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的卖价:关于布置作业的有效性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25:03
诸城龙城中学 胡世鑫
一、问题的提出:
要研究作业的有效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问题:作业观的问题。所谓“作业观”,可以说是关于作业的一种本能的、习惯性的、总体的看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几近一致的“作业观”。这种“作业观”大致有以下特征:其一,作业是教师布置的有着明确答案的一道道练习题,它通常是书面的,所以做作业也叫写作业,当然有时也有非书面的,如背诵课文、记住定义等;其二,作为作业的练习题是对教材或课文梳理、归纳的结果,总是力求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其三,努力追求平时作业题型与日后考试题型的一致性,“模拟试卷”式的作业就成为人们理想的作业形式。由于我们的教学顽强地恪守着学科中心,通常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几乎变成了就是学课本,再加上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和制约,这种“作业观”的形成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作为学生固然需要素质教育,但源于我们的国情和现状我们的研究高考、面向高考,但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相矛盾的,完全可以相互促进、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出极高分又高能的学生,当然就要求我们研究教学、研究作业与习题设计。许多年来,关于作业,不少教师有过探索、研究,也正在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小看的问题:
问题一、当前教育特别是初中、小学为提高分数,应对检查任务,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很多学生做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任务,这种习惯进入高中之后,仍然延续和发展,导致做作业积极性不高,使学生没转变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与训练,严重降低了作业的有效性。
问题二、在当前我们高中有些教师练习搞题海战术,形成这样的思维,布置作业也大搞题海战术,追求所学知识的全面性练习,造成了大量重复的训练。这样实际上是没有把握住主干、重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在重点知识上没有突破,并且与教育目标和高考相适应的基本技能也未得到提高,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当今教育三维教学目标的施展与培养。
问题三、我们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中不但作业质量不高、未经过精选,还缺乏具体指导、检查和反馈。我们知道高中生本来时间就很紧,学习的课程多而内容又加深,如果布置的作业没有明确的要求、指导、检查和反馈,再加上作业过多,并且有些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感到无处下手、力不从心而又把握不住重点,起不到作业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有的作用,起不到应有的智力技能的形成。
问题四、当前我们的作业观正发生转变,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和单纯的面向考试、并且学生是孤军奋战的完成,缺乏合作与探讨精神。
问题五、当前,我们很多教师仍然是实行整齐划一教学,表现在作业布置上,统一规定一样的作业,在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上也统一规定,不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和个性差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并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也在不断地形成和增强课程意识,不断地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实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至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从目前高考形势上来看,复习巩固运用、加强记忆、领悟考试方法与技巧,这是必要的。当然,更有意义与价值的,是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实际运用知识,增加联系、接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更广泛的交流和交往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是正在形成的人,而学习又是做事,人是在做事中走向成熟与发展的。因为做事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本身就蕴藏着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的情感、态度、各种体验、意志、内省、信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当然这是智力技能之外的要求,人作为一个综合的学习与认识体,我们既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培养技能等显性知识的培养,我们更要注重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的隐性知识的培养。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自由发展。
三、研究的解决方案、措施、做法:
第一、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思考的认识和习惯。我们认为教育与教学是分不开的,使同时进行的。要想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主动性、对作业的积极性,必须首先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与课堂思考与作业。为此我们在安排新授课时,采用学案导学提纲的形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增强其参与学习,真正思考,作为学习的主体而真正去学习。(附:历史文化史22课导学提纲设计)
我们通过的设计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让学生去思考,做作业。既反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学习,又起到了知识与学习与运用结合。我们还注重在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造就。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并且要求老师们设计学案导学提纲,这样做把作业放在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享受到了学习做作业的惊奇与乐趣,让他们的思维在快乐的篇章中跳动。
第二、要改变当前作业纯粹面向应试教育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作业观。学校教学把知识学习、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放在首要这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把学生放在是个正在形成的人的角度来对待,正在形成中的人有很强的可塑性,他的情感、态度、意志力、道德观、信念、信仰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诱导与培养,而教学观和作业观而导致的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教育观最有效的措施还是应该进行校本研究和培训。我们知道校本研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校本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校本教研——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校本管理——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
我们在进行校本研究时,着重进行了校本教研即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实行的“三先三后、三个三分之一的学案导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我们要求教师最多只讲15分钟,此外必须拿出约15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作业练习,此外还有15分钟的时间我们采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增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及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校本教研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和作业观。
第三、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精心设计出相关的作业。
⑴并且作业应该尽量的少而精。从主干和重点知识突破,并且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多样性。单一形式的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形式的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其无意注意和思考的集中性。我们认为作业与练习,从题型上看,有选择、简答、判断、综合练习等;从性质上看,有逆向练习、辐射练习、动态练习、操作练习;从结构看,要根据一定的目的,设计适量的题组让学生练习,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
在新课程下,特别是新的教学观和作业观下,我们本着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把作业变成习题的形式安排在课堂上,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不是简单的逼着学生去学,我们要求教师从备课上、从精选习题上下功夫。什么是“精选的好题”?;怎样才能做到精选?
