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彩虹粤语全集优酷:“金融毒品”是如何炮制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51:56
“金融毒品”是如何炮制的?
作者:吴琳琳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613    更新时间:2009-6-19             ★★★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金融毒品” 是如何炮制的?
2009/06/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吴琳琳

财经解读
昨天,本报报道了《内地富翁遭遇金融毒品 血本无归期待抱团维权》,很多读者都对这个被称为“金融毒品”的Accumulator产品非常好奇,这个让众多中国千万富豪折戟沉沙的金融毒品,到底是如何炮制出来的?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游戏规则:
投资者盈利有限,风险无限
Accumulator,即累积购买股票挂钩票据,被谐音称之为I kill you later(以后再杀你)。其全名为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简写为KODA)。KODA其实是一个期权结构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在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以低于现时股价的水平为投资者提供股票。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在曾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上解释过KODA的四个特性:
1.买入的股票的行使价往往比现价低10%至20%;
2.当股价升过现价3%至5%时,合约自行终止,但保证投资者至少一个月的积累股份;
3.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股份;
4.合约一年有效,但是投资者通常只需要拥有合约金额40%的现金或股票抵押即可成交,因此这一产品往往带有杠杆性。
陶冬在文中举了例子,比如某股票现价为100元,KODA合约规定20%的折让行使价,3%的合约终止价,两倍杠杆,一年有效。也就是说,尽管这只股票目前的股价为100元,但KODA投资者有权在今后的一年中,以80元行使价逐月购买这只股票。如果这只股票的价格上涨到103元,合约自动终止;如果合约不满一个月便终止,投资者至少能够获得一个月的股份,并可以立即售出获利。但是如果股价跌破80元,投资者必须以80元价格双倍购买这只股票,直至合约到期。
仔细看一下这个“游戏规则”就会发现,只有股价继续上涨,投资者才可能有利可图,但是3%的合约终止价,既给投资者设定了盈利空间,也为对手方锁定了止损空间。但是一旦股价下跌,投资者就要以80元的价格一直双倍买入股票,直到合约到期。这个合约一般为一年,这一年当中即使股价跌得再惨,投资者也要以80元的价格双倍买入股票。这时,“一年时间”和“两倍杠杆”,将投资者的风险无限放大。
■上轮牛市为
“金融毒品”的生存土壤
其实,KODA最火的时候恰恰是2007年香港股市传出“港股直通车”的时候。港股的凌厉走势,曾让不少购买KODA产品的人获利丰厚。陶冬在文中回忆,当时很多股票一天就能上升3%至5%甚至更多。刚刚签下的KODA合约,数日内,有时甚至是当天,因股价升过合约价而自动终止。投资者不仅得到正股上升3%的好处,还享受到20%的折让价,一次赚到23%。
当然很多投资者做得很过瘾,合同一终止,马上再做新的KODA。随着股价的一路走高,一些人的合同也越做越大,然而当股价突然回落的时候,投资者无法止损,最后损失惨重。
■赚钱最多的是发行商
陶冬在文中指出,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致使香港股价急跌。据估算,股灾前,香港有近4000亿港元的KODA合约,绝大多数股价跌破行使价,三成以上被迫平仓。
在Accumulator产品上,赚钱最多的是发行商,衍生品的利润率极高。其次是私人银行。投资者在一般情况下也赚钱,不过股价涨得太快,合约很快终止的话,只能购买一个月的股份,但是至少有20%以上的利润。然而一旦遇上股灾,便要购买两倍的股份,而且一买就要买一年。投资者经常是赚十次,但可能一次亏损,就能赔光前面所赚的钱。最惨的是,一旦市况急剧恶化,万一抵押不足被迫斩仓时,便应了“I kill you later”的说法。
■“金融毒品”为谁而造?
有媒体指出,KODA瞄准的是内地富豪,其实不然。2007年下半年,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七成以上的客户购买股票是以KODA形式,在衍生品合约下通过发行商购入。大量的香港本地人和内地富豪都成了“金融毒品”的受害者。
一位摩根大通衍生品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产品的设计肯定有区域针对性,香港和内地投资者相对欧美投资者而言,投资更为激进,因此,这样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更能激起他们的青睐。
其实像Accumulator这类的金融衍生品,始于美国华尔街,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大量金融机构因投资金融衍生品而亏损甚至倒闭,却没有任何一起美国的个人投资者因投资衍生品而巨亏。因为美国有明确法律规定,禁止向美国公民销售这种带有对赌性质的金融衍生品。
那么金融毒品为谁而造?《骗术扑克》作者迈克尔·刘易斯曾说过,衍生品交易是一场血腥的游戏,猎物就是毫无防备的投资者。
而各国的投资巨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会经常说,“绝不做自己不懂的交易”。
■漫画/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