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怎样双持:兰桂坊:香港经济的荷尔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3:06
兰桂坊:香港经济的荷尔蒙日期:2007-07-01 作者:吴飞 来源: 新闻晨报

偶尔翻到一篇十几年前内地的报道,称“香港红灯区兰桂坊”发生什么什么事。时至今日,恐怕再没人会这么称呼兰桂坊。十年前,我们听着艾敬那首“花花世界香港”的歌时,多少人对兰桂坊心生向往,而时至今日,当我们在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后海端起琥珀色的酒杯时,恐怕对兰桂坊早已淡去了昔日的热情。
  而兰桂坊之所以仍是香港一处不可或缺的地标,其意义在于,兰桂坊是反映着香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一剂刺激香港经济发展的荷尔蒙。

        

  她的味道
  一百多年前,香港刚刚开埠,这里的姑娘岛上种花。当晨雾蒙蒙的时候,她们在中环狭窄的石阶上卖着兰花。兰花的清香四散飘去,以后她们卖花的地方就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叫做兰桂坊。
现在的兰桂坊依然香气扑鼻,当然已早就不是兰花的清香,这里面可能是Chanel5号的香味,可能是EstéeLauder“天堂之外”的香味,也有可能是Kenzo“一枝花”的香味……吵闹的酒吧里大声地播放着音乐,节奏传出几个街区,安静的酒吧里男男女女斜着身子在交谈。对于在中环的高楼大厦里奔波了一天的年轻人来说,兰桂坊是一个晚上可以安安稳稳坐下来喝一杯的地方。于是长宽不足100米的兰桂坊,挤满了不同肤色语言的男男女女。
  在一家酒吧的吧台上坐下来,跟酒保打招呼,酒保炫耀地说他会说七种语言,粤语、国语、英语、马来语……也难怪,记者的左手边是一对香港女子,右手边是一对欧洲夫妇,背后还有几个黑人青年时不时爆发出清脆的笑声。
  这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地方,这是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即使原本陌生的两个人之间,也只有一个酒杯的距离。在这里你可以醉,可以爱。这里除了香水味,还飘散着荷尔蒙的味道。
这是刺激香港经济发展的荷尔蒙,香港需要这样的味道。作为一个直接建立在商业消费之上的商业体系,兰桂坊则是象征消费能力的最有代表性场所。兰桂坊飘出来的气味,是香港经济直接的晴雨表。兰桂坊的味道越是浓郁,说明香港经济不停向好;若是兰桂坊的味道惨淡,说明香港经济同样黯淡无光。

