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伟为什么喜欢赵欣梅:浅谈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自主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01:36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自主学习                       

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自主学习大势所趋,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指明方法,加强反馈。主要有:

(一)自主积累。学生要多方面积累,形成良好习惯,奠定坚实基础。

(二)自主阅读。分为三方面:引导发问式阅读;引导批注式阅读;引导写阅读札记。

(三)自主练笔。拓宽练笔渠道,增强笔力。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社会有用人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还是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这不但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道分水岭,而且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条分界线。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因此,我们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实施主体性教育。很明显,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这个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之下,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语文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改革势在必行。旧,一是指我们的教师观念陈旧,不适应或者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二是指我们的教育对象仍是在小学还没有接受新课程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的被动的局面,留有很深的应试教育的烙印,即使接受了新课程学习的学生,也未能摆脱旧式学习的羁绊。新是指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形势又要求我们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而不能坐、等、靠。“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我们必须积极想办法,大胆尝试,不仅从学理上,更要从实践上,推行素质教育下的语文学习改革。

新课标提出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也有很多人提出高中应着重进行“探究”式学习,即研究性学习,但我们认为,现阶段,我们仍须以“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为重点。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学生仍是“旧”的学生,二是“自主”学习是“合作的、探究”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只是表面的热闹和少数尖子学生的话语“霸权”,不以深入的“自主”学习为根基,探究学习也无从开展。

所谓“自主”,我们认为包含着自觉、自动、自控几方面的意思。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要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 自主积累

学好语文非一日之功;语文学习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是我们经常乐道的语文基本思想。没有了积累,也就没有语文学习。这一思想必须明确。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积累依然重视不够,或仅以训练代替学生的积累,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字词而言,现在应当说得到了重视,但大多具有盲目性(老师盲目,学生也盲目),缺乏必要的指导。字词并非小儿科,它涉及字音、字形、词义及其正确运用(包括作文),等等,奥妙无穷。若你深入其中、管窥堂奥,你会发现中国汉字、中国语汇原来有如许魅力。语文教师应该有深深的爱恋,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深深的爱恋,自觉地、积极地积累,那就让人衷心喜悦了。我们就应该做这样的工作。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也应有相应的措施。一个班上大部分学生没有必备的语文工具书,学习字词很少查阅字词典,遇到生疏的字词一隔而过(惰性使然),这必然导致了学生语汇积累的贫弱。这一现状必须改变。词汇是语言的基础,高中阶段一个学生要积累4000个现代汉语词汇,1000以上个文言词汇。从高一开始,就须专门准备一个词语抄释本,对课内课外任何一个自己不会读、不会写、不会用的词语进行积累,同时每周分别积累10条成语、格言、名句等,对每次作业或测试中的近义词进行辨析积累,这样保证了词汇的积累,也为高考复习准备了资料。

语汇是这样,其他同样需要积累。学生写作文往往犯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头脑空空,致使文章内容空乏,言之无物,势必影响表达的力度。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典型、新颖、鲜活的写作素材,补充营养,从而为我所用。比如,《温家宝总理语录》(每次答记者问精妙之语),每次“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本色于丹》,等等,既开阔了视野,又升华了思想,让学生耳目为之一新。

二、 自主阅读

学习语文最大的兴趣应该是阅读,也只有阅读能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但是,从实际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浓厚,阅读效果还比较差,带有盲目性,缺少自主性。要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引导,授之以“渔”,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情趣、阅读热忱,从而带动整个语文学习。在这方面,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索,给学生找到了比较可行的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就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通过理解、分析、鉴赏等方式发现意义、发现美感、发现规律、发现未知。阅读中的发现有两个层次:一是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发现,发现文本的意义、美感或规律;一是发现未知,遇到问题障碍。问题障碍有如下几种情况:1、学生生活经验中的盲区障碍;2、原有知识掌握运用不熟练而形成的障碍;3、新知识障碍。此外还有隐含的障碍,即超越了学生最近发展区,如同冰山潜藏在深水之下,被学生简单化,最终错误地理解并将其忽略过去的没有问题的问题。自主阅读,必须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多问为什么。

    自主阅读是预习,是学习,也是迁移。它不同于传统的预习,在操作上应克服传统预习的做法:1、戒浅尝辄止,求全面深入。传统的预习有时仅仅要求学生感知课文,疏通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层次太浅。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调动所有心智并融注全部人格,尽其所能去阅读发现。2、戒过早导向,求本色阅读。传统的预习常常先由教师给出预习提纲,提出问题,或以预习提示、课后思考练习题指导预习,形成了过早的目标导向,其思维形式大多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现式阅读倡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本色阅读,其思维形式是从个别到一般,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引导发问式阅读。发问式阅读是指在自读过程中,学生自设问题,围绕问题思考阅读的的方法。主要教给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基本程式与角度,由此自设问题进行阅读。散文有散文的写法,小说有小说的写法,论说文有论说文的写法,因而也就有各自的阅读方法。散文是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也是高考经常考的文体。我就把散文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阅读一篇散文,应主要把握主旨、行文结构及表现技巧。学生则应在这几方面“发问”。教材是这样,课外的文章也要这样。

2、引导批注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我在研读课文或是课余阅读时,就经常拿笔圈划,疑惑处打上“?”,反复思考,关键处就写上自己的感悟。读《淮阴侯列传》,韩信功盖天下,而“夷灭三族”,我很有感慨,写下“读至此,不禁悲从中来,为之凄恻”几个字,心中则有释然之感。我用现身说法引导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引导写阅读札记。写阅读札记,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阅读方式。一旦阅读兴趣真正培养起来,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思想得到升华,是一次精神与审美的再创造。这里不说写读后感,因为读后感有一定的体式要求,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定势心理。阅读札记形式、内容完全开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写,就怎样写,以抒写性灵、提升思想为目的。养成写阅读札记的习惯,就为写好整篇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自主阅读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缺乏思考,不善于思考,相当一些学生没有圈点批划,了无痕迹,不要说写批注、阅读札记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堪称经典,给我们很多昭示。我们需要的不是望洋兴叹,而是扎扎实实、一点一点地去做。只要你笃行,你一定会尽享其乐。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激发阅读兴趣,可以设置课前5分钟随笔或佳作交流,也可以即兴演讲(说话训练),更可以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辩论等,展示阅读成果。这样既能“刺激”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会逐步形成。

    三、 自主练笔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应只在课堂,不应只是一周一篇(有的两周一篇),而应有一定的“量”。头脑越用越灵,文章越写越熟道。那就要强化自主练笔。

传统的作文课,总体而言是重视技法,轻视生活与思想的积累。切实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重视平时生活与思想的积累。自主练笔是一种好的方法。比如,每日15分钟(15分钟不占用学生太多时间,会乐于接受)练笔活动,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随笔大多数就可达到5万字以上。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普遍感到不再惧怕作文,提起笔来则有话可说。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可以举行作文竞赛,可以组织学生投稿,也可以自编作文集,等等,都应积极尝试。

    现在我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这里的“主体”,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我们认为,时机与条件业已成熟,能够充裕自如地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革而化之,与时宜之。知之艰,行之更艰、更可贵。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切不可“坐以待毙”,应立即行动起来。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加强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自主学习,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