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胡桃家具配什么窗帘:作文技巧(十三)——拟题(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2:57

一、拟题的方法

        “文好题一半”,独特新颖、富有个性的标题往往是一篇佳作不可忽视的亮点。因为读者的阅读首先是从感受、欣赏题目开始的,好题可以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眼前一亮,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修辞法,即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借用、化用诗句、警句、成语等来拟定题目,这类题目往往既精练醒目、耐人寻味,又新颖别致、通俗易懂。如《父亲,我心中的灯》、《生活是张调色板》)、《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灵动优美;《听,蜗牛不再哭泣》、《诚信漂流记》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运用对偶手法,整齐匀称;《“小”与 “大”》、《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运用对比手法,令人回味;《明明白白我的心》、《要留诚信满乾坤》,巧用歌名、诗句,通俗易懂。

        (二)符号法,即在题目中使用标点或数字符号。这样的题目往往能吸引人的眼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诚信+努力=成功》、《成绩 ≠ 素质》、《为“伊”消得人憔悴》、《生活——???》。需要提醒的是在这类题目的拟定上,要有相应的文字提示,以使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三)求异法,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追求一种心理反差效果的拟题方式。这种方法能使读者产生好奇感,阅读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如《这样的诚信不可取》、《东施效颦又何妨》、《节日的悲哀》、《弄斧必到班门》、《贫穷亦是财富》。

        (四)套用法,在题目中套用时尚名词、专业术语、歌词。如《点击快乐》、《都是诚信惹的祸》、《生活不相信眼泪》,《将个性进行到底》。这些题目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且简单易行,给人印象深刻。

二、拟题的原则

        1.准:(1)扣住题意,“题”不对文是大忌。拟题,必须“题”与“文”相符,标题确切映射文章内容。吉林考生《千江有水千江月》紧紧围绕“位置和价值”这一话题,写自学成才的感人事例,文中概述到:他所选择的生活天地就是话题中的合适的“位置”,他所取得的成就,得到社会的肯定,就是话题中的“价值”,标题“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水”就是合适的生活位置,“月”就是在合适位置上创造出来的生命价值,新颖又准确、贴切。(2)紧扣文体,文章的标题应该体现文章的文体特征。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还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的,如明明是记叙文的,拟议论文的题目,就显得不伦不类,文不对题。如:记叙文的文题《关爱,原来就在身边》,议论文的文题《自信——成功的基石》,寓言的文题《农夫与狼》。

        2.简:即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应简约,忌亢长,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蕴。《掬水留香》、《菊花人生》、《棱角》、《公仆》、《惑》、《安》》、《朋友,别哭》等标题,画龙点睛、言简意赅地表明文章的精髓,字少意丰,琅琅上口,醒目易记,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巧: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如 2000 年高考作文题: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有个考生拟为《一花一世界》,一花便是一个世界,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花,便有说不清的世界,答案怎么是一个呢 ? 既切题意,信息量又多,给人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4.新:题目如同商品的包装,别出心裁的包装会赢得顾客的青睐,同理,魅力四射的标题也会让人“一见钟情”,有创意的标题,能吸引人注目,并扣住读者的心弦,使之有新鲜感,产生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钢笔的独白》《不肯死去的心》《明天的明天你还会来吗?》
        5. 小:“小”即具体实在,从小处、实处拟出一个标题,已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如《父亲那张沧桑的脸》、《老师,我心中的明灯》、《谷多猫贵》、《北京的色彩》。

        为了方便记忆,这里我们把这些方法编成口诀:

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

比喻和拟人,生动又形象。

引用和套用,方便而简单。

符号和求异,新颖且耐看。

技巧掌握牢,题目才漂亮。


 

