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胡桃木门装修效果图:我读经典系列讲稿(九)毛佩琦读《中庸》-毛佩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05:34
《中庸》七解——我读《中庸》
' ?4 t4 @/ R8 q  q5 ~


Q'M?6\Q*t7m
《中庸》是一本什么书?


' h: n  {" Z7 B" [, ^+ x
我们都知道传统经典中有所谓“四书五经”。四书是什么?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它抽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朱熹为《四书》作了章句。什么是章句?章句就是分段分句。后来,不断有人为《四书》进行注释,人们把这些注释集中编到一起,放到章句之下,就称为《四书章句集注》。人们《四书》主要是读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清历朝,,“四书”“五经”被列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官方就把朱熹的注释定标准答案。明朝以后,科举与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谓“科举必由学校”,所以“四书五经”也就成了学校的基本教科书。议百家_百家讲坛 M8\Z/v#a8^! J. _, ^/ C3 y, Q2 t& ]
* J" j; h% j6 E% h% l
9 c" ?9 ?  U+ F- y
0 _2 e+ ?5 S1 p! [: Q) I7 s( a% X" t% b

一,子思所作,传续道统议百家_百家讲坛)c tT'C;j1vEY/ V/ n0 W  D6 ?# q4 E* M; H

《中庸》是谁作的,为什么要作? G%I' O  }- t! e# x0 `" |! U# {
tlW
C2|k{Z'l+d
. d% M% S4 g& D+ v* [/ l


2 O: e8 w8 t. G- I% t) ]# T

朱熹《中庸章句序》的第一句话就问道:“中庸何为而作也?”接着他做了回答:“子思子忧道学之失传而作也。”也就是说,《中庸》为子思所作。子思是谁?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的儿子鲤之子。当时还有另一个子思,是孔子的弟子,名原宪,字子思。子思担心道学失传,就作了《中庸》对道学加以阐释、发扬。按照宋代理学家程颐的说法,子思把它传授给了孟子。6 h% r/ V9 {- t- J) g+ @

* A+ k: p9 ~! f9 l' b4 c
( z$ C+ l# c) L! R4 n3 E& h. X
.?9C/g{
中庸,“允厥执中”是道学(儒家思想)的核心。4 P) {3 o$ j# ?
' S& Y) J; B2 m- m6 ~9 P! `
) g! ^! l- j# B3 u- R

朱熹说:“允厥执中”是大道的核心所在。“允厥执中”这一句话,尧传给舜,舜传给禹。他又说,尧舜禹是天下的大圣,尧把天下传给舜,舜把天下传给禹,这是天下的大事,可是,他们在做如此大事的时候,却只说了“允厥执中”这样一句话,天下的道理,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f% |/ y& [: N) H" o$ Q- E4 O4 x



y7O9O.LY B5mK
“允厥执中”这一道理代代相传,成汤文武,皋陶伊傅,凡是宪君贤臣都无不牢牢把握了这个大道理,才成为贤君贤臣。|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L.yT!T9|Rq)Xu/ol  n" P2 B8 w/ m

接着,他说到孔子,“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就是说,孔子在宣传宏扬道统上,其功绩是无可比拟的。        V+c-Ycf"EK`4 @  E( v2 L4 S; Z4 H
- f1 F5 a* Q6 |# p/ m' H. j& h
朱熹所说尧舜禹等等不免有所附会,而他所说的孔子建立、宏扬道统的功绩却是切切实实的。www.1baijia.com.cn z7 {, O' x2 R$ C7 d) u) i9 \
}/~p wS x

