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河漂流自驾游攻略:CIO的30、40、5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48:51

CIO的30、40、50

一個人從30歲到50歲,有不同的責任和焦慮,心態也大不相同。首先需要瞭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樣的工作目標,處在怎麼樣一個階段?

為此《資訊方略/CIO INSIGHT》記者特請清華大學總裁班特聘講師侯聖景老師、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業務支撐部規劃建設處副經理甯宇、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資訊管理部部長余從國,和德馬格塑膠機械(寧波)有限公司IT經理周振來共同討論這個話題。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30、40、50的時候,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什麼不同的想法?

寧宇:我的體會是職業規劃設計得再好,往往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職業的具體路徑要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點去做。在30歲時要更多地考慮自己知識、技術能力的儲備,這時的心態是以技術為核心,為自己負責,為團隊做貢獻。

40歲時更多的是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對IT的瞭解,將企業的戰略和公司的主營業務更好地結合起來。CIO不是一個簡單做系統的人,而是企業戰略的實施者、管控者,40歲應該是為企業做貢獻的階段。

五十而知天命,這時比經驗多的應該是教訓,總結經驗教訓,提出一些理論化的東西。技術是不斷變化的,但理念是能夠去複用的,能夠將積累更多地跟業界同仁做些分享,給別人一些指導和建議,為行業做貢獻。

我希望在此基礎上加上25,現在IT從業人員畢業的時間多是25歲。剛剛步入社會的時候,自己要完成一個轉型,從學校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主動地接觸一些工作,到在企業中怎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會中怎樣做好自己的定位,為自己打基礎。這其實是一個轉身,如果這個轉身做得好,就能為後面的事業打基礎;若是繼續沿襲學校的學習工作模式,就會為自己今後的工作生活發展設置一些障礙。

余從國:每5年一個階段我覺得應該更確切些。若用一個字來描述,我覺得30歲應該是“做”,無論是資訊管理人員還是CIO,30歲應該是多做的時候;40歲應該是一個“悟”的過程,特別是CIO在企業中,要不斷地悟出一些老闆的思想,因為資訊化在企業中無所謂好與壞,也無所謂標杆與否,主要悟出一些老闆的思想,資訊化就做好了;50歲應該是個“教”的過程,到這個年齡對某個領域有了較充分的認識,用這種總結去培養新一代人,50歲對個人也上升到一定高度,對CIO來說,30、40是技術、管理經驗,50歲CIO如果不把自己提高,就會被淘汰,更多的是思想的提高。

周振:我覺得談職業發展要涉及到兩方面因素,年齡階段和環境,實際上職業規劃是離不開環境的,現在整個行業的發展是非常“年輕”的,轉型也越來越快。30、40、50實際上很難分得清楚,餘把半衰期縮短到5年,是因為IT發展是被技術往前推的,隨著網路技術不斷地升級,導致知識、業務流朝著它發展,這種發展必須建立起縱軸和橫軸,現在給我們提供的的只是個橫向的環境。

選擇IT職業,實際上是選擇了一個半衰期很短的行業,誰都無法預料10年後會有什麼變化,要找准職業的發展,根據行業特點,必須建立自己的圈。

侯聖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拙見,30、40、50只是年齡的一個界限,是一個人在社會當中的時間軸而已,如果非給他加上職業規劃的話,年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裏的目標是什麼?當你跨入工作的時候,當你從事CIO的時候,你怎麼看待工作,怎樣定義未來,只要你的目標不變,30、40、50只是你在等待機會而已。

李白說過“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30歲時,我的建議是積攢實力,豐滿你的羽翼,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因為CIO這個行業是應用技術,知識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學懂了一門技術,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我的建議是年齡不要設界限,學習無止境,創新不要停頓。

在職業規劃上,我們暫且把年齡忘掉,你的目標是什麼,30歲時目標是什麼,在技術上要達到什麼,在企業職位方面、綜合管理方面,你要得到什麼東西;40、50歲,你要得到什麼?如果加上60,你打算怎樣退休?人生是一條線而已,計畫再好不如變化快。我跟大家分享一句話,沒有準備的人是準備失敗的人。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而不僅僅是正確地做事。如果你是一艘船,你不知道目標,那你哪兒都去不了。所以作為我們30、40、50的CIO,你清楚你的目標嗎?

在IT行業有一個普遍的法:“IT是吃青春飯的行業,IT人工作壓力大,知識更新快,年過30就要考慮轉行了。”諸位CIO在30時是如何考慮這個問題的,是繼續做IT還是狠下心來換一個看似“前途光明”的職業?如何度過這個職業拐點?

