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木楠雄的灾难55:学佛照妖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7:42
   
  这是一个很殊胜的教言,篇幅很短,却很经典受用,转发过来与诸位道友共享。

三个根本,九条理由,三个决定!

第一个根本:思索死亡是确定的。
  ·因为死亡一定到来,因此无法避免。
  ·因为我们的生命不能延伸和不停减少。
  ·因为就算我们活着,也少有时间修行。
第一个决定:我必须修行。

第二个根本:思索死亡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因为我们在世上活着的时间不确定。
  ·因为死亡的因素很多,而生命的因素很少。
  ·因为身体的脆弱性,死亡的时间不确定。
第二个决定:我必须现在修行。

第三个根本:思索临终时除修行之外一切无助益。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朋友是无助益的。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财富是无助益的。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身体是无助益的。
第三个决定:我将修行不执着于此生任何美妙的事物。
         序:本人14岁开始接触佛学,至今已有17年。回首17年的心路历程,自认为不是一个懒惰懈怠之人,而确一无所成,纠其原因,实为不依师教,盲修瞎练。闭门造车,车未造成而大好时光已飞逝而去。悲恸之余,虽无成功之经验,但总有失败之教训,写出来为初学者作为镜子,或有裨益!

  一、学佛的目的

  大家学佛都有自己的因缘和目的:有为苦逼、有为情感、有为得乐、有为证圣,终其根源不外乎离苦得乐。随众生心量而佛说三乘、五乘。

  既然学佛,大概人、天就看不上眼了,声闻、缘觉也不在话下,唯有大乘称吾心臆。不知大家怎么想,很久以来我是这样认为,非但如此还夸夸然以大乘自居呢。现在才知从对佛法的信心、浩耀心来说甚好,但于修行来说则实为好高骛远的大我慢心。没有人、天、声闻、缘觉之基础又那来的大乘。换句话说“人都做不好还学什么佛?”

  二、清净心

  佛智广大如虚空 普遍一切众生心 了世妄想皆非有 不起种种异分别
  一念悉知三世法 亦了一切众生根 譬如善巧大幻师 念念示现无边量
  随诸众生心行异 往昔诸业愿了力 令其所见各不同 而佛寂然无动念
  或有处处见佛坐 充满十方诸世界 或有其心不清静 无量劫中不见佛
  或有信解心无我 一念发意见如来 或有谄诳不净心 亿劫专求莫能遇
  或一切处闻佛音 其音美妙令心悦 或有百千万亿劫 心不净故不得闻

  这是《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及一切会众赞佛的偈颂。前三个偈颂是赞佛福德、智慧、神通无不圆满,想来大家学佛、信佛必不生疑。后三个偈颂前两句皆是说若众生心净便能见佛闻法,后两句则说若心不清净求亦无用。那谁是众生呢?噫!你我企不就是众生,原来普贤菩萨就是在说你我。有见有闻,还是无见无闻想必大家心里有数,心清净否则极应检点。

  这段经文我很早就读过,直到数日前又重读此处,忽升起极大的惭愧心。回想自己这些年来的所做所为,也配称为学佛吗?

  三、自我检测

  以下有一些问题请大家自己检测一下吧:

  1、学佛、信佛杀生之事照做。或虽不杀生却不积极放生、护生,进而劝他人放生、护生。

  2、学佛、信佛偷盗之事照做。或虽不偷盗却不积极供养、布施,进而劝他人供养、布施。

  3、学佛、信佛邪淫之事照做。或虽不邪淫却不积极善护身心,进而劝他人善护身心。

  4、学佛、信佛妄语之话照说。或虽不妄语却不积极说爱语、赞叹,进而劝他人多说爱语、赞叹。自评:因果不昧呦。

  5、平时既不读经亦不听经,认为一句佛号、一句咒语、一个话头就能轻松断烦恼、得解脱、证圣果。自评:殊不知已走上事倍功半的道路。

  6、读几部经就认为通达佛法,不要说对那些不学佛的人就是对学佛的人,也时常想:他如何、如何也有资格学佛。自评:此乃大我慢。实为愚痴可笑。

  7、佛我所欲也,名利财色亦我所欲也,取佛而亦不舍名利财色,才称我心也。自评:比普通人贪心还重。

  8、时不时的烦恼的不得了,气不打一处来,总觉得别人都对我不起,都是别人的错,别人都是愚痴众生,我与佛菩萨大概就差一点点。自评:统统是无明相应法。

  9、每天也读读经,念念佛加起来也就1个小时吧,就认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评:难道这就是佛赞许的“修持”吗?

