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软中华:国学热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39:31

国学热中的几个问题 

 

——《大家国学  王易卷》前言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希杰

 

        提要:“国学”很模糊。国学的核心是经学、儒学、孔学、其实可以就叫做“经学、儒学、孔学”。王易《国学概论》把经学、小学、哲学、历史当作国学的基本内容,是很准确的。王易提出的治国学的四端,今天还是很有价值的。其实国学可以就叫做孔学、经学、儒学。

      关键词:国学  王易  四端  经学  儒学  孔学  简明

 

         一    “国学”之“国”

我们学究式地从“国学”的名字开始思索——-咬文嚼字。

“国学”之“国”者,国家也。如此格式的词语是很多的,例如: 

国语、国学、国术、国策、

国歌、国旗、国货、国乐、

国医、国器、国营、国产、

国库、国法、国号、国父、

国耻、国格、国花、国书、

国树、国书、国史、国军……

爱国、卖国、建国、出国……

其中的“国”,都是指说话人自己的国家。

当今的世界上,有许多许多的国家的。那么,每一个国家都与自己的国歌和国旗。奥运会得奖的时刻,得到冠军的运动员最激动的就是听自己国家国歌,看自己国家国旗的升起。孙中山被成为现代中国的国父;马来西亚的国父是阿都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国父。韩国人说的爱国和卖国,指的热爱韩国,或者出卖韩国(韩奸)。美国人的爱国是热爱美国。日本学者小森阳一的著作《日本近代国语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年2003)中的“国语”是日语,国是日本。

新加坡学者反对用“国语”一词,他们主张用“华语”,其理由就是:每个国家都有国语,法语是法国的国语,俄罗斯的国语是俄语。那么,每个国家都有“国学”。康德、黑格尔、胡塞尔德国的国学;伏尔泰、孟德斯鸠是法国的国学。

张岱年在《国学与时代》一文中说:“关于国学,首先应了解所谓国学的意义。所谓国学是本国之意,国学即本国的学术,亦即中国学术之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文明民族都有自己的国学。”(1

中国人的嘴巴里的“国X”,目前国学热中的国学,其中的“国”当然是指咱们的“中国”——全世界只有一个的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汉语中的“国学”当然是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因为如此,台湾地方政府掌管教育的人,才在中小学教材中取消“国X”字词语。(2

如此,“国学”是多义词,一指本国的学术,二专指中国的学术。 

 

    二   国家和民族

必须看到,中国不是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四舍五入,我们可以说中有上百个民族。中国民族中有俄罗斯族、拉祜族、土家族等,宪法上中国的各个民族是平等的。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国家的,多的是汉族,但是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例如:辽、金元、西夏等。于是“国”也是多义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国语”并不是指汉语,辽国和金国以及西夏国的国语不是,《辽史》等中的《国语解》,都不是汉语(华言)。有一个满族人,很得意地对我说:“我们满语是大清国的国语。大清国时代,国书是用满语写的!”他的话不错,大清国的“国语”是满语。

国学,显然俄罗斯族、拉祜族、土家族等民族的学术文化,通常不被认为是“国学”的。回族是中国人口极多的一个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但是,伊斯兰教不是中国的国学。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但是,西藏的宗教文化是国学么?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民族群体。国学其实主要是指汉民族的学术文化。当然,汉民族的学术文化吸收了、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学术的。(3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有古代中国,中古中国,近现代中国。“国学”中的中国不是当代中国,是古代中国,传统的中国。当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没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国学!虽然“三个代表”写到党章里了,但是不是国学。

“国学”是站在中国人,特别是主体民族的汉族人的立场上说的。“国学”不等于“汉学”,也不等于“中国学”。“中国学”和“汉学”,是站在其他民族的立场上,外国学者的立场上说的。

