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英solo现场:椎管内寄生虫病手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46:43

椎管内寄生虫病手术

    【名称】

椎管内寄生虫病手术(Operation for Intraspinal Parasitic Diseases )

    【概述】

椎管内寄生虫病的外科治疗国内外时有报道。根据国内的资料,以椎管内囊虫较多,其次为椎管内包虫病,其他寄生虫侵犯椎管内者罕见。侵犯到椎管内的部位以胸椎节段为多见。椎管病变多为单发。囊虫多位于脊髓内或硬脊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相当于黄豆(图1);而椎管内包虫位于硬脊膜外或硬脊膜下,直径可大到数厘米,脊髓严重受压(图2)。

临床表现主要是:背痛,两下肢麻木和无力,多见于椎管内囊虫病人;而包虫病人,由于脊髓严重受压,多表现为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二便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囊虫为脊髓内或髓外小圆形或椭圆形囊肿,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周围可有水肿带;包虫囊肿体积大,可占2~3个椎骨节段,亦为囊肿的信号表现,而且邻近椎骨亦有吸收和破坏,邬增繁等(1997)报告2例,术前均被诊断为脊柱结核。在治疗方面:椎管内囊虫手术效果良好;而椎管内包虫病术前常被误诊,故手术准备不足,术中包虫壁一旦破裂,头节(子囊)大量溢出,向周围组织播散,术后复发在所难免。因此,对来自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等牧区患椎管内囊肿的病人,应警惕其有包虫病的可能性,做好充分准备,手术处理正确,方可治愈本病。



              图1 硬脊膜下囊虫示意图
    

              图2 硬脊膜外包虫示意图

    【适应证】

(1)病人患背痛、进行性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行路困难、二便功能障碍,MRI显示脊髓内或髓外有小圆形或椭圆形囊肿诊断为囊虫者。
    (2)来自牧区病人,患进行性两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二便困难。MRI检查显示椎管内大型囊肿,脊髓明显受压移位,邻近椎骨吸收和破坏,疑诊或不能排除包虫病者。

    【禁忌证】

(1)椎管内小圆形或椭圆形囊肿,皮下多处有黄豆大小的可活动的结节,脊髓受压症状不重,皮下结节或活检证实为囊虫,可进行阿苯达唑(abendazole)或吡喹酮(praziquantel)治疗(参见“脑囊虫手术”)。
    (2)包虫病手术后播散或伴发其他脏器包虫,病人身体衰弱,不适于手术,可试用γ-刀和阿苯达唑治疗。

    【术前准备】

(1)同“椎板切除术”。
    (2)疑诊为包虫者,术前准备3%高渗盐水,10%甲醛(福尔马林)液和过氧化氢液(双氧水),以备术中杀死子囊,防止子囊播散。

    【麻醉与体位】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手术步骤】

(1)以病变为中心做背中线切口,长10~12cm,分开椎旁肌,以牵开器敞开术区。囊虫手术时切除2个棘突和椎板;包虫手术时由于其体积较大,需切除3个或更多棘突和椎板。如包虫位于硬脊膜外,应从包虫部位以外的椎板开始咬除骨质,以防止或减少包虫壁破裂。
    (2)囊虫摘除时,切开硬脊膜后,即可确定病变在髓内或髓外,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完整切除后效果良好。
    包虫手术难度很大,不仅虫体体积大,而且与硬脊膜紧密粘连,分离困难,不如脑内包虫可以完整摘除,一旦囊壁剥破子囊溢出,播散则难避免,后果严重。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显露包虫部分囊壁后,周围以棉片保护好,抽出囊液,根据包虫大小注入10%甲醛溶液或3%高渗氯化钠溶液数毫升,停留10min,杀死囊内头节,再以此液体反复冲洗囊腔后再切除囊壁,最后以过氧化氢液(双氧水)冲洗术野,可能防止包虫复发。
    (3)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注意要点】

囊虫摘除过程中,囊壁破裂流出的液体应及时吸除,溢到囊外的头节应摘除,不使遗漏于组织内,防止引起炎性反应。包虫剥离时需耐心、细致,在注液杀死头节前,严防囊壁破裂,减少术后播散。

    【术后处理】

(1)同“椎板切除术”。
    (2)多发性囊虫,术后服用阿苯达唑或吡喹酮(见“脑囊虫手术”)。

    【主要并发症】

(1)同“椎板切除术”。
    (2)囊虫可伴发脑底蛛网膜炎,导致交通性脑积水,脑底池病变,根治手术亦很困难。
    (3)包虫囊肿破裂,头节播散,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