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2考古学家: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见固定句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7:19

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见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 
    2、何如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②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 
    3、然则 
    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②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4、是以(以是) 
    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5、有所……、无所……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②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③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幸的。 

    ④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6、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步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7、……孰与(若)……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 
    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 
    8、……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9、如……何、若……何、奈……何 
    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凭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司马迁《项羽本纪》)译文:虞姬啊虞姬,对你怎么办?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④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10、何……为(wéi)、何以……为(wéi) 
    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11、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①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只听从我的指挥) 
    ②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 
    12、何……之有 
    表示宾语前置的固定结构。含反问语气。其中“何……”是宾语,“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有”是谓语动词。可译为“有什么……”。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用处? 
    13、不亦……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亦”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句末“乎”可用“哉”、“邪”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不是……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船已经行进了,而(落在水中的)剑(却)没有动,像这样去寻找剑,不是糊涂吗? 
    14、得无……乎 
    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它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义结构还有“得毋……乎”、“得非……乎”等。 
    ①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促织》)译文: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莫非是指示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15、无乃……乎 
    表示测度疑问的固定结构。它表示出来的语气是委婉的。句末“乎”可用“与(欤)”、“耶”等语气词替换。可译为“恐怕(只怕)……吧”、“莫不是……吧”。同义结构还有“非乃……乎”、“不乃……乎”等。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文: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16.……,抑……

   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17.是故,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8.所以

   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9.庸……乎

    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0.其……乎(邪)

   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21.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22.与其……孰若(无宁)……

   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3.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4.(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25.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剥丝,层层深入。
   
   常见的固定句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来体现。这样的词组搭配非常多,我们这里选择一些重要的或易错的来讲解:
   1.推测语气
   ……得无……
   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翻译为“莫不是”或“该不会”。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后汉书•庞萌传》)
   翻译为: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
   如……何 奈……何 若……何
   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译为: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翻译为: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
   3.反问语气
   不亦……乎
   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何(奚)……为?
   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翻译:还要报答干什么呢?
 
   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在这察漏补缺中有所裨益。下面有一些针对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3.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庄暴见孟子》)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今》)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类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9.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12.善哉,祁黄之论也!
   
   答案:
   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呢?
   该不是楚国的水土叫人善于偷盗吧?
   你们该不会为贫穷而苦恼吧?(意思是你们有可能正为贫穷苦恼)
   翻译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体表现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的不同呢?
   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太迷糊了吗?
   现在人家如同刀和菜板,我们如同鱼肉,还辞谢干什么呢?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主谓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