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太阳2某墩:《初中语文“学案导学”实验》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7:57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实验》方案

庆阳市北街实验学校         袁忠华

一、    课题的提出及其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提出

1、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是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体验,从强调教学目标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和隐性并重。这是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趋势。

2、新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改革,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变量,它涉及到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识方式、信息处理方式等,这些显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而在教师的专业结构、学科素质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亟待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如何整合课程资源?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如何整合课程资源?如何标准的宏观要求,我们必须在微观上提出具体的措施、方法和载体,使其可触可摸,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变传统的“教学方案”(教案)为“导学方案”(学案)就成为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

3、语文新课程目标的四条基本理念的提出。即: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立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先进的语文理念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实践。

(二)理论依据

1、矛盾论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一对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实践证明不符合教育规律;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育成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实验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学”上着力,使教学作符合规律的矛盾运动。

2、学习论原理,传统教育虽认为“教学相长”,但着重强调了教师的教,其教育实践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老师的教中度过的,基本上忽视了或排斥了学生的“自学”、“会学”和“发现”,从而导致了教会了的学生不会学、不会创新;教不会的学生,就机械记忆、囫囵吞枣,不求消化。严重违背了学习论的观点,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实验则从“教学论”转向“学习论”,把“学生”和“学”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学”为中心组织教学,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人本原理,现代教育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特别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体现学生意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体现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使学生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

二、实验设想

1、将传统的“教学方案”(教案)改为“导学方案”(学案)

“教案”着眼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学案”着眼于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方法养成能力,学会学习的材料体系,突出学生的自学,教师的导学。设想的“学案”结构是: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3)学法选择指导4)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5)迁移训练6)板书设计,其重点是学法选择指导和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

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对此,我们必须努力探讨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而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根据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的实验教学五原则,其中一条原则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即理解“学什么”,理解“怎样学”,从而增强学习的目标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必须向学生公布较为详尽的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一个清晰有序的导学系统,使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内容时都能理解他所学的内容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保证自主学习的实现。

1)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特征是现代学习最重要的牲之一,其要素是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成绩、功名。其学习的内驱力;一是生理与安全需要内驱力,二是感情需要内驱力(学习内在的乐趣,得到内在感情上的满足;学习外在的感情报偿,对家长、教师有感情上依附性,希望获得长者的赞扬);三是认知需要内驱力(新课程需要追根到底的内驱力);四是成就需要内驱力(学习任务的完成,受到他人的尊重及社会地位的提升,如重点中学效应)。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后三种内驱力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使之维持长久。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做法:一是及时反馈学习成果,一个学生只有在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到自己学习成效时,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奖励的动机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滥用,使学生学习目标转移,专注眼前的奖励;三是求知欲的激发(要求接近生活实际);四是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与自己从前的最高记录竞赛。

2)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学会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作为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的方法是其学习的核心、也是老师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因此,方法的指导与方法的层级化是探究学习指导的关键。

探究的方法,按其难易及探究过程中应用的先后可以分成几个层次:一是信息收集的方法;二是信息表达的方法;三是信息处理方法;;四是信息抽象与概念化的方法。

3)合作学习

合作性特征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显著特征之一。合作学习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主探究,而且还要学会借鉴他人成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学习中即分工又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合作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与现代媒体的合作。在教学中要努力奋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学习过程,根据学习内容的特征、教学要求以及记忆理解的规律,必须实现学习过程中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可指导性、可操作性,可参照以下学习过程:

1)感知性学习过程(观察性学习)这类学习以观察目的,集中注意力于所要观察的对象。

第一阶段:明确观察为主,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二阶段:分析感知对象,选择适于目的部分

第三阶段:整理直接感知结果,修正谬误

第四阶段:公布所记录的结果,尽可能将每个人所获得的片段的零碎的知识加以概括,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这类属于感知性学习的有数学和社会科的图表、图形、地图的读法,理科和自然现象,实验观测,数学测量、音乐的乐谱识法和音感学习等。

2)运动性学习过程(技能性学习)

这类学习强调练习,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动作比较笨拙,教师不能吹毛求疵,要关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刻意练习。教师要多用示范和指导,比讲述效果要好。

