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强力泡沫双面胶:《七日选评》第五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15:46
《七日选评》第五期时间:2009-10-29 20:39来源:大地摄影网友原创 作者:无戒徵观 点击:140次《七日选评》   1
青青小草的《彷徨》


EXIF [ 相机:NIKON D50 光圈:f/16.0 快门:10/2500 ISO: 曝光补偿:0/6 焦距:180/10 拍摄时间:2008:12:20 12:44:59 ]


      对吴老师这幅作品中所谓“彷徨”的解读,如果只停留在一种人的主观性上,未免太过狭窄。说实话,这幅作品拍摄的技术环节需要敏锐感、预见性。而作品的意义如果放在大环境下去考量,结合上环境、环保,人类生存空间及生物圈内的此消彼长,我想这幅作品会附加上一些极重的价值。 2
源泉《来踩踩》第一幅与黄色啄木鸟



《台北阳明山=海竽=》之一


EXIF [ 相机:NIKON D90 光圈:f/11.0 快门:3125/1000000 ISO:640 曝光补偿:-6/6 焦距:105/1 拍摄时间:2009:03:20 12:51:07 ]

       两幅作品的风格异曲同工。都是把所拍摄的内容通过镜头取舍,后期色调、亮度调整,而把所拍摄的主体倾向于抽象性图案美。《来踩踩》作品有神秘感。《台北阳明山=海竽=》虚与实相辅相成。是不是显示器的原因,在我这里看,色调偏重,后期调整的痕迹明显。层次、色调缺乏自然的变化。 3
阿芳《生活》
最早发表


EXIF [ 相机:NIKON D300 光圈:f/2.8 快门:1/20 ISO:1000 曝光补偿:-6/6 焦距:260/10 拍摄时间:2009:04:01 17:25:49 ]

修改后


EXIF [ 相机:NIKON D300 光圈:f/2.8 快门:1/20 ISO:1000 曝光补偿:-6/6 焦距:260/10 拍摄时间:2009:04:01 17:25:49 ]


   
      这幅作品看似随意、不完整,但在镜头取舍、整个构图上表现得很精巧、专业。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甚至触目惊心,环境如何、有何疾苦、时空的位置等等。在此时、在遥远的山乡有些人,或许很多人都这样的生活着。画面中突然出现的一双手,构思最为精彩,本来是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却恰如其分的用在了纪实题材里。这幅作品引起我对这位网友的注意,又看到了他(她)的几幅作品,感觉阿芳的摄影悟性很高。 4
见辉《历史记忆》


EXIF [ 相机:Canon EOS 5D 光圈:f/11.0 快门:1/200 ISO:100 曝光补偿:0/1 焦距:35/1 拍摄时间:2009:05:02 15:43:45 ]


      摄影的功能是什么?确实摄影是一种记忆的元素,很多摄影作品,甚至某些人认为的照片都对历史及未来有一种责任。就像我们现在去读清史、明史、史记等等历史著作,我们为什么去读,不用我说。是的,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都会引起我们对过往的思考与评判,同时会矫枉时下的行为。如果我们想对当下、未来负责,我们就负起责任去尽量真实的记录——拍摄。拍摄需要我们以一种思辨的头脑、敏锐的眼光撷取一段关键的事实。


摄影是现代驱妖术。原始社会有面具,资产阶级社会有镜子,而我们有影像。——让.鲍德里亚(法)
5
侗乡风情《人像》

EXIF [ 相机:NIKON D80 光圈:f/4.0 快门:10/300 ISO:400 曝光补偿:0/6 焦距:700/10 拍摄时间:2009:05:01 09:03:43 ] 这是对所有五月二日的人像作品比较之后遴选的一幅。我认为其镜像比较接近瞬间的人物内心情节。说

EXIF [ 相机:NIKON D80 光圈:f/4.0 快门:10/300 ISO:400 曝光补偿:0/6 焦距:700/10 拍摄时间:2009:05:01 09:03:43 ]


这是对所有五月二日的人像作品比较之后遴选的一幅。我认为其镜像比较接近瞬间的人物“内心情节”。说到人像在这里我不得不为大家展示几幅优素福.卡什的作品。优素福.卡什被誉为“灵魂摄影师”,为什么受到这样的称谓,还是仔细观看他的作品,深入地思考、想象一下: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他们那时的心理过程。
我感觉侗乡风情在1/30秒的瞬间,抓住了模特对自己当时意识到自己在做别人模特的“走神”刹那间。每个人在意识到他人为自己拍照时,总会为拍摄而进行“作秀”——作假。而对目前拍摄活动的“走神”或许正是她或他的真实表情。

海明威

 

丘吉尔

  

赫本

 

6
树儿《贡乡茶园吐新绿》


EXIF [ 相机:NIKON D80 光圈:f/8.0 快门:10/1600 ISO:100 曝光补偿:0/6 焦距:240/10 拍摄时间:2009:05:02 17:48:55 ]


  

EXIF [ 相机:NIKON D80 光圈:f/8.0 快门:10/600 ISO:100 曝光补偿:0/6 焦距:850/10 拍摄时间:2009:05:02 16:48:44 ]


这两幅作品,我认为技巧、技术更胜于思想性。为什么选出这两幅作品。我曾经对水杉树的几幅作品的色调处理,赞赏有加。并且说过在这里还没看到有人能出其左右。但我在看到树儿的作品后,觉得树儿对这几幅纪实风光片的技术把握也很到位。大家注意一下这两幅作品的拍摄信息:阳光明媚的午后四、五点钟,正是拍风景的最佳时节。8光圈就其这样的风光素材,应该是最佳选择。在技术理论上8到11是成像的最佳光圈。在对色彩、亮度的处理上,没有看到过饱和与过度追求不适当的高反差。政府作品层次丰富,色彩亮度都很自然。