“精选的好题”我们认为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它值得去做吗?2)对学生来说,它值得做吗?换句话说,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学生了解做这个作业的真正原因吗? 3)它清晰吗? 4)它具体吗?5)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的吗?6)它的数量和难度恰当吗? 7)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它吗?方法和材料能被有效地利用吗? 8)学生有完成作业所必需的背景知识吗?
怎样才能做到精选作业与习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实践、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首先,精选作业和习题得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应该明确掌握每一节课大纲和课标的要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第二,作为教师得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和认知差异,这主要是教师平日的观察和发现;第三,作为教师应该钻研习题思考与练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⑵作业必须目的明确,符合当时所学习知识的背景知识。需要有明确的知识与适应学生发展的能力要求。我们知道作业与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学习了知识之后进行相关的思考与训练,这是必要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运用、学生认知能力。我们在要求教师备课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必须涉及到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并且这部分知识是符合学生学习的相关的知识作为背景知识的。涉及到这部分知识之后,还得运用知识形成相关的能力要求。当然还得适当的拓宽、联系现实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作业与习题设计都联系现实。例如,我们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附英语道学提纲与作业设计)
⑶作业必须给予相应的检查、反馈、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有形的作业,在布置后,我们要求教师,必须要相应的检查和反馈,并且我们要求教师必须由相关的指导和激励。在我们学校,我们课堂上通过导学提纲设计的作业和习题,主要是通过学习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而我们还有时在一些晚自习课上教师们布置的作业,要求必须进行批改和针对性的指导、激励。
检查,我们认为有两种目的:一是督促学生必须完成;二是发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在检查后,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及与相关的反馈和指导。比如说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思维角度不全,我们就对其提出相关的指导,思考问题要从多角度去拓展思考并给予相关的典型训练题进行训练;还有些学生在做材料题中,获取有效信息不准确、不全面,这实际上是一个阅读的问题,我们就进行相关的阅读指导和典型题的训练以提高其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的,我们也要求教师给与不断的激励。
⑷设计的作业和练习需要有层次、梯度,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我们当前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认知差异和个性差异,我们认为,设计作业和练习要注意三个梯度。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带有模仿性的题目,这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能做的,也是知识的内化过程;第二梯度:实际一些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题目,面向大多数,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知识的同化过程;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创新性强的题目,主要供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练习,这是知识的强化、优化过程。总之设计作业因学生的认知差异而设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如,我们英语教师、历史老师在进行民生问题知识训练时,设计了两个题(附习题设计如下)
英语:可分层次布置作业如下(A组为基础作业,B组为提高作业,C组为拔尖作业):
A组
(1) He often help me on Sundays.
I_____ often _____by him on Sundays.
(2) They often help her on Sundays.
The _____often____ by them on Sundays.
(3) He often helps them on Sundays.
They____ often ___by him on Sundays.
(4) He cleaned the room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room_______  _____by him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5) He cleaned the rooms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rooms___ _____by him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6) He will clean the room next Sunday.