第二阶段:中期阶段,这比初级阶段有很大进步,但容易产生学习高原,使进步产生停顿,教师要在此时多给学生讲清道理,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掌握技能普遍要经过的时期和出现的现象,鼓励学生不要泄气。

第三阶段:后期阶段即熟练阶段。一般需要延长时间练习,注意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熟中生巧。

3)思维性学习过程(语言性思维学习)

它分为问题解决学习,概念形成和创造型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学习(理解问题涵义过程,尝试错误学习过程,洞察式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理解问题的涵义

第二阶段困惑(未找出解答方法)

第三阶段:设想解题方案,若遇到复杂问题时会感到一定的焦躁。

第四阶段:改变思考角度,另找解法,以解决部分问题或达到中间目标。

第五阶段:发现办法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目标的同时感悟到成功的喜悦。

概念形成过程:知识是概念的体系,这个过程普遍存在于所有学术性学科。

创造性思维学习过程:加里森认为学校要给学生提供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和气氛。一要让学生感到周围的人们是理解自己的,每个学生的独创性只有在老师等人的认可和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到发展;二要使学生有安全感。假如学生感到不安和受到压抑,兴味索然,是谈不上创造性的;三是使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致力于最大的创造性思维。

4)记忆性学习过程

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记忆性学习对于一切教学都很重要。记忆水平的教学,也是历史最悠久,运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经心理学家研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逻辑记忆会逐渐占主导地位。

第一、学习者明确地感知到学习的对象,并获得强烈印象;

第二、不是原原本本地识记感觉到的对象,而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给予一定的意义、概括或联系。

第三、反复诵读,反复练习

第四、考虑学习材料的分割和分配学习时间

第五、考虑防止遗忘的策略

第六、应用(学习的迁移)

5)社会性、情感性学习过程

社会性学习是指个体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或规范、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这种学习涉及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学习的方式不同,儿童期以模仿学习为主,榜样的作用大于社会劝说和强化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条件作用学习增多模仿学习减少。青少年期,条件作用学习和意义学习同时并存,个体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情感学习是指个体学会理解并妥善处理其情绪、情感、发展自己的价值评价系统,使自己更能被他人接纳,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要求教育要重视增加社会性、情感性学习目标,加强这些学习过程,积极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积极的评价和态度。

2、课程操作设想(七字方案

即读、划、查、批、议、讲、练

读:泛读、默读、朗读、品读、研读等。

划:一划生字词;二划难词句;三划优美字词句

查:一查词典;二查注释;三查资料

批:把字音、同义、疑难词句的注释、层意、段意、相关资料及心得体会写在课本空白处。

议:同桌、四人小组、八人小组及全班同学教师之间针对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疑难问题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提出的或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解惑、总结,这一项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练;分为当堂迁移训练、针对性训练、巩固性训练、语言基础训练、理解分析训练、阅读性训练、作文训练、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及综合运用训练等,这些要针对教学实践需要进行。

 

(二)操作环节设想

在教学实践中把握课堂基本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环节是:明确目标→选择学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质疑讨论→问题反馈→精讲点拨→迁移训练→归纳小结

明确目标、选择学法、自主学习:将“学案”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然后根据方案进行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学生自学中必须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自己的解决,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在“学案”中设计的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质疑讨论: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组成质疑小组解答、讨论或辩论,这一环节可解决一些问题。

问题反馈:组内反映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点破,而是将内容分解,增设台阶,减少坡度,在进行学习讨论,相互解答,教师在关键地方“画龙点睛”。

迁移训练:根据本课内容选择设计相匹配的读写听说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归纳小结:课堂上师生共同小结和课后教师自身小结。

(三)学案结构设想

即(1)导学目标(2)学习重难点(3)学习方法指导(4)学习过程(5)板书设计(6)过程训练(7)归纳小结

(四)课型设想

每课可分为四步,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迁移训练。一般来说,每一步进行一课时,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和教学实际可全并、取舍某些步骤,也可以进行教读课、导读课、朗读课、文学欣赏课、技能训练课学法指导课,语言学习课等。

这些环节具体操作方式在教学中不是僵化的、机械的、要做到有环节而不唯环节,所谓有环节是指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基本环节,明确目标、选择方法、自主学习、质疑讨论,其核心环节是自主学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所谓不唯环节是说这些环节中有些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是互相渗透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不要人为区分机械操作。有些环节视不同情况可自由取舍。教学中要灵活处理,努力创新。

