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pet膜:西安的城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46:30
西安的城墙

西安城墙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是我国至今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很重视西安的地位,在建都地点未确定以前,朱元璋特派皇子巡视西安,察看建都之事。当时,明朝筑城风气盛行,现在全国保存下来的许多大中小城市的城墙,大多是那时建造的,至今在民间尚流传着:“汉冢唐塔猪(朱)打圈”的俗语。在洪武七年(1374年)城墙开始正式建造,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完工。建好的西安城墙,墙高12米,顶宽12至14米,底宽15至18米,总长度11.9公里,有城门4座,即长乐门(东门)、安定门(西门)、永宁门(南门)、安远门(北门)。每个城门城有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

明初修筑的城墙是用黄土分层夯打起来的。最底层是用石灰、土与糯米汁混合夯打,十分坚固。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将城墙外壁和顶面砌了青砖。 

西安城墙的防御性很强,城外的护城河为第一道防线。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吊桥白天降落在护城河两岸,供人们出入。晚上吊桥升在空中,就断绝了进城的道路。城门外有间楼(也叫谯楼),用以打更和报警,为第二道防线。闸楼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了望和射击,这是第三道防线。箭楼和正楼之间是瓮城(也叫月楼),面积9348平方米,它的作用是:若敌人攻进,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第四道防线。第五道防线自然是正城门了。敌兵要攻破这五道防线,极其不易。除了城门设防严密外,城墙四个拐角还修有角楼,作用是辅助城门,观察和防御四面外来之敌。

箭楼是建在西安四门瓮城上的门楼,由于楼的外壁与左右两壁开有箭窗,故称箭楼。箭楼是扼守城门的又一道防线,为密集火力,阻击来敌的重要城防建筑,也是美化城市的标志性高大建筑。西安城的箭楼建于明初,是西安四门的重要城防建制之一。西安城除南门箭楼毁于1926年镇嵩军围城时外,其他三个城门箭楼,至今保存完好。

敌台亦称墩台、墙台、马面,为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防敌的建筑,是在环城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宋人陈规《守城录·守城机要》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脚,其上皆有楼子。”明清西安城墙从城门向两边延伸,每隔120米修有一座伸出墙外敌台,共98座。敌台左右两侧的垛墙开有垛口,便于抛出砖头石块、发放矢弹,阻击攻城的敌人。敌台正面的垛墙比两边高出两尺,且没有垛口,防止矢弹伤人。

建于敌台上的敌楼都是歇山式重檐二层楼式建筑。敌楼有兵士驻守,平时可观察敌情,防止敌人迂回到城下攻城。战时可凭借敌楼阻击敌人。

城墙的四角建有角台,上边建有角楼。角楼和敌楼一样,外壁比城墙凸出,凭楼眺望,视野开阔,可以清楚地观察敌情。战时,驻守角楼的士兵不但可以从正面发射箭镞火器,还可以配合两侧敌楼及城墙正面守军用交叉火力杀伤攻城的敌人。

垛口是城墙顶部垛墙之间的缺口,是为了望、射击而设。

女墙是指建在城墙上的薄型挡墙,由于和大城相比极为卑小,故称女墙。城顶内沿的女墙也称宇墙,外沿的女墙也称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