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3人王装备如何兑换:大俞四窗岩风景区介绍 - 旅途游记 - 四明山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0:18

大俞四窗岩风景区介绍

摘自:俞氏宗亲论坛

一、大俞与四窗岩
宁波与四窗岩渊源深厚。四窗岩,因“刘、阮遇仙”故事而声名远播;四明山是天台山的支脉,因位于余姚市大岚镇大俞山峰上有岩洞,如四窗并列,通日月星辰之光,“因洞名山”,故名四明山;宁波在春秋时属越国境地,战国后期为楚国辖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置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唐开元26年(公元738)始设州治,“因山氏州”,故名明州。
大俞与四窗岩共脉而生。千百年来,甬上历代名人骚客、道家隐士纷纷前往四窗岩,寻幽探源,留下了许多瑰丽华章。
明末大儒黄梨洲,一生与四明山有着不解情缘。抗清时,曾率“世忠营”结寨于离大俞村东不足10里的杖锡山上,“与山君、木客争道于二百八十峰之间”,创《四明山志》,考“遗尘九题”,作《四明九题考并诗》:……一曰“石窗”。在大俞村,自麓至巅十里,削成石室,高五尺,深倍之,广如深而六之;中界三石,分一室而为四。谢康乐《山居赋》注云“方石四面开窗”,不知其总在一面也。其谓之窗者,凡石穴多在平地,故称之为洞,为室,此独悬空上出,有似乎窗也。……
其实,在黄梨洲到达大俞之前,明朝鄞人沈嘉则(1518-1596)早就经大俞到过四窗岩,其所作《四明山游记》云:辛卯( 1591)问津石窗,历百步阶岭,复逾小岭,鄞邑地尽。过大溪入姚江界,傍溪皆民居,是为大俞。问路一老叟,欣然有追陪意。当属笋忙,因之不强……壬辰(1592),复至大俞,挽一叟导行。……
清徐兆昺著《四明谈助》,有如下记载:“大俞村之山,今土人称为‘镬盖山’沈嘉则游记云:离仗锡寺,由三峡西出,南折过一山,若井陉然。至大俞溪,溪东西皆居人。西姓俞,东即寺庄。溪阔数寻,步石作渡……”
古人寻访四窗岩,必然要经过大俞村。说来也怪,去四窗岩,如若不经大俞、没有大俞人做导游的话,一般很难遂愿。如:据全祖望《真隐观洞天古迹记》一文载:“忠定(史浩)尝登四明山,入雪窦,出杖锡,求所谓‘洞天’故址不可得。至是,因光宗之书,累石为山,引泉为池,取皮、陆《四明山九咏》,仿佛其亭榭、动植之形容而肖之,于是观中遂有四明诸胜。”又如上文所说的沈嘉则,第一次因大俞人无暇导游便无果而返,第二年“复至大俞,挽一叟导行”便成功登上四窗岩。古人如此,即使近人也不例外。如蒋介石曾于民国十年(1921年)冬游“石窗”,“但为一北溪卢姓导游者所误”,便未能如愿。
四窗岩难寻,其实也有其原由。黄梨洲(1610-1695)所作《四明山志》是这样说的:土名大俞村,从此而上,鸟道万仞,度索行空。山南有石室,高五尺,深倍之,广如深而六之。中界三石,分一室而为四。其谓之窗者,俯临无际。自下望之,犹楼之有窗也。谢遗尘云:“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宇澄霁,望之如牖户。相传谓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危索云:“中峰最高,上有四穴,若户牖以通日月之光。”皆是也。谢康乐《山居赋》注:“四明方石,四面自然开窗。”窗固有四,总在一面。以四窗为四面,康乐亦据传闻,未尝亲见耳。昔刘晨、阮肇遇仙女于此,是时此山但名“天台”,故云“刘、阮入天台”。其后分之为四明,则以此事归之天台,而石窗之迹无有知之者矣。 收藏 分享 本人手机:13705748500

 

69蜂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69蜂人 当前离线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17 
最后登录
2011-4-6 