三、实验指导原则

1、可操作原则

改变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实践中体现出来,受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依赖性思想,教材的动态化,导学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使“学案”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考虑如何使教材内容动态化,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导学策略,如何引导自主学习等,这一点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一定要走好。

2、灵活性原则

对“学案”的编写结构可以灵活处理;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模式更要视具体情况而处理;对学习过程的借鉴方式要依不同课堂内容选择、运用。这些“模式”的设想旨在让教师在这些模式中学会学习,并养成习惯。只要符合这一目的,任何教学行为都允许存在。

3、主动性原则

“学案”始终强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目标可自主制定,学习方法可自主选择,学的过程可自主研究、自主提问、自主解决。但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正确导向作用,使学生自主学习,并方法得当。

4、适应性原则

“学案”各环节及操作过程都体现了师生与教材的对话,和作者的对话,和大自然的对话,以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家长的对话等。这种对话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特征。努力培养学生不但要学会自主学习,而且要学会师生间合作,努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5、民主性原则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创设和保护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前提。学生是积极亢奋还是消沉低落,是轻松愉快还是沉重痛苦,是自由宽松还是压抑紧张等,都影响了实验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创设自我良好心理环境,加强“情感化”教学;融洽师生关系,利用适合学生的导学策略。给予学生以民主,督促学生愉快的学习,主动地学习。

四、实验目标及其重点

通过对“学案导学”实验:一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彻底转变。从课堂教学的“主演”向“导演”转变,实现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并具体化为“学案导学”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即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规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行为,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指导学生的探究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并具体化为“学案导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即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过程,形成自己独立的学习方式,并形成学习动力。

1、教师的“导

1)指导思想:以教育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方法论为指导,从学校本位、教师本位向以学生为本转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备课:从以“教”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归宿的“教案”转变为以“学”为出发点,以完成学生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归宿的“学案”,区分出教学内容中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识性,智力性、能力性教学内容。

3)教学设计:以“教”为中心设计教案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设计学生学习方案。

4)教学过程:从单纯教授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5)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由量化评价形式,向注重质少于评价转变;评价内容由课程性的评价转向课内外结合的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由单一考试向多种方式转变;评价标准由单项奖一评价向注重过程性评价转变。

2、学生的“学”

1)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之上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础之上的“坚持学”。探究性学习,是在“学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研究主题歌,创设研究情景,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合作学习,在“学案”的指导下,在小组学习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责任性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

2)转变传统的学习目的,由单纯的应付考试向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取得发展转变;改变狭隘的学习内容,由狭隘的书本知识向书本实际结合转变;转变落后的学习理念,由注重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

3、实验重点

1)“学案”如何对教师教学行为起指导作用

2)“学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学案”在课程教学中的操作性和灵活性。

4)“学案”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

五、实验内容

(一)建立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体系

即“四步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步:自主学习

第一环节提示、设问。在学生自学课文前、一般来说,教师要做一点“提示”,或展示本课的导学目标,或介绍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简介以及指点自学方法。设置三类导读思考题,即引读性思考题、探究性思考题、开放性思考题。这三类思考题让学生沿着“理解→探究→发挥”的路子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这一环节具体体现在发放的“导学方案”和教师的导入中。

第二环节阅读、思考。学生阅读“导学方案”后,通过独立阅读,弄清问题的答案。并逐步教给学生读书的一般方法,如第一遍泛读,了解大意,圈出生字词,并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第二遍细读,划出疑难词句,表明问题所在。第三遍品读,划出优美词句,品析美点。第四点通过现有资料解析疑问。遗留问题合作解决,老师进行探究性点拨。

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以下习惯:

(1)边读边划,即看书时随手在书上圈、点、勾、划,圈出生字词:点出重点字词,勾出段落层次,划出重要语句。(2)划后即查,即划出生字词后,借助工具书解决,划出疑难词句后,借助资料解决一部分。(3)边看边想,即看书时聚精会神,专心致志。(4)边看边批,即看书时随手在书上的空白处和行间写上注释或批语。(5)有疑必议,即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合作讨论、问教师解决。

