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为什么倒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数学证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0:07:53
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数学证明
    在财富满意度函数中的u代表的是劳动厌恶度的付出,它不仅是生产过程中的付出还包括消费过程中的付出,是指财富开始生产到最后消失全过程中所付出的厌恶度总和。例如节假日旅游理所当然被看做是享受的活动,可是在同一个旅行社对相同旅游路线的价格却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原因就在于支付低价格的旅游费必然在旅游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厌恶度。

虽然厌恶度和满意度的量纲是与时间无关的‘元',但是文明群体成员的生命都具有时间限制。他们的生存期总是可以被区分为两个部分.

1;厌恶度大于满意度的期间,称之为劳动期间或受厌期间,

2;满意度大于厌恶度的期间,称之为消费期间或受逸期间。

定理2;文明群体的发展趋势是;获取的满意度是单调递增的,而所支付的劳动厌劳度却是单调递减的。

可知文明群体生存技能的提高意味着;人们不仅在日益提高财富产量的生产过程中能逐渐减少厌劳度,而且在消费过程中也能逐渐减少厌劳度,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分分秒秒在付出厌恶度,只不过付出的厌恶度会越来越少而获取的满意度却越来越高,受厌期越来越短而受逸期越来越长。

今天人们还习惯于把创造可储存实物财富的过程称为第一或第二产业劳动,把在消费财富期间付出的厌劳度称为第三产业的劳动。其实可储存财富不仅有实物财富也包含无形财富。例如演员、运动员场下十年功的积累才会有场上三分钟的精彩,学习期间的十年寒窗才能有未来的高生产技能。这些积累和寒窗的过程对多数人而言也都是厌恶度大于满意度的期间。

现在我们利用此定理2与前文的经济运行稳态条件的定理来证明

定理;文明群体必然发展成为理性群体既;群体的经济运行必然实现劳动价值规律。

证明;文明群体中存在利益壁垒的部类越多产生的内耗也就越大,为了简便,假设社会只有两个生产财富的部类群体,这两个部类生产财富的价值系数不同,并且两部类群体之间实行利益壁垒。类似全社会只有甲乙两个人口数都比较多的村庄,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耕田。但甲村庄的耕田肥沃,乙村庄的耕田贫瘠。如果两个村庄各种各田,各得各收获的话,使得两村庄的村民在付出相同劳动厌恶度条件下却得不到相同的收获。那么就无法避免乙村庄里‘好逸恶劳’的村民抢收抢种甲村庄的土地或者向甲村庄迁移,直至两村庄的村民在付出相同劳动厌恶度条件下能够得到相同的收获。这将与我们假定两部类之间有利益壁垒矛盾。所以必然是甲村庄设置了某种‘入境法’‘劳动法’‘禁止移民法’‘技术保密法’等等法规,并且成立了暴力组织来维系这些法规,才使得两村庄的利益割据局面可以实现。姑且不论当甲村庄有了暴力组织后,乙村庄为了防范被抢夺也耗费若干人力物力而成立对应的暴力自卫组织,仅仅甲村庄建立这样的暴力组织就必须耗费一部分劳动厌恶度。从数学的博弈论可得知甲村庄为此付出的厌劳度必然正比于两村庄社会价值系数的差值以及所需防范的乙村庄人数。若甲乙村庄的社会价值系数分别是C1和C2,C1严格大于C2,乙村庄的人数为Q。则有常数ρ>0使甲村庄至少要耗费?=ρ(C1—C2)Q的厌劳度来建立这个暴力组织。即便两个村庄内部都实现了最优化的稳态经济运行,但是当把两个村庄看做成一个文明群体而言,这个群体至少产生了厌劳度为?的多余内耗。

现在我们同样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当社会上的两个生产部类都在自己内部实现了最优化的动态稳定经济运行,实现了劳动价值规律,但两部类之间依然存在利益壁垒时所产生的社会内耗。由上面定理2知道文明群体的厌劳度付出是一个以零为下界以时间t为变量的单调递减函数,根据数学分析的确界定理可得该函数必有下确界,不妨记为λ。根据下确界的定义便知对任意小的实数?,都存在某一时刻,使文明群体在这时刻后所付出的厌劳度小于λ+?。因此有?<?,也既?无限逼近于零,等同说(C1—C2)无限逼近于零。所以最后必然是C1=C2。至此也就证明了无论文明群体生产财富的部类是多少个,最终文明群体都将实现全社会的劳动价值规律。             

 

经济人假设与看不见的手都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经济人假设是说社会上人人都为自我,而亚当.斯密相信有一个看不见的手会使只知为我的人人最终组合成人人为大众的社会.上面的定理也相当于证明了亚当.斯密的这个猜想.所谓那支看不见的手实质上就是劳动价值规律,在这个规律的制约和引导下,人类群体必然进入以;天下大公,天下大同,天人合一为三纲,以平等(仁)、公正(义)、公平(礼)、科学(智)、自由(平等+信用=自由)为五常的时代.