版主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威望
3161  
金钱
1639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9-17 
2# 发表于 2009-3-10 16:17 | 只看该作者 二、大俞四窗岩风景区概况
大俞村地处四明山腹地,一条大溪坑南自大横山水电站、北至韩采岩(半岭)下榧树潭水电站,绵延三五公里,横贯全境,随后蜿蜒经周公宅水库、蛟口水库而至它山堰,汇入奉化江、甬江,滚滚而去东海。大俞溪在地标上为余姚市和鄞州区之分界线。大俞溪以西山脉为西四明正脉,以东山脉为东四明正脉。大俞溪东西两岸真可谓钟灵毓秀,风景名胜集萃,实为四明山风景名胜之精华。
大俞四窗岩风景区北与丹山赤水景区相连,南与四明山森林公园为邻。大俞四窗岩风景区以大俞古村落景点为中心,南有四窗岩、大横山水库景点,东有杖锡山景点,西有大俞山景点,北有韩采岩景点。整个大俞四窗岩风景区翠竹掩径、层峦叠翠、奇岩危耸、清泉深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糅合,是最适合现代城市人游山玩水、体验村居生活、进行野外探险的好去处。
1.大俞古村落景点
大俞村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是地处四明山腹地的最早古村落之一。传说东汉昭帝永平五年(62年),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今四明山)采榖迷路,于今大俞山之四窗岩遇仙,其故事在《太平广记》和鲁迅《小说钩沉录》所辑宋刘义庆《幽明录》中有记载。隋唐以后,更有道人隐士频频光顾,留下诸多仙话故事和传世诗篇。明朝天顺年间(1457-1464),享有盛誉的“五峰俞氏”,其29世后人、嵊东乌坑俞氏兄弟(兄谓“广东”,居上墙门,弟谓“广禄”,居下墙门),从嵊东或沿刘阮入四明山古道,翻山越岭来到此地,以烧碳营生。据传将饭褒挂在银杏和香榧树上,居然长久不冷,是以为福地,从此定居下来,与更早时候定居于此的唐家人、竺家人为邻,世代相传,造就了一个800余年的大俞古村。
横贯大俞古村的大俞溪,下有步石作渡、上有永春桥联结越地明邑。村南,有唐后门、竺家屋基遗址,有坑角头;村中,有庵基、古盐市遗址,两岸民居沿岸而筑,弄堂交错,古银杏、古香榧婷婷傲立,桂花王馨香缥缈;村口,威灵庙香烟缭绕,溪对岸百丈绝壁红岩头似大红灯笼照耀古村,还有石人、石狗、狮子山屹立村口……
2.四窗岩、大横山水电站景点
四窗岩又名石窗、四明洞天。按道教典籍《支笈七笺》、《丹山图咏》、《七十二福地记》等的记载:“天下之洞天三十有六,四明山为第九洞天,名曰‘丹山赤水洞天’”。唐代以后,因四明之窗,人们便将将四明山从天台山分离出来,成为与会稽山、天台山并列的浙东三大名山。四窗岩最为有名的是见于《太平广记》的发生于汉明帝永平5年(公元62年)的“刘、阮遇仙”故事。唐代诗人曹唐有诗并序说:“四明天台初为一山,故同谓之天台,刘阮遇仙之际,在今石窗。其后分为四明,人但知刘阮入天台,不知实为四明也”。
沈嘉则在《四明山游记》中是这样记载的:视岩高可十余丈,横约三十丈,厂( chang)高五尺。人内,腰不得伸。本一厂而石隔为三。右一穴有重窗,故谓之“四窗”。以‘窗’名者,因悬空半出故耳。石皆紫赤色。句章所题“悬鼓”、“垂磬”、“片云”、“藏书处”等字,长文以墨笔书之,年久湮没,无复存者。中穴石上有小石牌,高不过二尺。中书“四明洞中得道,威灵显应,天仙诸圣”,左书“无为居士李觉广”,右书“行伴姚觉明同立”。此必卖符咒江湖老所为也。绿林啸聚时,人皆挈家人内避兵,今或养蜂其中。丹山赤水洞天,将为村民之别墅乎?岩径临厕,探官无阶,窥之眩目。幸丛柯掩映,使人不怖。
余姚市志中对四窗岩有如下记载:“四窗岩——大俞山巅,系一长方形悬崖,崖上有4洞穴,宛如窗户,唐刘长卿诗云:“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珑开户牖,落落四明目。”四明山由此而得名。四窗岩为四明山第一名胜,岩高30余米,长约50—60米,腰部四洞穴,中隔三石,分一室为四,大者可容10余人,其中三洞相通。旧志载,一洞顶悬石如鼓,上题为“悬鼓”,洞口悬石若磨,上题“垂磬”,两洞见巨石上题“片云”今俱剥蚀。《幽明录》、《太平广记》等记载,四窗岩为东汉刘晨、阮肇遇仙之地。明张瓒《石窗》诗曰:“自从刘阮遇仙后,溪上桃花几度红。”即指此事。岩下深谷有清泉碧潭。四周奇峰兀立,不远处芙蓉顶上有屏风岩,上刻汉隶“四明山心”也为一胜景。
与四窗岩隔大俞溪东西相望的是大横山。大横山水电站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初。大横山水电站段大俞溪,分南洞、十八井孔、淡竹滩、倒岩下和北洞,两岸竹木滴翠,危石壁立,时东时西,逶迤北去。南洞一道水坝,拦起万顷碧波。中段淡竹滩,纳四窗岩溪水入流;从淡竹滩逆四窗岩溪水而上,其山其水、其景其色,绝不会比宁海的浙东大峡谷和临安的浙西大峡谷逊色半分。北洞则是在倒岩下和双井龙潭间的峡谷深涧,矗立起一座现代化的发电厂,为四明山、为浙东送来光明。
3.大俞山景点
在大俞古村落上墙门与庵基之间,有一条小溪汩汩流入大俞溪,村民称之为“小溪坑”。沿小溪坑西上大俞山约二三里,一路翠竹掩映,石潭飞瀑,溪两边岩石相向,故称“对岩水坑”。竹林尽处,便到“对岩水坑角里”,只见“对岩”之间,微露一线天际,一股清泉飞泻而至,溅得潭底深不可测,整个“角里”云雾迷漫,僻静幽暗,浑然一座天然氧吧。
翻越“对岩水坑角里”百丈悬崖,便到杨梅树湾。这里曾经搭有“公馆”,是当年三五支队游击健儿活动的理想天地。他们白天住“公馆”,学文化、习军事,夜晚深入村庄,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在四明山上播撒革命火种。
再沿小溪一路西上,是大俞山巅高山、白玉坪头。站在高山、白玉坪头,徐眺大岚、杖锡、梨洲诸山,“一片白光,茫茫无际,不知是云是海。山顶着山,分枝蜿蜒,势若游龙,群峦攒聚,状如芙蓉。老松满山,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俯或仰,或如虬龙,或如偃盖,皆苍古森秀,怪怪奇奇,观之竟欲忘返。”
4.韩采岩景点
韩采岩位于大俞山北端,离大俞古村五里地,与鸡冠岩隔溪守望。相传千百年前,在建杖锡寺、雪窦寺的同时,曾有高僧在韩采岭半岭建有一寺一庵,但终因半岭之地似一“破鸡槽”而香火堙灭,至今只留下“十八罗汉”小石雕存世。
韩采岩,当地人称为“汗出岩”,故有元朝戴表元的“问著踪由多懒说,相逢莫有姓韩人”的诗句。事实上,是古人以当地土音“汗出”谐“韩采”、“韩草”而命名。“汗出岭”的缘由有二:一是此岭为大俞去大岚山的必经之地,自溪至岭顶二三华里,人越此岭必大汗淋漓,故谓“汗出岭”;二是半岭之上有绝壁悬崖,每每天气转阴,便有水渍外渗,如人之“汗出”,故谓“汗出岩”。自大岚下“汗出岭”,忽见一条大溪磅礴而至,两岸左有金鸡管门,右有狮子挡道——地灵处必有人杰,于是有凡到此地者,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说。
在韩采亭旧址之上,有一巨大石壁高耸入云。石壁顶部,有一方石长宽各丈余,平整光滑,叫棋盘岩。传说曾有两仙人在此弈棋,正杀得天翻地覆之时,忽记得回天庭时间已到,便匆匆而去,忘带一包裹金银财宝在棋盘岩傍,那就是包裹岩。包裹岩在棋盘岩以南约一华里处。其岩有洞,洞高可立人,深数丈,大可聚二三十人于内。据说,后来两仙人遣十八小罗汉看管这里的金银财宝至今,谁要是寻到小罗汉第十八人,他便能得到这些金银财宝……
5.杖锡山景点
出大俞村口威灵庙、永春桥、红岩头,与伫立村口的石人相对,有一条溪流经百步阶村汇入大俞溪。此溪源于杖锡山,故名杖锡溪,古籍上记载叫“洗药溪”。虽然大俞、杖锡分属余姚和鄞州,但在地标上,杖锡山属大俞风景名胜区的东山,进入杖锡山景点,其实最理想的路线应当是经百步阶岭,沿洗药溪东攀而上。
由大俞溪逆洗药溪东上数百米,就是百步阶村。在百步阶村头、洗药溪傍,赫然见一横卧巨石,面平如镜,上镌“过云”大字。自谢遗尘创“四明九题”以后,历代隐士墨客多方求证“九题”之二的“过云”踪迹而不得其所,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四明山上似“过云”处实在不止一二地,雪窦山似之、大岚羊额岭似之,就是大俞山顶华盖山(镬盖山)亦似之,于是也就变得莫衷一是了;二是古人寻“过云”只到杖锡山,而未能沿洗药溪下到百步阶村头。据说,每当浓雾弥漫,人们站在“过云”石傍,确有上半身在云上、下半身在云下的奇观。
从“过云”登百步阶岭东上,满坡竹林、满溪奇岩,六龙泉、三峡、再来石、佛手岩、中峰岩历历在目,唐宋摩崖石刻一一呈现。登上杖锡山,天地豁然开朗,便是千年古刹杖锡寺旧址。杖锡山,又作仗锡山,“唐僧纪禅飞锡至此,故名杖锡”。杖锡寺于唐龙纪元年(889年)由天童山人纪禅所建。天祐二年(905年)吴越王赐杖锡寺名。宋宝元二年(1039年)敕名“杖锡延胜院”。杖锡寺兴隆于宋明期间,到清朝后期衰落,后毁于战火。杖锡山顶一里许,有一巨大方石矗立路边,一面镌“四明山心”汉隶大字,一面有“庆丰”字样(现不可辨),那就是屏风岩。历代行者访四明山,往往先居杖锡寺,故以杖锡为“四明山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杖锡山顶屏风岩和大俞村口红岩头为轴,杖锡山似一本展开的巨大书卷,左(南)为大横山,右(北)为小横山。从大俞村口远眺小横山,其山顶似鸡冠栩栩如生,傲然西向韩采岭,故称鸡冠岩。鸡冠岩还在当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一直留传至今 本人手机:13705748500