0Ak
K6K;W4J        d@

二,中庸之道,天下大本议百家_百家讲坛A;u}f&Dt6QH \u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8o;z& e" u0 a) {7 a  b
nQ u6B;~z
; _+ q: O% m) a/ {& `
什么是中庸?
* T4 @3 F/ H# M/ j$ t3 |, ~, T# t2 [
6 z+ S1 ~1 a0 g: a" Y' r
) Z% H9 T1 C, \0 J
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QK!U-q5g&T; ?6 m. u% S; _- A$ Q
程颐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Qd V[/J4X+ q2 _. M% K6 b6 {+ O9 E
www.1baijia.com.cnx L#D%a(U3\D
意思是说,中就是不偏,庸就是永不改变。中这个正道,是永远不变的。- w  N5 J) w) B- F" N; I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甚么叫大本?根本的道理,基本的规律。在古人的说法就是天命,我们认为就是人与自然,所有一切的基本规律。“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什么是“达道”?《集注》说是“顺性之谓也”。什么是顺性?我认为就是按规律办事,就是顺乎天理,顺乎民心。“和”就是“达道”,“达道”就是和。实现了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发挥各的作用,万物就会“遂其生”,得到适合的生存空间,就会发展繁育。这是一个天地万物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只有达到了中和,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k+ i+ S6 \. j3 |. ~& p
0 `6 t4 a; z$ [7 r5 ?. F1 k
# D& x. N) G2 m+ r/ d1 k! S  M
. D. L1 b/ v$ V: g. K
西方讲究征服自然,中国讲究天人合一。近年的自然界对人类提出了教训:自然灾后,台风、海啸,新型疾病,天地失位,万物不育。        ~B qG/c"qhFA5 F! _' {/ c7 k
议百家_百家讲坛 RdD yMT(l
“中”是,“大本”,是道之体,是根本道理;“和”是“达道”,是道之用,是道的表现。一体一用,体立而后有用。光有道理而不实施不行,不掌握道理,也无从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M% T6 o; }: T/ r* x: N" t/ ]" L
% z! D8 T, k+ \! ^7 V& e+ |


中庸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品德。能不能做到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界限。就一个人而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遇事有喜怒哀乐,但喜怒哀乐并没表现出来,就是中。立场是中立的,中性的,所以是“中”。" r$ Z0 b( s. j  z5 X! Q& a



但,中的意思并不是要躲避矛盾,拒绝表态,做两头讨好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貌似不偏不倚,实际是私心作怪,为保护自己,怕得罪人,无助于矛盾的解决,无助于分辨是非,不是君子所当为。一事当前,君子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态度,问题在于所表达的意见要“中节”。什么是“中节”?中节就是道理之正,就是要讲原则。就是坚持不可改变的正理,就是“中庸”。古代有古代的原则,现代有现代的原则。背离原则,背离正道,就是不中节。坚持原则,坚持正道,就是中节。中了节,矛盾双方,就会心服口服,就会皆大欢喜,就能达到“和”的境界。所以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反之,发而不中节,不坚持原则,有私心,有所偏袒,就不会和,就会激化矛盾。9 @  {& t/ c8 q

( V) \( t# K! S4 l

什么人才能做到“中节”呢?君子所发,才能中节,换句话说,所发中节的才是君子。相反的,小人所发,必不中节,同样,换句话说,所发不中节的就是小人。因此,《中庸》引用孔子的话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做到了中庸,人与人就和了,社会就和了。孔子又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而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为什么君子能做到中庸呢?《集注》说:“君子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无所忌惮也。”小人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肆无忌惮,不受约束,扰乱立社会秩序,危害了他人的正常生活。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 C`n`'tG4I+}
www.1baijia.com.cnW"P2 u* @, C/ K- F5 }; k# h' E
UfA J
5 x% ^! v& ^5 f# U1 v
“中”虽然是根本道理,但也是最平常,无处不在的道理。要寻求这个道理,不要到别处去找,要在自身去议百家_百家讲坛OA8z y9]f6q
议百家_百家讲坛Uk2{ {'E+{Rl \7 }0 {- Y& o" G# _# L1 r
三,世教衰落,“中庸”不行


$ [: ^) u* Z% W4 W# ~- M% L
孔夫子说:“中庸,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是很正确的道理,但人们很少能实行它,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 i* m; Z+ x! R

