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三分钟:衡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的根源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2:41:48
衡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高的根源在哪里?财政收入, 衡阳, 骡子, 乱弹, GDP   去年衡阳有两个经济数字是我没想到的。一个是GDP居然超过了1000亿元,达到了1020亿元,同比增长了12.1%,一个是财政收入过了60亿元,增长了19%。记得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时,我们的目标是力争2010年GDP达到1026亿元,没想到这个目标提前两年实现了。特别是去年,一季度遭受了冰灾,接着是原料价格上涨,再接着是金融风暴,市场萎缩,产品销售困难,但我们的第二产业仍然增加了14.4%,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静下心来想想,我们这几年推行的新型工业化还是卓有成效的,工业为衡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如果把GDP和财政收入两个数字放到一起做个比较,我们还不到高兴的时候。我们的财政收入只占到GDP的6%,全省这个比例超过了10%,全国超过了20%,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在40%以上,有些超过了70%,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GDP的质量是不高的,是有差距的,而且这个差距还不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首先是我们的产业结构一直没有调整到位,第一产业一直占比过高,衡阳的经济直到现在还一直处于工业化的初期。1990年衡阳三大产业比重为39.1:27.9:33.0,呈现的是一、三、二的特征态势;1998年衡阳三大产业比重为34.67:32.19:33.14 ,三者基本持平;到2007年衡阳三大产业比重调整为24.46:40.73: 34.81,呈现出了二、三、一的产业格局,2008年我还没有看到最后的数据,但这一格局肯定没有改变,第一产业占比仍在20%以上。而全省2007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9.6:47.4:44.1 ,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全省平均水平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长沙第一产业的占比已经降到了10%以下,达到了工业化后期阶段。现在,第一产业基本上是不产生财政收入的,就是说,第一产业占比越高,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就越小。其次,衡阳虽然在推行新型工业化上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一直偏低,我记得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8.5%,而全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88.3%和75.1%,全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比衡阳分别高出19.8个百分点和6.6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这两年应该还没有大的改观。我们知道,规模以上工业的创税能力远远超过规模以下工业的创税能力。同时,在工业中,衡阳又缺乏国家限制生产的高税赋行业,比如烟、酒、化妆品等;有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行业利润丰厚,企业课税缴纳数额大,这一类行业衡阳基本上也没有,衡阳90%以上的企业生产的是税赋不高的传统工业品。正是衡阳市工业单体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规模以下工业占相当份额的状况,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果,也直接影响衡阳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时,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还存在部分行业有增加值而无税或含税很少,这些行业对GDP贡献不小,但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却不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增加值由虚拟折旧构成,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加值主要由工资性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构成,而增加值却占有一定的份额,从中集中到的税收却很少。衡阳是大政府小财政,这一部分增加值在衡阳占到的比重也不低。再次就是第三产业税赋的征收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按道理,第三产业的单位税赋应该远远高于第二产业,衡阳第三产业在全省来说发展应该还是靠前的,总量也不低,但第三产业对税赋的贡献一直偏低,比如一些餐饮企业,超市行业的税赋征收可能就是不完整的,有些还一直采用包税制,这一部分税收的流失也相当严重。当然还有些其他原因,因为篇幅的限制,在这里不做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