范文展示

茧是老死的肉

刘平勇

         茧,是老死的肉。那一块又一块老死的肉,必然联系着一颗又一颗新生的心。茧,劳动和时光的脸皮,在岁月的风中冷着,木着。母亲手上的茧,即便是钢针抵达,也会弯曲,乃至折断。
       母亲躺在病床上,护士手里捏着钢针,要在母亲的手指上刺血化验。第一针,扎在母亲的食指上,针弯曲了,但没有血;第二针,扎在母亲的中指上,针又弯曲了,还是看不见血;第三针,扎在母亲的拇指上,针断了,依然看不见血。
       第四针、第五针,直到第十针,母亲的十个手指都扎过了,终究没有扎出血。母亲的血被那厚厚的茧盖住了。护士一脸困惑,自言自语,怪了,从没见过这么厚的,针都扎不进。那弯曲的、折断的钢针丢在地上,发出微弱的,但却清脆的声音。
       护士让我把母亲的袖子撸到胳膊处,用针在母亲的肘弯处抽到了血。我知道母亲的血,流在皮肉的最深处。
       我握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很粗糙,像沧桑的松树皮。母亲的指甲一点都不规整,有的凸起来,有的凹进去。指甲缝里全是黄泥,十个手指上全是硬茧,手掌上缠满了泥土染黄的线和胶布。
       母亲是在地里劳作时突然倒下的,以致她的整个身上都沾满了黄泥。母亲像一棵被艰辛和劳苦的蛀虫掏空了的大树,望上去虽然伟岸,但却很难经受风雨的侵蚀了。
       她的脸是沧桑的土地,密密麻麻的皱纹,是沟壑和山岭。花白的头发,无法遮盖母亲酱红色的头顶。她的眼睛紧闭着,嘴唇紧闭着,只有鼻孔里还有微弱的呼吸,母亲的袖子撸着,裤管撸着,一双布鞋已有些破了,被泥土掩盖了它真实的颜色。
       我把母亲的裤管和袖子捋下来,就有红色的泥土散落在雪白的病床上。我把母亲的布鞋脱下来,鞋里依然布满细若尘末的泥土,还有一些褐色油亮而光滑的小石子,这些,与母亲脚掌上的硬茧有关。
       母亲患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心衰竭、肾衰竭,有时身子瘦得像干柴,有时身子肿得像水桶。母亲昏迷了三天,才好容易醒过来。医生说,母亲患的糖尿病,至少也有十五年的历史了。那时,母亲每天最少要喝十多斤冷水,常常用冷水泡饭,呼啦啦地一口气要吃三大碗,儿女们还误认为那是母亲身体好的表现。
       其实,只要儿女们稍稍留心一下,就知道那是糖尿病的征兆。但在母亲的硬茧遮风挡雨下成长起来的儿女,有谁能够留心一下自己的母亲呢?
       拉着母亲的手,摸着母亲手上的硬茧,在空茫的时光中,我就看到母亲在她的土地上,弓腰摘菜,荷锄劳动,阳光把母亲的青丝晒成白发。斜飘的风雨,浸透了母亲的全身。
       我看见水稻、玉米、大豆、辣椒,所有的农作物存呼啦啦地疯长,在大地上蔓延。而母亲的脸,从红润到苍白,再到衰老,成为一块贫瘠的土地。她健壮的腰身,渐渐瘦了,小了,直至隐入土地,无影无形。看得见的,只是天空和满世界的植物。
       当我再次在空茫的时光中看见母亲的时候,母亲佝偻着身子,独自扛着锄把,眯着老眼看通向山外的小路,期盼的目光愈拉愈长。
       母亲举起锄头,让锃亮的铁器深深地扎入土地,那金黄色的锄把,发出咕咕的笑声,那是对母亲手掌上的老茧的致意。正是那坚硬的茧,才使得一根坚硬的小头,变得光滑细腻,富有柔情和生命的动力。
       茧,坚硬的茧,光滑的茧,呵护着新生命远离疼痛而自己却失去了疼痛变得麻木的茧。只有镰刀、锄把、泥土、纳鞋底的钢针、山野的风、疯长的植物,才能够与你对视,才能够与你交流。那些匆忙一生、忘记回头、空留遗恨的我们,面对你。只能独自哭泣。

        简要点评:这篇文章的题目可谓新颖且含义深刻,令人过目不忘。茧是老死的肉,这些麻木的肉,不但见证了母亲日复一日的衰老,也见证了农作物年复一年呼啦啦的疯长。母亲勤劳的一生,虽然令人心情沉重,但这些所换来的新生命的蓬勃生机,却令人欣慰。这种“老死”与“新生”的辩证思考,揭示了“茧”的深层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