TOP

69蜂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69蜂人 当前离线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17 
最后登录
2011-4-6 

版主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威望
3161  
金钱
1639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9-17 
3# 发表于 2009-3-10 16:17 | 只看该作者 三、跨越千年的仙话故事
1.四窗岩的传说
姚业鑫著的《名邑余姚》中有如下记述:……传说四窗岩是刘阮遇仙的地方,东汉昭帝永平五年(62年)剡县人刘晨、阮肇去天台山采药,两人在山中迷了路。在一条山溪边遇见两绝色女郎,刘阮两人跟着她们到她们家中。女郎拿出胡麻饭,山羊脯给刘、阮吃,并结为夫妻。这样不觉住了半年,这里的天气温和适宜,就像二三月份,草木萌发,万鸟争鸣,两人怀乡心切,苦之求归,女郎作歌送别刘阮回乡。两人从山里出来,回到故乡,亲朋故旧都不在了,经打听后,才找到一个七世孙,说曾经听人说过,先祖上山迷了路没有回来。晋太康8年(287年)两人忽然又去了,不知去什么地方。这个神话故事在南宋刘庆义的《幽明录》和另外一本书《太平广记》上有记载。唐代诗人曹唐《刘晨、阮肇游天台》、《刘阮洞中遇仙子》、《仙子送刘阮出洞》、《仙子洞中怀刘郎》、《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等内容相连组诗。诗前序说“四明天台为一山,故同谓之天台,刘阮遇仙之迹在今石窗,其后分为四明,人但知刘、阮入天台,不知实在四明也。”当时四明山属天台山,刘阮自剡县(即今会稽县)上山采药,到四窗岩确实不远,后来四明山从天台分出,明代张瓒《石窗》诗:“自从刘阮遇仙后,溪上桃花几度红”就是指的此事。
《神仙记》中的“天台二女”原文如下: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啗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钞本改。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翻译成现代文如下: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纵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遇仙” (在鲁迅《古小说钩沉》中二百六十六条)原文: 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毂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掺,相谓曰:“此知去人径不远。”便共没水,逆流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其家铜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有十侍婢,敕云:“刘阮二郎,经涉山岨,向虽得琼实,犹尚虚弊,可速作食。”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食毕行酒,有一群女来,各持五三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神仙记》中的“天台二女”和《幽明录》中的“刘阮遇仙”,写刘晨、阮肇入山遇仙结为夫妇的故事,虽有细节上的不同,但大同小异。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怪异色彩,而是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叙述细致动人、委婉入情。特别是仙女们的音容笑貌显得逼真动人。长期以来,这一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了后来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常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 本人手机:13705748500