周振:如果對做IT行業產生困惑,就要檢查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行業,這很重要。因為從事IT行業的人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你會關注:第一,技術如何發展,甚至要憧憬技術會發展到何種程度;第二,技術如何與管理結合?新的技術你要去探尋,別人有沒有這個樣本,這個技術有沒有發展的可能性,這都需要好奇心來驅動;第三,在前兩項總結的基礎上,你有沒有獨到的見解。這些是做IT應該去關注的重點,IT人需要有熱情。

余從國:我做了幾年的資訊化,又做了7年的電子商務,又在醫藥的流通企業。我發現虛擬經濟離開實體經濟很難發揮現代經濟的潛力,所以現在我又重新回到上市制藥企業中從事資訊化。

寧宇: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自身的轉型變化談起。IT技術和資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做資訊化就是搞電腦的,但是技術的快速更新變化有不可阻擋的趨勢,層出不窮,有非常累非常辛苦的一面;但我們要意識到資訊化推進是有章可循的,無論技術怎麼演進,其實都是以新技術的應用去降低成本,找到新的商機。

看IT價值,不能簡單地從IT看系統,要看業務、戰略,也就是說要通過業務視角和技術知識來看行業的發展特徵,從具體的技術當中轉出來,很多業務不是單純靠技術革新去解決的,通過企業資訊化,來解決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正如一些CIO可以從會計轉型,這只不過是視角不同。

侯聖景:就30歲的角度而言,在中國大學教育的一般情況下,22、23歲正常地步入社會;25、26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應該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經過兩三年的工作經驗,從學生轉向社會。角色的轉變,職業的定位,在30歲時都應該知道對未來做哪些準備,我給出的建議是要學會專業,用7年的時間,豐滿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閱歷,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30歲你要懂得如何站得高、看得遠。

我舉幾個例子:平安保險的CIO羅總,他的年薪是640萬元,是CIO薪酬中的老大;交通銀行的CIO侯維棟的薪水也是過了百萬,但過百萬的CIO在中國寥寥可數。那麼對CIO和IT技術人員而言,我的建議是30歲時在專業領域打好基礎,有更高的視角,有更高的眼光,自己能夠從整個行業的角度,從自己所從事的業務,從管理的角度,有所創新;利用IT手段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這是最核心的。

四十不惑,40時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與30相比,此時你對職業生涯關注的重點發生了哪些變化?幾位嘉賓CIO都比較年輕,都沒有到40。請你們展望一下自己40時的職業規劃。

余從國:到40歲時,會面臨兩種可能,一種是繼續做CIO,為企業服務,到企業的高層管理中去。另一種可能是CIO在企業從事多年的經營管理工作後,依託這種背景,能夠借助IT繼續為企業提供新技術的模式。我在醫藥行業做得比較久,醫藥行業電子商務發展潛力比較大,可能到40歲我會專注醫藥電子商務。

寧宇:我自己體會到40歲,各方面的壓力都會增強,儲備也基本耗光了,40歲有兩點:更高效地工作和積極地學習。高效地工作是自己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去熬夜、去拼,忙得很辛苦,而是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帶動團隊共同努力,讓團隊的效率發揮到極致,共同的是追求效率、效果。學習是追求技術更新,50歲是技術、管理方面都是要進行更新和學習。所以在這個年齡大家更願意將自己的經驗與行業分享,這本身也是一種學習。這時讓自己的思想、理念更加充實,讓自己更有信心,才有資格談後面的路怎樣走。

周振:我覺得這時更應依靠大家、依靠團隊。其實職業發展與做人有關係,必須有自己的團隊,這個團隊不一定是官方的,可以是些志同道合的人,這對職業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到40歲時,必須培養開放的思想,分享成長過程,才能建立起非常好的團隊,才能有很多方面的機會,因為做專案,很多專案需要知識、人才的儲備,說到底是人的儲備,這是30、40歲時有沒有價值的關鍵。

侯聖景:我感覺在30歲時要清楚回答自己3個問題,第一:你是誰?第二:你現在在哪里?第三:你明天去何方?若是這些問題經常回答得很清楚,我相信你做任何職業目標都是明確的。哪麼40歲以自己的實力、從業資格,已經有了說話的實力,40歲應該是展現資本的時候,一定要明白,這時面臨的壓力、空間,包括人脈、下步要做的是什麼、你適合哪條路等。40歲應該是堅定地告訴你自己答案的時候,而不是懷疑選擇的時候。

30歲鎖定目標,40歲是不斷前行完善的過程。如果這個時候你沒能適應變化,核心競爭力並不明確,有可能你僅僅是某個公司的CIO或某集團的CIO而已,但實際上你的個人價值並未達到目標。

我給大家一個建議,既然你選擇了CIO這個職業,你要清楚你適不適應,在這裏能不能得到你想要得到的,這是最關鍵的,40歲是我們應該給出肯定答案的時候。

村上春樹38寫出了《挪威的森林》,魯迅先生寫《狂人日記》時也是38。他們都是在將近40時,事業有了新的突破。在40時,你會不會考慮如何突破職業發展瓶頸、實現自身更高價的命題?

