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其淋演过的电视:丰碑魏书生的幸福秘诀(3)不断充实地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41:24
魏书生老师成功秘诀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是:不断(充实)地学习。
   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须臾离不开学习。正如成功学家陈安之讲的那样,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魏书生老师是一位伟大的阅读者,伟大的学习者。魏老师宽阔的胸怀,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方法科学的管理民主的精神都来自他持续不断地学习。
   魏老师的学习动力非常充足。一个有学习动力的人不一定是树立了为祖国学习的理想的人,但树立了为祖国学习理想的人,一定是有强大学习动力的人,一定是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确是这样,学习刻苦者并非都有高尚的目的和动机,但有高尚的目的与动机的人必定是学习刻苦的人。魏老师写道:“那是1973年,我的自学毅力比自学的内容更引起人们的注意,于是我被接收为中共党员,并确定为厂级接班人。
   魏老师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他看凯洛夫的书,也看赞科夫的书,看巴班斯基的课程最优化理论,也看苏霍姆林斯基充满哲理,充满艺术魅力的教育著作,看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也看布鲁姆的教学理论他还喜欢哲学,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读古人的经典著作,《周易》《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都读了很多遍,还喜欢读人物传记,读得最长久的有《马克思传》还有《周恩来传》《列宁传》《毛泽东传》等,广泛的学习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开阔了他的视野,也为他找到了良好的工作方法。魏老师不仅善于向书本学习,还善于向名师学习,他反复学习于漪、钱梦龙、欧阳代娜、宁鸿彬老师的经验,多次向这些特级教师请教。这些特级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育人风格,给了他多方面的启示和帮助。这样他便能采百家之长,酿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蜜。除了向名师学习,他善于向一切人学习,向他的学生学习,他说:我教育了学生,学生也教育了我。是学生教会了我怎样教书。他用他那最富魅力的民主精神,用集思广益的商量教学法,吸取了广大师生的智慧,使他的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是那么迷人。“圣人无常师”说的就是魏老师这样的吧。
    魏老师学习是多维的,他把参观当作学习,在首钢参观时,他就牢牢地记住了这句理念“当你走入工厂大门时,你必须放弃一切个性,绝对服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他把访问当作学习,把作报告演讲和别人谈心都当作学习,甚至站在拥挤的车厢里,他也在学习,站在那里研究人们的表情,研究旅客们的动作,研究旅客语言和他们职业性格的关系,这样研究着,他忘记了疲劳,他感觉到兴味盎然,这时学习已成了他的生存方式,时时学。处处学,向一切人学,向一切学,在工作中学,在生活中学,他的学习渠道是多维的,宋代的朱熹说,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成功之路也。魏老师都做到了。
   魏老师的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探究的,我们都知道魏老师只有初中学历,魏老师毕业一直都在走一条自主自学之路。在工厂时,他和同宿舍的青年工人制定了自学课程表,内容包括政、语、数理化各科。从这里看他进行的还是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呢。
    自主学习方式是高品质的学习,它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自主学习有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自学者,他常常能自主构建,这时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的能动的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住处,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处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监赏力,个性等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自主学习是一各高品质的学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少拥有较高学历的人未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不断地进行着自学的,如华罗庚,魏书生,钱梦龙、松下幸之助等,进行自主学习的人,他便可以终身持续地发展。自学者们都是一些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他们的学习既有身体器官的参与,又有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同时又受到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支持和配合,因此他们的学习是充分发挥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显著的。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能进行自主学习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