The room ____ _____ ______ by him next Sunday.
B组
(7) He didn’t clean the room yesterday.
The room ____ ____ by him yesterday.
(8) Did he clean the room yesterday?
______ the room____ by him yesterday?
(9) He made the baby cry by _____.
The baby _____ ____ _____ cry by_____.
(10) Nobody can answer it.
It ____ ____ ____ by anybody.
C组
(11) I shall clean the room tomorrow.
(12) The bad weather made them give up the trip.
(13) She gave the children some bread.
(14) When did he take the book?
(15) Do you know when he cleaned the room?
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遍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 《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8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9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5分)
再思考一下: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6分)
探讨一下: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4分)
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同样给分)
如上题,我们让全部学生必须做⑴⑵问,因为这两问主要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基本技能,应该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特别是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待优生,设计这样的题他们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让他们既掌握了知识和思考、分析、概括的技能,又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第三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需要思维的进一步提升的,对一些中等以上的优秀生还是完全能够做答出来。至于最后一问,我们是面向非常优秀的优等生的,他们觉得前面的几个问号比较简单,特别是⑴⑵问,让他们看一看就行了,主要让他们思考最后这一问,事实证明在做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优等学生对最后的一问思考还是适合的,大所数经过思考还是可以做出来的。试想我们如果让全部学生都作全部的问题这样很容易挫伤一些学生的信心,当让更重要的远远超出它们的认知能力。如果让优等生来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前面几个问号,那么就几乎浪费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丧失了进一步提高能力,发展自我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来选择习题,当然所谓的不同学生的划分,并不是简单根据一次或两次成绩的划分,主要还是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认知与思维的观察和注意。
第四、作业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培养合作的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合作、研究、探讨的精神。传统教学观认为,布置作业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分数,其更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我们认为当今教育教学应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探讨的过程。更加注重的是过程中的情感的丰富、价值观的形成。不要让学生只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作业,也不要只为了应付高考而设置作业,当然这些我们仍得注重当前的高考。我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老师在布置一些作业时就采用了合作与研究性学习。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研究性学习课程更关注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具体地讲,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中涉及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知识背景的准备
由于学生长期处在传统课程的教与学的方式之中,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缺乏感性认识,要提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性,知识背景的准备这一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准备的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目标、实施步骤、意义等,使学生有一个概括性认识;向学生介绍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给学生开设科普讲座或一门短期的综合课程,介绍一些有关当前人类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开拓学生视野,诱发探究动机。
(二)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自由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对选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共同确立研究课题。一般来说,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小的课题较受欢迎且易实施。
(三)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以4的人为宜,采取自愿结合、适当调节的建组原则和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活动原则。课题小组确定后,要根据自己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以保证研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具体方法等。
(四)实施研究