  10、平时不注意个人形象:
  佛是其发绀黑,光螺焰起,咱是白发丝丝也不拘油,枝枝扎扎如喜鹊窝;
  佛是其齿鲜白,犹如珂雪,咱是牙齿黑黄;
  佛是身心清净,微妙寂灭,咱是以不洗澡为荣,以身体洁净为耻,以不洗脚为荣,以脚无臭为耻,以不洗衣服为荣,以衣服干净整洁为耻。
  以此类推共有八万四千荣、八万四千耻。
  自评:难道学佛的人就应该是一幅穷酸倒霉邋遢相?

  11、做事不追求完美,心思粗糙,得过且过。自评:这就是佛所赞许的“随缘”吗?。

  12、凡事都爱与人争辩,可不是为了明理而辩,而是为争而争。

  13、总觉得有人妨碍自己,甚至要害自己。自评:古人言“杀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佛在净土,大概不晓得这个世界人心险恶。多提防点总没亏吃。

  14、为了一件与学佛无关的事情,牵肠挂肚,苦恼万千,天天求佛,一天不解决便日夜难眠。自评:“提问:佛祖,为什么您有两耳垂轮之相呢?(佛祖)慢悠悠的回答:这个吗,因为我拿众生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也没折,你说满他的愿吧,会害了他,不满他的愿吧,他边念还边埋怨我,有时没有办法,为图个清静只好用耳朵把耳朵眼堵起来。”

  15、如意之事就贪,不顺心时就嗔,烦恼来时全不知对治之法,甚而在烦恼中已多时还不自知呢。自评:学佛不知修心。

  16、早饭基本不吃,有病就靠埃着,从不进行锻炼,喝酒堪比武松,玩游戏肩痛眼花也要坚持熬夜到凌晨两点半。自评:不知善待此身,老来可有的受哟!。

  17、明明定了六点起来做早课却每天都托到六点半才起。自评:在这里,允许你找一千个理由来辩白。

  18、庙子经常去,却心怀畏惧从来不敢象师傅们请教。自评:殊不知师傅们有多热心,多慈悲。

  19、学佛与做其它的事差不多,今天就这样吧,马虎、懈怠一点也没关系,明天我一定会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有成就的。自评:这真是鬼才相信的话。

  20、学净土的,赞净土毁禅、密;学禅学密的亦然。自评:统统是佛说的法,这样自赞毁他,是不是在谤法呢?。

  21、爱看电视、爱看电影、爱玩游戏、爱逛街、爱买衣服、爱化妆、爱煲电话粥、爱睡懒觉,然后抱怨说自己没时间学佛,不能把学佛当作自己人生头等大事来做,总期待于明日。自评:流光迅速,大道元深。

  22、学佛多年却不皈依,不受戒,认为我心中有佛就行了,皈依、受戒只是形式,是那些信心不足的人才作的事。自评:现前无比的大利益却不希求,真愚痴呀!

  23、做了芝麻大的一点好事,就好像供养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佛菩萨一样,能念念不忘美上三天。犯了错却不知忏悔、不加改正。自评:说什么“三轮体空”,我看一空也不空。

  24、古人闻过则喜,我是闻过则嗔,闻说别人之过则喜。自评:总有贬斥诸方,唯我独尊之感。

  25、读经不认识的字或术语从不查字典,以至于发音错了好几年还不晓得,不懂的地方放在那里也无所谓。自评:反正也不考试。

  26、佛像往床头一放,或随便安置,佛龛很长时间也不清理,每日象征性的礼拜几下,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佛说说。自评:这就算大事已毕。

  27、佛经随便放在床头、沙发上;饭后、便后不洗手拿起来就看;经文上到处都是涂鸦;读经飞快,从不思索经意。自评:如你发愿按上边的方法读《金刚经》三千遍,我看到不如,真正把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日常生活中好好的体会、思维、串习。