“国学”是西学东来之后的概念。当“中国即世界”的时候,是不会出现“国学”的概念的,国学是同非国学比较之后的一个概念。

我赞同新加坡学者的意见,现代汉语最好不要叫做“国语”。我也不很支持“国学”这个名字,最好少用。理由只有三条。第一,“国学”语义含混;第二,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头等大事。把汉语叫做国语,把汉族儒学叫做国学等做法,容易引发兄弟民族的负面联想。第三,《辞海》说:“国学  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要避免同其他国家的国学混淆。

 

三   国学和国术

“不学无术”说的是没有学术。其实“学术学术”,“学”和“术”是有区别的。1911年章太炎在《学与术》中说:

    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原理者也,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以证明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4)

严复说:“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5)梁启超说:“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5

既然“学”和“术”是两码子事情,那么也就应当区别“国学”和“国术”的。武术(太极拳、少林功夫等)、气功、民间偏方(刮沙,拔火罐等)等是国术,而非国学。

狭义的国术是指中华武术。吴图南在《国术概论》中说:

     国术之名称,本由中华武术而简称而来。考其来源,曾经几许之变迁:《诗》称“拳勇”;春秋称“武艺”;战国称“技击”;汉称“技巧”;明清称“技艺”;敏初称“武术”。或称“国技”,民十六年之后,始称“国术”。(7)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吴图南是蒙古族人。

四   “国学”之学

《辞海》说:“国学  犹言国故,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这个说法,没有错。但是,宽泛了一些。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太多了,斗牛、斗鸡、斗鱼、斗蟋蟀、斗百草、炼丹、算命……。特别是在今天,“文化”已经非常地宽泛了,在我们这个“赌博、看风水、打麻将、裹小脚、抽大烟、包二奶、吃吃喝喝玩玩、打打闹闹,……”都是文化的时代里,这个定义尤其令人不安。

在文化的大旗下面,在文化的包裹之下,“赌博看风水娶小妾拜把子营造阴宅…… ”风和“赌博看风水娶小妾拜把子营造阴宅…… ”热,在吹,在升温。老婆没有生育男孩就是包二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应当当心,“沉渣的泛起”,神秘文化,封建迷信,不三不四的东西,统统用“国学”的名义招摇过市。

南昌王易在《国学概论》的《导言》中说:

     然国学之范围广矣,品质杂矣,涉猎审辨之难,使人目眩,而其间孰本孰末,孰真孰伪,孰有用孰无用,则尤不易明。(8

说得好! 在今天的国学热的时代里,国学如何定义?国学包含那些内容?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之前,最好先别忙提倡。

坦然地说,在今天的“国学热”中,许多提倡者自己其实也不懂“国学”,不过是为了非国学的利益在玩弄国学!他们提倡的其实并不是国学,他们提倡国学的方式也不是国学的。祭祀孔夫子的大典是孔夫子式的、传统的、儒家式样的么?海外华人批评我们的祭孔、祭黄帝的仪式往往很是别扭,有点怪。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自己不懂得国学,如何提倡国学呢?我们不客气地说,有些所谓的国学活动反而败坏了国学。这是国学热中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提倡国学,推广国学,都绝不能采用“大话”与“戏说”的方式。运用“大话、戏说”式来提倡、推行国学,其实是对国学的一种颠覆行为。其原因,大概是今天的国学常常是商业性的,营利性的。

倡导国学不应当是哗众取宠的。某大学的讲师办国学班,提出学员必须交纳:一斤腊肉、十斤大米。学习孔夫子,按照《论语》办事。错吗?不错。好么?未必。这就是国学吗?有点开玩笑:国学居然同一斤金华火腿挂上了钩!大学生提一块腊肉走进古代汉语的课堂,古代汉语的教师下课之后提一大堆腊肉回家,好玩不?

奇怪的是,那些攻击国学的人,去往往是对国学很有研究的人。五四时代,打到孔家店的英雄,其实对孔家店知道的比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多多的。主张青年不读中国书的鲁迅周树人,自己很喜欢中国古书,自己读了许多的中国古书的!(9)百花洲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大师丛书”有鲁迅评传,鲁迅的国学代表作是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主张不读中国书的人是国学大师——国学,把我们搞糊涂了!小说史恐怕必能算作国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吧?

