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执中女朋友葛莉图片:浅论建立反腐倡廉动态反馈纠偏控制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20:45
浅论建立反腐倡廉动态反馈纠偏控制系统 【发布时间】 2011年5月18日 10:55         【字体】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当前,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为此,本文试从系统论、信息论、管理学、控制论等多角度,对建立反腐倡廉动态反馈纠偏控制系统进行一点探讨。
    动态: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现实。动态是外界刺激引起的非定向的随机活动,它是系统论的精髓。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腐败在一些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这就要求我们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去面对,以与时俱进的战略战术,应对反腐倡廉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重心放在重点岗位、关键领域和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找准着力点,增强针对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在研究、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从全局出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作用,找准结合点,强化互动,形成合力。同时,每个系统都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开放性是反腐倡廉建设系统有序发展的根本前提,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不断拓宽视野,有效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灵活机动地容纳社会反腐力量,把社会作为主阵地,家庭作为第二课堂,找准突破口,形成冲击力。
    反馈: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途径。人的认识过程实际就是客观世界通讯的过程,即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要畅通信息渠道。必须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和选举权,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让透明成为无形的“防腐墙”。要正确评价信息。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在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传递有噪音、有干扰、有失真,信息的作用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以,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始终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要合理利用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就是把输出的一部分再回输到输入端,以便同原来的目标值对比,从而调节输出。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前者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遏制的作用,后者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放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取舍正、负反馈。
    纠偏: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效方法。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其实就是人类管理社会活动的过程。反腐倡廉建设的本质就是根据目标值,纠正偏差,调节人们的行为,降低反腐成本。要设定目标值。在管理学中目标是管理的起点,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目标来实施的,任何偏离目标的行为都将被纠正,如《廉政准则》就是一个目标值。实行双赢博弈。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在反腐倡廉建设纠与被纠上,实际是一个“零和博弈”。无腐可反才是反腐的最终目标,实现这种双赢,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研究。进行纠偏与自我纠偏。纠偏与自我纠偏是科学发展观在反腐倡廉建设领域的现实体现。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更应注重发挥自身建设的保障作用,在纠偏的同时先自我纠偏,把纠偏与自我纠偏常态化,使它成为坚持真理、修正偏差的根本方法。
    控制: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目的。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使系统的运行维持在某一平衡点上。控制论要求的平衡,不是一种静止中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螺旋上升中的相对平衡。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力度统一论,反腐倡廉的张力要跟上改革发展的引力,始终做到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多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就有多大。要勇于创新。反腐倡廉建设如果安于现状,囿于经验,就是一种静止、孤立中的平衡。反腐倡廉建设要力求有所前进,就必须在创新中实现新平衡,这种平衡类似于一种“骑在自行车上”的平衡,是一种在不断前进中维持的平衡,是一种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平衡,其结果是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生机与活力。要提升应急能力。现代社会利益诉求呈多元化发展,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分散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有效满足的难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应急机制,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根本要求,应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作用,把人民群众诉求解决在基层,把不良影响化解在基层。要科学决策。控制论研究的是决策问题,在决策上除了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外,还要清楚看到,执行是决策基础,要实现决策有力必须强化执行力建设,勇于亮剑,敢于担当,坚决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