1 J( n4 B0 n/ R- h# j
; u1 |$ t. ?5 I7 O- ?# ]6 f
QM9Nx3K#q%n.c3D! a& k+ H! i! v6 c' n( |6 J
《集注》说:“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然亦人所同得,初无难事。但世教衰,民不兴行。故鲜能之,今已久矣。”+ H! {# D# O5 |7 H



“世教衰”是中庸不兴行的根本原因。教化放松了,衰落了,本来容易做到的事,本来都具备的品德,却好久都没人能实行了
! u' y/ k2 m3 t5 @- Q9 S
1 y1 B) w& p, `5 J, H! F

4`
具体说,“中庸”不能实行,原因是什么?第一是过,第二是不及。



孔子曰:“道之不行,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 Z7 {* H; O" C, i/ B! \


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0w8Y
U#W3|
0 w+ j4 _+ P' j9 t" u* I9 q
过和不及,是两个极端。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两个极端都不能达到目的。比如,我们从国宏宾馆天安门去,一下子走到了建国门,没有达到目的,这就是过;可是如果我们走到复兴门就不走了,也没有达到目的,这就是不及。人们在行为时常常会批评不及,却原谅过,甚至夸奖“过”的积极性,是不对的。其实两者的危害是一样的,同样没有达到目的,而往往过的危害还更大。你想,同样是没有达到目的,一下子到了建国门,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大于只走到复兴门。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过失”,超过中庸,造成损失,就是它的本意。所以,我们说,“过犹不及”,过的损失往往会更大。

最近,我国发射了一颗可以摧毁了卫星的导弹,其准确、精确,令世人赞叹。如果过,如果不及,可以击落卫星吗?对敌人还有威慑力吗?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D7Gk8a#_md2@-N$H: ?4 G: L  N+ d# ]7 N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0A `0V        u-I+ G: v5 F  c  ~" {/ c
x^
]^

我们这一代人都经过了大跃进的年代。当时,大家热情高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是离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太超前了,所以造成了很大损失。不仅人力物力大大浪费,而且挫伤了人的积极性。
www.1baijia.com.cnI` [yGrf)w
我记得很清楚,1958年,我还是中学生,到农村去参加深翻土地。土地适当深翻,可以保墒,可以增加土地肥力,可以杀灭一些害虫,这是常识。但当时有的地方为了表现大跃进的积极性,要求深翻土地一丈深,两个人或三个人分层往上翻,结果,几千年不动的生土都翻了上来,把可种植土壤全破坏了。过犹不及,适得其反。议百家_百家讲坛k#zB/a3 {% b- @- I. U6 F0 G7 `
a:b+W*N K
  I9 M$ E5 o6 ]. Q7 j  K$ n* o

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以不走,不要过,也不要不及。经过近三十年的摸索,我们得出了一个“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就是“允执厥中”,每走一步,都要达到预定的效果。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从而保证了健康的发展。( z1 S/ p+ ~" c# p' W( r! O

3 [$ n% c0 @0 T
; b7 R# b1 R9 m7 c- T. Y' }% c
c2 B5 s- u( X. l+ `. m; g
f
tiGL
( h1 H) f! f& h/ A" H$ M3 e% F
四,“中庸”之道,既易又难5 y: O2 R, j5 m& v& N+ O
h1eib7H6\0z
2 s- C3 u! ~0 f! I; A6 r& i
: x3 B2 Y5 ^3 }3 U  B
中庸,是的品德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而把握中庸之道是既容易又艰难的事。4 c7 {* a9 M  h, X
/ M( I/ P. |# z
' v* e4 \2 R# m: _9 b# J
7 a  R7 q9 E) b1 j
q.u'l
《中庸》(子思)说“君子之道费而隐。”什么意思?既广大,又细微,既明白又隐晦,既浅显易行,又深奥难行。议百家_百家讲坛 Yiz x@![,i
|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nSJl)j
“夫妇之愚,可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中庸”的道理,简单易懂,即使是普通的男人女人,也可以理解。但是,“中庸”的道理,在最深奥之处,即使是圣人,也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中庸”的道理,即使是普通的男人女人,也可以实行,但在最深奥之处,即使是圣人,也有实行不了的。# H- V2 ]% D+ a- |4 ^0 i
2 \9 O* q2 O; [) K7 \" O/ J. A


