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耳龟好还是巴西龟好:2011.2.普贤上师言教口传?【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49:55

2011.2.普贤上师言教口传 【六】

(2011-09-23 05:07:18) 转载标签:

杂谈

2011.2.普贤上师言教口传
文字整理:9月22



【第三天】(视频六)


我们继续谈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国王式的菩提心’:自己得到解脱,然后帮助别人得到解脱。

第二种是‘船夫式的菩提心’:自己和众生一起到彼岸,一起解脱。

第三种发心是‘牧羊人式的菩提心’:牧羊人先把羊照顾好,把羊安全的赶回羊圈,自己才回家——先让别人解脱,自己最后解脱。

这三种发菩提心,哪一种你最自信做到,或最能鼓舞你的,你就用哪一种类型的发心。


大家都知道,菩提心有‘相对的菩提心’和‘究竟的菩提心’。


一般大乘的佛教徒,特别是大乘的佛教徒都知道,我们身为佛教徒,我们要证得‘空性’、‘空性的智慧‘。

我们一再一再的听闻到:“除非你证悟到‘空性的智慧’,要不你就不能完完全全脱离轮回。”但即或如此,我们也要经常的提醒自己:“‘空性的智慧’,就算理论上去理解它就已经够难了,更何况是你是要亲自证得。”


有一点,我们要了解,究竟上来说:“证得空性就是证得菩提心,空性就是菩提心。”

组装一个‘合格的菩提心’,一定是要有‘智慧’和‘慈悲’,如果缺了其中一个,这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不正确的’菩提心。

如果你只有‘对众生慈悲心’,没有‘空性的智慧’——当然,有非常好的善念、很怜悯众生是很好的,但这种慈悲也包含了分别心,所以这种‘菩提心’是没有办法把‘无明的根’、‘轮回的根’挖出来的。

如果你的‘菩提心’缺乏方便的智慧,那这样的菩提心就没有办法利益自己和他人了。

就像刚才讲的一样,要了解‘空性’,即或只是从理论上、理智上了解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里仁波切举一个例子,不知道有没有效:

牛油是从牛奶中来,只要有牛奶,做牛油的人就能从牛奶中整出牛油来——当然这个例子只能讲清楚道理的一部分。

究竟的菩提心,也就是空性,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修持相对的菩提心来证得——就好像牛奶中看不到牛油,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一些方法从牛奶中提取出牛油来。

其实即或是相对的菩提心,也已经有一种究竟菩提心的味道在了,因为我们相对的菩提心也是说:“希望一切的众生都能够解脱。” 你没有说希望这个众生或那个特定的众生解脱,你并没有‘分别心’在。

也就是说,就算我们现在完全不了解‘究竟的菩提心’,理智上不了解,也没有什么体会,但是目前你只知道说:“一切的众生我都希望他成佛。” 然后把你这个愿望逐渐逐渐的运用出来,如果你能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很自信的说:“早晚有一天,你一定可以证得胜义的菩提心、究竟的菩提心。”

其实,整个‘菩萨道’的设计和安排,就是让跟从者能够很安适的,很容易的把菩提心运用出来,做出来。‘菩萨道’从来就没有期望和规矩说:既然你进入菩萨道,你就立刻要“证得空性”、立刻就要放弃家庭、把身体供养饥饿的动物、菩萨道并没有这样的规矩在。

寂天菩萨在书里面有讲:一个走菩萨道的人,要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所能够接受的程度,踏踏实实地运用‘菩提道’里面的种种修持方法,去做菩萨道所要求做的修持。


为了以上慈悲和方便的理由,所以在菩提心里面,有‘愿菩提心’也有‘行菩提心’。

在‘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中,龙钦巴建议:一般的人应该一再一再地‘愿菩提心’,以此培养和发展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解脱” 的愿心。

就像仁波切上节课说的,每半小时真心实意的发个善愿,如果你这样子一次次去做‘愿菩提心’,因为你越来越习惯这种想法,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勇敢地‘行菩提心’了。

当然,像我们这种人,即或我们只是开始学着去‘愿菩提心’,都会有怀疑:“我真的做得到吗?”、“我的‘愿’是真诚的吗?”,但就算是这种怀疑的本身,已经证明你其实是在菩提心上闻思修了,这已经是一件很值得随喜,很好的事情了。不要因为有怀疑的思想,而觉得挫折感到沮丧。哪怕你一次次的因为觉察到自己有‘自私的习惯’、‘骄傲、嫉妒的习惯’、‘贪心、嗔恨’等等不好的习惯,又不能有效对治不能停止,因此产生罪恶感——但是这个恰恰表示你的菩提心正在发芽、正在茁壮成长中。