张岱年认为,国学就是中国学术。我以为这可以作为广义的国学。在我看来,狭义的国学就是:孔学,儒学,经学,四书五经,十三经,二十四史。所以,尽管佛教早旧传入中国,早就汉化了。但是,汉译佛经,甚至六祖坛经也不是国学的!尽管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很多,但是也不是国学。尽管满足曾经是建立大清国并统治着大清国,但是萨满教不是国学。

 

    五    经学、儒学、孔学

我甚至认为,我们可以、也应当用“经学”、儒学”、“孔学”来代替“国学”。我的理由是:第一,内涵明确,名副其实,容易把握,便于继承和推行。第二,命名要抓住主要特征,尽管国学不能够简单地等同于经学、儒学、孔学,但是经学、儒学、孔学是国学的核心。排除了经学、儒学、孔学,还有国学么?其他学术文化的进入国学,是被儒家文化吸收包容了的,同儒家学术完全对立的可能进入国学么?第三,命名要把握住区别性特征。“经学、儒学、孔学”既不会同外国学术文化相互混淆,也跟中国其他学术文化纠缠不清。

从历史上来看,汉语汉字曾经是亚洲的拉丁语,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汉字汉语对越南、朝鲜。韩国、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化学术都产生过重大的积极的影响。经学、儒学、孔学,历史也不只是汉民族的,也不只是中国的,经学也曾经亚洲一些国家的主流文化。在亚洲有一个儒学文化圈。王阳明、朱舜水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韩国人说端午节是韩国文化,把中医改称为“韩医”,中国人大为光火。网友们应当思考的是:为什么丹麦人、波兰人不如此?其实这正好证明,韩国文化是汉字文化圈之中,是儒家文化圈之中。争夺遗憾的总是具有某些亲戚关系的人,外人是不插手的。

干脆叫做“儒学、经学、孔学”,这也是,第一,从历史上来看的;第二,现在和未来看的,中国走出国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儒学!第三,西方人逐步发觉了儒学的价值,儒学的西方的地位正在上升。学术无国界。用儒学、孔学代替“国学”,将有利于它在西方的传播,我以为。

历史上的叫做孔丘的那个人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孔子是有区别的。不能说:孔丘的每句,每个行为都是经学原理原则。儒学不等于孔子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儒学以虽然孔子的言论行动为核心,但是不是孔子一个人的。儒学是孔子开创的,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阐述的一种学说。所谓国学其实是中国一代接着一代对孔子的阐释的总和。

国学当然是在读书人手里。但是也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的行动中。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打倒孔家点”,打倒了没有?没有.为什么?这是因为孔学不单纯是一种学术,而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已经渗透到全体成员的心中了,用时髦话语来说,它已经是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因此,五四的战士们才没有打它不倒的。

国学的关键词是:“仁、义、礼、心、性、诚信、廉耻、和同、三纲、五常、大一统、天人合一”。这些汉字正是中国社会里的最常用字,也是中国人(各个民族的中国人)的名字中的最常见的字眼。这就说明经学不仅仅是少数专门家的事情。

 

六   王易和他的国学观

王易,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1989727日生。

王先生的父亲王益霖,是进士,当过知县,做过高等学校的教习。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1912年毕业。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秋天,进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七年。这是王易的一生的辉煌时期。他编写、出版了:《国学概论》、 《修辞学通诠》、《词曲史》、《乐府通论》。都是神州国光出版社出版的。《词曲史》、《乐府通论》和《修辞学通诠》收入民国丛书。《词曲史》1996年东方出版社收入“民国学术经典文库”。他的这几部著作台湾也多次再版。

1934年,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兼任中央政治大学教务主任,请王先生曲中央政治大学。王易提出三条:第一,不入国民党;第二,不出席纪念周;第三,不参加任何党派活动。罗家伦一口答应。

