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料:用物业税抑制房价是头疼医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2:37
用物业税抑制房价是头疼医脚

  近来国家将要征收物业税的声音越来越高,炒房客惶惶不可终日。相反民生派就欢呼雀跃了,认为物业税一征,房价立马下跌。民生派中最活跃的大概就是牛刀了,我一直关注他的博客,也很欣赏他为民生改善而大声呼吁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但是打着民生的旗帜并不等于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物业税的确能够打击炒房客,但是房价不会大跌,最多只会保持“健康的”稳定。

 

  在此先声明,我对炒房客就像对煤老板与结石牛奶制造者一样,并无任何支持之心。我不是经济学家,也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经济,但为什么我敢说牛刀高兴得过早呢?因为我学过犯罪心理学。在犯罪心理学中,分析罪犯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我现在就利用我在犯罪心理学中获得的知识来分析一下房市。

 

  房价上涨对谁最有利?毫无疑问,政府。政府通过土地转让及各种税费获得了一半以上的收益,此外银行也通过向发展商和购房者贷款获取了大量的利润。与房地产行业相关各种各级官员日子过得也异常滋润。作为白手套,房地产商一方面享受着财富,另一方面也要扮演着顶缸接脏水的角色。而炒房客,不过是在整个房地产操作过程中拣点小便宜而已。

 

  房价下跌对谁最不利?毫无疑问,政府与银行。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占到全部收入的一半左右,房价一旦下跌,地方政府就将入不敷出,过去的窟窿补不上,连眼前的运作都难以维持。政府以土地未来的收益向银行融资,房地产商和购房者也在银行大量贷款。房价一旦下跌,银行坏账将剧增,银行也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当然,对于民众来说,面对房价下跌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他们就像大海中一艘正在下沉的航船上的乘客,还未挤上救生筏的人拼命要往上爬,而已经挤上救生筏的人就不希望更多的人上来。

 

  虽然房地产商和炒房客获利并不占大头,但是他们却承受了房价上升民生艰难的最大份指责与压力。尽管他们的道德品质大多不怎么高尚,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为从犯辩护几句的。

 

  为什么从2003年开始房价会节节上升?莫非这几年中国的人口暴增了?不是。其原因是在于政府需要补窟窿。政府主导的投资存在着大量的浪费、低效和亏损的情况。当我还是一个本科生时,就领教了珠海“大港口、大机场、大工业、大都市”的雄心壮志,到现在珠海变成了中国最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呵呵,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丧事喜办。这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支线机场的普遍亏损、磁悬浮、钢铁水泥……要知道浪费、低效和亏损并不是在投资之前发生的,而是在投资之后发生的。因此本届政府投资,那就制造了GDP,至于这个投资的结果是赢利还是亏损,那么就交给下届政府考虑了。于是,下届政府就不得不为上届政府补窟窿搽屁股。下届政府也要制造政绩啊,因此就需要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至于他们制造的更大的窟窿,就由下下届政府去考虑吧。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些年来税收的涨幅始终大于GDP的涨幅了。但是,光靠税收已经无法保障财政的继续运转,因此非税收入的比例就越来越高了,而房地产正是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这种以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税收增幅高于GDP增幅意味着实体经济运行环境变差、人民负担增加。而人民负担的增加将导致消费的下降。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增加与人民消费能力下降将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将不得不提高外贸依存度。一旦外贸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则整个经济模式的平衡就将破坏。2010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外贸下降的困难。但凡事都有两方面,如果国内实体经济运行环境继续变坏,则大量的产业将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然后再将产品返销中国。一旦这种形势产生,将导致经济模式的恶化。

 

  这种经济模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为了保增长,就不得不拼命投资。2010年的GDP增长指标进一步要求保九,其中工信部的增长指标超过了11%,这意味着政府主导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当实体经济环境恶化时,民营经济将减少实业投资,这样一来就必须强化政府主导的投资,也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实体经济越差投资越重,财政开支也就越大,人民负担也就越重,而消费也就越少,经济模式将越发畸形。而一些政府和经济人士则拼命将被迫花钱与主动消费混淆起来,以延缓这种恶性循环崩溃的时间。但众所周知,凡是在经济情况恶化的情况下增加税负的国家,无论是在哪个地区哪个时代,都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经济模式恶化到一定程度时,现有的财政收入已经不足以维持经济运行时,就必须向未来伸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股市套取的是国民现有的财富,而房市套取的是国民未来的财富。

 

  有人说,香港也是土地财政,不是运行的好端端的嘛。要知道香港是一个高度依赖贸易的地区,而香港经济模式之所以能够维持是依赖于大陆市场的存在。一旦没有大陆的政策补贴,香港经济模式立马崩盘。即便如此,香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香港的实业基本空心化。大陆能照搬香港模式吗?难道所有的城市都可以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为了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大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又是一个面子工程。再说,香港虽然是土地财政,但是香港有一个政策:本届政府卖地收入要留下一半给下届政府。大陆却不是,每届政府都把土地收益用于填补上届政府的窟窿和创造更大的GDP,然后把一个空荡荡的钱袋和更大的窟窿留给下届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不加税能行吗?不依赖房地产能行吗?只要能弄到钱,即使是死人也不能放过啊,殡葬业的暴利是有目共睹的。这种经济模式的维持,依赖于国民的财富基础。一旦财富资源、行政资源、信仰资源、道德资源耗尽,则届时崩溃的将不仅仅是现有的经济模式。

 

  在房价高涨的情况下,政府既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又要防止民怨沸腾,就需要转移矛盾。这种手法很容易理解,过去现在都很常用。于是,煤老板、假冒伪劣制造者、房地产商、炒房客就成为了焦点。要知道,如果问题只是局部现象偶尔发生,那么它可能只是个案;但如果成为了普遍现象,那就绝对不能将问题仅仅归结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良心坏了。房地产中最大得益是地方政府,现在责罚的却是炒房客与开发商。这就好比一伙人出去行窃,出事后由望风那人顶缸。

 

  在中国,物业税本来就双重征税的嫌疑。中国土地属于国有,目前住宅房产只有70年的使用期限,而商业房产只有50年的使用期限,购房购地者必须一次性缴纳土地使用费。因此,如果中国要征收物业税,应当与土地私有的国家不同,扣除土地增值部份,仅对土地上的建筑物增值部分征税,以防止双重征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并没有主动拿走自己奶酪的觉悟。这样一来,物业税的征收就是在经济形势不佳时的增税行为,其本质还是财富的剥夺。它不但不会将房价打压下去,而且会使得国民消费能力更加弱化,经济困境更加严重。所以,它不仅不属于头疼医头治标不治本的无效政策,反而属于头疼医脚的反效政策。

 

  房地产理所当然不得不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支柱,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商和炒房者是政府的友好合作伙伴。当政府不得不向昔日的友好合作伙伴开刀时,意味着政府的财政增长点已经逐渐枯竭,也意味着中国的现有经济模式即将走向末路。将来,中国将只有权贵和贫民两个阶级,而中产阶级要么想办法跻身权贵,要么沦为贫民,要么逃往海外。

 

  现在人们还在享受着经济增长的快乐,但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种经济增长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丧失了信仰,沦丧了道德,但起码现在还可以自嘲“穷得只剩下钱”。但将来如果有一天我们南柯梦醒,发觉钱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债务时,我们还能靠什么来维持我们的国家?

 

  我想起了电影《英雄》的主题曲,将其一段歌词摘录下来,做为这篇文章的结束。 

 

谁提着灯笼看左看右

都有他苦衷

坚持

执迷

顽固

说到底

每个人只为自己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