学校和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搞调查、走访专家、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等方式去收集有关信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经常互相讨论、交流和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五)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课题小组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成果交流,总结反思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论文、图表、模型、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
(附:研究性学习历史案例)
第五、作业有的时候可以是灵活的,不一定只有教师才布置,在一些自习课上,我们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自我规划。我们在上自习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规划,制定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反馈学习效果、进行有效及时的补充和改进。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个本子叫自我学习规划本,具体操作如下:
采用自我学习规划本提高学习效率法
一、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自习课上学习目标不明确、效率低、零碎时间浪费严重、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二、方法的操作方式和步骤:
1、要求学生每天晚自习最后一节拿出5分钟时间写出第二天的时间安排与任务,规划简练明确。
2、规划的具体时间包括:自习课的具体安排。
3、规划的任务包括:预习、复习课本、巩固练习及知识的查漏补缺。
4、规划的程度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反思总结梳理。
5、每天对规划的任务要有检查和反馈:学生在完成的任务后面打上“√”,在未完成的后面打上“×”,第二天努力完成。
6、每周三、六晚上学习委员在学生规划完第二天的任务后收交,班主任老师批阅,批阅时写上激励、祝愿、寄予希望的美好语言和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当然采用委婉的语气,对学生进行缺点改正、情感激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7、每周星期日的晚上班会后,进行定期的自我学习规划经验与反思交流,以促使有效的学习经验共享,我们共同提高、进步。
三、注意事项:
1、学习规划本应规划简练、目标明确、节省时间。
2、注意兼顾各科,协调安排好时间。
3、规划是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明确学习任务、做相关的作业与练习。
3、必须有反馈和检查。学生自我的和班主任老师的。
我们知道,高中的学生做事已经有明确目的性和计划性了,我们学校每天都有相应的自习课,在自习课上,我们大胆革新和采用了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规划的做法,让他们自己明确学习任务,完成相关作业。这样做,使他们有很高的自主性,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和认知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明确学习目标、制订学习任务的作业,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同时,我们觉得这样做,更是在改变传统的教学与作业观,不是单纯的面向应试教育,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安排作业与练习,这本身就蕴含着更重要的隐性知识教育即让他们认知自我。制定学习目标后,让他们自己去规划、去行动,这种规划行动看起来好像不起作用,实际上锻炼了学生朝着目标努力的这种执行力和意志力,这是我们学习和作业之外的东西,同时这样做还提高了学生把握和分配时间、提高效率的思想意识。反馈学习效果,是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反思一下,这一节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怎样,以增强学生的内省意识。
总之,我们采用自我学习规划本,不是单纯的面向高考,面向应试教育,当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非常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四、行动实施结果: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发现教师们在作业设计的质量上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明显提高,在新授课上把作业当成练习,与学习新知识结合起来,并且是精选,真正起到了习题应有的作用。在自习课上让学生自我规划和设计,使学生形成自我规划和安排,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做事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在一些业余活动中,我们实验班的学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五、结论与反思:
要想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和作业观,更需要的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去思考教育,把学生当成是正在形成的人去对待与研究,我们不能单一的只搞应试教育,因该本着发展的原则与眼光,在作业与习题的设计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要让学生提高分数,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精选的作业与练习,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高分高能的学生,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和探讨。
我们认为在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方面,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充足,还有很多的研究空间与价值。
参考书目: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张向葵《教育心理学》
吴效锋主编《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现代教育理论》
研究过程工作报告
实施方案
具体研究过程:
一、准备工作
实施前,课题组成员根据我校的学生作业实际情况,选好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要求和步骤,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①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②确定实验班级,制订实验方案。③学习明确作业分层布置的操作步骤。④学习掌握历史、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对策。
二、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2006.7---2007.2)
⑴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胡世鑫组织。(10月)