TOP

69蜂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69蜂人 当前离线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17 
最后登录
2011-4-6 

版主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威望
3161  
金钱
1639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9-17 
4# 发表于 2009-3-10 16:18 | 只看该作者 四、浙东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堡垒村
大俞村是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著名的红色堡垒村。自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党组织就在大俞村开展活动,并随后在村中成立了地下党组织。浙东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朱之光、陈布衣、薛驹、黄连等曾多次到过大俞,住过大俞山上的“公馆”。浙东抗日根据地的第二次反顽自卫战,就是从1943年11月19日的蜻蜓岗、大俞之战打响的。是役,三支队大队长蓝碧轩血洒大俞。1948年11月8日,五支队在大俞宿营,拂晓,巡逻小组与“浙保”一团接火后,五支队诱敌至北溪,干净利落地打垮敌先头部队,五支队无一伤亡,取得“大俞大捷”。
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大俞村先后有20余人参加革命队伍,无数的村民为三五支队送粮食、传情报,为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俞存夫、俞存葵血洒山东解放战争战场,沈荷花在解放前夕倒在敌人的屠刀下,三烈士为人民解放事业壮烈献身。
1.《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第一卷中的有关片段
片段之一:在山区,党还组织领导茶民开展了提高茶价、平抑米价,打开茶叶销路的请愿斗争……党为解决群众的生计问题,1939年3月,开展了一场 “提高茶价,平抑米价,反对操纵囤积,救济山区人民”为主要内容的请愿运动。……请愿这一天清晨,队伍从南岚大俞村开始,各村鸣锣为号,晓云、白鹿等乡群众都汇集到左溪乡茭湖村,总共万余人,沿途高呼“提高茶价,反对牟取暴利”、“平抑米价,反对囤积居奇”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最远行程50余公里,浩浩荡荡向县城进发……
片段之二:第二次反顽自卫战自1943年11月19日蜻蜓岗、大俞战斗开始,第一阶段至12月19日结束;第二阶段,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调突击第一纵队三营等部队参加,兵力增加到3万人左右,向四明山抗日根据地进攻,妄图一举歼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至1944年2月前方战斗告结束;之后为第三阶段。
片段之三: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持续了9个月,经历了大小战斗91次,根据地遭到很大破坏,部队减员891人,三支队大队长蓝碧轩、四明地委书记陈洪、五支队作战参谋余旭、警卫大队指导员成君宜等都在这次自卫战时在余姚境内的战斗中牺牲……
片段之四:1945年11月初,为避开国民党对四明山区大规模的“清剿”,陈布衣跑到刘清扬的“公馆”商量转移问题。陈布衣最担心的是四明特派员机关的安全,因为电台、手摇马达发出的声音很容易暴露目标。刘清扬也正在考虑转移问题,后经大岚俞存潮到屏风山侦察地形,认为那里四县交界、人烟稀少,一大片深山老林,是理想的隐蔽地,决定向屏风山转移。
片段之五:1946年1月,隐蔽在屏风山的刘清扬、陈布衣等地县级领导和骨干,在避开国民党大规模的“清剿”后,派黄连、鲍纯甫分别下山去陆埠找朱洪山等了解敌情。之后,刘清扬、陈布衣等研究,为接近和发动群众,更好地开展反“清剿”斗争,决定离开屏风山。1月下旬,刘清扬、陈布衣等17人从屏风山下来,先在大俞住了八九天, 2月2日,在左溪乡南黄村过春节。他们住宿都在“公馆”。接着,刘清扬、陈布衣、朱之光和朱洪山四人在冠佩村召开了三天会议 称为“冠佩会议”。这是部队北撤以后四明党的领导干部举行第一次会议……
片段之六:在姚南、慈南的四明山区,随着武装斗争的开展,武工队活动区域的扩大,在坚持时期的隐蔽点周围建立一批红色堡垒户、堡垒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发展红色堡垒户、堡垒村……这些红色堡垒户、堡垒村,是党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抗丁、抗粮、反“清剿”斗争,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并保证游击活动开展的隐蔽根据地。……还有南岚乡的上马、大俞、大元基……都是连片或连线的堡垒村。
片段之七:11月8日,五支队在南岚乡大俞村宿营,“浙保”从50里外分两路向五支队驻地奔袭。“浙保”一团团长钱则鸣率主力经杜岙、周公宅挺进至商量岗一线,指挥部设在商量岗,二区(宁波)专员吴求剑率专署独立营从梁弄出发,拂晓前到达峙岭,向李家坑、阳沟坑一线堵截,妄图歼灭五支队。拂晓,五支队巡逻小组与敌接火,支队部集合向北溪转移,并命令“铁马中队”沿北溪南侧高地警戒。“浙保”先头部队紧迫不舍,于是支队领导命令“铁马中队”正面阻击敌人,同时,“钢人中队”一个排迂回拦腰反击。此时,敌人大部队尚未到达,先头部队遭五支队猛打后溃不成军,俘17人,缴获步枪17支,五支队无一伤亡。
片段之八:12月下旬,“浙保”便衣队为搜集情报,冒充三五支队在大俞村刺探,诡称:“我们要找领导”,被群众一眼看破,立即上山赶到杖锡 (鄞县)五支队驻地向七中队队长俞世鉴报告,俞世鉴带小分队至大俞村对面山上,用机枪扫射,敌狼狈逃窜。