7
华林《站着的和坐着的》

 

    布勒松有“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论,而我觉得摄影作品的画面的精彩与否决定了内容是否在时空上有一种“契合”的点。站着的塑像没有灵魂却趾高气扬,坐着的人有常人的肉体与思想,但其表情却包含着无奈和失落。萨特说: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无从解释。

8
三番军《一个和俩个》

 EXIF [ 相机:Canon EOS 20D 光圈:f/5.0 快门:3/10 ISO:400 曝光补偿:0/2 焦距:38/1 拍摄时间:2009:05:02 11:57:53 ] 被我裁剪后 EXIF [ 相机:Canon EOS 20D 光圈:f/5.0 快门:3/10 ISO:400 曝光补偿:0/2 焦距:38/1

EXIF [ 相机:Canon EOS 20D 光圈:f/5.0 快门:3/10 ISO:400 曝光补偿:0/2 焦距:38/1 拍摄时间:2009:05:02 11:57:53 ]


被我裁剪后


EXIF [ 相机:Canon EOS 20D 光圈:f/5.0 快门:3/10 ISO:400 曝光补偿:0/2 焦距:38/1 拍摄时间:2009:05:02 11:57:53 ]


       我觉得这幅作品不如就为《如意》。我曾经为这幅作品由《不小心把我整进去了》改为《一个和俩个》而叫好。但通过我的裁剪,认为《如意》的寓意更深刻。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不在乎是否悦目、是否完整,在乎的是其真实、其思想。前景的两个人物相对较虚,而镜像的被理发者较为实在,为此注意力被引向镜像。不完整的对联上有贫民的美好心愿“如意”,但现实生活是否如意?每个人在内心都有一个答案。为何我推崇裁剪后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位置拍摄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其间,把拍摄者完整保留会使作品的娱乐型加强,而把拍摄者保留一个似是而非的形象,我认为会加强纪实感及深刻性。

 

9
本期综合最佳送给秋意的《古老小镇花被行》和多彩贵州人的《 [ 梵峥雨露 ]...微距欣赏!》
花被小镇被秋意真实、细致并且是极富情感地扑捉到一些即富特色有很平实的画面。欣赏梵峥雨露简直是在让我们在体验另一个完美的世界……我无法用言语表达。
秋意的《古老小镇花被行》
http://chinadadi.net/read.php?tid=12252
多彩贵州人的《 [ 梵峥雨露 ]...微距欣赏!》
http://chinadadi.net/read.php?tid=12613

答老狼

            老狼(刘老师)让我解释摄影中的潜意识表现。以刘老师的学识及能力,我很怀疑他说的“没看懂”。倒是觉得他想让我多为大家讲一下我自己的拍摄思维,拍摄方法。
        既然刘老师谬赏,我只得勉为其难。 
 

        先说“潜意识”:
        是弗洛伊德先发现了人的潜意识的存在,后才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对人类深层意识探求的贡献,使他不愧为人类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之一。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我理解潜意识就是人自身原始本能的冲动意识。

        人的意识形成于自小到大的教育、社会活动实践,对社会伦理、制度、法则的熟稔及践行。与生理的不断长大及成熟相伴的就是人意识的形成。而这样的意识都是在制约压抑着人原始的欲望与冲动。于是乎那些原始本能被钳制在人的深层思维当中,成为潜意识。

        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平时,我们的意识以公共性的“游戏规则”规范着我们的社会活动。生活内容越丰富,其潜意识也就“存储”了更多的信息,“本我”就聚集了“更多的能量”。一旦有适宜的时机——我们的意识处于松懈阶段,“本我”就会显形。而梦正是潜意识作为的“舞台”。虽说梦境属于潜意识,但人在睡梦中,那些常规的意识依然具有惯性作用,“自我、超我”依然存在部分值守的功能,只是执行得不严谨、严厉,让“本我”有机可乘。于是“本我”将原始冲动及欲望伪饰妆扮后,骗过松懈的“自我、超我”跳到了前场。这里,可以解释我们梦里的情节为何总是荒诞离奇,支离破碎。因为我们生活中一些真实的细节与本能的冲动及欲望有着某种关联,被潜意识利用来拼凑一个情节。弗洛伊德讲:梦是愿望的达成。

        不过,弗洛伊德把潜意识泛性化了。认为人的所有梦境都与性冲动有关联。或许是因为人进化于动物的原因,而动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繁衍。
 通过对潜意识的了解,文学艺术领域通过对人类内心的开掘,使之形成很多流派,使文学艺术的现代主义精彩纷呈。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的现代化不同,现代化是需要理性、科学去实现。而现代主义表现的是非理性:

        通过对潜意识的了解,文学艺术领域通过对人类内心的开掘,使之形成很多流派,使文学艺术的现代主义精彩纷呈。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的现代化不同,现代化是需要理性、科学去实现。而现代主义表现的是非理性:拼接、夸张、变形、破碎、突变等等以对现实的扭曲为目的,犹如就是梦境所见一般。

        简单地讲:影像在形式上看似缺乏秩序与逻辑,但在对画面的内容及元素进行深层的解读后,却会将其因果链接到人的原始本能上。终极意义就是为潜意识的外在代言。

其中潜意识也有其他解释,就如华林主席在我的帖子上留言。在这里不多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