  28、对于四念处、十二因缘法、四谛很少用心,认为这都是小乘佛法,无须用心。自评:“咱追求的是大乘吗”。

  29、自称大乘,以修学六度万行自居,却从来不供养三宝,从来不布施乞丐;戒就是不杀盗淫妄,平时吃吃素,戒行就清净了;受辱时为了佛菩萨,勉强忍下,但却痛苦无比,毫无欢喜可言;什么叫精进?什么叫止?什么叫观?哎呀自己还没时间学呢,大概给我三年、五年、十年我就能学会了……自评:古代的大乘行者大概也这样子。

  30、缺少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人对事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还说这是佛说的,我们要随缘,要少欲知足。自评:这样的人就叫-烂。

  31、30岁了,男不婚、女不嫁,天天嚷着要出家。让一般人看了觉得好奇怪,认为不能学佛,学佛的人都不想结婚。自评:嗯,将来我的孩子可不能学佛,要不然连婚都结不了。

  32、嘴里总说“人生如梦,人生太苦”可是真的觉得苦吗?天才知道,恐怕非但一点出离心都没生起,还觉得,哎呀,这人间不太苦吗,快乐的事不少吗,没佛说的那么严重吗。

  33、如果看见乞丐感觉很可怜,这样就自认为有大慈悲心、大菩提心,那猫狗对待他们的孩子还远胜于我们呢。其实真的是连菩提心是什么意思都不晓得,更不要说如何思维、串习、修学了。自评:真实的心态“菩提心?渡众生?我的天哪!我连自己都渡不了,何况众生无边怎么渡呀?!”

  34、念佛不知善巧:喉咙哑了,越念身心越疲惫,越念心越乱….;
  参禅不知善巧:弄的心里紧绑绑的,要不然就身心枯寂……;
  修止观不知善巧:修止偏止不住,修观偏提不起,勉强提,头又痛……
  自评:忙修瞎练,不依师教,就是如此。

  35、遍观当今学佛众生,总觉得他们都在盲修瞎练,唯我一人才具正法眼藏。自评:我呸!你有何德何能?

  36、犯错从不不忏悔,不知从小微起成大困剧;不日日恳切的发清净大愿,认为日常琐事自己尚且处理不好哪有能力利益众生呢。

  37、听法师讲经,认为这个法师讲的好我就听,那个法师有口音,讲话慢,声音不悦耳就不听。

  38、自己吃素,就逼着家人全要吃素,因此离婚也在所不惜。还美其名曰“为法献身”

  39、总觉得自己付出的特别多,但收获却特别少,自己每天又持咒、又念佛、又诵经但佛菩萨就是不加持我,抱怨佛菩萨太偏心,不慈悲。

  40、自己挣钱自己花,父母挣钱给我花,从不多花点钱孝顺父母,哄他们开心。

  41、看到别人不如意时也略略觉得他很可怜,但是从没想过要如何帮忙;看到同事入党、升值、加薪便嫉妒的不得了,还说他有何德何能,我比他强多了,压根就不知道随喜心为何事。

  42、站似弓,三道湾;坐似不到瓮,晃来晃去;走路懒洋洋的不抬头,愁眉苦脸,仿佛肩扛三座大山……总之种种迹象表明,学佛者是世间最苦恼、最没精神、最没朝气、最不思进取、最没追求、最懈怠、最无用、最……的人。

  43、坐公交车如果旁边是位美女那总要不失时机的多看两眼,如果是位打工仔那对不住了,捂着鼻子心里还抱怨,他怎么还不下车。

  44、明说了吧,学佛的人许多都有邪淫的过患,犯了又后悔,一味压制,身心烦恼难以排解,听说过不净观能对治此病却不信、不学、不修。自评:南师的《禅观正脉研究》很有味道。

  45、总觉的佛法是最圆满的,于其他世间学问从不学习,认为与生死无关。自评:结果是世间法没通达,出世间法也没通达,别人一看 ,噫?学佛的人没什么了不起吗!我会的学佛的还不会呢,他学佛也没见有什么出众之处,到是神精兮兮的。

  46、在自己眼中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即使学佛多年狗儿还是那个狗儿,猫儿还是那个猫儿。“视一切人如佛想,一切众生如父母想”,其实能视一切人如同事想,视一切众生如陌生人想就不错了。佛视一切众生犹如赤子,咱心里想的是别人不来烦我,我就很高兴了。总之,咱能随时随地视一切众生如透明人,如不存在,这大概就是佛说的“五蕴皆空”吧?