在江西赣南,蒋经国曾请王易为他讲解过《孟子》。王易中年丧偶,没有再娶。 解放后,王易最后是在湖南文史馆任职的。王易是1956830 日去世的,安葬在长沙。 

王易的《国学概论》出版于1931年,汪东作序。王易的时代里,“今人恒言:‘今后世界文化,必东西握手所得之文化也。’”王易认为:“西方进取;印度退守;中国则且进且守,而且异日必有甚盛之一日。”王易这样说的时候,在新派人物眼中,国学几乎是反动的同义词。我们今天就是王易所说的“异日”吧?

国学,王易只认定四种内容:第一  经学   第二  小学   第三   哲学   第四  史学。王易说:“凡此四区,悉为质学。”他说的“质”,就送孔子的“文质彬彬”的“质”。

王易讲授修辞学、词曲学、乐府学,都有专门著作。他认为:“至若文艺词翰,作者过众,叙次为烦。况内实外华,非得苟举;由学窥文,无待毛举。果其读书得有门径,则用治文学,游刄有余。故兹篇不述文学,非轻之也,举学之质,文可自见。”

我支持王易。国学首先是经学。狭义的国学就是经学。或者,国学就是儒学,就是孔学。五四时代的口号是“打到孔家店”,孔家店可就是国学。(10

国学还包含小学。小学是经学的附庸,是为经学服务的。

现代语言学家对小学(语言学)为经学服务,是经学的附庸往往是非常的恼火的,他们强调,他们追求的是——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他们鼓吹、追求摆脱经学。我年轻时候就送如此这般的。

其实语言文字学为经学服务,也没有什么的,并不丢人的。语言文字之学不是最终的目标,为其他学科——经学是其中之一——服务,正是语言文字学的价值。当然,语言文字学绝不能够大公无私到只为其他学科服务而丧失了自我。

王易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1912年毕业。那时候,胡以鲁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很现代的——。从王易的《修辞学通诠》看,他是熟悉当时的西方语言学说的,显然他是接受和继承了胡以鲁的语言学思想的。他如此重视语言文字之学,把小学列为国学之二,第一是对传统的继承,第二是现代语言学说的影响,他显然是了解洪堡特纳的学说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今天,我们在国门之外,大办、也陆续办了许多“孔子学院”。海外(例如新加坡)有人指责说是“名不副实”。我以为,以教学语汉语汉字为中心的机构是可以叫做孔子学院的。国学家——我不说“国学大师”,而说是“家”,这绝不会有错的!——王易把小学列为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把向老外推广汉语的机构叫做“孔子学院”,有啥错?。

王易把哲学列为国学之三,有道理。王易毕业于北京大学,任教于南京大学。但是,北京大学是新派的,南京大学则是保守的。当时,中央大学是注重传统,以研究国学为特色,是中国的国学重镇。他和黄侃、汪东、汪辟疆、柳诒徵、王伯沆、胡翔东,被成为“江南七彦”。鸡鸣寺、玄武湖、扫叶楼、清凉山、莫愁湖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谈笑声。但是,王易不是守旧派,他熟悉西方学术。他把哲学列为国学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就说明,他学术上并不排外。

中国传统学问中没有哲学,有人甚至攻击说,中国没有哲学。哲学在西方的地位是崇高无比的。把哲学列为第三,是很有眼光的。

王易的国学第四是史学,对。经史其实是一回事情。孔子的思想就体现在《春秋》中。可以这样说吧,经学是理论体系、方法论原则;史学是这些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春秋》是史,也是经。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经是语言系统,史是系统的,是实现、体现语言系统的言语。中国有悠久而独特的史学传统,二十四史是民族精神最好的一种体现。

