9月出版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张荣生写的、题目很长的文章《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该杂志的编辑在此文的“摘要”中,把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党史、国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十年浩劫’这一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不宜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篇文章所谈的内容,不仅是一个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是涉及政治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地讨论清楚。
张荣生在文章的开头,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确实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十年浩劫’的提法有符合事实的一面。”接着,便在“但是”方面大做文章,根本否定了“十年浩劫”这个已沿用多年、大家很熟悉的观点,并拐弯抹角地说,使用“十年浩劫”的说法,是“不分青红皂白”、“把‘文化大革命’十年说得一团漆黑、尽情丑化”。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张荣生没有具体加以说明,但他明确断言:这是“共产党执政期间发生的十年失误”。这个观点,他通过副标题也突出地显示出来了。
“文化大革命”究竟是“十年浩劫”还是“十年失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这场“政治大革命”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如何认识这个后果的严重性。
研究“文革”的问题,最好是先从它的性质谈起。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已经对“文革”作出了正确的结论,它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由于这是一场“内乱”,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灾难”。所以,把“文革”概括为“十年浩劫”,可以说是一语破的。这怎么是“把‘文化大革命’十年说得一团漆黑、尽情丑化”呢?至于“十年失误”,那是属于评论工作问题的说法,也大大地淡化了“文革”的破坏性。难道张荣生提出“十年失误”的看法时,忘掉他曾经说过:“‘文化大革命’确实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吗?难道“巨大灾难”不是“浩劫”吗?
张荣生在引用《历史决议》关于“文革”中“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性质都没改变”的论断后,发出提问:“‘十年浩劫’一词所寓意的社会画面,怎么能同这种社会性质互相吻合呢?”对此,我的看法是:我国的社会性质之所以没有改变,主要因为,党粉碎了林彪一伙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和“四人帮”策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所以,“文革”还是处于内乱的范围。但是,正如《历史决议》所指出的:“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一点,是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加以正视的。可以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个观点,就是这一段话的最好概括。难道由于当时的社会本质没有改变,就不能把这个“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称为“十年浩劫”吗?
张荣生说:“按照‘十年浩劫’四个字的字面含义,那就是:在整整十年里,动乱从头到尾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以致物质生产停滞不前,经济工作不进反退,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事实并非如此。”在引述《历史决议》中有关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进展的一段论述之后,又发表议论说:“这些成绩与‘十年浩劫’一词的字面含义怎么能相称呢?”在这里,张荣生既曲解了“十年浩劫”的含义,又把“文革”与作为时间概念的“文革的十年”混同起来了。
“十年浩劫”的含义,虽然没有正式的法律解释,但是,大家都知道,其中重要的是“浩劫”二字,“十年”二字只是如实地记录了“文革”期间的主导潮流。但是,所谓“在整整十年里,动乱从头到尾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恐怕只有张荣生一个人持这样的看法,按照他的说法来推理,所谓“十年失误”也应该是:“在整整十年里,失误从头到尾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但是,我们知道,周恩来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曾经领导了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邓小平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曾经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这明明是正确的举措,难道它们也被纳入了“失误”的范围吗?由此可见,张荣生想通过曲解“十年浩劫”的含义来否定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在研究“文革”的问题时,应该注意到,作为政治运动的“文革”与作为时间概念的“文革的十年”,是有明显区别的。“十年浩劫”,是专门针对那场所谓“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而言。对于这十年所做的其他工作,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凡是确实取得了成绩的,都应该加以肯定。但是,用这一时期的工作成绩来否定“十年浩劫”的提法,说它是“寓意抹杀一切的不准确表述”,则很难达到目的。
《历史决议》确实提到,“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并列举了其他一些工作的成绩。紧接着,《历史决议》又明确指出:“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这里,我只摘引几个经济数据来说明这一点。按每百元积累的国民收入计算,在搞“文革”的这十年间,“三五”时期为26元,“四五”时期为16元,都少于“一五”时期的35元,而且是越来越少。在工业生产方面,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1966年为34.5元,到1976年下降为19.3元。其结果,在“文革”十年中,仅国民收入就损失5000亿元。从经济效益(这是考核经济工作的重要指标)来看,认为“经济工作不进反退”,恐怕不会过分。从总体情况来说,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了。不仅如此,“文革”还在政治上、文化上、教育上、组织上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各个领域的长时间的大破坏,归结起来就是“十年浩劫”。这难道与“‘十年浩劫’的字面含义”不相称吗?