     记得有位特级老师讲:我们吃鸡的时候,通常觉得“土鸡”比“养鸡”好吃,因为“土鸡”是自己主动觅食的,而“养鸡”是饲养人喂食的。特级老师也有两种,一种是“养殖”的,另一种是“野生”的。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才,但相对而言“野生”的,更具生命力,因为他的生存环境更艰苦,他们的机遇更少,这就更使得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不断地发展自我的调控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魏老师的学习方式是探究的,是学用结合的,魏老师说人们的教学能力的提高,自觉性往往不够强。你如果写谈培养学生的效率感,这篇文章,那么这个学期你就会制订出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的计划措施。这个学期的目的性、计划性就明确多了,实践一个学期后,再写文章总结本学期的得失利弊,边写边明确了下个学期的措施计划。这样下学期的实践效果一定会好于本学期。
    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学习者在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能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魏老师反复告诫他的学生,学问的生命在于应用。学问是什么,学问是工具。工具是因应用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了工具还到实践中去应用,应用中又要改进工具,然后再去应用.学习语文干什么.应用这个工具去认识改造自我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这样学语文才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活,这样的学习效果是非常高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相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兴趣就高,,学习兴趣高,效果就好,效果好,兴趣就更高,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徐特立说:用与学相分离,是工作和学习双方的失败。“用与学的结合,在工作中学习,则是工作和学习的双方的成功工作与学习离则双伤,合则双美。真正有成就的学习者都是学与用结合的能手。正如美国总统华盛顿所说:读书而不应用,书等于废纸。”人如果不善于使用知识,只是有堆不会用的知识,那就成了图书馆的书橱,记住的再多也是一堆没用的死知识。只会是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两脚书橱,而如果能把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研究的角度来对待本职工作,把工作中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那么他便是是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把书变成了为我所用的智者能人了。
   “善学者其如海”.魏老师是名学而不厌的先生,他能把学与问,学与思、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世间有两部大书,一部是有字书,另一部是无字书。有字的书可看成是间接经验的学习。无字书可看成直接经验的学习。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字书的学习和有字书的学习同等重要。使用是学习,交往是学习,实践是学习。魏书生想学会学坚持学处处学时时学事事学终身学。因此他能常学常新与时俱新,是所有学习者的好榜样。
   更为可贵的是魏老师把还学习过程当成了一种享受。学习苦吗?古人讲十年寒窗无人问,又讲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寒字,一个苦字,对于不想学,不会学,对于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当然是苦的,如果现在让我一整天拿着微积分,并且一天要学习八小时,我会觉得苦不堪言。
    魏老师也说:“学习是幸福是享受,不仅学习的结果是甜的,学习的过程也是甜。这是对一部分较高的境界的人说的。学习时也确实可以施加轻松的快乐的意念。这都需要经过较多的磨炼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对大部分还没有达到这下境界的人来说。学习的过程很难轻松快乐,大部分过程便是痛苦的磨炼。这时引导学生体验痛苦的源头与归宿都是快乐、幸福的就格外重要。
   怎样才能使学习过程是一种享受呢?
   魏老师认为首先承认学习是一种劳动,是要付出辛劳的,是要吃一定的苦的,这是客观事实,这是无法改变的。
   其次转变对劳动的态度,好逸恶劳这是一般人的天性,但有层次的人会做到劳逸结合,再上一层次就是热爱劳动,可见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而言,是可以改变的,有的人写文章研究科学彻夜不眠,却甘之如饴,高高兴兴。有的人写一份简单的工作总结却愁得三天三夜睡不好觉。有的人挑着200的的担子,高高兴兴地一路小跑,甚至边走边唱歌,边走边喊号子。有的挑不到100斤担子就愁眉苦脸,苦不堪言,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苦第一累的人,这里面,除了人的能力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在于对学习、对劳动的态度不同。魏老师认为人生要活得有意义,活得快乐最要紧的是转变苦乐观,要树立学习是高层次的苦乐观。
   再其次,要充分去寻找学习是享受的现实依据。因为刻苦学习抵制了不良诱惑,学习时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学习的成果甘甜,得到大家的认可等。这样,来自理智上的高层次的快乐充溢着自己的大脑,就会越来越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
第四,施加学习是享受的意念。经常这样暗示自己,想得多了,强化得多了,形成了潜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便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并且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