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魂3怪手戒指:乍得:中乍友谊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1:21:05
学校不远,从使馆出发十几分钟就到了。车子还未进校门,透过算是围墙的铁栏杆,就看到校门内站着两排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孩热切的目光,如同乍得的太阳光一般炙热,集体射向我们的车队。车子驶入校园,我带着同样热切的目光趴着车窗往外看,感叹着非洲学校迎接领导视察的排场跟中国是如此地如出一辙,穿着整洁,让我都看不出过多的需要同情;整齐的队列,让我又不由地心疼他们在这强紫外线下排练了多久(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自发地在门口迎接)。然而,他们的一个中国学校没有的举动惊讶了我——不约而同地向着车队作揖。这是乍得礼节吗?我问同行的同事,他们给予了否定。难道是学中国佛教里的行礼?和尚道姑的作揖我在电视里常见,生活中所见的和尚现在大多已不兴这一套了。还有一种场合有作揖这一动作,那就是祭拜祖神的时候,上坟的时候,想到这,看着正朝我微笑作揖的小孩,立马觉得浑身不自在。

听同事说,这所学校是当地最大最好的学校,的确,在刚进校门的时候就发现它面积不小,设计合理。校门正对是一面很大的石壁,上面挂着一块黑色的标牌,一行我不认识的法语下赫然几个大字“中国-乍得友谊学校”,立刻觉得整个人都精神了,可能人在他乡见到同胞或者祖国文字都会有一种血缘一样的亲切感吧,反正我是有一种横空出世的骄傲感。大石壁以左是教学区,一条条走廊连接着几排呈平行线的铁皮瓦平房,那瓦那廊都让我有种回到中国的错觉,大概是中国的工程师设计的吧,我想。大石壁右边是操场,一片不小的土地,几个孩子追着一个足球玩得正欢。说它是土地,因为它真的是“土地”,没有塑胶跑道,没有翠绿的草坪,没有放着篮球架的水泥地,唯有它的平整和奔跑着的孩子证明着这个操场的身份。
在我贪婪地感受着真实的非洲的时候,发现大使等一干人早已被学校校长等一群人围至一间教室前的走道,为了不掉队,我也赶紧跟上,目光在参差的人头间穿梭,寻找着组织的方向。好不容易挤进人墙内,感叹非洲小朋友围观的热情的同时,偶然发现另一个事实,原来红色衣服是他们的校服,上身统一为长袖扣衫,下身则男女有别,男生穿长裤,女生着裙子。更有趣的是,这些学生脚上的塑料拖鞋和人字拖长得是那么地像“Made in China”。泯然一笑。走道上整齐地站着两排学生,可能是旁边教室的一个班级吧。大使和校长用流利的法语交流着,不时弯下身跟这些学生说着些什么。正当我悔恨大学没有学法语专业的时候,突然听到这些学生齐声对着大使唱起来,歌声不算嘹亮,但很清脆,声音很干净,听着很舒服,心境都平静许多,似乎连天气都没那么热了,也许,这就是童声的魅力吧,尤其是来自这些心思简单、没有经受现代复杂社会涤荡的非洲小孩。
趁着大使跟这些学生互动的间隙,我走到连接两排教室的走廊上,想拍下一些孩子玩耍的镜头。在我举着相机对准走廊外的几个小孩时,又一件让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当有人发现我在拍他们的时候,“唆”地一声突然从四面八方跑过来一堆小孩,井然有序就像经过统一指挥一样,迅速地排列好站在相机目标点。毫不夸张地说,我当时真的是被这国内罕见的景象给震惊了,就是现在,我仍然止不住感叹他们在相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极其一致的“秩序”!要在国内,恐怕不是一般的耐心,才能聚集一群小朋友来合影吧;就算是大人,有时也要几声狮子吼才能固定住一个队形。鉴于他们的热情,我很认真地拍了一张,然后笑着想拿给他们看看自己的照片,看看我的杰作,后来才发现,我这是极其愚蠢的一个行为。在来非洲前,在网上看到大家上传的非洲照片,里面的小孩都是那么本份,就在刚才,在我拍照的时候,这些小孩也都是很乖地笔直地站着,但我高估了这些小孩的自觉性。可能是因为很少见过相机,也很少被拍,有的小孩可能一辈子才拍这一次照,所以当我把相机拿过去给他们看屏幕里的照片的时候,刚刚还满脸天真、略带羞怯的队伍倏地就叫喊着争先恐后地伸着黑长的手朝我冲过来,差点没把我吓坏。在惊魂未定地逃到一个同事身旁后,我安抚了下自己。事后想想,我其实挺能理解他们的,毕竟穷苦惯了,不常见这些现代设备,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每次一见到相机镜头就一个个都争着抢镜。哪怕是这边的老师,看到相机朝向她们,都会自然地往聚焦点靠。这边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除了校长是男的,几乎所有老师全是女的。这些女教师穿着都很光鲜亮丽,背着在中国都很时尚的包,项链、耳环一样不少,佩戴整齐,有的甚至戴着粗大的黄金首饰,按理说这些人不应该对相机一如那些学生一样新奇,报以强烈的热情。后来“夫”告诉我,这边的教师工资其实并不高,我所看到的一摞摞黄金首饰确是黄金的,只不过是18K金,这边人不喜欢纯黄金饰品。原来如此。