(以上资料见《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第一卷,中共余姚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7月)
2.陈布衣《风雨历程——四明山革命斗争岁月》中的一个片段
1945年11月初……我最担心的是四明特派员机关的安全,那里有电台,手摇马达发出的声音很容易暴露目标。刘清扬也正考虑转移问题,他派俞存潮到屏风山侦察地形。据俞存潮汇报,屏风山东靠奉化,南接嵊县,西通上虞,北连余姚,坐落在四县交界处,人烟稀少,当地群众以烧炭、种玉米为生,是一块面积很大的深山老林,也是理想的隐蔽地。我们随即决定向屏风山转移……这条山路崎岖不平,荆棘丛生,从山脚到山顶,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刘清扬有三年游击战争经验,每行走一步都叫大家用竹棒把草扶直,不留痕迹;到了山上,刘清扬搞来一些小竹和茅草,搭起草窝子,铺土布毯,告诉大家,人钻进去就可睡了。我感到草窝子虽可栖身,但不能学习、开会,于是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管毛笋人住的草舍,我们就在那里安顿下来。我们17个人组成一个队,刘清扬任队长,我任支部书记……不久,大米吃完了,家住山脚下大俞村的三位同志就从村里挑了三四担玉米上山,我们用铁皮脸盆煮着吃,一天两餐,每人一餐两碗,因为煮不烂,人人吃得牙齿酸痛。玉米吃完了,我发动大家采集野菜、野果充饥。山上不时有野猪、野兔等出没,还有山鸡,但我们不能开枪,只好让这些猎物逍遥自在地生活。天气渐冷,我们大多衣衫单薄,为了御寒,由两位在家烧过炭的同志搭建一个小炭窑,砍伐薪炭林烧木炭取暖……这段时间,我们的生活非常苦,但相互间关系融洽,始终保持坚定的斗志,共度艰难岁月。
(以上资料见《风雨历程——四明山革命斗争岁月》,陈布衣著,东方出版社,2001年3月)
3.《余姚革命英烈》中对蓝碧轩烈士的有关记述
……1943年11月,浙东爆发了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国民党挺进第三纵队贺钺芳顽匪盘踞在大岚的大俞村,他们在村子里横行不法,公开抢劫,纵火烧屋,强奸妇女,无恶不作。群众无一日安宁,对顽匪恨之入骨。11月19日,挺三贺部突然向我五支队驻地——蜻蜓岗发起猛烈攻击,我军坚守阵地,沉着应战,击退敌军多次冲锋,杀伤顽敌百余人。
正当蜻蜓岗激战之际,我三支队全体指战员早已摩拳擦掌,咬牙切齿,决心要除掉这批民族败类。纵队领导得知三支队战士求战心切,便命令三支队向驻守在大俞村的国民党挺三主力出击。
当天晚上,三支队战士在一大队大队长蓝碧轩带领下,绕过陡壁冷湾,爬上仰斗竹山到达四明山的中心地带——杖锡山,占领了制高点,在“四明山心”巨岩旁略作休息。蓝碧轩大队长身着半旧军装,腰带上挂着一支木壳枪,脚穿白粗布袜子和土布鞋,浑身透出虎虎生气。此时的蓝大队长哪里顾得上休息,他聚精会神地观察着附近四周地形,考虑着作战的具体行动方案。这位出身在广西一个贫困山区苦大仇深的农家子弟,15岁就当上红小鬼,他作战勇敢、果断,经常受到领导称赞。不久,从一个普通红军战士提升为班长、排长……。1942年他奉令调来浙东,起始担任三北游击司令部教导队队长,后叉调到第三支队第一大队任大队长。
经过侦察员的了解,蓝大队长知道挺进第三纵队驻在大俞的有一个营的兵力。从军用地图上看,大俞村就在杖锡山下,地理位置处在二边高山的中间,一条大溪从村子穿过,敌军驻在村东头及红岩岭头下。
月黑风高,竹林发出飒飒响声,一切显得如此静寂。蓝大队长按照预定时间,不失时机地向全体战十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命令。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似地扑向大俞村的敌驻地。顽敌挺三部尚在熟睡之中,猛听一阵枪响,怎么也没想到有游击队在半夜里从深山中打进来,敌人立即乱作一团,失去指挥,分头突围。我军大胆楔入敌群,猛打猛冲,当场击毙顽敌营长以下10余人,俘敌20余人。由于天黑,不利于追击,大部分顽军撤到二边山上逃跑了。侦察员从被俘的敌人那里知道,离大俞不远处的红岩岭头尚有一个排的兵力驻防,该地形势险要,扼守着从杖锡方向过来的一条必经大路。当大俞村上枪响之后,敌人知道,共军已从小路绕道偷袭大俞驻地,驻红岩岭头的敌人顽固地作了回击的打算,加强了哨兵的力量。蓝大队长知道大俞村一打,肯定惊动了红岩岭头之敌军,要消灭红岩岭头之敌军,不宜正面袭击。蓝大队长寻找战机,经过侦察获知,红岩岭头背后有条太阳岭,俯瞰着红岩岭头村。了解了地形之后,蓝大队长决定分小部分部队作正面佯攻,把敌军兵力引向正面,他自己带领部队翻太阳岭占领制高点,再来个个偷袭,打它个措手不及。太阳岭光秃秃的,很少有竹木可隐蔽。此时天虽未大亮,可是下弦的月儿时隐时现,我们的部队在太阳岭明处移动,已在敌军的视线中。蓝大队长身先士卒,带领三名战士,首先潜入离敌约50米处。敌哨兵立即鸣枪报警,双方开展了激烈的枪战,我后面部队立刻冲了上来,把他们的火力压了下去。就在敌前沿阵地一阵机枪射击中,我蓝大队长不幸中弹倒下,同时牺牲的还有三名战友。全体战士为蓝大队长及三名战友的牺牲而感到无限悲痛。
这次战斗,因我出击力量不足,未能达到彻底消灭该部之目的,只打了一个击溃战。我军为保持实力,主动转移至周公宅一带……
(以上资料见《余姚革命英烈》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余姚革命英烈》一书,2001年6月,“四明山心埋忠骨——记蓝碧轩烈士”,苏德明撰文)
参考其他各种资料,笔者认为,苏德明文中有几处重要记述需要更正:一是“驻守在大俞村的国民党挺三主力”,是刚于下午从北溪开来的挺三的一个大队,大队长叫赵志芳,准备于第二天去夹击蜻蜓岗的五支队驻地;二是蓝碧轩大队长用的是偷袭战术,从杖锡下冷湾到前山、下百步阶逆溪而进大俞两个方向打击敌人;三是太岭、红岩头是杖锡到大俞村的必经之地,敌人在当晚设有排哨,蓝碧轩大队长是在太岭、红岩头被敌哨兵发现并打中牺牲的。
4.载入“余姚革命英烈(1927-1949)”的大俞三烈士