载|于丹.k1{~$b6](D[9DS `6f
所以说:“天地之大,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天地广大,人犹感到有许多不完美。因此,说中庸之大,道理宏伟,天下都装不下,说小,隐秘深奥,全天下都不能破解。' ]+ M4 b+ A$ a
3 p3 r$ {) w6 {* s" [


用我们现在的话,中庸之道,大,可以观察宇宙;小可以解剖分子原子。我出不用中庸,无处离得开中庸。www.1baijia.com.cn;Y*D y1D3t1 e9 g1 f( ?1 H" f1 x
]BS

0 [! D' P: l4 [. S' V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的道理,近自夫妇居室之间,远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

: |- Z: k$ w  S6 [7 @1 \$ t* P

中庸之道,极其深奥,要把握它,实施他又很难。2 P- F+ Y8 C& H2 y' Y; W+ ^
) `9 H- }  D  K. v2 ^% S; i

2 W. l' {# t  P- e- H% _
所以,孔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议百家_百家讲坛"Y"M3_Q}crXId/L% r# v* `" V$ L2 M8 ^" V
*J:W#JF$^6L! `  k) g1 K" g2 ?0 J8 A: }5 m
孔子把中庸看成是圣人之道,是至高至大的道理。要真正弄清它的道理,彻底实现中庸是极其难的,难到什么程度呢?比治平国家还难,比辞去爵禄还难,迎接刀剑还难。所以,中庸决不是一件轻易的事。@[&u6k
五,中庸之道,学习可得8 _& `3 O# d: m; C5 J, \
5 g5 p; M' i. H0 ?0 y9 p! ~7 e

( D2 H$ j8 x. T1 S! b& E5 q! |, h
坛+@!q YF6YXPI+ D  x) T9 J, A" C" E" K9 }  X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斯以为舜乎!”9Y9? Dqr3 f. p- L+ ^6 m8 y& q- C
www.1baijia.com.cn.zy$P*^~)FX2U
像舜这样伟大的人,是怎样得到中庸之道的呢?他好察迩言,喜欢认真听取分辨身边的话,浅近的话。对于不好的话,隐而不宣。对于好的话,予以传扬而无保留。使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都愿意向他贡献意见。处理事务,于大小薄厚上下两端之间,取其最善、最妥,为其民所用。这也就是舜之所以为舜。舜是大圣人。百家讲坛$ o9 Q# `& w# a- ~+ |
那么,颜回呢?他是孔子的学生,一个普通人,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回为人,选取中庸之道,有一善举就高兴得不得了。他从一点一滴地做,一点一点积累,坚持不懈,所以受到孔子的称赞。[^"Mohh5O8O. U, k6 Z' T2 x. X* o/ l
Y


学习中庸之道,与一般的学习没有什么两样,也有遵循学习规律。孔子说:
0 E8 x6 W+ U# t1 R: \0 c0 y, w


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8t-iMZki& ~$ E0 w/ C7 m2 D8 j. _+ u: t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4 M! P6 q4 _4 i! ?3 l
, r% E, q& ]1 M, a1 M


人的天分不同,才能不同,阅历不同,处境不同,但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最后达到的知,得到的智慧是一样的。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只要行,最后得到的成功是一样的。闻道有早晚,行道有难易,但只要自强不息,最后都能达于成功。www.1baijia.com.cn~NS;h
lb)j

议百家_百家讲坛)O+l3UT&FS"M: |: O; P4 [. J- U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总是鼓励人学习,鼓励人行动,总是要求人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他说:“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者所行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一切都要从修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于丹,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论语,刘心武,百家讲坛讲稿,玄奘西游记,白家讲坛/p N5z        w;d&oTxr9b6 P2 n/ d" C$ o