巴珠仁波切说,如果你有‘菩提心’,那你就只需要菩提心;如果你没有菩提心,那你非得有菩提心不可,因为菩提心是不可或缺的。


密续金刚乘的修行者,无论你是修包括观想、仪轨、持咒等等在内的一切佛法的行为和事业,在开始修持的时候要有菩提心,修持当中要有菩提心,结束的时候也要有菩提心。

就像阿底峡尊者的例子一样,任何人能教导你菩提心,这都是你所有老师里面最珍贵的一个。

仁波切他说再强调一次,在我们所能够的修持中,‘愿菩提心’应该是我们修持最重要的重心,也是根本所在。

如果你真的要尝试修持‘行菩提心’的话,其中一个方式是先修持‘通囊’(音),中文是‘自他交换’或‘收放’。譬如你现在准备经历某种快乐的感受,在开始前就要做一点‘通囊’,至少你这样想“希望把快乐给点别人。” 因为就算想一想你也会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你也慢慢慢慢准备好——以后你真的可以做到“把快乐给别人”。

有很多人都问:我修持那么多年了,到现在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的自私、我的骄慢、我的嗔恨等等还是非常的粗大,非常的活跃。在这种种时刻,譬如你很愤怒,你应该想:希望地球上所有众生的忿恨都在我的身上成熟,让他们都体会到远离忿恨的清凉和安乐。譬如你被公司炒鱿鱼了,应聘的时候又被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这时候你应该这样想:“六道之中这样的痛苦实在太多了,我希望都成熟在我身上”

仁波切不单止听过这样的问题,还收到过电子急件这样问:“我修‘通囊’,修这个‘收放’都一阵子了,我突然想到,如果每个人的不好都在我身上成熟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仁波切认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很让人鼓舞的,这就是表明问这个问题的人,他修‘通囊’说“希望一切众生的不好成熟在我身上”的时候,并不是动动嘴巴念一念这样,而是他真的有想这个问题。

还有人问:“各种功德都给别人,那我自己能不能留一点,留一点我还可以有福报继续修持佛法,不能把佛法都给别人啊?”这种当然是非常非常可爱,让人觉得甜蜜的问题。(众笑声)

其实你把功德全部给别人的愿望,实际上你是在给自己做出可能是二十倍大、一千倍、可能是十亿倍大的功德。同样的,你把众生的种种意外,种种事故都拿到自己这边来,你就变成拥有‘十亿倍快乐’的大富翁了。这就是为什么前一节课仁波切引寂天菩萨的话:“菩提心是一切问题,无论是好问题,还是坏问题的最佳答案。”原因就在这。

菩提心就是这样,它会带来一切好的事情,能够转化、避免一切坏的事情,如果你头脑清楚的话,只要你想一想菩提心的整个设计和策略安排的话,“你还不想有菩提心?”那就是连猪都比你聪明了。别的快乐你要拼老命才能得到,但‘菩提心’是当你一想到就已经很快乐,轻松惬意不用付出什么几乎是零成本就能得到。因为只要你希望有菩提心,它本身就能给你很大的快乐。(心经说心无挂碍、)


如果我们逐渐习惯了‘通囊’‘收放’或‘自他交换’‘自他平等’的这些修持,那我们就可以开始修持其他的菩萨道,譬如说‘六道’等等‘行菩提心’:

举个例来说:布施,分为布施物质的东西、法施让人了解到真理是什么、无畏施就是能给人保护。因为,我们现在讲的这本书是密续道的一部分,因为有广大的方便法门,所以有一种‘水食子’的供养,或者‘烟供’‘供灯’‘供花’,这些都是布施修持的方法。

巴珠仁波切鼓励大家坐‘烟供’,因为‘烟供’做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利益广大。但巴珠仁波切同时指出:“除非一个人完完全全摧毁了自私,否则的话奢谈利益别人、利益众生。”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现在不应该帮助别人,而是提醒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想到:“除非真的压垮自我,碾碎自私心,要不在这之前我认为的帮助别人,其实是一种表演,我只是在帮助自己,是让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可以帮助别人。”