俞存葵\俞存夫\沈荷花

(以上资料见《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第一卷,中共余姚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7月)
5.大俞村参加革命的人士
据俞存龙老人回忆,大俞村先后参加革命队伍的有:俞存潮、俞世鉴、俞川流、俞存富、俞存葵、沈荷花、俞存香、邓传、俞世传、俞大顺、俞存仙、俞存龙、俞世绵、俞存金、俞一鸣、俞长泉、俞存表、俞志才、俞世昌、俞世德、俞存苗等20余人。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余姚还未沦陷,由地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政工队青年救亡室来我村活动,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当时村小学教师王援军(上马人),等地下党领导下,配合全大岚茶农,每户一人去余姚茶农请愿,其口号“压平米价,提高茶价,救济山民”的声势浩大的茶农请愿活动。
1938年底,政工队由朱孚若(即朱之光)来俞存仙、邓传家,其后又有陈布衣住在邓传家,发展地下党员。最早参加地下党的有邓传、俞存香、俞世传、俞大顺、俞存仙。
余姚沦陷后,1941年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自上海浦东横渡杭州湾在三北(即姚北、慈北、镇北)在相公殿登陆后,我村地下党便动员青年去参加革命武装(即三五支队,又名三纵),对外是第三战区松沪游击纵队。1941年有青年俞大顺、俞存龙二人会同大陈村姚亨尧、姚祥兴及祝家堰村郑仇伟五人奔赴三北,参加革命武装。在1942年,在“坚持三北,挺进四明”,建立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方针的指引下,第一次横渡姚江,向四明山进军。此后,又有青年俞世绵、俞存金、俞一鸣、俞存夫、俞存葵参加了革命。
自四明山建立根据地后,长期盘踞在黄家庄的余姚国民党县政府及肖文德支队被歼,奉化、慈溪、鄞县等县政府都相继被歼,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大俞村发展扩大了党组织,发展了俞存朝、俞川流、俞世鑑、俞长泉、俞存表三人为党员。1948年又发展了俞存龙、俞世昌、俞志才为党员。
在1944年间,八月十九庙会时,大俞驻了三五支队一个中队,北溪村人卢钦生来大俞,怀疑他是王大队(王良桂)的情报员,被民兵俞存朝、俞川流、俞世鑑扣留。后被保释。1945年部队奉命北撤时,俞存朝、俞川流、俞世鑑三人本应跟随部队北撤。后因地方人员无战斗力,由刘清扬、陈布衣、朱之光等带领留下四明山坚持打游击。
在1947年留下来打游击的俞存朝、俞世鑑、俞川流第一次露面,在对岸冰坑角里搭了公馆住了下来,后设立了嵊、新奉县交通站,站长范正明,1949年四月牺牲华山唐绕岔。在此同时大俞相继成立翻身队(即民兵),由俞存龙任队长,这是北撤后大岚山上第一个成立民兵组织,担负着送信、筹运物资、保护群众及山上同志的任务,并动员青年参加革命,如俞世昌、俞志才、俞世德、俞存苗等相继参加了革命。

[ 本帖最后由 69蜂人 于 2009-3-10 16:20 编辑 ] 本人手机:13705748500

TOP

69蜂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69蜂人 当前离线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17 
最后登录
2011-4-6 

版主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威望
3161  
金钱
1639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9-17 
5# 发表于 2009-3-10 16:18 | 只看该作者 五、浙东“唐诗之路”的亮丽节点
二十几年前,痴心研究唐代文学的竺岳兵先生意外发现:在拥有江南无限风光,人文荟萃的浙江东部,有一条曾留下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三百余位诗人游踪的黄金风景线。而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这一区域内,三条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山脉斜卧其中,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并列。这里有会稽史前古迹、魏晋遗风,有四明烟霞瀑布、仙风道骨,有天台名刹古寺、华顶绝境;无论是镜湖秋色、禹穴兰亭、浣沙越女、若耶桃花,还是剡溪碧浔、潺缓四窗、石桥赤城、古刹钟声,都无不深深吸引无数诗人纷纷慕名前来,而且一来再来、一忆再忆。李白就曾四到浙江,三入四明,二上天台;孟浩然、杜甫、白居易、刘长卿、孟郊、贾岛、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诗人,都无不以来此一游作为人生一大快事。四窗岩,又是“浙东唐诗之路”中诗人隐士们吟颂最多的地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篇章。
1.吟四窗岩