  47、人身易得不易失,佛法易闻容易懂,佛道无上易证得,众生无边佛来渡,烦恼无边佛帮我断……总之抱着佛的大腿赖着不放,还笑着对佛说,我对您是很有信心的,您一定要先渡我呀,那些不信佛的人怎么也得排在我后边吧!。

  48、不知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更谈不上随时随地检点身心,贪境生贪,嗔境生嗔,心如黏胶,遍染一切,道业不增,烦恼增。日日勤修贪、嗔、痴,远离戒、定、慧。

  49、我们犯错希望佛菩萨原谅我们,那么别人犯错我们应如何对待他呢?佛与佛之间互相赞叹,那我们呢?佛菩萨把所有的功德都无条件的给予了我们,那我们该怎样对待别人呢?佛说众生与他平等,那我如何看待众生呢?

  50、连女人都不畏惧的事,你怕什么呢?连小孩子都能做好的事,你为什么做不好呢?无外乎怕麻烦,怕困难,怕丢面子,怕辛苦,怕做不好,患得患失。

  51、遇到问题就生气、忧愁、埋怨而不是高兴,认为自己又得到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慧的机会了,然后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圆满。

  52、从不善用其心想想自己是否应该做一个欢喜、自信、清净、诚敬、有智慧的人;是否应该信心十足的以活泼泼的心态积极进取;是否应该用语言、思想和行动使众生快乐、受益。不爱多说话,不爱与人交流、与人交朋友。更不广结善缘,不去关心、了解别人的苦恼。不晓得菩萨于无量劫,欢喜无倦,欢喜能生起无量的功德。除去无量的过患,不晓得自己尚不安乐,不欢喜,不自信,不清净,不成就,不调柔,不诚敬….拿什么感化他人?

  53、学佛不知次第,不知自己处于何种状态,下一步该如何做全不晓得,认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54、都说善知识是全部梵行,在自己修行中占绝对重要位置,事实上恐怕还是更相信自己,况且谁是善知识也不知道呀。

  55、严以律他,宽以恕己。眼最爱看别人的过失,耳最爱听别人的过失,口最爱说别人的过失。自评:他非我亦非,大概也没错。

  56、经常觉得空虚无聊,时间无处打发,诵经念佛又不来劲,虚弃好时。

  57、佛说的话大概不错,因果也应该是有的,但真的有地狱吗?真的有佛说的那么严重吗?没看到吗?自评:既然不能实信因果,自然也不畏惧因果。

  58、总抱怨佛菩萨、上天、别人对自己不好,总抱怨自己没钱、身体不好以及其它种种的不如意,从不认为这是自己过去的因果所致。自评:既然信佛、信因果,各位,大家认为是谁所致,让自己感得如此种种之不如意事呢?大概还是要多多的忏悔和发愿才行。

  59、曾经千万遍的说“I LOVE YOU”,但是,有一天你的darling突然告诉你,我们分手吧,你百般努力,可是你的那只蝴蝶最后还是跟别人一起双双飞了。天哪,你痛苦、你无奈、你抱怨、你失眠、你绝望、你想自杀……,自评:我也说“天哪”,此时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来劝你也没得用,更别提咱父母兄弟姐妹了,还读什么经,念什么佛……,唉!也是,佛菩萨又没谈过恋爱,他老人家那里知道失恋的痛苦,早知道就让佛讲一部《灭除失恋痛苦经》以备后人之须了。

  佛说勤行十善,远离十恶,可生人天;依此向上,勤修四念处了达四谛能得声闻;依此向上通达十二缘起,可得缘觉;依此向上,通达般若空慧及修菩提心可为菩萨,各位请检点一下吧,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会得什么乘,得什么果。

  四、依师教

  不知各位是否真的相信,只有依靠善知识的带领才能够解脱生死,但纵观古今,历代大德那个不是跟随老师日日学习经纶、探讨修行的经验,辛苦耕耘几十年才得到成就的呢?其中道理也就是勤修戒、定、慧,灭除贪、嗔、痴。其次第也不外乎闻、思、修。其修行的法门也就是禅、净、密。这些地球人全知道,可为啥咋,咱教也好、证也好就是一忽儿没一忽儿呢?

