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征低分子肝素钠凝胶:“变革之后我们终于明白我们可以说不”·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17:16
“变革之后我们终于明白我们可以说不”
“节令片”《辛亥革命》的愿景

秋瑾在民众不解的围观中走向刑场。影片中,秋瑾自白“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本版图片由剧组提供│

马少骅在剧中饰演孙中山。导演张黎希望年轻人都能去看《辛亥革命》,去看孙中山的“无私”和青年的甘愿赴死:“今天的人在网上抱怨,但你自己在现实中做了什么?”
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发自北京
电影《辛亥革命》以“鉴湖女侠”秋瑾慷慨赴死开篇。行刑前官差掏出秋瑾与一对儿女的合影给她看,最后一次劝诱她替自己的孩子想想,把革命党同谋供出来,给自己留条活路。身披枷锁的秋瑾一脸坚毅,说:“我的死是为天下所有孩子。”
这句台词耗时仅约两秒,但已经足够让细心的观众辨别出画面上演员宁静的口型,与自己听到的、字幕打出来的这句话完全不一样。
拍电影时她说的原本是什么?导演张黎想了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拍的时候是有台本的。几经修改吧,很多原来的词我都忘了。”
编剧王兴东、陈宝光把原剧本改写成同名小说出版了。书里是这么写的:秋瑾打断了官差的诱供,说等孩子长大成人,必能感受到这份母爱;她质问官差,你可知这母爱为何物?尔后正色自答:“民主!我的孩子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不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
电视剧《走向共和》的美誉在前,张黎被认为是电影《辛亥革命》导演的不二人选。不过张黎首先厘清二者的不同:“《走向共和》算是一个观点戏。对从1840年到辛亥革命整个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巨变’,根据十年前历史研究的新材料,想阐述一个跟以往不太一样的观点。《辛亥革命》这个题材本身不在观点上做更多文章,只维持我们正史的角度。”
正史角度意味着电影中辛亥革命的历史结论不容动摇——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另一个“规定动作”则是描述孙中山的人格魅力、黄兴的人格魅力。然后是,“哪怕观众看得不是特别清楚,也尽可能地把重要的历史节点交代到了。”张黎说,“这不是一个商业片。”
观众未必能看到的细节
在两个小时里讲述历时经年的大历史,是《辛亥革命》与近年“节令片”前辈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同样面对的困难。“历史节点”们排着队快速通过画面,没时间体谅疏于史实的观众。比如武昌首义当日,新军行营突然严加盘查士兵私藏弹药的情况,电影无暇交代那是因为前一天汉口俄租界的爆炸事件导致起义计划暴露。
大量人物伴随身份与姓名文字在银幕上一一闪现。重要的几位当然没有问题,但半生不熟的大多数,尤其那些用字生僻的满族大臣,几分钟后再次出现时,你恐怕已经忘了他是谁。
所以残存的中学历史课记忆对观看《辛亥革命》很有帮助。影片揭幕的形式就让人想起教科书: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鸦片战争”做背景,“民不聊生”之类的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占去了三四屏,字幕快速而密集,不了解背景的人很难从文字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但出人意表的场面很快出现了。广州起义失败,两广总督张鸣岐审讯被捕的学生林觉民,面对犯人的慷慨陈词,这位省部级官员脸上没有半点凶悍,反倒是有些无奈地抱怨:“今天是你审我还是我审你?”