⑵设计学生对语文作业完成情况和兴趣等的问卷,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⑶低年级实验班级作业设计操作:①设计课堂中的作业,展示作业要求。②以历史教学开展活动,在阅读中学,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利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④学生作业成果的展示:可以是学生小组合作的,还可以是师生的合作作品。成果形式:教学心得,学生作课例。(6月—2007年2月)
⑷中、高年级初步尝试作业设计的分层操作,并进行分析成果形式:分析报告,阶段性小结,小论文。(11月---2007.1)
2、第二阶段(2007.3---2007.4)
㈠(3月——6月)每月一次活动,一次会议。7月—8月为长时间作业设计。
⑴低年级分层作业设计,并进一步加强研究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⑵中、高年级分层作业深入研究。①作业要求的分层性:ⅰ作业量的分层ⅱ作业难度的分层ⅲ作业选择的自主性②作业内容的丰富性③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听取专家指导、评定意见。
㈡(2007年3月—2007年4月)每月两次活动,每月会议两次。低、中、高年级全面铺开实验工作,研究历史作业的有效性的策略。低年级在9月、11月,中、高年级10月、12月,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验班任课老师进行)成果:学生作品,论文,课例。
3、第三阶段(2007.5—2007.6)
(1)听取专家评定意见,进一步完善历史作业有效性探究工作。2007.5
(2)收集整理资料,整理汇编课例,评选优秀案例,问卷数据分析。2007.5
(3)编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撰写课题有关论文(课题组成员),推荐发表。2007.5
(4),撰写结题报告,结题。2007.6
研究方法:
1、实验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2、对比研究法   实施前与实施后的对比中,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否提高,作业的完成及时情况,对语文作业的兴趣有否提高。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体系。
附1:调查问卷(部分)
1、你认为“学案导学中的思考与训练”对你有好处吗?  A  有  B  有一点   C  没有
2、实施前,“学案导学中的思考与训练”你  A、课后能及时作好复习   B、偶尔做一点   C、从来没有复习习惯
3、实施“学案导学中的思考与训练”后,你   A 为了得分高一点,课后做到及时复习   B、课前几分钟记了一点以应付一下   C、对此没有作任何准备
4、在实施了“学案导学中的思考与训练”后,你认为你对历史学习 A 有了很大兴趣  B 有一点点,说不清   B、和以前一样,没有兴趣
5、在实施了“学案导学中的思考与训练”后,你认为历史成绩   A 有了提高    B、和以前一样 C 下降了
选项
1
2
3
4
5
A
76.9%
22.5%
81%
42.3%
86.5%
B
19.2%
42%
14%
50%
9.7%
C
3.84%
35.5%
5%
7.7%
3.8%
附2:班级及部分学生成绩对比
1、试验班列入作业分析的学生成绩样本对照:
序号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

70
73
79
81
2

60
56
74
82
3

77
77
83
96
4

66
65
78
82
2、班级平均成绩及年级排名比较:
均分
及名次
实验前
实验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试验班
60.6
8
72.4
9
63.4
6
72
4
77.1
1
对照班
65.2
5
75.5
6
62.4
8
70.8
7
74.1
5
附3:作业的疑难和解疑方法——作业的及时反馈:
学生每日疑难问题卡            年     月     日
每日发现和解决一个疑难问题(知识性的和答题技巧性的),日积月累,你会不断进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姓名
科目
班级
疑难问题及出处
任课教师解答、延伸及方法指导
教师的建议和寄语
附4:精选习题或作业流程:
⑴备课组确定主要命题负责人
⑵负责人发布命题范围及相关事项要求
⑶备课组成员按要求提供习题、习题的答案、提示和相关的建议,形成书面材料,按时交给负责人。
⑷负责人进行汇总、筛选、编拟、补缺、成卷
⑸负责人将成型的练习题或试卷(作业)在印发给每一位教师
⑹印发的习题每位老师都进行演做和集体讨论,进行适当的习题修改与调整,形成统一意见,定稿。
附5:校本研究——“三分之一模式的导学训练”的及时巩固与训练:
我们在进行校本研究时,着重进行了校本教研即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实行的“三先三后、三个三分之一的学案导学模式”,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练后教,以练定教;先考后教,以考定教;和学生自学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教师精讲不能多于三分之一;学生考练不能少于三分之一。)实际上就是通过校本教研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和作业观,融作业与课堂学习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与及时反馈性。
附6:“每日一练”及“自助餐”
高三数学快餐训练(10)
2007.8.24  星期五   规范答题  认真思考  梳理思路
1、(全国一文)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
A.           B.           C.           D.
y
x
O
y
x
O
y
x
O
y
x
O
A.
B.
C.
D.
2、(浙江理)设 是函数 的导函数,将 和 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不可能正确的是(    )
3、(浙江文)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文) 是 的导函数,则 的值是                          .
5、(07江苏)已知二次函数 的导数为 , ,对于任意实数 都有 ,则 的最小值为
A.         B.          C.            D.
(选择训练):6、(2006年安徽卷)函数    的反函数是(   )
A.  B.  C.   D.
你有何答题启示?
附7:学案导学提纲
第22课、西学东渐
一、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了解含义:
是指西方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通常是指明末清初和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中,欧美等地文化的传入。
三、具体知识思考:
(一)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文化政策: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
3、先进中国人,
4、中国与世界联系,
(二)概况:
1、开眼看世界——第一步(结合林、魏主张及活动思考及局限于______层次)
⑴记忆林、魏主张及活动:
⑵思考:
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索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①林、魏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②材料二反映了魏源什么思想?应当如何评价?