孔子又要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www.1baijia.com.cn#YNE7|,}vT
        x1R+O(QrI)Q0`# I% ~' M% Y$ C$ h
他把学习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学,不会则学,不懂则问,有惑则思,不明则辨,最后归于扎实的行动。' }* p$ C9 e( ]6 `. Q0 E
5 J# }) l4 j" j2 p

2 ^$ o. Q4 ~2 B- z. q5 F2 q
|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4j3[ @;k6 A% p8 z8 [  O0 }, K! o
R2eCg;f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孔夫子总是相信教育了力量,无论是愚者,还是柔者,都可以在学习在努力行动中改变自己。愚者可以成为明者,柔者可以成为强者。不懂中庸之道,也是可以掌握中庸之道的。X0f[+9 L5 p4 F( l& A/ E% m$ F! a. P
ib-Zl:mT*q9 o% w6 I! ]) c+ c6 q
“有弗学,学而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X9 p; t, w5 n: q% j! @/ L" f7 X
# \+ U7 _( j7 q% O3 a: K


坛zVX-g9N+h,T+Ld6 [, X9 k3 @) q: j* Y9 b8 H% m
学什么不学什么,是应该选择的,但学而不会,就不要盲目行动。问什么不问什么,也是有所选择的,但如果没有问清楚,也不要盲目行动。思考什么不思考什么,同样是应该选择的,但如果没有想清楚,同样不要盲目行动。最后他说,在决定做一件事以后,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那就不要做了。人们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思考中,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中,掌握了中庸之道。www.1baijia.com.cnfk ]e2e.|!OhI:k6 g5 d; [* O. d% i
1 t+ h+ z; B+ _2 M2 k" l- L
六,坚守中庸,如避陷阱3 n2 o* O+ O+ J  Z5 p; t3 K


$ X+ e6 ]1 Q& x2 M8 R# K* q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鹱陷阱之中,而莫知之避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人都说我很聪明,但是,把我赶到网罟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人都说我很聪明,但是,我选择了中庸却连一个月也坚持不了,这样的人是聪明明智的吗?那么,即使像舜一样,像颜回一样,如果不能坚持,也不是智者。



修养,掌握中庸之道,是一个长期的事,只有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才能达到至高境界。

5 g' Y4 ?6 c: k) ?* Z

.cn,j5h6m C;t U
七,掌握中庸,强中之强#nU+`u,J

长期以来,中庸之道常常被人看成软弱、无能,或者两面讨好的伪善人,或者怕得罪人的自私者。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相反,能够做到中庸,是真正的强者。QZ a, t8 [: Y: Y7 y  H# ~
|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k@ m6~vxc2w9 Y( ^1 G! ~6 q4 Z6 o
《中庸》第十章写道:“子路问强,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子路,孔子弟子仲由,向孔子问,什么是强?孔子反问,你说的是什么强?是南方之强,还是北方之强?还是你自己的强?www.1baijia.
Z\YF/ x* j5 n  A! t# y
|讲稿|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mp3|视频|下载|于丹t?Z8p.hZ?^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用宽柔来进行教育,信守不对无道者进行报复,以德报怨。这是以含忍之力胜人,是南方的强。是君子想要拥有的。“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拿着枪,穿着铠甲,连死都不怕,这是北方的强。这是依靠武力的强者想要做的。这两者都不是我们要的。
+ _" z0 U0 i/ \' ~# T  q

' g0 S  {/ U, ?" U1 \3 B
我们要的是君子之强。这种强是怎么样的呢?“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孔子提出了用以衡量君子之强的四个标志: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和平共处,而不随波逐流,也就是“和而不同”的意思。坚持正道,不倒向任何一个极端,或者哪边风硬倒向哪边。这是孔子对子路提出的要求,国家有道,一切都不错,自己该做的没做完的事还要做,不要放弃。国家无道,自己所应有的操守也不要改变。坚守中正,坚守中庸,坚持正道,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 Y8 A0 x; i5 W' M. C9 K, N  l


R2R?4M6xZX
中庸之道久已不行了。不论是自然,不论是社会,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古老的中华传统为华中汲取智慧,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