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人物梅瓶鉴定瓷器:作文技巧——主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48:35

 

 

 

        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基本标准往往有三: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这三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意、结构、语言。立意切题而又深刻,结构完整而又合理,语言精练而又优美,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如何写好主体部分呢?那就得言之有文。

《左传》上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一定要有文采,才能流传久远。文学史上不朽的之作,无不是文采斐然。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锤炼语言,讲究文采。

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精炼”和“言之有物”。“精炼”就是不要烦冗,不要啰嗦;作文忌讳的是华丽的辞藻下没有内容或有很少的内容,所以我们要求语言要“言之有物”。怎样让文字生动起来呢?

一、准确的运用描写。

1、抓住景物特征写。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地,草软绵绵的。(《春》)

点评:“嫩”、“软”,写其质地,“偷偷地”、“钻”写其生长情态,“绿”写其色彩,“满”写其覆盖范围,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来春天的勃勃生机。

2、抓住景物变化写。

天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红是红得很,却没有光亮。这太阳像是负担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出了海面。那颜色真是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的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彩。(《海上日出》)

 点评:日出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会给人们壮观、辉煌的感觉。选段着重描绘了太阳由将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时的形状,色彩、动态和光华的变化,层次分明,刻画细腻。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

点评: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调动多种感官写。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春》)

点评: 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通过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5、描写人物动作。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点评: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6、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心理活动等。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藤野先生》)

点评:选段中的肖像、语言描写,把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7、运用细节描写。

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⑦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在烈日和暴雨下》)

点评:形象的写出了车夫们为了生计在烈日下遭受的煎熬,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8、描写环境、场面。

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在烈日和暴雨下》)

点评:渲染气氛,写暴雨来临前的情景,为下文表现人物做铺垫。

9、用对比手法写。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 便和我说话,於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他身材增 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 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 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点评:通过对比,一个饱受折磨、生活艰辛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恰当的运用抒情。

1、叙述基础上的抒情。

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人》)

点评:叙述是抒情的情感基础,抒情是叙述的思想升华。透过这段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热爱之情。

2、描写基础上的抒情。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谈生命》)

点评: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抒发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战胜困难,享受快乐,不停地前进,从容的面对死亡。

3、与议论相结合的抒情。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谈生命》)

点评:这段文字,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有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示例

茧是老死的肉

(刘平勇)

        茧、是老死的肉,那一块又一块老死的肉,必然联系着一颗又一颗新生的心。茧。劳动和时光的脸皮,在岁月的风中冷着,木着。母亲手上的茧,即便是钢针抵达。也会弯曲,乃至折断。

        母亲躺着病床上。护士手里捏着钢针,要在母亲的手指上刺血化验。第一针,扎在母亲的食指上,针弯曲了,但没有血;第二针,扎在母亲的中指上,针又弯曲了,还是看不见血;第三针,扎在母亲的拇指上,针断了,依然看不见血。

        第四针、第五针······直到第十针,母亲的十个手指都扎过了,终究没有扎出血。母亲的血被那厚厚的茧盖住了。

        护士一脸困惑,自言自语,怪了从没见过这么厚的,针都扎不进。那弯曲的、折断的钢针丢在地上,发出微弱的、但却清脆的声音。

        护士让我把母亲的袖子撸到胳膊处,用针在母亲的肘弯处抽到了血。

        我知道母亲的血,流到皮肉的最深处。我握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很粗糙,像沧桑的松树皮。母亲的指甲一点都不规整,有的凸起来。有的凹进去。指甲缝里全是黄泥,十个手指上全是硬茧,手掌上缠满了泥土染黄的线和胶布。

        母亲是在地里劳作时突然倒下的,以致她的整个身上都沾满了黄泥,母亲像一颗被艰辛和劳苦的蛀虫掏空了的大树,望上去虽然伟岸,但却艰难经受风雨的侵蚀了。

        她的脸是沧桑的土地,密密麻麻的皱纹,是沟壑和山岭。花白的头发,无法遮盖母亲酱红色的头顶。她的眼睛紧闭着,嘴唇紧闭着,只有鼻孔里还有微弱的呼吸。母亲的袖子撸着,裤管撸着,一双布鞋已有些破了,被泥土掩盖了它真实的颜色,前面一破的露出了脚拇指。 

        我把母亲的裤管和袖子将下来,就有红色的泥土散落在雪白的病床上。我把母亲的布鞋脱下来,鞋里依然布满细若尘末的泥土,还有一些褐色油亮而光滑的小石子,这些,与母亲脚掌上的硬茧有关。

         母亲患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心衰竭、肾衰竭,有时身子瘦的像干柴,有时身子肿的像水桶。母亲昏迷了三天,才好容易醒过来。医生说,母亲患的糖尿病,至少也有十五年的历史了。那时,母亲每天最少要喝十多斤冷水,常常用冷水泡饭,呼啦啦地一口气要吃三大碗,儿女们还误认为那是母亲身体好的表现。

         其实,只要儿女们稍稍留心一下,就知道那是糖尿病的征兆。但在母亲的硬茧遮风挡雨下成长起来的儿女,有谁能够留心一下自己的母亲呢?

         拉了母亲的手,摸着母亲手上的硬茧,在空茫的时光中,我仿佛看到母亲在她的土地上,弓腰摘菜,荷锄劳作,阳光把母亲的青丝晒成白发。斜飘的风雨,浸透了母亲的全身。

         我看见见水稻、玉米、大豆、辣椒······所有的农作物在呼啦啦的疯长,在大地上蔓延。而母亲的脸,从红润到苍白,再到衰老,成为一块贫瘠的土地。她健壮的腰身,渐渐瘦了,小了,直至隐入土地,无影无形。看得见的,只是天空和满世界的植物。

        当我再次在空茫的时光中看见母亲的时候,母亲佝偻着身子,独自拄着锄把,眯着老眼,望着通向山外的小路,期盼的目光愈拉愈长。 

         母亲举起锄头,让锃亮的铁器深深地扎入土地,那黄金色的锄把,发出咕咕的笑声,那是对母亲手掌上的老茧的致意。正是那坚硬的茧,才使得一根坚硬的木头,变的光滑细腻,富有柔情和生命的动力。

        母亲满掌坚硬的、光滑的茧,呵护着新生命远离疼痛而自己却失去了疼痛而变得麻木的茧,只有镰刀、锄把、泥土、纳鞋底的钢针、山野的风、疯长的植物,才能与它对视、交流。那些匆忙一生、忘记回头、空留遗恨的我们,面对它,只有悔恨,满心愧疚,只能独自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