在欣赏女教师五颜六色的长袍的同时,我发现了一个我一直以来的误解,原来并不是所有人的袍子都像我这几天在大街上看见的男男女女所穿的直筒连体的,也有上下分开的,只是由于袍子不是量身而做,上面的衣服过于宽大,再加上是同一布料裁剪而成,上下衣服没有色彩之分,乍一看,就像一件连体大长袍。乍得女人不仅在整体打扮上不落伍,穿带跟的凉鞋,涂艳丽的脚趾甲油,细细比较还会发现,她们的衣服其实都挺讲究,面料的花色和图案甚至比中国更大胆、更前卫。从领口的形状到下摆的花纹,尤其在图案的设计上,都很有潮流元素。他们对数字、字母、斑点、花朵、几何图形等的应用很到位,搭配巧妙,大气下不失细节精美。就连穆斯林头上的纱巾都或镂空或亮片或金丝花线点缀其间,柔美间不失精致。在我抓拍她们的近照的时候,一个女教师脸上的有规则的条纹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顶着她善意的目光,直直地看了好久,以脸部中轴线上的条纹为对称轴,每边脸上各有两道点状灰色条纹,额头上也横着一道。我乐了,心想:乍得人不仅穿着时尚,连彩妆都这么个性。后来跟同事说起,才知道,原来这是部族标记,当地一些部族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用某些工具在其脸上留下本部族的记号。

门缝里看世界
我跟着同事继续追随着组织。大使在校长的引领下,走进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这才想起,方才在操场和走廊外看到的学生,很有可能是在上体育课,可能吧,我这么想。教室很大,里面的学生很多,堵在门口的许是陪同、许是凑热闹的女老师也很多。看到有领导进来,学生们都站着聚拢起来。由于跟进来的速度不够快,我被挤在了门口,前面一堆的人头,除了一块变形的像湿了水又晒干的书页的黑板,什么都看不到。退出人群,隔壁的教室正上课,从没关严实的门缝里往里可以看到,这儿的孩子上课都是席地而坐,没有桌椅,甚至我连书包也没发现。据说捐建的时候,这一套设备都是齐全的,只是后来桌椅就都悄然失踪了。学校的说法是,使用时都磨损坏掉了。学校投入使用才三年左右,磨损坏掉的说法显然不太可信,被人搬回家了才比较有可能。在我回到组织所在的教室时,门口的人群松动了些许,我也得以进去一睹真正的乍得教学环境。这些学生上课时都是在地上铺一个小毯子,几个人脱了鞋坐在上面,有些没毯子的,就直接坐在地上。书本和书包就放在毯子前面或者旁边,但大部分人是没有书包的,至少在最前面的一排,我就只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小布袋。学生上课的练习本是一块小黑板,写完了擦了再写。由于乍得的孩子上学得交各种费用,所以虽然国家宣称的是义务教育,但还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学,基本上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才上得起。
这所学校是中、小学综合学校,无论规模还是装修,都是恩贾梅纳最好的,整个教学区全是水泥地,这在当地已经是很高档了。在这个物价水平远超国内好几倍的国家,能用上水泥,那是相当奢侈的事情,水泥地似乎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听使馆同事说,两年前,恩贾梅纳都还到处是土路,连机场跑道都是中国公司承建的。想到这,我不由得再一次感叹乍得的落后,一个国家教育的落后就代表民族的落后,民族的落后必然导致国家的落后。科教兴国,教育不发展,国家何以兴旺?若国家未来的栋梁无法正常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以后何以成栋梁?没有现代知识的注入,国家又何以指望有现代科技?不发展教育,不从基础抓起,那只能落后贫穷,越贫穷越无能力接受教育,这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中国对乍得这所学校的捐建,也正表明了中国人民希望乍得人民能够通过教育改变现状,依靠知识改变命运!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仁德、礼仪著称,这所耗资巨大的恩贾梅纳最好的中小学更见证了中国对乍得的无私帮助,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与乍得的良好关系。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大家有目共睹,中国对乍得的各方面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中国对恩贾梅纳的援建工程更比比皆是,这是中华民族好善乐施的优良传统的传承,这是中国人民对弱者一向的扶持态度。中乍两国现在的友好关系是中国驻乍得使馆同志努力的结果,中国在乍得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更是使馆作出巨大贡献的成果!
愿乍得早日繁荣富强,愿乍得人民幸福安康,愿中乍友谊天长地久,如这所当地最好的学校,在中非关系中最稳固、最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