寧宇:其實我在30歲時的定位到現在沒有什麼變化,就是通過中國移動這個平臺學習更多知識,能夠使自己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到40歲,如果有這樣的環境條件,我會一直做下去,如果說有什麼變化,就是自己從以前單純地學習、吸收、充電,到願意與大家做一些分享,也就是能夠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教訓與大家進一步溝通,把這些年來從事IT、從事資訊化的經驗體會與年輕的同事一起分享,共同推進行業的發展,這是我現在比較明確的想法。

余從國:首先要考慮突破。30歲是做的過程,40歲應該悟出自己做什麼、如何做,應該利用自己在行業積累的經驗,做ERP與電子商務之間的合作。

周振:不會有大的變化。我還是關注技術與管理如何融合的問題。但想法有變化,因為以前做專案、案例時有許多困惑,以前的積累成為企業的經驗教訓,也為現在同事觀察技術、管理時做了鋪墊。IT審計在國內是個很新的領域,在IT控制風險方面,我想可能有些想法,或有要做的事情。

侯聖景:40歲要考慮如何順利通過自己的職業瓶頸。如果從22歲開始工作,已經有18年的工作經驗,社會變化之快超過所有人想像,IT創新應該是整個社會技術創新最快的。如何突破職業瓶頸呢?CIO的職業應該是與管理相結合,我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就技術人才轉向管理人才已經基本上有了一種成形的理論體系。但如何實現CIO向CEO蛻變,我覺得就是要不斷學習、反復創新,技術和管理結合、技術和業務結合。

寧宇的發言我比較贊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是不同的,成功是自己對自己的定義。瓶頸在哪里,只有自己清楚。每個人瓶頸不同,如有些領導的瓶頸在於不能知人善任等等。在40歲時如果你要跳槽或者發生職業變化,請讓獵頭來找你!

五十知天命,假設50後的你,是希望安全地退休,還是重新抖擻?

余從國:我可能既不能退休,也不能重新抖擻。50歲我覺得應該做些諮詢方面的工作,將經驗與大家分享,協助年輕人成長。

周振:這都是延續性的,50歲應該是收穫的時候。以“要是別人喜歡你,首先你要喜歡別人”作為準則,給別人幫助,到50歲就會有好的結果,你在某些領域有獨到的想法,這些想法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至於安全退休,還是重新抖擻都不重要,只是我們現在做的要對以後的發展有更廣闊的選擇餘地。

寧宇:我一直有個夢想,到50歲時能夠回到學校教書,那時我已經有一些經驗、想法,也有包括管理、業務層面的管理體會,很多經驗想與大家分享。我覺得業務部門要求創新、求發展變化,他們的思維模式是共同中尋找差異,共同中尋找不同,才有價值。而IT中很多是怎樣從差異中尋找共性,才能更好地推進標準化進程,以流程方法去實現。這種矛盾中我們可以看出,正是這種摩擦激勵著、推進著資訊化的發展。我想如果把這些共性的經驗做整理歸納,也許會有益於推進行業的發展。

侯聖景:50歲這是人的長期目標,在對職業進行規劃時,我常說,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短、中、長期目標,50歲時,基本上是生命過了2/3,你的目標達成率是多少?有的100%,也有的80%,60歲退休,還有10年的時間達成。所以,50歲是該告訴自己是否已經完成人生夢想、達到人生目標的時候。如果沒達到,別灰心,雖然50歲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都遠不如年輕人,各方面條件使你不能具備更好的沖勁,請記得自己別放棄自己,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也許各不相同,但失敗都有一個共同的答案叫“放棄”。

對與從事IT的朋友,我建議你不要考慮年齡,自己目標達成之前要時刻清醒地告訴自己,目標是什麼,到50歲時,但願不留下任何遺憾,這對一個人的職業規劃來說將是個很圓滿的結局。我們大家都還很年輕,到50歲時,我相信你不會為做過什麼事情、達成了什麼目標而後悔;而是會為做過什麼事情、未達到目標而後悔。

各位都如何評價目前的態?在25的時候,你想過會是現在這樣的態和情況嗎?

周振:首先25歲時沒料到是這樣的狀態,在會計行業做了好多年,只是偶然的機會使我進入IT行業。進來後職業規劃就是想把IT這個技術活搞定,現在有許多事情沒做,有許多功課要去補,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去完成。

寧宇:有的實現了我當年設定的目標,但更多的事是沒有料到的。當年將目標設定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頂級人物,想在50歲時達到目標,上天比較眷顧我,能給我機會讓我達到這個目標。

另一方面,我沒料想到的,也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先有為才有位,而不是我為了求這個位置而去做事。要做的目標清晰化、條理化,都做好了,相信能得到業界的認可和各方的承認。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余從國:我覺得現在的狀態還不錯。現在的狀況,25歲時確實沒想過,但我想人總是在反復中成長的。

侯聖景:如果按部就班地想到了現在的結局,我只能對自己說我完成了自己的預定目標,這樣也許比較安逸。我現在更希望前行的路上出現更多的驚喜,這些驚喜就是我的機遇,只要我時刻告訴自己,我是否準備好了就可以。和大家分享我比較喜歡的兩個廣告語,一個是“有夢想才有未來”,如果我們夢想都沒有,你啥也得不到;另一個是“有實力才有可能”,有了夢想,時刻為自己積存實力,實力具備了,你就可以去發現機會、抓住機會,乃至去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