 

文明群体是在厌恶度与满意度几乎相同的时期起源,显然那时的人们一生中劳动期间占有很大部分,甚至远远超出其消费期间。而这二个定理说明随着文明群体的生存技能提高,不仅社会价值系数持续递增,而且付出的厌劳度还持续递减。这实际上也等同于人们的劳动期间所占比例将持续递减。只要文明群体的发展不中断,人们不主动去好劳恶逸的话,那么这个比例数将以零为下界。如果认为物质世界的时间是潜无穷,那从数学理论上很容易证明文明群体的厌劳度永远也达不到这个零值下界。但是在人的生命期中劳动期间所占的比例值却可以实实在在的达到零值。也既在那个社会里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在满意度大于厌恶度的状态下为社会创造各种财富并且其一生也是在受逸期间中度过。这也意味着那时的所有社会成员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任何人都不会被他人强迫去做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等同于社会成员之间不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了。马克思曾经说过‘在共产主义社会人将以劳动做为第一需求’,若马克思此话的涵义如上,那也不妨认为马克思的说法与数学推导的结论是一致的。

对今人来说这样的推论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该结论不仅对人类有效,对任何趋利避害的生命群体,只要这个群体用于信息传导的语言包含自然数,只要这个群体能持续发展,都必将以此为归宿.而且此推论也永远无人能够推翻。

 

那么今天是否有某些人已经提前过上了这种受逸期间远远大于受厌期间的生活呢?也许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那些官场上或者商场上的达人权贵,其实不然。

无论是白社会政府里的高官还是黑社会帮派里的教父,虽然他们拥有致他人生死、升降、贫富的权力,但是他们时时都处在被政敌或对头的陷害或威胁处境之中,时时都处在担惊受怕、忧虑烦恼之中,时时处在要以阴谋欺骗、收买贿赂为对策的自卫之中。恐惧是为人所厌恶,但恐惧所带来的厌恶烈度却远非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厌恶度可同日而语。

商场上屡战屡胜的精英富豪又如何呢?在杯觥交错的光鲜后面,有谁知道为了讨好权贵而不惜低眉下气、阿谀逢迎中他们在承受着多大厌恶度的煎熬,在商场竞争中处心积虑的设计诡诈左道要有多大的厌恶度耗费。这两种人恐怕也只有在大众广庭之下摆出恢弘堂皇的排场或以一掷千金的气概撒下金钱购买某些用处不大的高价奢侈品,以此来张扬炫耀自己的威势与富贵,并能博取到某些人的欣羡时,才是他们生活中真正的受逸期间。

如果今日社会真有享受到受逸期间远远高于受厌期间的人士,那么这些人大概都集中在真正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群之中。虽然科技工作者也要付出很多的脑力和体力,但对真正的科技人员而言,科技活动的厌劳度非常小。这个活动实质上给予了从事者极大的满意度享受。因为追求真知、探索自然是文明群体的高层次需求,甚至是文明群体的本性需求。而这个活动使真正的科技工作者从中获得了求知欲探求欲的满足。使其研究开发过程成为了他们的受逸期间。受逸期间还能得到社会的金钱报酬,这些人才当真是今日的幸运者,尤其那些拒绝各种荣誉头衔还能躲避各种社会功利应酬的科技工作者更加幸运。孔子曰‘朝闻道,夕死足矣’,对于只知道以动物生存本能为需求的人而言可谓对牛弹琴了。

 

文章序列写到这里也该做个小结了。马克思在哲学上是把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组合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之外并无其它贡献。

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观点在本文序列中都基本提及,而且大多数也都在数学上给予了肯定性的证明。

马克思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本文给予了‘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这个结论的数学证明。但是关于这个学说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断代内容,笔者至少短期内不打算去写了。或许若干年后会在需要更高级的分析手段,讨论更深刻的内容时回到这个课题上。

但是马克思的许多有关结论在数学是可以被证明的。既如果定义奴隶社会的特征是劳动者的报酬为基本生存度,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劳动者的报酬为基本生存度与劳动厌恶度之间,资本社会的特征是劳动者的报酬是劳动厌恶度及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是全社会实现了劳动价值规律。则通过对满意度函数的数学分析可以得到奴隶社会是一个局部区域的稳态结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一旦突破该局部区域这个结构将崩溃。随之而来的就是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一直到达资本社会形成新的局部稳态结构。这两个局部稳态结构有非常多的相似性。在奴隶社会,奴隶的人身包括生命都是属于奴隶主的,但是在资本社会,被雇佣者人身是‘自由’的,可灵魂却被统治者塑造和操控。资本社会最终也将崩溃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完全的稳态结构,是一个身心都充分‘自由者组合’的社会。

不过对于这些时期的明确断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私有制的任何时期都有奴隶身份、自由身份或介于两者之间封建身份的劳动者。所以只能有模糊断代的方式。

曾经有网友提出;对于不实行劳动价值规律的扭曲社会,怎样利用‘扭曲’的数据来判断它扭曲程度的问题。这里给予一个提示性的回答吧。在实现劳动价值规律的社会,其基尼系数肯定小于0.05,而且最终必然单调趋向于零。只是基尼系数的涵义非常隐晦,仅仅从其数字的大小很难直接揭示出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程度。只要能直视其内涵也就能判断扭曲社会的扭曲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