  若说咱的福气差,也不是吧,古人吃不饱、穿不暖,咱是衣丰食足;古人为读一部经,要跋山涉水,咱电脑里可下载100部大藏经;古人冬冷夏热全得受,咱是一年四季有空调……。那就是咱智慧低,看现代的医学、教育、科学的发展,现代人绝对不比古人笨,见识狭隘。

  不是学生不行那就是老师不行,对!明师难求吗,况且谁又是明师呢?举目四望,法师、堪布、活佛虽多又有谁能教我呢?自评:真奇怪,难道佛菩萨、活佛们转世化现渡生的誓愿都圆满了吗,都不再来娑婆世界了吗?大概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身上。

  佛菩萨自古至今有什么事呢?就是渡众生吗。你我从古至今在求什么?就是想得渡吗。

  佛菩萨靠什么渡众生呢?靠佛法吗。你我靠什么得渡呢?靠听法、思法、依法修持而得渡吗。 自评:宗喀巴大师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

  法师、堪布、活佛们每天在忙什么?就是在讲经说法吗。咱每天在忙什么?勤行贪、嗔、痴,远离闻、思、修吗。

  提问:佛祖,为什么人天、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一天到晚围着您老人家转呢?(佛祖笑眯眯的)回答:不要说人天,就是菩萨也知道自己与佛的境界相差甚远,所以他们都很虚心的向我请法,甚至他方世界的菩萨也常来求法呢,就只是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正所谓我慢高山,法水不住。那佛祖您怎么渡他们呢?(佛祖无奈的)回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如果读到这里,您还不知亲近善知识,依师受教,听经闻法的重要性,那俺只有大口吐血的份儿了。 既然说到“依师受教,听经闻法”,那么哪里有师呢?谁又可依呢?各位!全国那么多寺院我就不信没有一位是佛菩萨的化身,没有一位是有修有证的明师。此外佛菩萨所示现的不一定就是大法师、大堪布、大活佛,年轻的小沙弥、小喇嘛中同样有,要不然大法师、大堪布、大活佛又从哪来的呢。其实他是不是佛菩萨倒不是最重要的,而他对你是否能真的有所帮助才是最关键的,咱求的是解脱、是成就,不是到寺院里参予佛菩萨真假及选美大赛。世间的老师还能教导我成就无边的知识呢,何况出世间的法师呢。所以管他真假先去投靠在说吗,佛菩萨还不知道你我的心思,难不成咱一心发愿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善知识,对方明明是恶知识,佛菩萨也看着不管,没道理吗。总不能让善知识向推销员一样,臊不搭的亲自登门来请咱去听他讲经吧?请看下一幕:当、当、当,(星期天您在家,有人推门而进,竟是位出家老师傅):XX维摩居士您好(同时深施一礼),贫僧是XX寺院的三藏讲师,毕业于XX佛学院,经、律、论悉皆通达,有30年的修行经验,在我门下往生净土者有XX万人,证果者有XX万人,本人预备讲XX经纶,不收任何学费,中午免费供应午餐,如果您有时间欢迎莅临指导。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指教,然后含笑而退。

  大家看祖师们的传记,弟子与老师结缘,大概不是这个模式吧。人家是寻求、供养善知识不惜身命。善知识若不来,我们又不去,这佛法还怎么往下传。善知识很苦恼,因为没人听他讲经,可大不了因缘一到人家往生净土,一走了之。咱们也很苦恼,可不知道在六道中还要头出头没几多劫。就是退而求其次实在去不了,网上也有那么多的高僧大德的MP3可听吗,在这里我大声疾呼,各位,真心发愿祁请吧!赶快走出去寻找自己的善知识吧!只有依靠善知识的带领我们的人生才会一片光明!

