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经济城市排名:博导教你如何和孩子沟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52:22

离高考还有一周时间,一名高三女生在学校宿舍跳楼身亡。近年来,诸如此类的悲剧不时在上演,一次次唤起人们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2009年6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人大附中,携手北京四中、北京二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景山学校、清华附中、北京八中、西城外国语学校等十余所重点中学和科学出版社、北京师大易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心检网,在人大附中举办了一场题为“和谐心灵,飞扬青春:青少年成长与家庭教育”的专家报告暨捐赠仪式。科学出版社向这些中学赠送了“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该丛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加以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于学生接受。该丛书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伍新春与在座的学生、家长一起分享了他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观点,引发了在座中学生及其家长们的热议。为此笔者采访了伍新春教授。

  问:为什么您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答: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杨东平教授一篇“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很多家长反馈都是被逼无奈学奥数的,否则孩子上不了好中学。但很多父母在为孩子升学忙碌的时候忽视了一点,伴随着我们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步入到信息社会,人才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体力、技能和知识方面的竞争,更是创新性的竞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谁更能有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谁的人格发展更完善,谁就可能更具有竞争力。一个总是情绪低落、自卑、人际关系紧张的个体,是不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力的;而一个个性平和、信心十足、适应能力强的个体,走上工作岗位后更有可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从而受到领导青睐。可见,个体的策略、创造性和人格发展,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中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定型,还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可变性,但同时,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如果家长、老师能给与相应的重视,使孩子们成长人格完善,能适当调节情绪、人际关系和谐,能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负责的个体,这样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更有“出息”。

总之一句话,素质教育时代的来临,不仅要求青少年知识丰富、全面发展,还要了解社会、善于处世,更要心理健康、思想活跃。

  问:那您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质是什么?

答:我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协调关系,达到内心的和谐。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

第一,              协调人-己关系。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特点、现状,并有完善自我心智、德行的意愿。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对青春期会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我们组织编写了《青春密语》的男孩版和女孩版。作为家长,有些这方面的话题不好意思直接跟孩子说,那么不妨让孩子看看这类型的书。另外,心理健康的表现之一是有真诚的情绪体验,能正确感受和合理表达消极情绪,并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所以有了《快乐的孩子最健康》。

第二,              协调人-人关系。能采用恰当的策略与父母长辈、同伴、异性、老师等进行顺畅的交往。事实证明,人际关系协调好了,才更有精力去学习、去发展自我。所以,我们组织编写了《我的圈子我做主》,就是希望教给中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第三,              协调人-事关系。对于中学生而言,就是指要能恰当地处理学习、休闲的关系。学习是有方法、技巧的,《这样学习更轻松》就是希望能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轻松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然而,只会蒙头读书的孩子上了大学甚至工作后,往往“吃不开”,很多高考状元的例子说明,会玩、会学的孩子更会考,所以说《会玩的孩子更聪明》,帮助孩子培养正当、高尚的兴趣,养成娱乐有度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协调人-物关系。身处社会中,父母、老师不可能时时随行,懂得自我保护就是中学生迈向和谐心灵的重要一步,《你的世界安全吗》能教中学生应对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另外,树立《责任胜于能力》的意识,并让中学生理解并勇于承担作为家庭成员、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作为自然环境的一分子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这样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有“担当”。

  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关于中学生心理调查的结果显示,约45%的中学生有行为问题,27%的有情绪问题,31%的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结果?

  答:当高达45%的未成年中学生都隐藏有不安定因素,那已经不是家长和孩子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学业压力外,不正确的家教是构成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又一个直接原因。正确的家教应该是民主、温暖的,对孩子“严而不苛”,对孩子的要求是他能做到的,对孩子的关爱是他所需要的,对孩子的奖惩是他所理解的。据调查,现在有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要么对子女过分保护,要么过分干涉他们。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而对他们的思想变化则关心甚少,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常因家庭关系不和所致,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心灵伤害。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

  问:就目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而言,您对家长们有何忠告?

答: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理解他们某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格。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总是使用命令、呵斥的语气,试着停下来,注视孩子,给他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别替孩子包办一切,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去解决,别剥夺他学习和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有练习的机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另外,还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

另外,要理解教育孩子的目标远非考上一所好大学这么简单。自主性的培养,良好习惯、品性的养成,才是青少年成长期的核心。如果家长能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帮孩子解决成长关键期的核心问题,一定不会再抱怨“太操心”,也一定能避免家长会变成“家长批判会”的尴尬。“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沟通方式。从现在开始真正尝试去解决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