同时训练学生的能力:(1)阅读的理解能力,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语法知识解析复杂句子,通过抓领头句、中心句和总结句归纳层意、段意,通过课题、开头、结尾及过度句、段分析全文的中心和写作特色。(2)阅读的记忆能力。即能迅速、准确地记住阅读内容的能力。(3)阅读的分析总结的能力,即寻文章中所出现的修辞、美点的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4)阅读后的评议表达能力,即把阅读思维的结果用语言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第二步:合作探究学习

第三环节讨论、切磋。学生处理学习阅读文章后,必须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就要通过四人小组、八人小组,甚至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切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意见。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起主导作用。

第三步:精讲点拨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后,教师要通过精讲点拨把分散的认识集中起来,把不同的意见统一起来,把错误的片面认识纠正过来,把学生没有认识到知识的补上来,特别要讲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第四步:迁移训练

第五环节练读、练写。对于前四个环节遗留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进行巩固和深化课堂年得性的训练。练读,主要是指朗读,通过反复吟诵,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感觉文章的逻辑力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积累语言材料。练写,除字词句段章一般性练习外,包括结合课文内容的作文,如改写、缩写、读后感以及借鉴课文内容和形式的命题作文。这都是课文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和应用。

上述课堂教学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引用。

(二)建立以课堂为主阵地的阅读训练体系

1、随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我们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随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即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1)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等)。对学生来说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要强调掌握知识的过程和运用知识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2)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识字、阅读和作文的能力。(3)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体验(对语言的含义能迅速而准确地捕捉)。(5)要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词汇量、优美句子的积累量、优秀诗文的储备量等)。(6)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品质(使用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流畅、严谨、有条理),决不本末倒置,沿袭过去的老一套,肢解语文知识。

2、注重阅读量型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以课内阅读为本,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捕捉信息、分析信息、总结概括信息,并能用书面表达出来。为此,要根据各学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不同文体、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指代类、内容类、原因类、概括类、思想感情类、品味类、特征类、病句类、比较类、含义类、作用类、寓意类、理解类等的答题方法。让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应试能力。

(三)结合课堂教学,建立作文训练体系

要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作文目标,就要努力实现写作训练的科学化,序列化。探索一套科学的写作训练体系,是当前写作教学改革深入进行前提。我们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四级六段”训练体系,即基本功训练、观察力训练、分析力训练、表达力训练。

第一级:基本功训练,因初一新生来自不同学校,作文书写等基本功参差不齐,因此进行基本功训练是必要的、必须的。(1)书写训练、要求字迹清楚、工整、文面整洁。(2)纠正常用错别字,要求学纠正作文过程中出现的常用字错别。(3)基本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顿号、感叹号、双引号、冒号等标点符号。(4)语句基本通顺、精练。(5)分段分层让学生学会分层分段,概括大意。

第二级:观察力训练(初一)分两阶段,一是一般性观察力训练。基本上能把观察对象用语言描绘出来。二是深入观察力训练,能把观察对象的特征、习性等本质内容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采用观察日记的训练方式,侧重练习记叙,描写。训练方法是交替进行定向观察与机遇观察。

第三级:分析力训练(初二),分两阶段,一是分析起步阶段。结合课文阅读,学会一般性分析,能画结构图。二是分析入门训练。学会写作文提纲,分门别类地分析素材。并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采取写分析笔记的训练方式,侧重练习说明、议论。训练方法,是交替进行命题分析和选题分析。

第四级:表达力训练(初三),分两阶段:一是语感训练、结合课文学会准确地说出字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章法训练,分析研究不同文体,以及优秀文章的结构章法。同时,灵活地动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采用写随笔的训练方式,侧重练习语感和结构章法,训练方法是,文体进行借鉴性表达和创造性表达练习。

同时根据作文三维目标,和各册选文的特点。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力度。同时结合一句话作文,在四级训练中结合不同时期的侧重点进行训练。在作文评价方面,与我校原有的“初中作文‘批改法’”接轨。

(四)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学内容为平台,给予学生对话机会,使他们能正确使用普通话,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利用课本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课进行训练

新教材每单元教有“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其中一、三、五单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入综合性学习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二、四、六单元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作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以此来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运用这一平台,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综合性训练。

利用学校、班级组织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不同目标的训练。如诗歌朗诵会、演讲赛、议论会、课本剧等。