  以上零零总总说了一大堆不中听的话,这些话不好听,有些甚至是非常难听,佛菩萨是不好意思说的,本人从小就是乌鸦嘴,也不怕再犯口业得罪大家了。

  结语:花了两、三天时间写了七千余言,实在是腰酸背痛,眼花头胀,如果还能耐心读完,我就很欣慰了,如果能博得您的一笑,我就念啊弥陀佛了,如果觉得对修行有帮助就请代为转发一下吧。

  最后祝各位同修,六时吉祥,福慧日增。阿弥陀佛!
 

   法宝来源:http://bbs.ningma.com/redirect.php?tid=2758&goto=lastpost#lastpostZT     人,為什麼有的相貌非常的美麗,有的相貌非常的醜陋,有的身體非常健康,有的就很多的病痛。這是什麼道理呢?有十種的惡業使人相貌醜陋:
第一,好動忿怒。歡喜生一種忿心,就是二十種煩惱中有一個忿。怒,發脾氣,多數的女人容易發脾氣,雖然也有不發脾氣的,不過多數容易發脾氣,或因為一根針,發了脾氣;或因為一條線,也發了一頓脾氣,她對於發脾氣特別愛好。
第二,歡喜存著一種嫌疑和妒恨。疑,什麼事情都懷疑、多疑,又有忿恨心,恨人,就是覺得誰都對不起自己。
第三,歡喜打妄語,歡喜迷惑人,令人顛顛倒倒不知如何是好。
第四,歡喜惱亂眾生,女人對於這個是很歡喜的。
第五,對於父母沒有什麼真正的愛敬心;有的人也會有,但是多數沒有。
第六,於聖賢善神的地方,不生恭敬。例如修學佛法而證果的阿羅漢,這都叫聖賢。甚至在佛的面前,在廟上不生恭敬,沒有真正的恭敬心。
第七,侵奪聖賢所需要的田業財產。侵奪就是搶去,或者霸佔去。
第八,惡業是在佛塔或在佛廟裏頭,把佛前的燈給熄滅了,不再讓它繼續點著;這是得醜陋果報的一種行為。
第九,見著醜陋的人,就生一種譭謗、輕賤。說:「嘿!那個人長得真醜,太不好看。」就這麼看不起人。這也是看人家醜陋,輕慢人家;結果自己也就該醜陋了。因為我們人,不曉得自己的性裏邊也有個照相鏡子。所以你看見人醜陋,就生一種輕慢,那這個相,就會照到自己的鏡子裏邊去;等來生,就比這個人還醜陋。
第十,歡喜學習一切惡行、不正當的行為。
以上十種惡業,就是受醜陋果報的原因。也有十種原因令身體多病:
第一,歡喜打一切眾生。無論見到什麼眾生都歡喜打,這是第一個使你受多病的果報。
第二,勸他人打。也叫他人打眾生,其至打狗、打貓、打老鼠都算。勸他人打小孩子,或者打一切眾生,這也都會得到疾病的果報。
第三,讚歎打法。讚歎什麼呢?讚歎打一切眾生的方法,因為讚歎打的方法,所以自己也就得到多病的果報。
第四,你說怎麼樣?見打歡喜。看見人家打眾生,就高與得不得了,最高與了!真好看!比看電影都覺得高與。
第五,看見怨病苦的眾生,心裏也高興:有這一種生病的眾生,「嘿!這樣子好,他可病了!」就這樣,看見人有病就高興。不但沒有同情心,而且很高興。
第六,看見人家有病,要是病好了,心裏也不高興。因為這樣,所以來生自己也受多病的果報。
第七,給有病的眾生藥物,給什麼藥呢?不是給治這種病的藥。譬如:人家頭痛,給的藥是治肚子痛的藥,而且還博取好名說:「你看!我給他藥吃。」
第八,見著人有病,醫生在那兒治病,就生一種妒嫉心,說:最好那個醫生快點死,免得再給他治病,把他病治好了。
第九,看見有病的人,就歡喜,希望這個有病的人時時都不好,常常有這種疾病來磨這個人。
第十,歡喜吃東西。吃的東西還沒有消化,又吃,這個嘴總歡喜吃東西,不停止。因為有這十種的惡業,所以就受這個多病的果報。
醜陋和疾病,都是因為這二十種的惡業所造成的。要是不犯這二十種惡業呢?就不會醜陋,也不會多疾病了。
学习佛法的人,就是在这儿开始把种子种到地下去。种子种下后,能不能生出?还要看各种的缘。诸缘具足了,种子就能顺利的生出。假若各方面助缘不圆满,就有可能变成焦芽败种。也就是看当我们发菩提心时、种菩提种子时,种得够不够深?坚固不坚固?
    若是种得够深而且坚固结实,那么将来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可是要想结菩提果,还有一段相当的时间,这就要看你用功用得如何。要是用功上路,开悟证果,成就觉道,这才算是收成。种子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相当的时间,培养、灌溉、加肥料。肥料是什么?就是学佛的道德。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儒教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处处要惜福节约,不浪费金钱物质,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德行,所生出来的枝叶才会茂盛,果实也将累累。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养灌溉,枝芽花果很容易就会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着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帮助他人为本份。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它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不能利益他人,都是于道德有所违背。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修道。有人想修道,魔障就来找,这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所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道德就等于日月,也等于天地,也等于人之性命。没有道德就等于没有性命,没有日月天地一样。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一)仁:有仁爱的心,就不会杀生。
