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ssr式神有几个:关于古城墙的N个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6:41

记者  肖寒

城墙在苏州人心里一直是亲切而又生疏的存在。亲切,是骨子里对这些守护了这座城市两千五百年的城墙的信任和尊敬;生疏,是城墙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普遍存在的敬畏和神秘感。那些关于苏州古城墙的神秘故事,不妨一起来探索一番。

 

苏州古城墙为什么是不规则的长方形

说城墙,也就又要翻开那厚重的历史。没错苏州是古城,古到什么时候?一般公认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在《中国通史》上找一找关于苏州的记载,可以惊奇的发现,原来早在春秋时期,苏州就是一个中原文化和吴地文化融合了的地区。

自从阖闾几位,伍子胥受命在苏州这块水乡泽地相土尝水建成,此城在当时的规模是相当大的,被命名为阖闾大城。从此,苏州这个后世备受瞩目的城市出现了,而苏州的古城区再也没有在这阖闾大城上变过位置。也就是说2500年以来,苏州的总体格局和城市位置都没有变过,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有关专家学者考证,苏州的城墙与古今中外其他的古城墙遗址相比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是我国唯一的一座有2500余年历史的城址,门名在原地不变的古城,并且在世界古城市建设史上也属罕见;而且苏州古城墙突破古时建城规制“方”形的约束,呈不规则长方形,这是因为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吴国的国情所致,对于研究吴国历史及军事史具有较高的价值;古城巧置八座水城门,成为闻名中外的优美水域,这在全国乃至世界建城史上都是罕见的。

 

苏州古城墙为什么不是雄伟粗犷

若论形制规模,苏州城墙自然不如西安、南京等古都的城墙那般宏伟壮丽。但是,在中国城墙建设史上苏州城墙有着独特地位,那就是其城门都辟水陆两城门,为国内仅有,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创举。

有这样一句话,“北观长城雄,南看盘门秀。”对比北京城墙、角楼,或者正阳门箭楼的巍峨霸气,苏州的盘门显得那样玲珑秀气。这一切,都拜水所赐,都拜周边的景致所赐。或许这就是古人所理解的,温柔乡中硬骨头都能磨酥的道理吧!苏州这个红尘之地,也怨不得后人指责是个纸醉金迷的城市,谁叫我们的古人就把柔弱的水和担负军事防御的城门连在了一起,而这些水门陆门还都建得那样秀丽动人。

在盘门可以见到中国在冷兵器战争时期,苏州人精巧的防御手段。从城外开始来看,只能见到高高的城楼,却没有办法看到这座城门的正门。原来在城门外还有一小圈城墙,门则开在了这外圈城墙的北侧,与正城门并不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迟滞敌人的进攻速度。当敌人来袭攻破瓮城城门,这时主门关闭,同时瓮城放下千斤闸。敌人前部突进的部队,就会被圈在瓮城之内。此时正应了一句“关门打狗”和“瓮中捉鳖”,堵在两道千斤闸之内的敌军部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四周的箭支、滚油、滚石和檑木,结果大多都是悲惨的。

 

苏州古城的八城门有啥个讲究

有城墙,自然也就会有城门。城门的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据《吴地记》载,阖闾城四周辟“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东有娄门、匠门,西有阊门、胥门,南有盘门、蛇门,北有齐门、平门,相传此八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

阊门位城西,对应八风中的飉风,又叫阊阖风。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立阊门象征天门,通阊阖之风,取“天通阊阖风”之意,以克制西边的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这里“天门”源于“紫宫星象图”,是“象天”一例。为了接通阊阖之气,阊门建成楼阁状,高大巍峨,有诗道:“阊门势嵯峨,飞阁跨通波。”

越国与吴国虽地域、文化诸方面颇为相近,却是世仇。吴城南面的“盘、蛇”二门,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越方位处“巳”位,即蛇位,故筑蛇门以朝越,蛇门上还制作了一条象征越国的木蛇,蛇头向着西北,象征越国臣服和朝拜吴国。吴国处于辰位,故在城南又设蟠门,城上刻木蟠龙,面向越国,象征吴国征服越国。后改名盘门。

吴国北面还有一个敌国是齐国,所以在城北设齐门,涵义是征服齐国。后在旁边设平门,表示平定齐国的决心。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从平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是从平门入城的。

至于其他各门,似乎不具有上述几门的战略上的象征意义,但也是各有来历。匠门,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的转变。古门在宋初被填塞。

胥门,即姑胥门,因姑胥山得名。相传伍子胥宅在此,且后又悬头于此门,故称胥门。

娄门原称缪门。《吴地记》载:“娄门本号缪门,东南秦时有古缪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门随改称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