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剑十二星座图高清:怎样才能当好一名优秀教研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11:54
怎样才能当好一名优秀教研员

指导教师  毕善强   2010年8月7日 20:39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基层服务的思想  这是当学科教研员首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学科教研员大都是从优秀学科教师中挑选出来的,业务水平比一般教师高出一筹,加上工作上有管理、指导学科教师的职责,这样就容易造成教研员的优越感,稍不注意就会在学科教师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高人一等的自满情绪,工作起来往往会指手划脚,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久而久之与学科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不仅树立不起自己的威望,反而会遭到学科老师的非议,造成工作被动。教研员必须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学科教师服务、为基层学校服务、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服务的思想,和学科教师交朋友,和基层学校领导交朋友,拜第一线的同志为师,虚心向第一线的同志学习,不摆架子,不趾高气扬。

(2)要有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作奉献的精神  这是当好教研员的动力。学科教研员工作任务多、下乡外出多、学习钻研时间多,休息娱乐时间少、照顾家庭少、各种待遇少。总之,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如果没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作奉献的牺牲精神,是不可能当好一名优秀教研员的。这种奉献精神,首先体现在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不管遇到有多大的困难、阻力、挫折、讥讽都能做到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对教研工作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其次是体现在对工作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学科队伍状况和质量状况的分析,对提高学科队伍的素质,对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都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准则,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瞎指挥,不乱发号施令。这种奉献精神的产生,主要来自教研员本身的“内功”,就是那种对教研工作执着追求的责任感;其次是领导的关心、宽松的政策、同志的支持、家人的理解。

(3)要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教研员要指导学科教学工作,本身必须有较渊博的知识、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这些只有通过努力学习,认真读书,特别是通过有目的地精读一些参考价值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才能达到以上三个有。教研员要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法”(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如国外的有: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布鲁姆的“目标掌握教学”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等等,都在学习之列。又如国内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论,黎世法的“单元结构教学”理论,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顾冷沅的“学会教学”理论,魏书生的“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理论,上海、北京等地发起的“愉快教育”及“成功教育”理论等等,都在学习之列,还有教育统计学、评价学、考试学、学习学等也都在学习之列。教研员要读的书很多,但一定要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读书,要结合解决学科教学中突出问题进行读书。读书要讲究方法,精读、泛读相结合,要做好笔记或摘抄,要有钻劲与挤劲,坚持每天挤出1小时读书,若以每分钟读300字计算,每天可读18000字,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就不愁肚子里倒不出墨水,就不愁缺少信息,就不愁头脑里没有理论武装。

(4)要深入基层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教研员工作的立足点应放在基层学校,离开基层学校,不到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和学科教师打成一片,教研员的工作就没有发言权和主动权。长期呆在办公室里搞教研,只能是理论来理论去地空发议论。这种脱离实际的教研和教学指导,是不受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欢迎的。当然教研员深入学校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初当教研员的要勤下校,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开师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开展个别访问形式,尽快地掌握本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水平和能力、工作态度、教学的突出优缺点。要建立起学科教师业务档案,做到“心中有人”;有一定资历的教研员,通过下校指导学科教研教改的工作的开展,认真总结本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发现本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纠正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办法,从而揭示出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5)要深入课堂多听课  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听课要讲求实效,事先要做好准备,听课之前要向学校领导或教研组长了解被听课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要了解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听课要有明确的目的,听课目的有了解性、检查性、调查性、研究性、实验性等等,有时听课要同时达到几种目的;听课要有记录,对教学过程的总体安排、师生活动的主要情况、教学中突出的优点、明显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问题,通过认真观察后,尽可能记录下来。但不要什么都记,不要当记录员,要以听和看为主,听完后要讲评,评课要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充分肯定教学成功之处,中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评课切忌吹毛求疵、横挑鼻子竖挑眼,切忌一次定论、一锤定音,要使执教教师感到有奔头、有想头、有劲头。教研员听完一个阶段的课后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普遍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进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科教师和领导,必要时可整理成简报形式下发。另外,教研员的评课要尽可能往科学化、标准化方面努力,要制订评课标准,听完一阶段的课后,要写心得感想,要积累听课资料,供今后参考研究用。

(6)要认真抓好教改实验  教研员要至少亲自抓好一项教改实验,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订、过程的管理、材料的积累到实验的总结、成果的推广等,教研员都要和实验班的老师一起动手。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教改实验课题。教研员的教改实验课题要有时代感,既要符合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要求,符合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既有超前意识,又要有现实意义,能够针对本学科教改的实际,突出解决好当前学科教学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如,在学科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从哪几方面入手?又如,近年内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班生规模猛增,如何使这些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千方百计防止后进生的产生,一旦产生了就要及时转化。如何防止?如何转化?如何才能大面积提高?必须经过实验取得成果,然后加以推广。教改实验成果的推广也是教研员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某种意义上讲推广成果比从实验取得成果难度更大,这里面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思想上应有充分的准备。

(7)努力建设好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教研员要做好工作,单枪匹马是不行的,还必须紧紧地团结和依靠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力量,要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骨干教师群体。一般来说,本学科的高级教师理应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现实中不可能所有的中小学高级教师都成为学科骨干,而其中不少中级职务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完全有可能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因此,有关部门要制订骨干教师管理条例,教研员应根据条例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建立骨干教师档案,要了解骨干教师的教学特点和风格,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教育理论培训会、学术研讨会,要给骨干教师压担子、交任务,如培养青年教师,承担教研教改的课题,开观摩课,举办讲座等。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骨干教师有用武之地。对个别拔尖的学科骨干教师,要鼓励他们往更高的高峰攀登,使其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也可聘其为兼职教研员。

(8)要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  教研员应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教研、教改经验,针对学科教学的现状,以现代教学有关理论为指导,不断地写出一些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一至两个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研员论文要理论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溶为一体。要力争每年能在地(市)级以上学术会议或报刊上有论文交流、获奖或刊登。有条件的教研员还应编著出版参考价值较高的乡土教材或供师生参考使用的书籍。教研员不仅自己要率先写论文,还要发动、指导学科教师写论文,每年要召开一次以上的论文评奖会,让学科教师有机会交流自己的论文,推动学科教研教改的开展。对基层先进单位(如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及先进个人的典型经验要及时地总结推广、表彰,必要时可向有关部门积极推荐其评选先进人物。