刘长卿(700-786)《游四窗》
四明山绝奇,自古说登陆。
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
玲珑开户牖,落落四明目。
箕星分南野,有斗挂檐北。
日月居东西,朝昏互出没。
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
白云本无心,悠然伴幽独。
对此脱尘鞅,顿忘荣与辱。
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

曹唐《刘阮洞中遇仙子》
天和树色霭苍苍,霞重岚深路渺茫。
云窦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碧沙洞里乾坤别,红树枝头日月长。
愿得花间有人在,不令仙犬吠刘郎。

曹唐《仙子洞中有怀刘郎》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哪知鹤梦长。
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
晓露风灯零落尽,此生何处访刘郎。

陆龟蒙(?-881)《石窗》

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
积蔼迷青琐,残霞动倚疏。
山应列圆峤,官使接方渚。
只有三奔客,时来教隐书。



皮日休(843-883?)《石窗》

窗开自真宰,四绕见苍厓。
苔染浑成绮,云漫便当纱。
棂中空吐月,扉际不肩霞。
未会通何处,应连玉女家。



释文珦《为鄞僧题四窗》
郡名原自山名得,石似疏棂四面同。
每恨世人游不到,羡君身在此山中。

陈允平《四明洞天》
四壁玲珑耸石楼,四窗云气拥仙游。
半空星斗浮天井,一洞烟霞透沃洲。
蜥蜴现时曾吮雨,猕猴啼处客悲秋。
他年定作山中隐,肯向红尘白尽头。

戴表元(1244-1310)《四明山中》
小横欲尽大横来,万壑千岩汹涌开。
闻道洞天深几许,紫云深处有楼台。

张瓒《石窗》
七十峰峦起碧空,巍然石顶四窗通。
光分日月玲珑处,气吐烟云远近中。
西控稽山低莽苍,东临蓬海接鸿濛。
自从刘阮遇仙后,溪上桃花几度红。
黄梨州《四明山志》卷四之九题考中之《石窗》
高阁云中见,四窗一面连。
梯空寻地穴,砾石举危天。
宝镜开霜晓,珠帘卷暮烟。
自从刘阮后,康乐亦遥传。
高士奇和梨州先生九题诗《石窗》

石岂仙人凿,窗疑玉女开。
疏棂云直入,高牖月斜来。
蜂蜜霑崖藿,蛇痕映碧苔。
欲寻刘阮迹,疑是有楼台。


靳治荆四明山九题诗次梨洲先生韵

异境層巅闢,虚窗四室连。
高悬应凝日,上出欲通天。
融透深冬雪,楼牢万古烟。
不缘公事好,实录许谁传。


李暾(1662-1722)《石窗》
孤峰千仞立,一面四窗开。
天际云霞灿,都归石室来。
2.吟韩采岩

孙应时(1154-1206)《韩采岩》
韩草岩前春鸟啼,桃花无数映青溪。
吾行已到仙家窟,不比渔人此路迷。

戴表元《韩采岩》(二首)
洞深烟树碧氤氲,只采灵苗不采薪。
问著踪由多懒说,相逢莫有姓韩人。

冬日寒难暝,岩溪浅易冰。
猿飞红果嶂,人度白云层。
望屋多依竹,逢樵半采藤。
艰难吾甚厌,何处学孙登。
3.吟杖锡山

释文珦《杖锡山》
高寒雪窦顶,杖锡更幽深。
瀑布几年雪,清猿终日吟。
四窗标郡目,片石表山心。
太白诛茅后,灵踪尚可寻。

释文珦《杖锡山中》
雨过春山薇蕨长,晓随樵子穿云上。
贪看岩头瀑布飞,坐来忘却青藜杖。

戴表元《杖锡寺》
仙草漫漫路不分,钟鱼哪许外间闻。
凉天九月已飞雪,晴日西山犹带云。
火后客夸新屋样,兵前僧识旧碑文。
藤湖只在招提顶,见说淲田可种云。

王守仁(1472-1528)《杖锡道中》(二首)
山鸟欢呼欲问名,山花含笑似相迎。
风回碧树秋声早,雨过丹岩夕照明。
雪岭插天开玉帐,云溪环碧抱金城。
悬灯夜宿茅堂静,洞鹤林僧相对清。

每逢佳处问山名,风景依稀过眼生。
归雾忽连千嶂暝,夕阳偏放一溪晴。
晚投岩寺依云宿,静爱枫林送雨声。
夜久披衣还坐起,不禁风月照人清。

沈明臣《过云岩》
缥缈路常封,时时春气浓。
看衣疑带雨,到寺只闻种。
不见高秋月,难扪白日峰。
探虚吾欲老,来往藉孤筇。

[ 本帖最后由 69蜂人 于 2009-3-10 16:21 编辑 ] 本人手机:13705748500

TOP

69蜂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69蜂人 当前离线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17 
最后登录
2011-4-6 

