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小说指法:让善举成为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7:41

 

让善举成为习惯

段 文 明

有一位先贤说:“人最可贵的品质可以用4个字概括,这就是智慧、善良。” 智慧的表达和完成往往受外在的条件、环境和某种机会的限制,并非所有智慧的举动都能有预期的效果;而善良的慈善行为表达和完成则是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的意愿。

善良是人性的底色,是善良孕育了真和美。

慈善行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和恩赐,而是逾越民族地域、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品质,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当闻名遐迩的慈善家特里萨在印度加尔各答与世长辞时,世界为之震惊,联合国秘书长和许多国家政府首脑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了深切的哀悼。特里萨一生献给慈善事业,在125个国家创立557个慈善教会,150多个基金会,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特里萨的去世如同一朵淡淡的梅花凋谢,悄无声息,她的美丽静静地绽放在世界的每个国度。

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世代相传。天津一位私营企业家先后捐过一亿多元人民币,还有一位私营企业家每年捐300多万,连续捐了3年,总共捐了1000万元人民币。因为他们要求绝对不要宣传,所以除了慈善协会,公众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义举;而感动中国的丛飞,垂危之际特别吩咐家人,为少花费,凡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者,带束鲜花、折只纸鹤足矣。他是那么地依恋这个世界,以至于在走之前还没有忘记把自己的眼角膜留下,这是一个高贵生命奉献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件珍贵的礼物,他的身后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哀思和直逼灵魂尽处的追问。

善举涓涓细无声  点点滴滴见真情。善举是秩序、和谐的象征,它好象林间的溪水、斑澜的春韵,又如同酷热中的一缕清风和一阵细雨,抚慰着弱者的心灵。善举是“美美与共”的事情,在受助者感受它的刹那,施善者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家说:“救助他人是拯救自己灵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行为。”

此言可谓至深,至明,至理。

在《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数百家上市公司竟然榜上无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慈善捐赠中,有80%来自民间,而我国却只有10%来自普通百姓,这说明我国的慈善事业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政府制度设计的逐步完善和物质文明的丰富,人们的慈善观念一定会得到更新和进步。如果说现在是慈善事业的春天,那么,当救助行为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习惯时,就可以说,慈善事业成熟的季节到来了。

在我们的社会里,从位高权重者到靠工薪维持生计者,从上市公司、白领丽人到肩挑叫卖者,都应该满怀慈善之心帮助他人。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皆是表达善心的方式,这也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人与人之间应当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柔,少一份粗鲁;多些理解,少些抱怨。

朋友们,我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件事情受到每个人的关注并且都愿意为之出一点力,即使是少许的参与,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我想您会赞同这个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