民族精神就体现在民族的历史中。有人说,要灭亡一个国家,先消灭他的历史。日本侵略者霸占我们中国的台湾、东北,就推行奴化教育,强行推广日语,强逼中国人取日本名字(台湾的李登辉等都有日本名字),强逼学习日本历史。台独分子为了台独在台湾强行取消中国历史教学内容。

五千年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太丰富了,太复杂了。那可以算作是广义的国学吧。

国学,我以为主要的就是王易说的这四种。

七  治国学的四端

王易认为:“夫为学贵识体,而致力务在知方。上述四区,国学之体也;苟不知方,则犹泛舟而昧于帆舵之施,解牛尔迷其肯綮所在矣。治国学者,当明四端。”

汪东在序言中,引用王易的四端说,赞叹道:“先生信可践之!”

王易说的“四端”是:

    一曰,辨真伪:事理与学,皆有真伪,唯有识者辨之。

    二曰,知轻重:学问泛滥,岂尽适时,欲免徒劳,当知全剂。

三曰,明地理:学术之源,各有所托,地理关系至切且深。

四曰,通人情:人情之变迁,多系于时会之演进。

这四端是王一研究国学的知道方针。王易是聪明人,是才子。但是这部十万字《国学概论》却花了四年时间。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王易的四端今天依然值得研究国学、宣传国学的人注意。

真假不辨,还谈什么国学?孔子没有这么说过,孔子说的根本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你的话,那是老外的意思,这种国学有啥意思?所谓朴学就是实事求是之学。学术泡沫就送真假混淆。如果事件和数字全都是假的,还谈什么呢!国学热中,如果想提高国学的含金量,如果想真正有益于国学,那么首先就是区别真与假,就得先来“打假”。

研究国学,推广国学,轻重缓急是必须区别开来的。就推广而言,应当把握国学的简易性;研究者应当在国学的复杂性方面太下功夫——苦功夫,死功夫。

地理,汉语方言,其实是两大块,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也是两分,北派和南派。

通人情,重人情,这是中国学术文化的特点,是儒学的特点。研究国学者也应当通人情。时有古今,地分南北,《礼记》中的许多具体规定,现在如何能够照办?那时候,人们席地而坐,没有桌椅,没有电灯电话电脑……!因此继承、宣传、推行国学,也要“与时俱进”,也得有人情味儿。

 

八   简易原则

使用拼音字母的西方人,对象形汉字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汉字是比喻复杂东西的喻体。西方人不熟悉、你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于是中国也成了复杂不可理解的同义语了。

世界上没有绝对简单的东西,也没有绝对复杂的东西。把一个不很复杂的东西,说的大家糊里糊涂,傻呀!对于非常复杂的事物,居然说的清清楚楚,外行也能够明白,聪明人一个。

国学的悲剧是,或者是被简单化了,或者被复杂化了。

五四时代的学者,把国学简单化了,打到它,但是,打到了没有?没有?胡适之反对对偶,胜利了么?没有!被神化了的鲁迅鼓励青年不读古书,结果呢?今天是国学热,据说出现了许多的“国学院”、“儒学院”。

今天,有些人又把国学复杂化了。上海的教授说:“国学现在是一锅粥”,“现在四处讲国学的人,我不知道你们弄明白‘国学’的概念没有。”“我认为现在讲国学的人是胡讲。”“希望那些讲国学的人,你先把章太炎《国故论衡》读懂,你如果连这一点都懂不懂,你就没有资格什么国学,我敢向他们挑战。”(11)国学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只有懂得懂章太炎的《国故论衡》的人,才能够讲国学,这国学就只是极为少数的高等贵族的玩偶了!同国家民族的运命有何关系吗?