    (二)义:具足一种知识,做什么事都恰到好处,恰到中道,不太过也不会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义」,就不会偷盗。讲义气的人不会偷他人的东西。
    (三)礼:礼是一种礼貌、礼节。尚礼节就不会奸淫。偷盗与淫乱都是因为不合乎义礼,违背常规的现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乱喝酒、乱吃迷魂药。愚痴的人才会做出种种颠倒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会打妄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充足圆满了,这就是道,就是德。所以道德是从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们人之心里头,但生出来有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青、黄、赤、白、黑,而是一种德行之表现,是德行之光泽,故韩愈在〈原道〉文中,有一段说着:
    博爱之谓仁,仁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而孟子说:
    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有德之人不单单面上有所表现,其背上也洋溢着德光,甚至于在四肢上也能显现出来。这种德相虽然描述不出来 A 但人人皆能明白。德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功夫学问,这种德行不能假装的,虚假只会暂时骗人一阵子,不能长久。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碍他人,也不怕被他人妨碍自己。谁妨碍自己都接受,逆来顺受;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让别人一句话就动了。有些人的「不动」是无惭无愧,这是不对。你要修的「不动」,是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练起。     道家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德圆满之表现。这两个名词在某些佛教徒听起来,说是外道。其实什么叫外道?什么叫内道?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外内道,这是用来形容某种修行所成就的结果。「三花」就是精、气、神,三者都变成一种光华。「五气」:仁、义、礼、智、信,五气都圆满,叫五气朝元。
    在佛教里,道德圆满了,就获得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也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缺少一样,也无法得到这种境界。所以佛教万德庄严,它能包罗一切宗教,而一切宗教只是佛教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将佛教比喻为大学课程,道教或其它高超一点的宗教可以算为中学,世间宗教如儒教等,只是小学过程。
    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读书人;世界各宗教,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以不可以分门别类,到这教就说这教好,到那教就说这教不好,「入者奴之,出者污之。」这是错误的观念。一切宗教都是佛教的一部分,这看法才是对的。因为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外道也是众生之一,也有成佛的机会,为什么要摒彼于门外呢?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边际、无门户、人我之见。所以我们学佛人的心量要大起来,不要心胸狭窄、小气。
    道教里有德行人,有一种表现,一般凡人都看得出,就是鹤发童颜。头发虽然花白,但其面色有如童子,很润很细。为什么?就是一种道德感召的变化。虽然是白发,但头发并不干枯,而且有光润之气(并不是擦发腊),他的毫毛、头发会放光,若有功夫的人,或开五眼的人,一看就知道。
    佛教又高一招,不单头发放光,而是全身都可以放光,每一根汗毛梢上都可以放光,每一毛孔都与众不同。在佛教里修行有功夫的人,能使白发转黑,齿落重生。道教也有齿落重生的境界,不过不能全身毛孔放光,这是不同处。你们各位看人是不是一位善知识?不需开五眼,就凭凡夫肉眼,只要你是个行家,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善知识?是否有德行?人若无德行,是面生横肉,非常讨人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