史料记载这次审讯持续三个小时,张鸣岐没怎么说话;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但英语、日语、福建话轮番上阵,把公堂变成他的革命讲堂。张黎的工作台本里原来有更多台词表现张鸣岐对林觉民的欣赏,但搁不下,删掉了。
“作为广东的封疆大吏,他见得多了,他知道大厦将倾,只是无力了。”张黎这样解释他对张鸣岐这个人物的定位。他还虚构了清政府“驻外公使”唐维雍。孙中山跑到法国阻挠四国银行贷款给清政府镇压革命,跟唐维雍当面唱对台戏;摄政王载沣下令刺杀孙中山,唐却把刺杀令给孙看了,最终和女儿在异国自尽。
“我希望他们代表一批睁眼看世界的满清官员,他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但君臣父子的那一套他们自己无法跨越,只能当殉葬品。”
袁世凯的手里总是玩着一对玉核桃,一个白色,一个棕色。这对核桃给了好几次特写镜头,袁世凯牵动清政府和革命党两股力量彼此制衡,自己从中获利的精心算计,也得到额外的渲染。另一些细节笔墨可能就过于隐晦了:袁世凯向隆裕皇后和诸大臣要钱打仗的时候,言语暗示清帝退位的时候,小溥仪的一个洋玩具两次出现——一头嘭嘭敲鼓的小猪。“辛亥年是猪年,中国人说'晨钟暮鼓’,这是说一个王朝到了它的黄昏了。”张黎解释他的用意,“观众未必会看到这么细,但我们尽可能从细节来表达一些意义。”
影片里没有提到的是……
成龙扮演黄兴,果然还是抽空在上船接孙中山归国的一场戏里显了番身手,抓住几个刺客。制片人王浙滨透露过,第一次给成龙看《辛亥革命》的剧本,本是想邀请他演洪门大佬——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加入了洪门致公堂,并获封“洪棍”。但看完剧本,成龙提出想演黄兴。
在阳夏保卫战,袁世凯部队炮击不断,黄兴的士兵甚至不知如何应对,在战壕里乱窜,黄兴拍马杀到前线的第一件事是指挥他们躲进掩体。这六千多名士兵里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十几岁的军校学生,这一仗打完,死了四千多。
用这些学生兵,和之前的秋瑾、林觉民,张黎拿来对比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他是让部队里的士兵逼到革命位置上的,房祖名饰演的张振武甚至掏枪指着他——电影没有提到的是,一年之后黎元洪电请袁世凯把张振武毙了。
“我不管黎元洪的功过,他是被裹胁进来的,不是自我选择。而阳夏保卫战的六千多士兵,为什么市民不去学生去?学生去是为了升官发财吗?这又不像军阀部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张黎说。
袁世凯的投机算计和满清皇族捂着肥厚腰包不肯拿自己的钱去打仗,也有孙中山的“无私”和青年的甘愿赴死与之对照。南北和谈之后袁世凯用很讲排场的家宴犒劳唐绍仪,当唐说孙中山是个“无私的人”,袁世凯大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人?”镜头一转,那边孙中山与同盟会员正就着馒头米粥咸菜商谈国事。
“我老说这次革命不是胡子造反,不是打土豪分田地。黄花岗的烈士,不是为了几亩地一头牛。孙中山先生也说,这些人有的家境优越甚至出身名门。他们是睁眼看世界,知道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看到今天中国人过着连猪狗都不如的生活的时候,他们说那好,我们去死吧,我们用死去换取。年轻人敢于那么理性地把自己生命扔出去,换取一个国家的前途的时候,我想这个革命一定会成功。”
张黎希望年轻人能去看《辛亥革命》,未必是接受什么教育,只需要感受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什么敢想敢做。“今天的人怎么想的都是买房、买车、休假什么的?一生短短几十年你是不是需要自省一下,别从小学、中学、大学、单位一直到垂垂老矣,都是浑浑噩噩人云亦云?或者你在微博上、网上抱怨谩骂,但你自己在现实里做了什么?一生中不去创造,那你还是行尸走肉。”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是很明确的历史结论,摆在电影《辛亥革命》面前。但张黎认为观众还是有足够的空间去体会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给今天的中国人带来了什么,他有这样的理解:“辛亥革命之前所有的皇权更替、朝代更替是换汤不换药,是打倒皇帝做皇帝。老百姓是麻木的,知识分子也是麻木的。辛亥革命为我们开启了心智。我相信包括你现在心里的不安分,不说皆源于此,但有关系。这种大的社会动荡变革之后我们终于明白其实我们可以说不。”
“变革之后我们终于明白我们可以说不”·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坏故事·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国字号”囚徒·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从不相信到犬儒社会·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陪审制:自由的明灯, 宪法的车轮·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我所认同的宪政社会主义·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野兽怎么活,诗人就该怎么活·南方周末数字报·南方报业网 维也纳怀旧·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科学发展立报 改革开放立报 解放思想立报·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明年惠阳教师工资涨300元/月·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知青捐建白云山遮雨亭·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中国需要一场社会进步运动”·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广州开发区连续9年进三甲·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沙井纳入“香港1.5小时生活圈”·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大公报》欢呼“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一种名为高贵的非生物·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女性对镜:自赏与自省·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双转移”:初步成效和深化之策·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仿写,究竟算不算抄袭?·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浛洸:文化古邑的千年演变·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4600个县以上培训机构面临大整编·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中国使命与媒体变革--南方报网 本报编辑:我们的南京·东方卫报数字报刊 南京的大学 那些我们曾经最美的时光·东方卫报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