碾碎自我,不但让你情感理智正常,让你充满人性,还会使得你的菩萨事业越来越广大,能利益到更多的有情众生。


‘行菩提心’里面还有‘持守戒律’,首先第一个是要发誓阻止我们‘身、语、意’所有恶的活动;第二个是发誓要积聚我们‘身、语、意’哪怕是最小的一个善的行为和善的思想;第三是利益众生的誓言:当你的自我、自私大部分被碾碎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四摄’的方便来利益众生,同时,就像昨天(视频三)仁波切说的,除了三种不好的想法外(贪心、害心、邪见),别的菩萨能够做的一切可能利益众生的手段和方法都要去做。


下面说‘忍辱’或‘安忍’:第一种安忍是当别人对你不好的时候;第二种是当你修持佛法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也能安忍,还能打持久战;第三种是当我们现在面对难以置信的——譬如说‘空性’,更甚的是‘大圆满’这类的事情,也能够耐心等待,耐心坚持。

就像前天仁波切举的例子:当上师问‘纽西隆多’(音)有没有看到星星,有没有听到狗叫,就在那个时候‘纽西隆多’他就能够证得,能够解脱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容易相信。(视频二)

还有其他这样的故事:纽西隆多他自己有两个弟子,他们是一对兄弟,后来有个求法者来拜他们为师,说希望传授‘大圆满’让他证得心的本性,然后这对兄弟让这个学生在他们家住了很长的时间,有一次,这个学生在帮他的两位上师洗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上沾了一点粪便,心想:“衣服上沾了我上师的粪便。”但刹那间他立刻升起强烈的自责“我怎么能认为金刚杵本尊会有粪便的呢?” 然后,过了很久后,这个学生再到两位上师面前求法,请上师给予教授‘心的本性’,两个兄弟经过一番推让,最后弟弟不得不答应,就跟这个学生说了:“你过来,你是想知道心的本性吗?这很简单,就像——”这个弟弟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金刚杵像教授的道具一样,很自然的在桌面上演示,但是老师后面的话还都没讲,这个学生他仅仅听到金刚杵第一下敲碰到桌面所发出的声音——他整个轮回、涅槃、所有支撑世俗生活精细的构筑,就在那个时候完全瓦解、轰然垮塌了。老师后面的话虽然也很精彩,但对这个学生而言已经是不必了。

这类的事情,对我们而言简直就像红帽子这样的童话故事一样不太深究,因为我们对于这种事情不能安忍、毫无耐性。刚才的故事,如果以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想想,其实是可以相信的。但是当这种的事情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生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福德去逮住它。

仁波切说他有个老师叫贝尔仁波切(音),如果贝尔仁波切知道今天仁波切要说这个故事,贝尔仁波切肯定会骂他,但是即使会被骂,仁波切还要把故事跟大家分享(众笑声):

贝尔仁波切他最后一次见他的老师——上一世的钦哲确吉罗卓是在拉萨。

贝尔仁波切对他的老师非常执着非常爱戴,几乎就像黏胶黏在什么地方一样,现在他也都七老八十了,只要一谈起他的老师,贝尔仁波切哭得就像孩子一样。

那个时候,钦哲确吉罗卓正准备从拉萨前往印度去,贝尔仁波切非常非常希望能跟着他的老师同一起走,可是钦哲确吉罗卓告诉他“你不要来”,所以他只好站在那里眼睁睁看着他的上师走掉了。

平时他的上师骑在马上,都是贝尔仁波切他为上师牵马的,但是那天,钦哲确吉罗卓告诉他“好,你现在可以把缰绳给我好了。”师徒两人对视了很久之后,上师就告诉他:“你不要担心,放松、放松。”但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他的上师了,而他本人也经历过很多很多厄难,譬如被诬告、被捕坐牢等等。

后来贝尔仁波切自己告诉仁波切,说那么多年的苦难,唯一支撑他让他继续活下去,就是上师对他说的“不要担心,放松、放松。” 仁波切相信对于贝尔仁波切来说,这几个字就是钦哲确吉罗卓传授‘心的本性’给他。但对于像我们这种平凡人来说,我们对于这些话毫不在乎,毫无耐性,完全没有‘忍’,譬如我们听了多少次别人讲“不要着急”“不要担心”“开心一点”等等,可是对我们一点效也没有。(众笑声)



(第三天第二个视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