版主

UID
29656 
帖子
1348 
精华
13 
积分
3161 
威望
3161  
金钱
1639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9-17 
6# 发表于 2009-3-10 16:18 | 只看该作者 六、蒋介石的四窗岩情缘
1.蒋介石一上四窗岩
据记载,蒋介石曾先后两次到过四窗岩。四窗岩是一个天然石屋,高约百余米的方型悬崖,崖上天生成四个岩洞,恰似四扇窗户。这石屋进深十五六米,宽三十几米,石屋中有三块隆起的巨石,洞壁重岩嶙峋,洞外白云氤氲,传说这岩洞住过仙女,故而洞口每每喷出五彩霞光,洞壁四周挂满晶莹的星星。
1913年,蒋介石反袁失败,遭沪军都督杨善德通缉,蒋从上海逃到奉化葛竹其外婆家,躲在堂舅王贤甲家里。后风声日紧,王出主意,说:“四明山四窗岩乃人迹罕至之处,何不到那里避一避”,于是精明能干的嫡堂舅父王贤甲(王震南之父),领他翻山越岭,到幽静的四窗岩隐匿了好久。蒋睡在石屋中大石上。据说他还做了一个梦,梦见“飞龙腾骏”。袁世凯倒台后,他几经周折。后来追随中山先生,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和北伐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又当上国民政府总统。此后经历,果然应验,从此他视四窗岩为福地。王贤甲生前乐道其事。
2.蒋介石二上四窗岩
1949年,蒋介石在奉化祭祖,也是他在大陆上最后的日子。4月13日,蒋介石在离开故乡之前,特地命账房备大红蜡烛一对,携蒋经国、俞济时等重上四窗岩,叫几十个侍卫逢山开路,途经大俞村,从荆棘丛中攀登四窗岩。
据大俞村老年人说,蒋介石来四窗岩的前几天,就来了一支部队,砍柴修路。蒋介石来的当天,大俞村戒备森严,不许老百姓出门。那天临近中午,村人看到有八乘轿子停在大俞村东祠堂,蒋介石一行徒步过溪,沿庵基小路,经向天湾、烂塘湾、长湾而去四窗岩。下午,这队人马返回大俞后,气氛已没那么紧张。蒋介石一行在村东的太岭竹山边休息、用餐,大俞村保长俞长还叫村民
背了一张八仙桌上去。餐后便沿太岭前往杖锡山而去。
今幸见蒋经国先生陪父到四窗岩当天(1949年4月13日)的日记,这样说:
昨日居觉生、陈启天两先生来溪口。
和谈第一次正式会议在北平举行。共方阐述其立场与协定草案的理由。张治中由北平电李宗仁与何敬之先生,谓周恩来于今日面交“国内和平协定”一件,内分八条,二十四款。张又上父亲一电,谓“到北平后,共党言论态度,意在逼降”,并劝父亲“毅然放下一切”。张治中这个电报,完全是替共党说话的。晨间天气晴朗。父亲八时许由妙高台出游。经徐凫岩、蜘蛛岭岭岩,直至北溪,约二小时;由北溪经大俞而至石窗,亦约二小时。沿途景物美丽,山峦险峻,西对华盖山仅隔一溪水而已。父于民国十年冬曾游“石窗”,但为一北溪卢姓导游者所误,非今日所游之石窗也。先在石窗之左窗闲坐,移时,去右窗。因左窗与其余三窗不通,故由中大窗入,经隘口,伏身而进,至右窗,实一普通隘狭之石洞也。盘桓约四十五分钟而返。岭上有大岩,高约十余丈,其上有水滴至洞前。窗洞皆面向西北华盖山,岭上草水葱宠,不觉其为岩石。下午二时半回大俞,在其对岸岙背大路旁之竹林席地午餐。餐毕,经百步阶至仗锡之西,即所谓六龙泉、三峡与漏溪洞之前,略憩摄影。路旁有大岩石矗立,恐即“再来石”也。侍从人员欲在石上镌字,以作游观纪念,因时间不早,未果。复进至仗锡,寺如旧日,惟破损不堪;僧众亦仅存一半。询其“过云石在何处”,则茫然结舌,不知所答。问之附近李姓者,亦不知有“过云石”,只知有“再来石”云。四时半由仗锡归,途经屏风岩,镌“四明山心”四大字,颇为壮观。更经踌蹰岭,回妙高台,天已黑矣。
由此看来,这应该是蒋先生第三次光临四窗岩了,只不过第二次“民国十年冬”(1921年冬),因“北溪卢姓导游者所误”,未曾找到而已。在历史上,蒋家父子素以勤记日记而闻名于世,相信随着台湾历史档案的解密,更多细节将昭示于天下。
四窗岩,一个令蒋介石如此梦萦情牵的地方,也实在难得啊! 本人手机:13705748500
大俞四窗岩风景区介绍 - 旅途游记 - 四明山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ITPUB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Board 碎识“国文” - 【语文论坛】 - K12教育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南阳移动欺名盗世! - 襄阳论坛 - 东湖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襄阳好 - 襄阳论坛 - 东湖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一周最火微博0115 - 暴风热点 - 暴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一周最火微博0115 - 暴风热点 - 暴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中医知识连载 - 健康话题 - 京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起名常用字字库 - 【玄学】 - 汉典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故宫珍宝展 - 数码摄影 - 京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养生谚语 - 体育健身 - 今日三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动态国画欣赏 - 人生热线 - 京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人生在世的两种业力 - 佛法 - 大家园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放生三年了 - 佛法 - 大家园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生活小常识 - 生活百科 - 琵琶行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佛法的两面性 - 佛法探讨 - 大渡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一周火图热荐0310 - 暴风热点 - 暴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宋朝历史分析: - 历史茶坊 - 环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憨山大师劝世文 - 准提茶舍 - 准提共修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3C全球技术服务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Board 理想之歌 - 谝闲传 - 边家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关于汉俳 - 文学原创 - 门头沟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震撼我的一句话 - 准提茶舍 - 准提共修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文学作品投稿指南 - 原创文学 - 应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