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半岛酒店: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9:42
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1.淡化形式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明白吗?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久地在外围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好探究的时机和空间,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个个能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动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其中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案例  三角形内角和的实验探究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笔者安排了下面的数学实验活动: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
        1.你想怎样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
        2.把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得出什么结论?
        3.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从中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说,把握好时机,创设探究空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的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就能渐进的、持久的、均衡的发展。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便迎刃而解。也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发展的探究空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激情讲解鼓励质疑

现行数学课本虽然简洁精练,严谨科学,但与其他学科教材的语言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用词干瘪而不丰富,声调平直而无节奏,学生听起来更加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就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接受。所以数学教师上课也应充满激情,语言亲切和蔼,语调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节奏要有徐疾起伏,这样才会给人听觉上的享受,使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感染之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

四、 整合学过的知识,提高解题教学的有效性
        基本模型实质上是一个数学问题在剔除无关信息后的本质结构。借助基本模型思考问题,既可防止无关信息的负面干扰,又能以块到块的思维模式代替点到点的思维模式,从方法论的角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案例   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EBC边上,BC=2ECP是对角线BD上的一动点,问P在何处时PEC的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学生读完这道题后,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实际上这种具有动态和探究性质的题目,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感到困难的。此时笔者把这道题暂时放在一边,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遇到的一些较难问题其实可以利用教材中基本模型来获得解题思路,也同时说明怎样去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然后很巧妙地用于实际问题中去。于是笔者把八年级上期轴对称一章中的一个例题投映到屏幕上:要在燃气管道L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燃气管线最短?
        这个题目可以说学生都会解,因此题目给出后学生情绪很高,都在讨论着一个问题,“这道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呢?,最后他们把辅助线作了出来
        笔者接着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方法、思维流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本题中找A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D,连结BDLC是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把BCAC之和转化成了BD的长。笔者引导学生提炼出基本模型图,先是让学生互相讨论几分钟后,接着提示他们:“如果把图1中的对角线BD视为图2中的燃气管道L,图1中的EC两点视为图2中的两镇,P点视为在管道上建的泵站,大家仔细想想怎么样?”几分钟后,他们利用图形中所蕴涵的基本模型图快速获得解题思路,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对了,把C点(或E点)关于BD的对称点做出来就解决了。接着笔者提示大家:“ABCD是正方形,CA两点关于对角线BD对称的,即A点就是C点关于BD的对称点。于是笔者在图上连接AE,与BD的交点就是所求P点。接下来把整个过程在给大家重述了一遍,学生们也很兴奋,都感觉有点神了。随后告诉大家,要求PE+PC的长,只需用勾股定理在RtABE中求出AE的长就行了。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