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才电话:国宝、巨款与爱国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57:01

  国宝、巨款与爱国主义

  在香港和内地都掀起了不小风波的国宝拍卖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北京市文物公司以一千九百九十五万港元的天价买下了这件名为“乾隆酱釉粉彩镂空花果纹六万套瓶”的文物。该国宝抵京之后,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的《情系国宝——市文物公司历年征集文物精品展》上登台亮相。

  至此,那些口口声声地宣布自己“爱国”的人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媒体大肆渲染这一事件,把拍卖会描述成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仿佛一旦这件宝贝被外国人买走,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蒙上了巨大的国耻。在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痛斥拍卖行的言辞,在中国公众的心目中,该拍卖行如同毒蛇一样卑鄙。而以一千九百九十五万港币买回文物,则被描述成一次伟大的胜利、一次对强大的国力的展示。这个出资购买文物的公司,也似乎摇身一变成为民族英雄。

  然而,我对高价买文物的举动并不认同。首先,如果中国政府能够用相关的法律文件证明自己是文物的真正拥有者,就应当通过《海牙条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用外交手段讨回公道、也讨回文物,何必斥以巨资呢?政府的文物部门和外交部门,为什么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呢?究竟是出于天朝大国的傲慢还是出于官僚主义的惰性呢?

  当记者询问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时,该领导却表示:“北京文物公司买回文物,纯粹是公司自己的商业活动,与政府无关。”那么,矛盾就出现了:既然纯粹是企业的商业行为,为什么要给它蒙上浓浓的“爱国主义”色彩呢?当“爱国主义”也成为一种广告和“作秀”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赞赏它呢?

  下面,我们该分析分析北京市文物公司的“性质”——如果这是一家私有企业,它愿意花多少钱去买文物,只要是通过合法的手段,都是它的自由。你可以嘲笑它是“冤大头”,但你不能阻止它的购买行为。甚至它愿意把钞票扔到大街上去让大家捡,也是它的自由。然而,北京市文物公司明明就是一家“国有制”的公司,它的资金还是来自于纳税人的身上。它既是企业,又有部分的政府部门的性质。如果纯粹是一家企业的话,它最看重的当然是利润,而如此轻易地就动用这笔庞大的资金来购买文物,很难说完全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在这背后,很可能有来自政府的行政命令和“建议”。

  “爱国主义”有多种方式,有舞台表演式的,也有脚踏实地式的。在我看来,沸沸扬扬的国宝事件,就是一次“爱国主义”的舞台表演,就像当年义和团民众披红挂绿、念念有词、请关公请王母助阵一样,并不见得能起到什么正面的效果。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毁灭了多少宝贵的文物,当我们毁灭它们的时候,我们还不是打着“建设一个完美的新世界”的旗号下手的?我们何曾爱惜过这些祖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我一直认为,文物放在香港乃至西方国家,跟放在大陆的博物馆里,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经过岁月的磨洗,文物已然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多买回几件文物,并不见得就能够证明中国已经强大起来;而文物流失在海外,说不定正是一种宣扬中国文化的好方式呢。我们将一件购买文物的事件无限地上纲上线,正说明我们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脆弱和卑微。我们没有把振兴中国文化的使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反倒寄托在几件老祖宗制作的文物的身上,我们究竟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本钱呢?

  关于什么是“爱国主义”,我记得姜文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他说:“爱国主义不需要唤起,只要一个人还知道自己是谁,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尊重,他就会爱自己的祖国。”他举了鲁迅作为例子: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他为什么不挖苦日本呢?因为他是想让中国的劣根性都消灭了,比日本强了,这才是最大的爱国。可惜的是,一个世纪以来,像鲁迅那样真正的爱国者少之又少,我们的“民族魂”依旧游荡在荒野之中。鲁迅的对立面却一直在以“爱国旗手”自居,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却天天在干丧尽天良的事情,正如姜文所说:“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我觉得比‘卖国贼’更可怕的是‘爱国贼’,他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危害却比‘卖国’还大。”鲁迅早就告诉我们:当“爱国主义”成为被统治者利用的招贴时候,它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到随处都可以用“一掷千金”的方式来表达“爱国之心”的程度。好钢还得用在刀刃上,资金还得用到最急需的项目上。一千九百九十五万港币的巨资,对于经济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假如能够用在资助贫困地区适龄儿童的就读上面,这笔钱能够帮助多少个孩子完成他们中小学的学业呢?假如能够用在乡村的医疗服务上面,能够挽救多少农民的生命呢?在乡村一级的中小学里,还有那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师,许多“民办”教师家中已经困窘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如果拿这些钱资助这些孩子和老师,那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呢。“爱国主义”不是爱一个虚幻的概念和权力结构,“爱国”的核心是爱每一个公民,尤其是要关心并致力于改变那些底层民众的命运。文物是人创造的,因此人比文物更重要。假如爱文物超过了爱人的生命,那么这种爱就是扭曲的和虚伪的。

  即使是从“专款专用”的角度出发,在文博系统内部,也还有着更多的需要投入资金的地方。我曾经到过陕西省和山西等省区的许多县一级的博物馆,其破烂程度让我瞠目结舌。在这些破旧得让人认不出是“博物馆”的地方,大量无比珍贵的文物被管理人员随意地放置,长期遭受到风吹雨打和偷盗破坏。一些管理人员偷偷告诉我说,由于地方上财政困难,连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又哪里有钱来维修博物馆呢?这些博物馆由于年久失修,不仅丧失了起码的防盗和保护功能,而且甚至沦落到为“危房”。文物专家们为陈列室里的文物的处境忧心忡忡,却一筹莫展。其实,一个小小的博物馆的维修,仅仅需要不到一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那么,以上那笔一千九百九十五万元港币的巨款,能够修葺好陕西、山西等经济困难的文物大省的多少家博物馆呢?能够让多少珍贵的文物得到基本的保护呢?

  “爱国”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性的态度和实际的功效。“爱国”仅仅是“爱面子”,那么结果有可能对国家和民众造成伤害。如此“虚晃一枪”式的爱国主义,趁早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