  经济晴雨表
兰桂坊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1970年代的股灾结束后,香港步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972年上任的港督麦理浩,以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推进各项重建计划。经过10年的努力,香港在社区面貌、交通设施等方面,已经足以让英美国家一些小城市羡慕。可是在香港工作的外国人仍然抱怨:在香港想要泡吧只能去酒店,来往很不方便。兰桂坊地带第一批酒吧餐厅应市而生。
  因此,兰桂坊的诞生就是香港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见证,也只有在那段经济急速增长的时间里,才有可能将中环边上一条破落的街巷,催生成香港夜生活的最著名据点。随着香港经济不断向好,兰桂坊规模逐渐扩大,人气也越来越旺。
  1990年代,东南亚经济浮现泡沫,香港经济也受到波及。1992年,香港楼市暴涨,房价上涨了一倍,房租也上涨了五成,而在当年年末,股票在几天内暴跌了10000点。股票缩水,又要面对昂贵的房租,香港人的憋屈和怨愤酿成了次年元旦零点时分的兰桂坊惨案。
1992年12月31日,和兰桂坊交会的德己立街架设了舞台和巨型气球,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兰桂坊等待倒数新年的到来。就在倒数到最后几秒时,人群忽然失控,有人开始狂抛8元一瓶的啤酒。一个人的发泄行为引来了更多人的发泄,除了抛掷酒瓶外,还有人喷射气罐式彩带,喷洒啤酒和汽水,更有人当场焚烧报纸。人潮于是开始闪避、倒退。慌乱之中,有人倒了下去,又绊倒了更多的人,人群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下去。
  置身人群中的港人黄康显后来撰文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几分钟前倒数的“六五四三二一”变成急救人员口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不少伤者四肢骨折,大部分重伤者因脑部缺氧面部发紫。
兰桂坊踩踏事件共造成21人死48人伤,这个事件许多香港人都留下了阴影。张国荣来上海参加《霸王别姬》首映式时,由于现场人潮汹涌,情形比较混乱,大光明影院的大玻璃门被挤碎,他本人的西装钮扣亦被全数扯掉,使他立即想到“担心兰桂坊事件会重演”,以至于挣扎着立即冲进休息室,随后脸色惨白,要一边吸烟一边将手指撑在墙上镇定心神。
  兰桂坊惨案发生的原因,除了当晚警方出于避免破坏节日气氛的好意,没有试图控制聚集人数,客观上低估了秩序维护的困难度之外,另一直接原因是香港人对于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加大的发泄。这个惨案可以说是兰桂坊对于香港经济的一次极端反映。
  兰桂坊的上一次萧条是在SARS爆发的时候,随着SARS的结束,香港在祖国的怀抱之中又现一轮新的高速经济增长。若干超重量级国企先后赴港上市,港交所去年融资额仅次于纽约位列世界第二,今年恒生指数又频频创历史新高。于是今天的兰桂坊才能和香港股市一样热闹。

  兰桂坊的内地人
香港证券交易结算中心很有意思,整个交易中心呈圆形,围着一圈玻璃幕墙。外围就是展览厅,如果花20港元买张门票,就可以隔着玻璃幕墙参观交易中心里的一举一动———几百名红马甲在交易中心里手握电话,对着屏幕,忙碌地交割。对于香港人来说,港交所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东西,他们愿与外来者分享这里的盛况。
香港的证券交易最早始于19世纪中叶,1891年时,香港始有正式的证券交易市场。1986年4月2日,香港交易市场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最早的一批电脑退休,现在陈列在港交所外面的展览厅里。2000年3月6日,香港联合交易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截至2007年5月,香港主板及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1189家。
  这1189家上市公司中,有370家左右为内地公司,总市值达7000亿港元,占香港15万亿总市值的近一半。
  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是从1993年的青岛啤酒开始。其后,上海石化、广州广船、北人印刷、马鞍山钢铁、昆明机床等内地国有企业相继在香港上市。
1999年,香港设立创业板,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吸引内地大量民企赴港上市,而由于内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概念股在香港市场的分量越加举足轻重。现在,香港市场每天的交易额约为360亿元,其中60%的买卖都是内地股。2004年开始,中国概念股将港股带入大牛市,今年更是连创新高。而港交所收益也因此大幅攀升,并于2006年连续第三年刷新溢利纪录,2006年股东应占溢利由2005年的13.4亿港元增至25.19亿港元,升幅达88%。从1993年青岛啤酒直接香港上市至今,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累计募集资金2000亿美元。
  同样,这一点也体现到了兰桂坊的繁华里,现在在兰桂坊,随处可见的是操着国语的内地人。记者在采访中遇见一个温州人,带着女朋友在兰桂坊闲逛。记者问他为何来兰桂坊,他说,“来喝杯酒嘛,我每个月飞香港三、四次,每次都要来这里喝杯酒。在香港做生意就要这样的氛围嘛。”
  兰桂坊所寓意的流言城市,霓虹灯火,是香港经济的荷尔蒙,这灯红酒绿的地方形成了香港独有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回归十年来,吸引着内地投资者投入“花花世界香港”,而这些投资者,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一根重要支柱,他们带来了这几年来香港又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令这兰桂坊,更加繁华,更加迷人。
  ———除了香水味,还飘散着荷尔蒙的味道。这是刺激香港经济发展的荷尔蒙,香港需要这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