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野燕麦用后的女人:佳木斯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2:50

佳木斯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10-11]

第一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加大对教育装备的投入,使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市的教育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中小学拥有学生用计算机21775台,生机比达到16比1;拥有教师用计算机3641台,师机比达到12比1;装备多媒体投影教室248个、语音室285个、校园网217个。在部分县(市区)的城镇已经达到每10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部分学校已经做到计算机网络、双向闭路电视网络、广播网络全部进入教室,实现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装备的配备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都提供有力保障。

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方面,自2005年我市在富锦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有效的促进了我市农村教育的发展。几年来,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规模之大、受益人群之广、成本效益之高,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

      工程分三期建设完成,工程建设总投入2858.5万元,其中的地方配套资金953.1万元。工程覆盖了佳木斯四区六县(市)所有教育部门举办的农村中小学校。共建设模式一学校523所,模式二学校151所,模式三学校164所,共购买微机桌2788张,电视机1153台,DVD播放机630台,卫星接收设备315套,多媒体教室设备164套,教师用计算机164台,学生用计算机5071台,校园网络服务器及交换设备164套,教师备课系统315套,教学资源库164套,教学光盘322075张。使5792名农村教师,174190名农村学生使用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改变了我市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落后的面貌,初步形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了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每一所农村学校的既定目标,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为我市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网络基础建设。

      2003年,佳木斯市教育局与黑龙江省通信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签订《佳木斯市教育城域网的互联网接入协议》框架协议,重点推进我市城区学校“校校通”工程。目前,全市400多所中心完小以上规模的学校基本接入互联网,其中近100多所学校接入10M光纤宽带互联网,全市的城镇学校基本建立校内局域网,200多所学校建立校园网,部分学校打造数字化校园。

我市教育信息化近10年来的大事记如下:

2003年2月,市编委批复市教育局,同意成立“佳木斯市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2003年2月,制定佳木斯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2003年2月,制定佳木斯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实施方案

2003年3月,“佳木斯教育信息网(www.jmsedu.com)”试运行

2004年2月,召开佳木斯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2004年2月,成立“佳木斯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4年2月,“佳木斯教育信息网(www.jmsedu.net)”开通运行

2004年3月,“佳木斯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

2004年6月,与黑龙江新时代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育龙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为平台,全面启动佳木斯市“校校通”工程

2005年4月,我市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工作,富锦市做为试点。

2006年10月,召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富锦现场会,启动二期工程

2007年3月,农远三期工程启动,我市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

2008年12月,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009年12月,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试点工作启动

2010年8月,“佳木斯教育信息网”硬件平台全面更新升级

2010年8月,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第二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存在问题

      从我市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微观去仔细分析我们的信息化水平,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发达地区比也有不小的距离,现将“十一五”期间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1、硬件建设水平不高;

      我市在“十五”期间,在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推动下,以及学校自身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下,全市以计算机装备和校园网络建设为主的硬件装备发展迅速,计算机的生机比从近80:1快速提高到40:1以下,校园网从无到有,城区学校互联网在此期间逐步普及,但是随着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落实,学校投入信息化装备的经费明显下降,在“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增长缓慢,由此造成硬件建设水平普遍不高(这里主要指城区学校,在“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农远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信息化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2、体制不健全、建设不规范;

      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机制上存在两个缺陷:第一、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部门不明确,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存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晰的问题,政策制定、硬件装备、资源建设等分属不同部门实施,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第二、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标准可以遵循,随意性太大。目前没有统一的软硬件配备标准,学校建设随意性比较大,领导信息化意识强,则建设水平较高,领导不重视则落后,无相应标准制约。

3、督察乏力,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信息化建设因为体制的不健全、无规范和标准可循,造成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督察非常乏力,且在政府督导评估和重点中学建设等政策中缺乏信息化建设指标要求,造成职能部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政策依据。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需要经费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免费的普及,在生均公用经费中没有明确信息化投入的比例,政府的专项经费更是缺乏,由此造成教育阶段信息化装备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4、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观念落后且水平不高;

      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很多行政领导对教育信息化了解有限,领导的关注点很难落到到信息化建设上,校园安全、教学质量、争取经费等工作占据了行政领导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由此造成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观念落后、应用水平不高。

5、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技术水平多数都在初级阶段;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技术水平近年来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家庭电脑、网络普及率很高,但是我们深知大多数老师都处于掌握基本使用技能的初级阶段,常规教学、升学压力等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同时缺乏政策引导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配合,造成我们在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

6、应用平台和资源建设落后。

      我市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局限在教育新闻、公告通知发布,没有电子政务系统、没有中招查分系统、没有本地教育视频系统。基层学校校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面不广、水平低。2004年启动的“校校通”工程资源库也还停留在70所学校范围内,学校与教师的参与率不高,教育教学的应用平台几乎没有。

第三部分:对“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建议

      “十五”、“十一五”期间分别在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和应用打下了扎实基础,为“十二五”目标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从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看,“十二五”是转变的关键期,应当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和服务的转变,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转变,从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局部的影响到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整体的改造转变。通过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对于“十二五”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有如下建议:

1、规范标准体系、落实督察评估。

      建议“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行政管理标准、校务管理标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等标准体系,使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以上标准体系纳入对县区教育教育督导评估和学校建设评估体系中,引导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逐步走向科学、规范。

2、提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许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对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就会制约当地教育和学校的发展,必须让我们的局长和校长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且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当地教育行政管理及学校的各项业务工作统筹考虑,保障各种渠道的畅通。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培训与宣传等多种渠道,让基层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模式的改进,促进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抓好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是靠应用来体现,而培训是应用的基础,在新时期下,我们应该从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前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搭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逐步普及全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再提升一个层次。

4、落实政策,确保经费。

      教育信息化需要大量、持续的软硬件基础建设,以及人员的培训、设备的运行保障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费投入,需要出台相应政策明确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来源和比例,确保设备投入和运行有经费保障。建议:一、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单列专项教育信息化经费,用于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及学校信息化建设;二、义务教育阶段,在学生公用经费中明确10-20%用于教育信息化投入,高中阶段必须做到上机费专项收费专款专用。

 5、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差别,通过观念的改变、政策的引导、经费的倾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方式,努力缩小现存差距,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6、“十二五”期间重点落实工作

1)、各级各类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80%的学校实现“班班通”,

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2)、建立佳木斯教育资源库,鼓励县区教育局、学校充实完善校本资源库。

3)、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建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公文收发系统,实现网上政务公开,设立了网上办事大厅。

4)、加强教育民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考成绩查询、录取网络化。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借“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契机,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佳木斯市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二〇一〇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