国学是既复杂又简单的。因为它简单,才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之中。说复杂,谁也说不清楚。

其实,国学并不神秘,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已经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每一个人的心中了。我以为,我们的国学也体现在我们的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笑话等之中,所以不识字的乡下人,也是国学的奴隶,鲁迅的祥林嫂就是一个例子。国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财富。国学也是非常复杂的。只有少数专家才知道的东西。我从不这样看。我甚至认为,乡下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对国学精神的把握有时候,是胜过,某些自以为是国学家的人的,某些国学家不过是嘴巴上说说,我们可敬的乡下人,往往是用生命啦祭祀国学精神的。 

王易的《国学概论》只讲了四种十六个问题:

第一编  经学

第一章 六艺概论

第二章 魏晋经学

第三章 唐宋经学

第四章 清代经学

第二编  小学

第一章 小学概述

第二章 六书

第三章 音韵

第四章 训诂

第三   哲学

第一章 周秦诸子

第二章 魏晋玄学

第三章 宋明理学

第四章 晚近思潮

第四编  史学

第一章 史学概述

第二章 历代正史

第三章 诸类杂史

第四章 史之义例

而且四种学问中,每一种都先来一个概述。再简单些,把四篇中的四个概述集中起来,就是最简明的国学概要了

王易用四年时间写的这部《国学概论》,才十万字!王易的父亲王先生的父亲王益霖,是进士,当过知县,做过高等学校的教习。王益霖给儿子取名为“易”,显然是《周易》之“易”,“易者简易也”之“易”。“人如其名”,“名如其人”,王易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凡是简易,从不、决不搞繁琐哲学。王易的几部著作最打的特色就是简易。今天,我们尤其咬提倡这种治学作风。《道德经》只有5000个汉字,可是阐述著作居然有七八十万子之多。(12)现在评职称、奖金,必须数数论著的字数。

在今天真的是不可想象的。读这部《国学概论》的时候,引发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即是:什么是学问?

 

九    结语

“国学热”正在、还逐步升温的。

在国学热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是应当进行认真冷思考的。例如:

    国学与中华民族:西藏喇嘛教,回族伊斯兰教,不是国学吧?“国学”以汉族为主体,但是绝不仅仅是汉族的。(13

    国学与时代:现代人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字汉语是国学么?对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塔塔尔语、俄罗斯语的研究是国学么?

    是叫做“国学”好呢,还是干脆就叫做“经学、儒学、孔学”的好? 

国学不仅仅是中国的。汉字汉语曾是东方的拉丁语!在亚洲存在着汉字文化圈、儒学文化圈。国学也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韩国人认为端午节是韩国的文化、把中医改称为韩医,网友大为愤怒,其实这正式汉字文化圈、儒学文化圈的巨大力量!

 

注释

(1) 张岱年:《张岱年自选集》389页,重庆出版社1999

(2) 20077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有《改掉5000用词 台湾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一文说:(台北讯)中国时报消息,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全面去中国化。国父、国画、国字、国剧、古人、水平、中日(甲午)战争、两岸、台湾地区……等词,都被台湾教育部列为「不适合用词」,应当的用词,是孙中山、中国水墨画、中国文字、中国京剧、中国古人、水准、日治、清日战争、两国、我国(或台湾)……等词。 

(3) 王易在《国学概论》导论中说:“虽然,中国之文化大率汉族之文化也,……”他已经提出了“国学”同中华各民族的关系问题。

(4) 见见梁启超《学与术》,《饮冰室合集》第三册12页,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版

(5) 严格:《严复集》第四册885页,中华书局1986

(6)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三册12页,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版

(7) 吴图南:《国术概论》1页,北京中国图书店1984

(8) 本文引用王易《国学概论》,用的是民国丛书本,不再一一注明。

(9) 鲁迅在《青年必读书——应北京周报的征求》中说:“我以为要少看——或者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全集》第三卷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10) 上海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凤凰卫视(2007纳税710日)说:“有哪位学者敢提出来,国粹等于孔子加儒学,我愿意拜他(她)为师。”我一直就是这样认为的。 

(11) 凤凰卫视2007710日。

(12) 这其实也是古已有之的。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说:“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13) 王易在《国学概论》导论中说:“虽然,中国之文化大率汉族之文化也,……”他已经提出了“国学”同中华各民族的关系问题。

20077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