③从师夷内容和目的看,林、魏思想有何不足之处?
2、体用之争——(其在实践发展上出现了_________,在理论发展上出现了_______)
基础知识问题思考:
什么是“中体西用”、其实质目的、提出的阶级、我们怎样评价、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影响或结果怎样?
3、维新思潮——(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_________,但由于资本主义的软弱保守性导致最终未付诸实践)
⑴基础知识思考:
维新思潮形成的原因、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主张有哪些?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顽固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关于“体”和“用”持什么观点。
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之间有怎样的历史联系?三派的实践或主张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⑵阅读思考:
康有为在奏折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比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请回答:
①何谓“移花接木”?
②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时为什么要采取“移花接木”之法?
③如何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之法?
4、西学东渐的特点(从目的、主流、从过程曲折性、从趋势思考):
我们的启迪:
学习了此课,你对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历程有何认识?你觉得先进的中国人(小组讨论与思考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作为一个中学应该怎样做?
Unit 2  Sailing the Ocean         学案导学
Reading          命制人:郑泽云   2007.5.18
Fast reading :
1.How many methods did the seamen use befor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was plotted ?
A.Four               B.Five               C.Eight             D.Ten
2.A skilled seaman cannot use the _________ to plot their position.
A.North Star            B.sun         C.moon         D.equator
3.Seamen could know  if  they were near the land according to the _________.
A.fog          B.sun         C.smoke          D.seaweed
4.The  use of the wind is to _________.
A.judge  the direction  of the ship             B.know how long the seamen left their home
C.tell the distance of the land and the ship   D. make their journey meaningful
5.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explore the ocean?_________.
A.Using the sun         B.Using seaweed          C.Using weather         D.Using the sea
Read this part again and decid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o be true (T)  or false ( F ) .
1. Because they had no modern instruments, seamen had to be at the mercy of the sea.
2. It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useful and least dangerous form of exploration to keep
alongside the coastline.
3. Early sailors could use the height of the sun to work out their longitude.
4. In the evening, seaman could follow nesting birds to land even though they were offshore and in the open sea.
5. Winds could accelerate sailing speed and it was always safe and easy to use.
Careful reading :  Do the exercicse 1.2.3.4. on page 11 and exercicse 1.2. on page 14
Phrase :
1.在地图上标出船只位置________________2、任凭……摆布________'
3、对海洋进行探索_________________4、沿海岸线_________________
5、在赤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很近__________________
7、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计算出他们的纬度__________________
9、指明……的去路__________________   10、西移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12、在一定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直线航行_________________14、随意行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特殊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参照点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
1.This seems to have been the first and most useful of exploration,which carried minimum amount of risk.
seem 用法归纳:
2.As the ship advanced through the water the knots were counted as they passed through a seaman's hands.
as用法归纳:
3.However ,it was awkward to use as one of the points of reference was the moving ship itself.
4.Sea bird could be used to show the way to land when it was nowhere to be seen.
5.So _______navigators were able to use it to plot their position.
accomplish v.     n.____________     adj._______________
⑴I __________ two hours' work before dinner.
⑵The climbing of Everest was abrilliant ___________.
⑶He is an ___________ pianist.
6.There is a special cloud formation which ________ there is land close by.
The bell ________ the end of the period rang, _________ our heated discussion.
A.indicating ;interrupting         B.indicated ;interrupted
C.indicating ; interrupted         D.indicated ;interrupting
7.tendency
⑴The sextant was the updated version of the astrolabe and quadrant which reduced the ________ to make mistakes.
⑵There seems to be a tendency _______  inflation.
⑶He tends ______ angry when people object ________his plan.
A.  to get , to  B.getting ,to  C.to get, against   D.getting , against]
归纳:⑴a tendency to /towards          ⑵a tendency to do
⑶tend to /towards                ⑷tend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