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饶河蜂蜜:北大不招“不孝子”是进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2:36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今年北大在公布推荐生遴选条件时重点强调了道德品质,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者,不得被推荐:不孝敬父母;不关心他人,从未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不良诚信记录;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而正是第一项“不孝敬父母”引发了众多争议。网上形成了两股针锋相对的意见。(《扬子晚报》 10月13日)

北大把“孝”作为选才的标准并非首创,在科举考试之前,人才选取主要考核的就是“孝廉”。但把“孝顺”作为考核的标准,在当今中国的考试制度中尚属首例。笔者认为,把“孝顺”作为选才的标准是个进步,应为北大的此举叫声好。

高考制度之所以久被垢污,是因为这样的选才方式直接导致了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我们竭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收效甚微,应试教育还在大行其道。近年来流行的“校长推荐制”是高考之外,选拔人才的另一途径,是对高考改革的探索和现在高考的补充。既然是推荐制就不能仅仅把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要进行考量,北大把“孝顺”等四条基本的道德规范列入选才标准,是考核标准多元化方面的一个扩展。

很多人之所对此产生质疑,是因为“孝顺”的考核没有量化的标准,没有规范的体系,涉及很多人情的因素,恐怕会流于形式而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这样的担心是有其道理的,现实中确实很难考核,但也并不是不可考核。一个孩子孝与不孝,大家有目共睹,做出判断并非难事,只是需要有推荐权利的校长能够“看得清楚”,不为财动不留私心,公平公正地去执行。

即使这一考核标准不能十全十美的实现,单就其出现的意义而言也是值得称道的。把素质教育当成口号去执行,再过一百年也还是口号,只有把智育之外的其他素质列入选才的标准,才能真正“打动考生的心”,素质教育不用去喊也能很好地去执行。从这个角度看,北大的把“孝顺”列为选才的标准,虽然具体考核方法尚需完善,但显然是很大的进步。

选才标准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把更多的道德素质考核列入其中乃众望所归,只是具体怎么实行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