六、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2·1—2004·10)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接受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调整角色,提高自身素质。思考探索新课程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走向学生,怎样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目标融入语文教学等。并制定实验计划、进行资料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释疑。作文方面要求语句通顺,书写清楚规范,字数在600左右,并能复述课文,写读后感等。

2、第一阶段(2004·10—2006·1)结合同步整合方案,让学生学会“七字方案”的基本操作,基本实现会自学、会积累基础知识(如制作注音、错别字、成语、文体知识卡片等)。在阅读理解方面,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立感觉和体验,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和常用的修辞,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在作文方面,基本上能我手写我口,感情真挚,乐于书面表达。在作文过程中逐步养成观察思考、构思立意、选材谋篇等良好的作文习惯,同时进行一句话作文训练。

3、第二阶段(2006·1—2007·1)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七字方案”,并能根据不同文体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四步七字方案”。在阅读理解方面,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作文方面继续上一阶段训练,并结合本学年教学实际,进行了不同文体训练,同时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第三阶段(2007·1—2008·7)在阅读方面特别重视学生的随文学习的能力,系统总结基础知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在作文方面进行综合训练,达到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总之,这四阶段,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并适当地穿插综合性学习。

七、实验管理

师生共同管理,建立“班组对”三级管理体系。

任何一个集体,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或管理集团,就像一盘散砂,其精力、能力和时间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任何一个教学方案,如果没有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就难以成功。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异常重要。

1)搞好大班、小组、对子的组合

班上建立按座位,前后相邻的四个人为一小组,好中差相配,四人又分两对,构成“大班全面管理,小组具体管理,对子相互管理”的立体网络。即大班成立学习督查组,下设语文督查组,数学督查组,英语督查组等。督战查组组长由班上公认的学习优秀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任,各督查小组组长由在该科学有特长的人担任,并和本科科代表组成该科督查小组配合科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检查或抽查学习情况,对检查结果具有处理权。小组分为4人小组、8人小组。4人小组是最基本的合作,探究学习单位;8人是最基本的作业、学习效果检查单位。对子最好是同桌或邻桌,起互帮互学的作用。

2)抓好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组织实施环节管理工作大量的是组织活动,它是执行计划,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取得成绩的基本保证;管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相互作用的能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要深入学生中间,具体了解实际情况,对督查组、学习小组,对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在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3)实行全面管理

大班活动管理要做到:自主学习时不发问,充分用眼、用手、用脑;合作探究时,不充许独自看、做,要用耳听,用口说、用手记。整个过程活而不乱,乱而有序,令行禁止,组对活动管理,“四人共桌”,分工明确,讨论积极,检查评议,纠正错误。同时可带着问题“出访”,同其它组讨论“取经”。对家庭作业,小组长要答名查阅,并把结果上报科代表或督查组。时间,成绩管理、要定目标定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于成绩以每学期两次考试工业基础终结性评价;平时督查组作业检查等为过程性评价:4人小组,对子互测互评为自测性评价。对落后小组实行科任教师,督查组接对帮扶,或者调整对子。

八、实验效果检测

1、能熟练灵活运用“四步七字”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创新。

2、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能够形成具有自我风格的导学艺术。

4、形成科学、有序的阅读作文训练体系。

5、大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

6、相关论文的发表

总之,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函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自变量,教学过程是应变量,教学过程这一应变量随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紧紧依赖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本次语文“学案导学”实验,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对话性特征、探究性特征,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性特征、体验性特征,但不完全排除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法,要因材选教法。具体分三大板块,即课堂教学的“四步七字教学法”,阅读教学的“随文学习、题型训练法”,作文教学的“四级六段训练体系”。因语文学科是一个大融炉,它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实事求是,就一定能够让“学案导学”这大树根植于西部的农村。在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的沃土上,撑起一片蓝天,给予一方阴凉。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课程变革研究》  陕西人民出版社  杜殿坤

《国外课程改革透视》  陕西人民出版社  钏启泉

《学校教育管理系统透视》陕西人民出版社  金含芬

《教育科学新进展》陕西人民出版社  钟启泉 李其龙

《现代教学模式述评》  陕西人民出版社  胡学增  沈勉荣

《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 陕西人民出版社  杨玉厚

《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  陕西人民出版社  钟启泉

《新课程教学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张行涛  周卫勇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