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二宫第一宫:备课参考 古汉语常见固定句式辑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23:06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用法,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疑问、表反问、表感叹、表揣度、表选择、表方式、表因果等七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③奈何、若何(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史记?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④如……何、奈……何(把……怎么样呢、拿……怎么办)如:“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⑤孰与……(与……相比,哪个……)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黄宗羲《原君》)

  ⑦几何(多少)如:“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段玉裁《戴震难师》)“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安……乎(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②何……为(……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左传?殽之战》)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夫晋,何厌之有?”(《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④如何、如之何、奈何(怎么、怎么能……呢、为什么……呢)如:“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三国演义?失街亭》)“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荷蓧丈人》)奈何忧其坏?(《列子?杞人忧天》)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柳宗元《捕蛇者说》)“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采草药》)“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岂为死君乎?(《左传?殽之战》)

  ⑥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⑦不亦……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述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⑧……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史记?屈原列传》)

  ⑨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袁牧《祭妹文》)

  ⑩独……哉、独……耶、庸……乎、顾……哉(难道……吗、不管……啊)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左传》)

  ②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③惟……耳(只是……罢了)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梁启超《谭嗣同》)

  ④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⑤亦……哉(也真是……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如:“求,无乃尔是过欤?”(《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

  ②得无……乎、得无……耶(恐怕……吧、该不是……吗)(兼表反问)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辈得无苦贫乎?”(崔铣《王忠肃公翱事》)得无教我猎虫耶?(蒲松龄《促织》)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④……庶几……欤(……或许……吧)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孟子?庄暴见孟子》)

  ⑤……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⑥其……邪?其……也(真的……吗?大概是……吗)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知……)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徐珂《冯婉贞》)

  ②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如:“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耶,抑……耶(是……,还是……呢)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金祖望《梅花岭记》)

  ④其……邪?其……邪(是……呢?还是……呢)如:“天色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6、表方式

  ①无以、无从(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荀子?劝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师无以应。”(段玉裁《戴震难师》)

  ②有所(有……的人事物、有什么)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鸿门宴》)

  ③无所(没有……的人事物、没有什么)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史记?鸿门宴》)

  ④所以(用来……的、……的方法)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⑤以……为……(把……作为[当作]……)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7、表原因

  ①是故、是以(因此、所以)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余是以记之。”(韩愈《师说》)

②所以(……的原因)如: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8、其他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多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有以。多译作“有用来……”的办法。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辞》

5、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6.是故(以),“所以,因此,因而。”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

7.以故(是):可译为“所以。”

以……故:可译为“因为……的缘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

8.有……者。译为“有个……人”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如果这样,那么”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

10.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11.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2.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4.于是,可译为“对……,然后就”,或仍译为“于是”,相当于“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15.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16.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7.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19.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20."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