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妮拉·比安奇:中国国防建设存在八大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15:53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近刊登署名文章指出,现阶段中国国防建设面临八方面相互联系的问题和矛盾,其中武器装备建设的创新能力不强,是最突出和迫切的问题。

据中央社台北29日电,中新网今天报导,这八项问题分别是:发展模式、投入规模、建设效益、要素建设、创新能力、政策制度、平战转换和人才建设问题。

报导指出,第一,创新能力方面,中国以军工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基础研发和生产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瓶颈。

文章说,解放军对于军事创新有迫切要求,但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尤其在动力系统、关键性原材料和集成技术等方面,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实验验证技术,还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人才建设方面,中国军队现有的人才建设状况无法满足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文章指出,一方面,解放军官兵的文化科技素质有待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人才培养的效益也需要提高。

另一方面,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建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制约国防科技工业产出高新武器装备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科技工业做为国家战略主导产业,牵引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三,建设效益方面,中国现有的国防建设效益不符合国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文章指出,中国国防建设仍存在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问题,现有费用投入的结构效益不足以有效支撑军队信息化建设,技术军兵种建设的投入比例一直偏低,加剧解放军军事力量结构的不合理。

另外,中国国防重复建设依然存在,降低国防开支的使用效益。

第四,发展模式方面,中国国防建设相对封闭的情形,与依托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存在矛盾。

文章指出,世界各国的国防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的「分离」模式,军用和民用领域各自封闭、互不相通,前苏联和中国在改革开放前都属于这种模式;二是现代的「融合」模式,军用和民用领域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商品等能互相交流和融合,这种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

目前,国家经济建设不能充分兼顾国防建设需求,军工产业基本上也是封闭的,规模产业较小,对国民经济的带动能力薄弱。另外,军队建设未能充分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尚未建立起与信息化战争相对应的资源保障体系。

文章说,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只有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本国才能以最先进、成本最低的物质技术力量保障国防建设。中国在这方面长期落后,潜伏著巨大的隐患。

第五,投入规模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任务艰钜的情况下,解放军财力投入相对不足。

文章说,去年中国的军人人均军费为13000美元,美国为35万美元,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都是十多万美元,这样的差距说明中国在军事变革中处于绝对劣势,且因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毛额还很低,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情况将长期存在。

第六,要素建设方面,解放军武器装备发展与其它要素发展不协调。

报导说,国防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四者必须全面协调发展,一旦不平衡就会使得军事系统失调。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武器装备建设已获得显著的发展,但相较之下,军队官兵科技素质偏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足,组织体制改革与国防建设无法满足信息化的要求,领导管理体制和治军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

第七,政策制度方面,中国的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无法适应社会深刻的变革。

文章说,在社会变革下,军人的主体地位、价值观念和军队的荣誉感面对新的挑战和问题。当前,军队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和机制、军工管理体制、医疗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干部福利待遇制度、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等,仍滞后于社会变革的大趋势。

第八,平战转换方面,中国的国防动员能力还难以适应战略机遇期内应战应急能力建设的发展。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国防动员体制和能力建设成效显著,但有关动员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应战动员与应急动员机制未能有机结合,迫切需要在增强动员建设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提高动员建设的规范性、推动动员建设手段的信息化等方面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