在研究“文革”的问题时,还必须注意到,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几年后,党又作出了彻底否定“文革”的重要决定。1984年6月31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第九号通知正式提出:“各整党单位一定要对广大党员深入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历史决议》中已经透露出这一意图,这个重要文件对那场所谓“政治大革命”写下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话:“‘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邓小平在同《历史决议》起草小组负责同志的谈话中也曾经指出:“‘文化大革命’同以前十七年的错误相比,是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它的后果极其严重,直到现在还在发生影响。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一代人,其实还不止一代。”
谈到这里,有必要回忆一下,“‘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张荣生认为把“‘文化大革命’称为‘十年浩劫’由来已久”。这一点,他倒是说对了。
早在1980年年中,胡耀邦就使用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说法。在当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的一个会议上,胡耀邦提出,要解决好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遗留的问题,必须做好三项工作,第一是审判林彪、“四人帮”;第二是写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完成以上两项工作后,才有可能进行第三项即召开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这个时候,他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4个月。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总结历史教训时,曾经说,毛泽东虽然认识到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错误,“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这个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已于当年8月31日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
1983年3月13日,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卡尔·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报告时,再次提到“十年浩劫”。他指出,在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我们党在50年代后期开始,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这种倾向,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到荒谬绝伦的地步,甚至把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说成是‘搞修正主义’,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样,在知识和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错误,就发展成为令人痛心的十年浩劫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一个隆重的庄严的大会上讲的。
1988年6月22日,邓小平又重提“‘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他在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
除了党的领导人之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1980年9月2日于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也提到“十年浩劫”。他在讲到复查纠正冤假错案时说,这“对于治愈十年浩劫给人民造成的巨大创伤,对于促进安定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搞四化,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又说:“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这是十年浩劫中审判工作的一条重要教训。”
邓小平的讲话和胡耀邦的报告,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广大读者,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胡耀邦总结的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反应十分强烈。邓小平的讲话发表后,在全国还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学习活动。难道张荣生对上述文件都没有读过吗?
还应指出,张荣生在否定“‘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个观点之余,又大讲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用意不说自明,但这种做法却令人莫名其妙。从上面所说情况可以看到,把“文革”概括为“十年浩劫”,是符合《历史决议》论述“文革”问题的基本精神的。因此,把这个观点与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扯在一起,是没有道理的。同时,我们知道,大力倡导四项基本原则的是邓小平,一再使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提法的,也是邓小平。请问张荣生,难道邓小平的言论会自相矛盾吗?难道他认为邓小平“违反”了四项基本原则吗?
张荣生在文章中又提出,对毛泽东在“文革”中的具体言行应该“科学扬弃”。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在这里,我只提出一点意见。张荣生在引述毛泽东的言论时说,“他认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应该指出,毛泽东的原话是:“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康生在主持修改“九大”的党章时,也采用了这个提法,但加进了“始终”两个字,变成: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个问题,胡乔木早在1979年初就加以澄清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时光已经流逝了20多年,张荣生却依然引用康生修改后的写法。在对毛泽东的言行进行“科学扬弃”时,怎么能出现这种不应发生的问题呢?还有,张荣生不明确说明支配“文革”的错误理论是什么,这也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历史决议》明明讲得很清楚: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要论点,“曾被概括成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但是,张荣生在这篇研究“文革”的文章中,却一字不提这个理论,更不要谈“科学扬弃”了。避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怎么能说清楚“文革”的问题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无论是从坚持《历史决议》关于“文革”的结论来看,还是从响应党中央要我们彻底否定“文革”的号召来看,都不应该用“‘文化大革命’十年失误”的说法来代替“‘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个观点。为了牢记“文革”的惨痛教训,为了防止“文革”的灾难在任何范围重演,应该继续坚持“十年浩劫”的提法。
(责任编辑 萧 徐)
http://www.yhcqw.com/html/yjy/2008/419/084191045501H7521690E1AJ6KDJJ64F7KC.html
http://www.51jr.net/magazine/html/2008/373/373810.htm
赖诗逸:用“十年失误”代替“十年浩劫”是不对的(炎黄春秋 2006年第7期) 章立凡:科学是民主的温床 民主是科学的保障(炎黄春秋2007 年第9 期) 周筱赟:世博会与亚运会的不同舆论生态(炎黄春秋 2010年第5期) 孙振:文革后期我与四川省委书记的交往(炎黄春秋 2008年第10期) 李凯源:大跃进奇闻拾屑(炎黄春秋 2006年第8期) 本文摘自:《炎黄春秋》2011年第1期,作者:胡启立,原题:《人生·人格·人心—&mda 历代反腐倡廉机制 叶炳昌 2006年第4期 炎黄春秋杂志28   我国的国家机器诞生很早。沿着历史长河追溯,历朝历代都重视“廉政建设 都懂得建立完善的“保廉”机制,要求“为官必廉”。愚以为,借鉴这些机 炎黄春秋:百年中国世界观的反思 炎黄春秋:百年中国世界观的反思 张学良: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此事与蒋介石无关——《炎黄春秋》曾景忠 十年经济的失误 给你提个醒:八种不能隔夜吃的食物—《炎黄世界》—2011年第1期—龙源期刊网 《炎黄春秋》文章:解放后苏联援华的历史真相 《炎黄春秋》文章:一个右派的“饥饿改造” 清代部分禁书一览 - 炎黄春秋 -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刘伯温之死 - 炎黄春秋 -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2009年第7期、第9期、第11期关键词:Web2.0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教研团队 B... 男色是女人最大的福利—《东西南北》—2011年第1期— 《半月谈》2009年第12期 【半月评论】 转型升级是出口解困的根本途径 《半月谈》2009年第1期 【半月评论】 转型升级是出口解困的根本途径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失误与对策 炎黄春秋:坐失机遇——预备立宪百年祭 岳飞绍兴十年北伐的影响 by 唐宋春秋 我的祖先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